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意識的危機 短评

热门
  • 3 王木子 2022-04-04 14:21:02

    思想史书单要求阅读的一本书。有些点能和之前零零星星有了解的实际人物勾连在一起。有读林毓生其他的文章,琢磨这种分析与思考模式。但,很多部分没看懂(或许接下来要啃一啃史华慈、列文森、余英时、张灏几位的代表作,啊……逃跑)很奇怪,读着读着就想起傅斯年了,脑子里一直飘着“四海为家”、“六亲不认”几个字😂

  • 5 ٩(๛ ˘ ³˘)۶ 2021-06-26 15:53:50

    重编新版,增加了三个附录。书名中radical似以“基进”翻译更宜,国内翻译重“激烈”而略“基础”(fundamental),实有误导之蔽。因其反传统是全盘的、整体主义的。林毓生的分析文章,由一段宗旨而推演,应用于三个五四知识分子身上,成为此书。

  • 6 孟羊羊 2022-02-08 15:42:46

    对于鲁迅的分析过于精彩,相比于对陈独秀和胡适的分析,对鲁迅文本的分析更能揭示出反传统主义者无法避免的困境,对于国家危机的诊断使知识分子不可避免思考中西学之间的关系,两者的不可兼容逼迫ta 们走向激进,而代价也是出自理性的判断始终无法与感性的抒发所兼容。换言之,不确定性带来的展望与怀旧始终难以平衡。怀旧不是念旧,只有通过怀,个体情感才能得以疏解,而这正是激烈的反传统主义所掩盖的一面。

  • 2 八阴白骨爪 2022-03-26 15:38:41

    后三篇附录远比正文有洞见的多

  • 1 le frisson™ 2022-03-21 12:12:07

    Polanyi,Weber,孔教⋯⋯ 芝加哥社會思想委員會出品(哈欠),非常condescending的視角。加以舊學不夠精良,很遺憾。但可藉以了解盎薩學院自由派的思維方式。

  • 0 味像斋主人 2022-02-24 05:30:19

    (eas419书评选书,希望早日能写完书评)

  • 2 booloo 2021-12-15 13:01:57

    这人另一本“激进思潮”也很良嘉何主义

  • 0 aspirin 2021-12-21 22:08:51

    之前读过《鲁迅思想的特质及其政治观的困境》一文,因为知识背景并未意识到韦伯意图伦理和责任伦理巨大的阐释力,只觉得是篇可以再读的文章;把五四解释为一元式的反传统也只是知道而没读书。昨天想到这本书并发现他写了鲁迅就隐隐害怕自己论文核心观点被覆盖,今天读完感觉确实是这样,但还是有很多的可以做,特别是文本细读上。学科有壁垒,鲁迅研究一般都不提他,但其实有的所谓近些年来的新发现林早就提过了。最后,只能感慨自己少了本科几年的积累。

  • 2 Jargvci 2021-11-15 21:20:49

    思想家写的思想史。受困于中国传统思想中一元论、唯智论的强烈倾向,饱受传统滋养的五四知识人,在传统秩序(宇宙、政治、文化三重统一秩序)解体的环境下,循着以思想文化解决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路,全盘的否定了自己的传统。而鲁迅是其中较为矛盾复杂的,他虽站在反传统的前线,但却怀念着旧时代的美好。不过,他提出的药方“国民性问题”既是问题,也是产生问题的原因,陷入了论证上的死结。在传统秩序崩溃,和以思想解决问题的传统思维路径中,中国思想的危机无法真正解除。不过,知识人会以思想为武器是自然的,那么讨论军政要员的危机应对,恐怕更有必要。这是四年之后再一次读,能明显读出其中哈耶克自由秩序,阿伦特讨论反犹主义,和波兰尼支援意识的深刻影响。附录第一篇很有意思,林先生幼年对于中国爱与忧的体验,影响着他对鲁迅的理解。

  • 0 lili 2021-10-20 16:19:06

    以陈独秀、胡适、鲁迅为代表,研究五四运动内在紧张。

  • 0 下弦月 2022-01-12 14:45:11

    将五四时期全盘性反传统归结为当时思想家共享的,来自于传统儒道的一元论唯智论。第一代知识分子尚将传统视为互有差异、并非完全和谐的混合物,康有为谭嗣同因此重新挖掘孔儒,以重建文化政治共同体;第二代知识分子因为国族的绝对创伤,只能“新旧之间绝无调和之余地,吾人只得任取其一”。鲁迅身上的体现更为复杂,作者分为有意识的、有意识但未言明的、无意识的三个层次,在基本的全盘性反传统之下,仍有因为卓越的思维而产生反主题,并且遭受这种张力而产生的晦黯痛苦,并且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论,即在虚无主义中将个人意义的追寻与超越之实在的获得相联系。作者指出五四与毛时期的联系(而毛早期就浸淫在五四中),实际上与八十年代,与85新潮都有关系。

  • 1 书各有命 2021-11-16 20:11:03

    中国意识的危机在多元与自由的社会里通过创造性地转化传统文化方有可能解决的途径,传统文化现在只是作为民族主义的宣传画张贴,随时可以撕掉。

  • 0 柴桑 2023-05-16 01:41:39 上海

    第二遍

  • 0 Bamboo Insight 2022-01-01 16:38:55

    林先生的书,纸背面透着对人、对中国的浓浓关切,却一丝不妨碍他的学术冷静。

  • 0 不足方丈 2022-05-18 22:38:51

    大概是读第四遍

  • 0 归洋 2022-11-23 21:13:27 浙江

    附录三那篇文章中,陈忠信把ideology翻译成“意缔牢结”非常妙,不知道这样翻译有没有受到牟宗三将其翻译为“意底牢结”的启发

  • 3 汲古脩綆 2022-04-30 14:09:51

    林毓生的基本思想可在此书一窥究竟,即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多“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且延续至今。书中对鲁迅思想深刻性与复杂性分析很有力度,揭示了鲁迅潜意识到传统文化并非是完全落后,但且无法开出提取传统文化精髓以对接现代思想的药方。配合《多元社会》一起阅读效果最佳,本书对“意图伦理”与“责任伦理”未有阐发,以及创造性转换、法治等思想还没有鲜明提出,《多元社会》则有详论。

  • 0 王子毅 2022-10-29 20:00:01 广东

    “毛泽东把他所强调的文化革命与激烈的反传统主义相结合作为转变中国国民性的手段,从而确保社会和政治革命的成功,他在这一点上与五四症候群是血脉相连的。”

  • 1 北风那个吹zrn 2022-12-03 23:07:12 山西

    有机整体结构主义危机,一元论唯智主义“知行合一”危机,传统儒教道德导向认识论缺少独立性认识范畴的危机,政教合一儒法二元论压制政治独立性发展的危机。天人合一?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