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第一代唐人街教父的传奇经历
20世纪初美国华人黑帮四次大规模火并全纪录
◎ 编辑推荐
☆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北美东部、中西部华人堂口间四次大规模堂斗、时断时续的对峙、数不胜数的摩擦、大大小小的死伤,连同企望和平的谈判以及由此缔结和约的故事
☆关于由文化差异,由误解、无知、偏见引发冲突的故事
☆关于一群固执的人为有形的金钱、财产,无形的忠诚、面子以命相搏的故事
☆关于许多有责任、有决心阻止他们的警察局局长、警探以及普通警察的故事
◎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纽约唐人街各堂口为争夺赌场、鸦片馆、妓院的控制权而爆发的厮杀混战,时间长达30余年。作者苏思纲充分利用新闻报道、官方统计数据、庭审记录等一手资料,精彩再现了纽约四次大规模堂斗的全过程。他生动描述了早期纽约华人移民艰难求生的痛苦经历,客观分析了堂斗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原因,揭示...
第一代唐人街教父的传奇经历
20世纪初美国华人黑帮四次大规模火并全纪录
◎ 编辑推荐
☆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北美东部、中西部华人堂口间四次大规模堂斗、时断时续的对峙、数不胜数的摩擦、大大小小的死伤,连同企望和平的谈判以及由此缔结和约的故事
☆关于由文化差异,由误解、无知、偏见引发冲突的故事
☆关于一群固执的人为有形的金钱、财产,无形的忠诚、面子以命相搏的故事
☆关于许多有责任、有决心阻止他们的警察局局长、警探以及普通警察的故事
◎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纽约唐人街各堂口为争夺赌场、鸦片馆、妓院的控制权而爆发的厮杀混战,时间长达30余年。作者苏思纲充分利用新闻报道、官方统计数据、庭审记录等一手资料,精彩再现了纽约四次大规模堂斗的全过程。他生动描述了早期纽约华人移民艰难求生的痛苦经历,客观分析了堂斗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原因,揭示了华人在美国社会遭受的不公、屈辱和歧视。
◎ 媒体及名人推荐
纽约犯罪史上鲜为人知的一章。
——《纽约时报》
作者带我们漫步在最黑暗年代的唐人街。
——《纽约客》
本书是犯罪纪实作品的绝佳范例。它既是一部扎实的社会史著作,也是一个关于谋杀与复仇的精彩故事。
——《出版人周刊》
早期纽约唐人街被不公正地描述为神秘东方人聚居的“黄祸”之地。然而,苏思纲通过勤奋而熟练地搜寻证据,揭示了真相。他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关于唐人街堂口的扣人心弦的故事,讲述了他们因为赌博、鸦片和其他恶行而进行的内斗仇杀。他通过《堂斗》再现了一个移民群体所经历的鲜为人知的艰辛和磨难。
——保罗•法兰奇,畅销书《午夜北平》作者
苏思纲娴熟地将学者和侦探的技巧融入叙事当中,他笔下的故事无异于一部出色的探案小说。他中文流利,能够熟练阅读中文原始文献,因此能够分清传说和残酷现实。
——李闰屏,美国华人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长
作者简介 · · · · · ·
苏思纲(Scott D. Seligman),美国作家、历史学家,本科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他能讲流利的汉语普通话和粤语,曾旅居中国八年。著有《走出帝国:第一个美籍华人王清福的故事》《梅氏三雄》《中国商业礼仪》等。
译者简介
王佳欣,东北师范大学美国史博士,曾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学
目录 · · · · · ·
主要人物介绍
编年纪事
第一章 “杏眼流民大军”
第二章 赌徒联盟
第三章 “这是一起明显的贪腐案”
第四章 华人帕克赫斯特协会
第五章 斗 起
第六章 包里街枪战
第七章 悬赏李希龄人头
第八章 中国剧院起杀戮
第九章 分 利
第十章 持枪纵横
第十一章 龙冈之战
第十二章 “素鸭”运尽
第十三章 唐人街:翻新、消毒、疏散
第十四章 陈杰来叛变
第十五章 共 存
尾 声
主要地名
术语说明
鸣 谢
注 释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赴美华人几乎不曾接触过公正执法的无私官员。他们习惯于古老国家的强权统治——在家族内,受族长管理;在乡里,由里正规范;在地方,由地方官裁决刑事、民事案件。纵然乡里小吏仅仅处于以皇帝为首的行政机器末端,但他们或许是偏远地区的中国农民所能接触到的最有权势的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九章 分 利 -
第89页 这起案件中势必存在着卑鄙的伪证,但谁又能证明这一点呢?堂口不习惯法治,因为那时中国还处在清朝统治下,司法非常腐败。那时的华人很少把法院看作公正的司法机关,更多是将其看作打击敌人的有利场所。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对法律体系的怀疑而指责他们,因为在这个体系中,他们的证言并不被采信,法官和陪审团常常对他们抱有根深蒂固的偏见。于是,对华人面言,招募、教唆、收买证人无关道德,它们仅是做生意另一成本。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六章 包里街枪战
丛书信息
喜欢读"堂斗"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堂斗"的人也喜欢 · · · · · ·
堂斗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堂斗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堂斗是美国华人移民史的一个侧面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黑帮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他们身着统一的西装,戴着墨镜。 他们干着杀人越货的勾当,也为穷人伸张正义。 他们妨碍司法公正,对司法不屑一顾,却也和司法勾肩搭背。 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文艺作品,都为我们揭示了很多意大利黑手党或爱尔兰黑帮的真相,但却很少有镜头关注到华人。 《堂斗》弥补了这一缺陷... (展开)> 更多书评 7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Chole_Ma (Try simply to enjoy the life.)
赴美华人几乎不曾接触过公正执法的无私官员。他们习惯于古老国家的强权统治——在家族内,受族长管理;在乡里,由里正规范;在地方,由地方官裁决刑事、民事案件。纵然乡里小吏仅仅处于以皇帝为首的行政机器末端,但他们或许是偏远地区的中国农民所能接触到的最有权势的人。2020-11-26 09:53 1人喜欢
-
第89页 这起案件中势必存在着卑鄙的伪证,但谁又能证明这一点呢?堂口不习惯法治,因为那时中国还处在清朝统治下,司法非常腐败。那时的华人很少把法院看作公正的司法机关,更多是将其看作打击敌人的有利场所。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对法律体系的怀疑而指责他们,因为在这个体系中,他们的证言并不被采信,法官和陪审团常常对他们抱有根深蒂固的偏见。于是,对华人面言,招募、教唆、收买证人无关道德,它们仅是做生意另一成本...
2021-01-17 16:38
第89页 这起案件中势必存在着卑鄙的伪证,但谁又能证明这一点呢?堂口不习惯法治,因为那时中国还处在清朝统治下,司法非常腐败。那时的华人很少把法院看作公正的司法机关,更多是将其看作打击敌人的有利场所。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对法律体系的怀疑而指责他们,因为在这个体系中,他们的证言并不被采信,法官和陪审团常常对他们抱有根深蒂固的偏见。于是,对华人面言,招募、教唆、收买证人无关道德,它们仅是做生意另一成本。 引自 第六章 包里街枪战 华人缺少法治观念,当地司法系统又对华人有粗俗,脏,野蛮的偏见,但就在这种相对激烈的生存环境下,李希龄开辟了一条条生财之道,太强了。
回应 2021-01-17 16:38 -
Guess what (The world is my idea)
美国的法律为一部分人建立了自由和所谓的道德,而对另一部分人是充满偏见的责罚。这种责罚让他们建立起道德的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代代延续,成为了牢固的印象--即偏见。这种印象来自于自己猜测的正确,来自于自己在情景当中的带入,来自于在自己的角度会做出的行为。那些对他人抱有邪恶印象的人,自己必然做过更恶的事。2021-01-10 05:16
-
第89页 这起案件中势必存在着卑鄙的伪证,但谁又能证明这一点呢?堂口不习惯法治,因为那时中国还处在清朝统治下,司法非常腐败。那时的华人很少把法院看作公正的司法机关,更多是将其看作打击敌人的有利场所。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对法律体系的怀疑而指责他们,因为在这个体系中,他们的证言并不被采信,法官和陪审团常常对他们抱有根深蒂固的偏见。于是,对华人面言,招募、教唆、收买证人无关道德,它们仅是做生意另一成本...
2021-01-17 16:38
第89页 这起案件中势必存在着卑鄙的伪证,但谁又能证明这一点呢?堂口不习惯法治,因为那时中国还处在清朝统治下,司法非常腐败。那时的华人很少把法院看作公正的司法机关,更多是将其看作打击敌人的有利场所。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对法律体系的怀疑而指责他们,因为在这个体系中,他们的证言并不被采信,法官和陪审团常常对他们抱有根深蒂固的偏见。于是,对华人面言,招募、教唆、收买证人无关道德,它们仅是做生意另一成本。 引自 第六章 包里街枪战 华人缺少法治观念,当地司法系统又对华人有粗俗,脏,野蛮的偏见,但就在这种相对激烈的生存环境下,李希龄开辟了一条条生财之道,太强了。
回应 2021-01-17 16:38 -
Guess what (The world is my idea)
美国的法律为一部分人建立了自由和所谓的道德,而对另一部分人是充满偏见的责罚。这种责罚让他们建立起道德的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代代延续,成为了牢固的印象--即偏见。这种印象来自于自己猜测的正确,来自于自己在情景当中的带入,来自于在自己的角度会做出的行为。那些对他人抱有邪恶印象的人,自己必然做过更恶的事。2021-01-10 05:16
-
Chole_Ma (Try simply to enjoy the life.)
赴美华人几乎不曾接触过公正执法的无私官员。他们习惯于古老国家的强权统治——在家族内,受族长管理;在乡里,由里正规范;在地方,由地方官裁决刑事、民事案件。纵然乡里小吏仅仅处于以皇帝为首的行政机器末端,但他们或许是偏远地区的中国农民所能接触到的最有权势的人。2020-11-26 09:53 1人喜欢
-
第89页 这起案件中势必存在着卑鄙的伪证,但谁又能证明这一点呢?堂口不习惯法治,因为那时中国还处在清朝统治下,司法非常腐败。那时的华人很少把法院看作公正的司法机关,更多是将其看作打击敌人的有利场所。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对法律体系的怀疑而指责他们,因为在这个体系中,他们的证言并不被采信,法官和陪审团常常对他们抱有根深蒂固的偏见。于是,对华人面言,招募、教唆、收买证人无关道德,它们仅是做生意另一成本...
2021-01-17 16:38
第89页 这起案件中势必存在着卑鄙的伪证,但谁又能证明这一点呢?堂口不习惯法治,因为那时中国还处在清朝统治下,司法非常腐败。那时的华人很少把法院看作公正的司法机关,更多是将其看作打击敌人的有利场所。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对法律体系的怀疑而指责他们,因为在这个体系中,他们的证言并不被采信,法官和陪审团常常对他们抱有根深蒂固的偏见。于是,对华人面言,招募、教唆、收买证人无关道德,它们仅是做生意另一成本。 引自 第六章 包里街枪战 华人缺少法治观念,当地司法系统又对华人有粗俗,脏,野蛮的偏见,但就在这种相对激烈的生存环境下,李希龄开辟了一条条生财之道,太强了。
回应 2021-01-17 16:38 -
Guess what (The world is my idea)
美国的法律为一部分人建立了自由和所谓的道德,而对另一部分人是充满偏见的责罚。这种责罚让他们建立起道德的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代代延续,成为了牢固的印象--即偏见。这种印象来自于自己猜测的正确,来自于自己在情景当中的带入,来自于在自己的角度会做出的行为。那些对他人抱有邪恶印象的人,自己必然做过更恶的事。2021-01-10 05:16
-
Chole_Ma (Try simply to enjoy the life.)
赴美华人几乎不曾接触过公正执法的无私官员。他们习惯于古老国家的强权统治——在家族内,受族长管理;在乡里,由里正规范;在地方,由地方官裁决刑事、民事案件。纵然乡里小吏仅仅处于以皇帝为首的行政机器末端,但他们或许是偏远地区的中国农民所能接触到的最有权势的人。2020-11-26 09:53 1人喜欢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Viking (2016)暂无评分 7人读过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20人类学 (人类学的李小道)
- 新出版的书 (社柯)
- 2020/2021 待购图书 (Shirleysays)
- to be read.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文化漫笔 (森森)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堂斗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韧勉 2020-12-07
本书是大陆地区少见引进,讲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纽约华人黑帮传奇的介绍性著作,去年此时阅读台湾学者陈静瑜的《八磅熨斗》让我对华人洗衣工传奇产生兴趣,本书指出最初美国东海岸的华人产业多是洗衣工出身。全书讲述了第一个华人官员李希龄创建的安良堂与“素鸭”创建的协胜堂,以及四姓堂等华人黑帮四次大规模斗争——“堂斗”的历程,展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纽约华人世界的血雨腥风,直至1925年两堂签订和平协议。... 本书是大陆地区少见引进,讲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纽约华人黑帮传奇的介绍性著作,去年此时阅读台湾学者陈静瑜的《八磅熨斗》让我对华人洗衣工传奇产生兴趣,本书指出最初美国东海岸的华人产业多是洗衣工出身。全书讲述了第一个华人官员李希龄创建的安良堂与“素鸭”创建的协胜堂,以及四姓堂等华人黑帮四次大规模斗争——“堂斗”的历程,展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纽约华人世界的血雨腥风,直至1925年两堂签订和平协议。后来,安良堂的堂主司徒美堂支持孙中山和抗日战争,40年代将安良堂的分支致公堂改造成为政党,最终加入了新中国爱国统一战线。李希龄的次子李锦纶成为民国政府20年代的驻美大使、30年代初期的代理外交部长,成就一段外交传奇。 (展开)
8 有用 TzuhanTsi 2020-11-13
11/13 总体来说写得不错,介于一种纪实文学和历史叙事之中,所以也能理解最后编书号放在了I区了。 如果身处于华南地区,就会知道地方分类械斗和秘密会社是一个寻常的东西,在宗族社会下出现利益解纷自然就会选择这种「传统」和「野蛮」的方式解决问题,也许现在福建的哪两个村正在打架呢。随着十九世纪华南人出洋务工,将地方宗族组织带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同时也将械斗与秘密会社带去了移居地,所以在纽约唐人街发生这... 11/13 总体来说写得不错,介于一种纪实文学和历史叙事之中,所以也能理解最后编书号放在了I区了。 如果身处于华南地区,就会知道地方分类械斗和秘密会社是一个寻常的东西,在宗族社会下出现利益解纷自然就会选择这种「传统」和「野蛮」的方式解决问题,也许现在福建的哪两个村正在打架呢。随着十九世纪华南人出洋务工,将地方宗族组织带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同时也将械斗与秘密会社带去了移居地,所以在纽约唐人街发生这一切并不会感到奇怪,而是另一种乡族社会的体现。 纽约华人街的械斗比我想象中的高级,毕竟福建这边锅碗瓢盆都能做武器,一场场暗杀行动完全可以拍成谍战片来看。作者选择的史料非常有趣,报刊资料的时效性和细致性使其史料价值极高,用起来也方便。 看过这本再看张纯如的美国华人史就更有趣了。 (展开)
5 有用 陆钓雪等待瑶宝 2020-11-15
1878-1934。华人移民美国的浪潮始于19世纪40年代,主要是为了躲避战乱和谋求生计。如果说华人在美国曾经受到过欢迎,那也是短暂的。1875《佩吉法案》、1882《排华法案》、1888和1902《斯科特法案》、1892《基瑞法案》。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各堂口为了争夺赌场、鸦片馆、妓院的控制权而相互厮杀,时间长达三十年之久,血腥程度愈演愈烈,死伤者越来越多。20世纪30年代之后堂斗渐... 1878-1934。华人移民美国的浪潮始于19世纪40年代,主要是为了躲避战乱和谋求生计。如果说华人在美国曾经受到过欢迎,那也是短暂的。1875《佩吉法案》、1882《排华法案》、1888和1902《斯科特法案》、1892《基瑞法案》。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各堂口为了争夺赌场、鸦片馆、妓院的控制权而相互厮杀,时间长达三十年之久,血腥程度愈演愈烈,死伤者越来越多。20世纪30年代之后堂斗渐渐平息、逐渐消失,主要原因是日本侵华。20世纪30年代的人口普查记录显示,在纽约的八千四百名华人当中,只有少数人住在唐人街,大多数人居住在其他地方,这还不包括居住在纽约州北部城镇或河对岸新泽西州的华人。即使在市区,华人也分居各处。 (展开)
1 有用 世界和平94 2020-12-05
很体现非虚构魅力的一本书,看插图发现堂口门生们各个西装革履倒是很意料之外
1 有用 的黎波里智术师 2020-11-12
斧头仔、洗衣工、帮派火并……读的时候满脑子都是周星驰的《功夫》,哈哈哈
0 有用 Jihad 2021-01-21
就算是帮派,与白人扯上是非也没辙,声势再大也不过是在内斗。所以唐人街的“名声在外”并不是因为华人比其他移民更封建野蛮,而是因为他们是被歧视的二等民(或者根本不被这个国家承认),是被西方人以一种猎奇的心态所塑造的产物。
0 有用 排岭排骨精 2021-01-21
类似午夜北平的写作手法,冲题材给四星
0 有用 杨冬 2021-01-19
本书主要讨论了纽约安良堂和协胜堂这两个华人组织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四次暴力冲突。这几次冲突实际反映了当时华人移民的独特社会地位以及其文化特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纽约市政高度腐败的特点。书读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但是略显得太平铺直叙。
0 有用 西贝柳斯的食指 2021-01-18
完全像是档案摘抄,缺乏情节和可读性。马亲王推荐这本可能是要改编剧本吧。
1 有用 Kingber.Dr 2021-01-15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题材,但作者写的太平了,从译出来的文字看,这就像是一个外国帮派的故事,没有特点,刻画的也不是很立体,可能是装帧太吸引我,期待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