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 比尔·盖茨无比期待的新知佳作。
★ 联合国前助理秘书长、埃博拉病毒发现者彼得·皮奥评价“一定不要错过”。
★ 曾光、石正丽、薛澜、万维钢等学者、作家联袂推荐。
★ 全球第一本新冠疫情研究者撰写的流行病学方法在各领域应用的大众图书。
★ 入选摩根大通年度图书书单(Ne xtList2021)
★ 入选英国《金融时报》两项年度最佳图书书单:“2020年度最佳图书(书评人评选)”(Best books of 2020: critics' picks)、“2020年度最佳科学图书”(Best books of 2020: Science)。
★ 英国《卫报》“2020年度最佳科学图书”(Best science books of 2020)。
★ 英国《泰晤士报》“2020年度最佳科学图书”(Best science books of the year ...
★ 比尔·盖茨无比期待的新知佳作。
★ 联合国前助理秘书长、埃博拉病毒发现者彼得·皮奥评价“一定不要错过”。
★ 曾光、石正丽、薛澜、万维钢等学者、作家联袂推荐。
★ 全球第一本新冠疫情研究者撰写的流行病学方法在各领域应用的大众图书。
★ 入选摩根大通年度图书书单(Ne xtList2021)
★ 入选英国《金融时报》两项年度最佳图书书单:“2020年度最佳图书(书评人评选)”(Best books of 2020: critics' picks)、“2020年度最佳科学图书”(Best books of 2020: Science)。
★ 英国《卫报》“2020年度最佳科学图书”(Best science books of 2020)。
★ 英国《泰晤士报》“2020年度最佳科学图书”(Best science books of the year 2020)。
★ 英国《新政治家》杂志“2020年度图书”(Books of the Year)。
★ 入选《华盛顿邮报》“最具2020年特色的图书”书单(The most 2020 books of 2020)
----------------------------
突然爆发的金融危机、效果显著的网 络营销、广泛传播的政治谣言、劫持电脑并勒索高额赎金的电脑病毒,这些现象看似彼此无关,但却拥有一个共同的特 点:它们都是传染性事件。这并不只是一种通俗化的比喻,实际上,如果隐去标签,金融泡沫和麻疹的传播曲线几乎别无二致。
以历史上的重大疫情和科学人物为线索,《传染》讲述了传染病研究中的模型方法的发展历程。以此为基础,作者用一个个实例展示了如何用这些方法来研究和应对社会问题:用防控性病的方法降低金融危机的爆发风险;通过分析童话的“基因组”追溯其起源;用接种疫苗的策略降低暴力活动的发生率;通过找到社交网络上潜在的超级传播者来提高网络营销的效果……
无论是疾病还是社会现象,传染的前提都是人际网络,而模型方法的核心正是对网络的深入理解和调控。如今的我们身处在一个个复杂并相互影响的人际网络中,从传染的角度去审视和应对各类问题,或许能为我们提供全新的启示。
传染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亚当·库哈尔斯基(Adam Kucharski),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传染病流行病学系副教授,致力于使用数学模型研究传染病和社会行为的传播。
他曾参与过对西非埃博拉病毒、南美寨卡病毒等疫情的流行病学研究,研究结果被BBC、《华盛顿邮报》等世界著名媒体广泛报道。在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库哈尔斯基的团队是全球流行病学领域最活跃的研究团队之一,目前已在《柳叶刀》《自然–医学》等世界顶级医学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此外,他还为英国政府制定疫情防控政策提供专家建议。
除了从事科学研究外,库哈尔斯基还积极参与科学传播,在《金融时报》《卫报》《科学美国人》《新科学家》等媒体发表了大量文章,介绍模型方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题材涉及博弈论、人工智能以及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等。他还是TED的资深演讲者,并获得过惠康基金会“科学写作奖”和英国科学协会“罗莎琳德·富兰克...
亚当·库哈尔斯基(Adam Kucharski),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传染病流行病学系副教授,致力于使用数学模型研究传染病和社会行为的传播。
他曾参与过对西非埃博拉病毒、南美寨卡病毒等疫情的流行病学研究,研究结果被BBC、《华盛顿邮报》等世界著名媒体广泛报道。在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库哈尔斯基的团队是全球流行病学领域最活跃的研究团队之一,目前已在《柳叶刀》《自然–医学》等世界顶级医学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此外,他还为英国政府制定疫情防控政策提供专家建议。
除了从事科学研究外,库哈尔斯基还积极参与科学传播,在《金融时报》《卫报》《科学美国人》《新科学家》等媒体发表了大量文章,介绍模型方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题材涉及博弈论、人工智能以及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等。他还是TED的资深演讲者,并获得过惠康基金会“科学写作奖”和英国科学协会“罗莎琳德·富兰克林讲座奖”。
目录 · · · · · ·
推荐序II v
导言 xv
第1章 蚊子定理:用模型思维破译疾病传染 01
第2章 性病、网络和金融危机 39
第3章 社会濡染:肥胖也能“传染” 91
· · · · · · (更多)
推荐序II v
导言 xv
第1章 蚊子定理:用模型思维破译疾病传染 01
第2章 性病、网络和金融危机 39
第3章 社会濡染:肥胖也能“传染” 91
第4章 用环形接种遏制暴力 131
第5章 R值支配网络热度 181
第6章 病毒“变异”威胁网络安全 239
第7章 用达尔文的思想追溯源头 261
第8章 在烂摊子上寻找问题:模型的局限和挑战 293
注释 307
延伸阅读 371
致谢 377
· · · · · · (收起)
"传染"试读 · · · · · ·
“我可以预测天体的运动,却无法预测人类的疯狂。”据说艾萨克·牛顿在他投资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亏损后曾说过这样的话。牛顿于1719年下半年曾购买南海公司的股票,刚刚看到股价上涨,他便立刻抛售兑现。然而,随后股票价格持续攀升,牛顿开始后悔仓促兑现,因此再次购买了股票。随着几个月后股市泡沫破裂,他损失了20 000英镑,约相当于今天的2 000万英镑。 即使是了不起的...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现在是基于细菌理论而非瘴气理论来理解传染病,但加里·斯拉特金认为,在认识暴力这方面,我们没有取得同等的进展。“我们一直在以道徳解释暴力好人热爱和平,坏人诉诸暴力。”他指出,在遏制暴力行为方面,许多社会都高度依赖惩戒。几个世纪来,人们对暴力的态度没有真正改变,“我真觉得自己还生活在过去”。虽然我们对疾病的理解已经摆脱了瘴气理论,但围绕犯罪的争论却仍然集中在谁是坏人这个问题上。斯拉特金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暴力的“传染性”没有疾病那么直观。“致病微生物虽然肉眼不可见,但至少你可以让别人在显微镜下看到它。然而我们没办法展示出暴力的致病微生物'。”不过,对于斯拉特金来说,传染病和暴力之间的相似之处十分明显。“我记得有次别人:对暴力来说,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那一刻,我忽然顿悟了。答案是之前的暴力事件'。”在斯拉特金看来,这很明显地体现了暴力的“传染性”。他不禁想到:或许控制传染病的方法也对暴力有用?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4章 用环形接种遏制暴力 131 -
* 罗纳德·罗斯 - 1902年,发现了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消灭蚊子是控制疟疾的关键;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发现是第二项被授予诺贝尔奖的医学研究。 - 1910年,发现“蚊子定理”——《疟疾的预防(the prevention of malaria)》; - 疾病分析方法:描述法(descriptive method)&机制法(mechanistic method); - 没能活着看到疟疾患者人数大幅下降的那一天; - 事件分两类:独立事件和依存事件(dependent happening)——有传染性的事件(s型趋势)。 * 安德森·麦肯锡(Anderson McKendrick)& 威廉·科马克(Willian Kermack) - SIR模型:基于不同的人与疾病的关系,将人群分为三组:susceptible,infectious,recovered. - 一场疫情会在所有易感者都被感染前就结束。原因:“群体免疫”——梅杰·格林伍德(Major Greenwood)———当免疫人数多到可以阻止疾病传播的时候(虽然群体中的某些个体仍是易感者,但作为一个整体,这个群体可以阻断某种疾病的传播)。 - 疾病的传染对病原体以及人群的某些特点的细微差异非常敏感(根据SIR模型:传染病暴发三要素:足够强的传染力,人之间的充分互动和足够大的易感人群。 * 埃弗雷特·罗杰斯(Everrett Rogers) - 产品逐渐被接受的过程中:尝鲜者-早期接受者-大多数-滞后者; - 一旦20%~25%的人接受了某一个新观念,就意味着这个观念进入了“流行”阶段。一旦到了这个时间点,即使有人想阻止,也已经不可能做到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1章 蚊子定理:用模型思维破译疾病传染 01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传染"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传染"的人也喜欢 · · · · · ·
传染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人们比自己想象中更想要看到极端或煽动性的内容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和传染病一样,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社会事件的传播,也基本符合传染病的模型,包括近期很多的社会事件。于是想到,为什么有些从网络而起的事件,可以达到了全国人尽皆知的状态,而有些能够及时受到控制。 最重要的一点是文中提到的R值,也就是事件本身的传染力,R值取决于DOTS... (展开)
在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库哈尔斯基的团队是全球流行病学领域最活跃的研究团队之一,目前已在《柳叶刀》《自然–医学》等世界顶级医学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此外,他还为英国政府制定疫情防控政策提供专家建议。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者亚当·库哈尔斯基,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传染病流行病学系副教授,致力于使用数学模型研究传染病和社会行为的传播。他曾参与过对西非埃博拉病毒、南美寨卡病毒等疫情的流行病学研究,研究结果被BBC、《华盛顿邮报》等世界著名媒体广泛报道。 在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 (展开)>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理解不了人际关系网络,就无法理解金融危机、传染病 | 来自希庇亚 | 2021-02-03 20:15:0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Wellcome Collection (2020)7.3分 20人读过
-
行路 (2020)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Basic Books (2021)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豆瓣读书非虚构首页推荐自选 (天雨流芳)
- 左其盛好书榜 (左其盛)
- 阅读即是生活 (Azeril)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70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传染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skyloo 2022-03-14 18:04:21
拖了好久终于看完了。据说是火了一段时间的网红书 对传染的一些关键因素和核量指标做了一些很好的科普 不限于流行性传染病也联系到了很多其他有共同性的社会现象上 但也仅此而已了。
13 有用 Lillian 2021-01-09 23:35:47
一本试图什么都讲点的书,约等于什么都没讲。
0 有用 Karma ghost 2021-04-10 22:25:44
震惊于本书探讨的内容之广,也震惊于本书后70页的references
0 有用 奥博洛莫夫 2021-01-01 15:25:31
很会写科普文,通顺易懂,组织的也很cohesive。主要讲流病S曲线和R值可以解释其他社会现象。原来统计是描述性流病,作者讲的是数学建模的机制研究,可以不需要观察数据来预测感染。啥时候新冠的R值能压下来,好不容易有疫苗,病毒传播速度也加快了。作者说的S曲线,新冠目前还在爬升,没看到头。好奇要是不是2020三月出版,再晚点写完会不会整本书不一样。
6 有用 薛定谔的鸽 2020-11-23 22:50:42
十分有趣的文献综述。其中有一些传染机制的解释角度非常新,比如对格兰诺维特“弱关系”理论的重新阐释,罗杰斯“创新的扩散”与流行病传播模式的对照等。有争议是必然的。现在突然出现了一大批希望打通文理建立某种大一统体系的作品,不知道是不是某种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