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历法真是难搞啊
不错
《周易》两篇 1.《筮法还是释法》延续之前文章《〈周易〉筮法原无“之卦”考》的观点,将“之”读为“的”,还是很有说服力。言语非常谦逊。“惊扰卧龙”多少有点扯了。 2.《“八卦人身图”性别考》对“近取诸身”有一个新的了解。
第一篇就给我整无语了。
近年用中文发表过的论文结集,不少篇目标题有改动
这本书是夏含夷的论文集,分为三部分:上篇关于青铜器铭文的历日和年论,主要涉及的是西周诸王的断代问题;中篇是出土竹简和传世文献差异的对比,作者提出的六种可能的抄写错误令人信服;下篇是对易经、诗经等经典的再研究,颇有当年写《孔子之前》时的风格,对汉字造字法由象形、会意、指事转入假借和形声的过程分析的鞭辟入里。作者展示了对金石、训诂、天象、器型等多个领域强大的研究能力,正如作者在评议“夏商周断代工程”时所言,在试图进行跨学科研究时,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那么研究结论就将会是诸多学科的最大公约数。整本书中的结论都很大胆,虽然未必正确,但都很有启发性。另,书中把涉及“四十二年逨鼎”的地方都写成了“四十二年逑鼎”,这种低级错误应当是编辑所为。
夷含夏
许多文章的推测很有启发性,最后一篇的海外综述很有现实意义。
鸽了很久,趁着烦躁期来侃一侃,歪果仁怎么看文献的发生,史书的编写,语言与文本的互动,亦即口语文化与书写文化的复杂探讨(说白了就是暂时没有结论(逃走)),追问凡人之问。有道是,学问学问,研究未必都是结论,强求结论,也是一种钢印和惯性吧。因此,翻完之后,我决定应当给予【提出学术问题、激发想象与证明动机】的文章一点四星鼓励。
消灭了无谓的地形等级差异,但也清晰知道疆界何在,同时应之以一种轻松嘲戏的态度。此风度亦于石川祯浩身上见到。
因为对诗与易不了解,所以没有看类似的内容,但是可以看出夏含夷对汉学的稔熟,很多思路都是我之前没读过的
夏老头对自己发明的筮法絮絮叨叨的,几本书里面来来回回说。不过,我喜欢,。
上古史搞得好才是真得好,文言文谁不会读啊! 铜器断代与西周年代学可成一家之言
绕来绕去,看得晕。
略读周穆王两篇。史学之迷亦是文学之迷。迷一样的男人周穆王,简称迷人的周穆王。或许正是其人格魅力使《穆天子传》在汲冢古书中保存状况最好,哈哈
2022.8.26—2023.4.2
2021.11.18 读毕
难得的外来慧眼,带来一些有启发的视角,比如诗经的口传过程。ps说话也直接,开篇就掰扯,真是带劲儿
一脸懵逼,不懂。
略窥时代精神
> 三代损益记
1 有用 勱勱 2021-06-10 12:55:55
历法真是难搞啊
0 有用 靖不渝 2021-11-08 16:44:27
不错
0 有用 黑猫警长 2022-12-10 21:06:00 北京
《周易》两篇 1.《筮法还是释法》延续之前文章《〈周易〉筮法原无“之卦”考》的观点,将“之”读为“的”,还是很有说服力。言语非常谦逊。“惊扰卧龙”多少有点扯了。 2.《“八卦人身图”性别考》对“近取诸身”有一个新的了解。
0 有用 神尾观铃 2024-03-01 23:30:26 北京
第一篇就给我整无语了。
0 有用 沙鸥馆客 2024-01-02 12:21:17 四川
近年用中文发表过的论文结集,不少篇目标题有改动
0 有用 王小差🐺 2024-07-31 20:21:13 北京
这本书是夏含夷的论文集,分为三部分:上篇关于青铜器铭文的历日和年论,主要涉及的是西周诸王的断代问题;中篇是出土竹简和传世文献差异的对比,作者提出的六种可能的抄写错误令人信服;下篇是对易经、诗经等经典的再研究,颇有当年写《孔子之前》时的风格,对汉字造字法由象形、会意、指事转入假借和形声的过程分析的鞭辟入里。作者展示了对金石、训诂、天象、器型等多个领域强大的研究能力,正如作者在评议“夏商周断代工程”时所言,在试图进行跨学科研究时,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那么研究结论就将会是诸多学科的最大公约数。整本书中的结论都很大胆,虽然未必正确,但都很有启发性。另,书中把涉及“四十二年逨鼎”的地方都写成了“四十二年逑鼎”,这种低级错误应当是编辑所为。
0 有用 鸠枋 2024-09-01 23:17:56 广东
夷含夏
0 有用 乾山 2024-10-17 00:19:59 四川
许多文章的推测很有启发性,最后一篇的海外综述很有现实意义。
0 有用 漆园吏玫 2020-11-13 22:57:15
鸽了很久,趁着烦躁期来侃一侃,歪果仁怎么看文献的发生,史书的编写,语言与文本的互动,亦即口语文化与书写文化的复杂探讨(说白了就是暂时没有结论(逃走)),追问凡人之问。有道是,学问学问,研究未必都是结论,强求结论,也是一种钢印和惯性吧。因此,翻完之后,我决定应当给予【提出学术问题、激发想象与证明动机】的文章一点四星鼓励。
0 有用 小城鱼太郎 2023-03-16 21:39:53 北京
消灭了无谓的地形等级差异,但也清晰知道疆界何在,同时应之以一种轻松嘲戏的态度。此风度亦于石川祯浩身上见到。
0 有用 zuijin zhongyu 2023-07-07 11:19:41 广东
因为对诗与易不了解,所以没有看类似的内容,但是可以看出夏含夷对汉学的稔熟,很多思路都是我之前没读过的
1 有用 朝南生 2023-10-14 11:36:26 四川
夏老头对自己发明的筮法絮絮叨叨的,几本书里面来来回回说。不过,我喜欢,。
0 有用 涇舟 2023-11-09 14:39:56 四川
上古史搞得好才是真得好,文言文谁不会读啊! 铜器断代与西周年代学可成一家之言
0 有用 赶鹅客人 2023-01-31 00:16:42 北京
绕来绕去,看得晕。
0 有用 时光深处 2023-12-04 19:10:53 安徽
略读周穆王两篇。史学之迷亦是文学之迷。迷一样的男人周穆王,简称迷人的周穆王。或许正是其人格魅力使《穆天子传》在汲冢古书中保存状况最好,哈哈
0 有用 伍德斯托克 2023-04-02 21:56:41 上海
2022.8.26—2023.4.2
0 有用 闲云野鹤 2023-05-08 10:29:22 山西
2021.11.18 读毕
0 有用 朵朵小时候 2023-06-04 23:28:51 北京
难得的外来慧眼,带来一些有启发的视角,比如诗经的口传过程。ps说话也直接,开篇就掰扯,真是带劲儿
0 有用 栗子有毒 2020-12-30 17:54:48
一脸懵逼,不懂。
0 有用 熊罴精的奥德赛 2021-07-02 22:43:50
略窥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