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税收与清末新政(修订本) 短评

热门
  • 3 赛雅颂 2023-12-22 22:29:25 北京

    本质上是借鸦片税收讨论清代央地关系。之前听刘增合老师的学生说,刘老师告诉他们要超越央地关系的视角。如何超越、应该从什么样的新视角入手,还是一个漫长的话题。

  • 8 建颜 2021-05-25 09:32:03

    从财税层面研究鸦片问题,侧重讨论鸦片(土药)税厘的整顿和分配,以及鸦片禁政与新政(军政、兴学、警政)之间的契合与抵牾,显示了清末财税改革央地及各方的复杂关系(上下制约无所谓谁轻谁重)。针对不能运用度支部档案的限制,采用以报刊为主,档案(特别是会议政务处档案)和其他史料为辅的方法。晚清鸦片政策经历了由禁到弛再到禁的转变,最终将禁政纳入新政框架。通过实施统税并否定专卖,清廷大规模介入地方鸦片税收的整顿,伴随央地、中央各部的争夺与妥协,鸦片税厘和铜元余利成为新政的重要经费来源。但这一经费随着禁政趋于急进(以1909为界,缩期禁种等)迅速缩减,央地各项财政抵补(印花税盐斤加价)亦成效不彰(央地财源界线不清,遂有财政清理之实行),最终导致“禁政激变”(两个世界)和“新政之累”(官方、中等社会、下层)

  • 2 TOMOKO 2024-03-01 19:34:25 浙江

    矛盾体的极致呈现,从zf到民众认知上都厌恶鸦片,鸦片税收却能cover军需教育,禁令导致税收爆减zf不得不从民生上增税,受压迫者去烧砸学堂抗议……

  • 3 优雅骑士 2021-04-08 16:25:55

    清末鸦片禁政是清廷实施中央集权与新政改革的一系列计划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中央集权与督抚专权之间的矛盾在财政领域的延伸。清廷为获取足够收入整军经武和支持新政,先是大规模整顿和控制地方鸦片税收,随后又阻止了各地的鸦片专卖计划实行禁政。为弥补鸦片税厘收入减少带来的损失,清廷企图通过抵补政策以印花税盐斤加价等形式解决这一问题,然而最终成效却不大,反而导致了税政体系的混乱和民众负担的增加,中央与地方也为此纠葛不断。鸦片税收这一巨大的财源丧失以后,不仅加重了国家与地方的财政危机,而且也影响了新政事业的推进,激化了原有社会矛盾,加剧了国家与地方之间关系的恶化。虽然辛亥革命的发生并不完全是鸦片禁政导致,但是无论是依赖鸦片税收还是禁政实行以后的混乱都表明这一时期清政府自身统治秩序的紊乱与解体才是其覆灭的主因

  • 1 岡薩雷斯 2023-07-02 16:39:42 天津

    行文拖沓

  • 2 DRYJIAYOU 2022-01-30 12:57:05

    鸦片禁政与清末新政既契合又对立,禁止鸦片与清末新政追求的目标是相契合的,但鸦片税厘的问题又导向了两者的对立。清末央地关系在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央集权与督抚专权同时发展,中央压服地方而地方又阳奉阴违,两者相互制约,无所谓孰强孰弱。

  • 2 李在宥 2021-11-18 11:14:56

    零碎记录: (1)p424言袁世凯在重建海军中的作用,或可继续探讨。 (2)p476谈重建海军事。

  • 0 无明 2023-07-01 22:03:36 上海

    还不错吧

  • 0 雪斋随笔 2024-08-09 13:51:22 北京

    既可说是资料翔实,亦可说是资料堆砌。总之,摘录的资料过于丰富,且部分资料其实并无写入正文的必要,从而破坏了阅读流畅性。比较重要的收获是在庚子之变后,土药产量远远超过洋药的输入量,由此造成了贸易的逆转。另一点是中央和地方在对土膏税收的争夺上可见在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清朝税收末路一搏,然而没过几年,整个清朝也灭亡了,所谓的中央与地方的税权争夺、大清与大英的贸易谈判也不了了之。

  • 3 逆风飞扬 2022-06-12 22:23:01

    鸦片伤身,但对地方财政有利,地税转国税,还拿些盐税印花税妄图平替,钱收了还先军后民,难怪打着禁烟的旗号也混得这么不堪——共和国的香烟就不会这么瞎搞啦

  • 1 Rapheal 2022-07-14 01:38:11

    都靠鸦片撑着

  • 0 亢龙无悔 2022-07-03 19:16:17

    很不错的内容,也是旧书的新版,值得一看

  • 2 Sliverliber 2023-06-19 11:30:38 江西

    对鸦片政治的了解愈深,对鸦片经济深入国家地方肌理的感触就愈震撼。而二者交融在央地层面的不同表现方式,则是近代史研究中最为困难的论题之一。

  • 1 人民艺术家 2023-01-20 11:17:14 江苏

    作者按照五个模块来写的,围绕鸦片税收与清末新政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探讨了禁政与新政之间的关系,禁政对清王朝财政的压力以及抵补措施的困境。但是总感觉写的略微庞杂,想涉及到政治史、制度史、财政史、观念史等,脉络不是很清晰,有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前三章感觉较为扎实,后两章感觉有种扯大皮的感觉。最后的落脚点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就是传统中央集权与督抚专政之间的议题,作者在前辈学者的基础上,提出了外省督抚与清廷的权力实际上是“上下牵制、彼此制约”,并认为压垮清王朝财政的最后一根稻草可能是鸦片禁政(前有甲午、庚子赔款)。

  • 0 新野王 2024-11-10 22:01:43 广东

    本书太冗长了……一句话概括:清廷禁烟带来财税下滑无法支持新政,试图拓展新财源结果搞得新政天怒人怨,这过程中中央地方博弈不断。所以清廷为什么要禁烟?

  • 0 掌礼官上野介 2024-12-08 12:59:43 北京

    资料之详实令人佩服,财政视角下的央地博弈,可惜有些冗长

  • 1 智术师 2022-09-16 20:26:10 广东

    本书乃是刘增合的学术代表作,晚清鸦片税收研究参考书目。坦白讲,阅读体验一般。

  • 0 呆呆鹅 2025-03-21 21:09:19 北京

    甲午及庚子赔款加剧了清廷财政压力,土洋鸦片的广泛种植之势本来难以阻挡,因此“寓禁于征”已是共识。从鸦片的境内境外流通中抽取的巨额税款,更为朝廷上下所觊觎。简而言之,在十年新政前后,围绕鸦片税收的问题产生了几对矛盾:鸦片专卖与统税的矛盾、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的矛盾、新政各部门之间的财政需求矛盾。财政核心当在度支部(但核心材料并非在此)。1906年清廷中央下决心禁止鸦片种植,从而产生了几千万两银的鸦片税收亏空。无论是试办印花税,还是加征盐税、乃至各种苛捐杂税,都无法快速弥补这一财政缺口。而新政又着力在于练兵,清廷难以负担日渐增长的新军军费开支,新政中的民用事业又被忽视,新增的苛捐杂税又不利于兴办工商业。最终,清廷财政崩溃,新军倒戈,失去民心。1906年清廷的禁烟举措,反而成为了历史连锁反应的一环。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