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原作名: Disarming the Narcissist: Surviving and Thriving with the Self-Absorbed
译者: 郭晓薇
出版年: 2020-10
页数: 190
定价: 59.8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22374752
内容简介 · · · · · ·
是什么让亲情、友情和爱情不结善果?
是什么让ta无理的索取变得理所当然?
是什么让你习惯性地迷恋上自恋者?
是什么将你一次次拖入消极的人际关系循环?
我们竭尽全力寻找幸福,却一次次忽略危险的信号,义无反顾地跳入“狩猎者”的陷阱。
对自恋者来说,简单说一句“对不起”就如同承认“我是地球上最坏的人”一样让人难以承受。不过,他们是自我隐藏的高手,我们很难辨识他们是否受伤。他们很可能不动声色,只是用最刺耳的话来攻击你,或者避开你,抑或要求你为他们其他方面的精彩表现而鼓掌。最终,你可能会举手投降,为平息他们无情的攻击、修补他们破碎的自我,你不得不主动奉上一声“对不起”。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在与自恋者打交道时,我们完全可以保持镇定和自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自恋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形成的——这是本书第一章的主题。了解这些之后,我们就会意识到自己与自恋者之间...
是什么让亲情、友情和爱情不结善果?
是什么让ta无理的索取变得理所当然?
是什么让你习惯性地迷恋上自恋者?
是什么将你一次次拖入消极的人际关系循环?
我们竭尽全力寻找幸福,却一次次忽略危险的信号,义无反顾地跳入“狩猎者”的陷阱。
对自恋者来说,简单说一句“对不起”就如同承认“我是地球上最坏的人”一样让人难以承受。不过,他们是自我隐藏的高手,我们很难辨识他们是否受伤。他们很可能不动声色,只是用最刺耳的话来攻击你,或者避开你,抑或要求你为他们其他方面的精彩表现而鼓掌。最终,你可能会举手投降,为平息他们无情的攻击、修补他们破碎的自我,你不得不主动奉上一声“对不起”。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在与自恋者打交道时,我们完全可以保持镇定和自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自恋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形成的——这是本书第一章的主题。了解这些之后,我们就会意识到自己与自恋者之间的诸多人际问题,并不一定是因我们而起;还可能因为这些认识,生发出对自恋者的共情,甚至是慈悲,因此更加心平气和,关系也会不知不觉地得到改善。
为了回应读者及来访者的困惑,新版《关系陷阱》增补了一些关于共情的讨论,并纳入最新的研究发现,包括共情如何促进情绪的稳定性。此外,我还接到很多读者来信,讲述他们与自己自恋的母亲、婆婆、姐妹、女儿和妻子相处有多艰难,因此这个版本还增加了关于女性自恋者的资料。
最后,认识到有时最好的选择就是结束关系,于是又增加了新的一章—“走为上计,逃离危险的自恋者”。自恋者可能有攻击或成瘾等越轨行为(包括色情、情感不忠、赌博和物质滥用等),以及道德水准低下、对自己的错误不思悔改、随心所欲、自认为拥有不受约束的特权等问题。这意味着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确有风险,甚至有危险。这一章就特别讨论了这方面的问题和对策。
作者简介 · · · · · ·
温迪•巴哈利(Wendy Behary),临床心理学家,国际图式疗法协会前主席、认知疗法学会奠基人之一、新泽西认知疗法中心主席、纽约—华盛顿特区图式治疗研究所主席。心理咨询、培训从业近30年,同时受邀为众多企事业单位进行演讲和培训。
郭晓薇,上海市心理学会会员,现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获心理学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组织行为学、人才测评、工商管理模拟等课程。
目录 · · · · · ·
第一章 他是自恋者吗?
初见时,他可能散发着势不可挡的魅力,我们因此被吸引,并渐渐陷入忧伤、痛苦、厌烦、憎恶和自我怀疑之中。辨识出身边的自恋者,是我们保护自己、重获生活主动权的第一步。
什么样的人是自恋者?
纯真天使为何会变成吹牛大王?
被惯坏
· · · · · · (更多)
第一章 他是自恋者吗?
初见时,他可能散发着势不可挡的魅力,我们因此被吸引,并渐渐陷入忧伤、痛苦、厌烦、憎恶和自我怀疑之中。辨识出身边的自恋者,是我们保护自己、重获生活主动权的第一步。
什么样的人是自恋者?
纯真天使为何会变成吹牛大王?
被惯坏
过度依赖
孤独和被剥夺
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自恋的人在想什么?
我对你的感受没兴趣
我不需要任何人
我可以安慰自己
用我的智慧来救赎你
自恋的“她”有何不同?
请欣赏我的表演
让我开心是你的使命
我要做时代偶像
自恋不一定是坏事
儿童的健康自恋
成人的健康自恋
第二章 挖掘自恋的源头
幼小的人儿为了安抚自己,装备上一套隐形的心理铠甲,战衣陪伴主人长大,让他稳坐于幻想中的宝座,屏蔽与己无关的信息,并反击任何试图动摇自我中心地位的进犯。
容易吸引自恋者的八种典型信念
自恋者持有的八种典型信念
自恋者的信念是如何发展出来的
这些信念如何影响行为
自恋者可以改变吗
第三章 为何陷入自恋者圈套的总是你?
童年经历悄悄录制了关于“人生真相”和“处世准则”的磁带,自恋者精准按下播放键,让我们不知不觉中走入与之契合的轨道。
这些特质让自恋者吃定你
乖乖配合,才能保护自己
做到完美,换取认可和关注
没有需求,就不会成为负担
你如何与自恋者结成“共谋”
为了改变,你可以做什么
第四章 冲破禁锢,从改变沟通方式开始
外界的信号惊动了头脑中的哨兵,勾起痛苦悲惨的记忆,内部警报被拉响,过去的伤害好像在当下重演。快停下,别滑入认命屈从的深渊!
提醒自己“此一时,彼一时”
识破诱你上钩的骗局
五类惯用诱饵
五种情感操纵
夺回沟通的主动权
第五章 立足当下,开启全新互动模式
打个响指,我们已经长大了!别害怕,细细体会与自恋者互动时的体验,找找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跌入迷阵、心神不宁,慢慢回归淡定和清明。
揪出助纣为虐的旧习惯
培养积极灵活的新习惯
找回开放而淡定的心态
回击自恋者的挑衅和伤害
应对自恋者的炫耀
回击自恋者的霸凌
拒绝让自恋者使用特权
直面自恋者的成瘾行为
第六章 走为上计,逃离危险的自恋者
并非所有的关系都值得修复,先评估一下“战况”,认真制定自我保护计划,准备安全逃离的路径,必要时无须恋战,勇敢开启新生活。
识别危险的信号
现实生活中的威胁
从逃避否认到恼羞成怒
是改造,还是离开?
评估重建信任和亲密的可能性
在专业帮助下寻求改造的机会
规划出逃攻略
第七章 共情对质,在互动中占据主动
理解自恋者的情感、认知和体验并不意味着认同、容许和支持,我们不必为了满足他的要求而放弃自己的心愿,而可以巧妙地引导他们设定边界、建立规则、承担责任。
从读懂自恋者的内心小孩开始
理解,但不纵容
会意,但不屈从
洞察,但不退缩
尝试与他内心的顽童展开对话
一步步引导他承担责任
区分错误与责任
设置边界
建立互惠规则
对进步给予积极反馈
整合最佳工具:慈悲和面对真相
创造助力改变的杠杆
善意假设原则
以小见大法
暂停与冷静
在必要时寻求外援
第八章 应对困难关系的七个技巧
沟通方式由先天秉性和后天习得的技能共同塑造,掌握要领后,即使面对胡搅蛮缠、强词夺理的“对手”,我们也能优雅、体贴、有风度地表达自己、达成共识。
相互尊重
自我表露
明辨今昔
同舟共济
预知冲突
承担责任
真诚聆听
致谢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有的自恋者伪装得很好,他们以冠冕堂皇的言辞俘获你的认同,甚至把自己装扮得很高贵。这些人自认道德无瑕,总爱指出这世上的是非标准是什么。他们将自己与那些「有偏见」「自私懒惰」的人划清界限。为了快速拯救你,隐性自恋者渴望找到你所有问题的症结,然后迫不及待地亮出自己的人生哲学,高谈各种「应该」「必须」「总要」「从不」和「全或无」,希望以此救赎你的灵魂。他们宣称如果人人都能按照规则(当然是他们的规则)行事,这个世界将会多么美好。 隐性自恋者骄傲地声明自己最忠于事实,承认自己是卑微的,拥有人类都有的不完美。说这些,无非是为了给你留下好印象。在这薄薄的面纱之后,他又「谦虚」坦言自己多么热衷于严格地要求自己,他可能会说:「的确,我可以告诉大家自己向人道主义基金会捐了一万美金,但我不是那种炫耀的人。我乐善好施并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美。」 隐性自恋者可以在道德牌坊下站一会儿,但是坚持不了太久。就像所有的自恋者一样,他对荣耀和赞许如饥似渴。不需多时,他内在那个被剥夺的孤独小孩就闹着要引起关注,引得他阵阵作痛。于是他将这个讨厌的小孩藏好,向外展现出对赞美的饕餮胃口,他需要别人认识到自己并非等闲之辈、凡夫俗子,而是类似于天使神灵的存在。他不允许自己内心产生对爱和归属的期望,也毫无获得爱和归属的信心,只有绝对的情感独立才能让他感到些许安慰。 每当慷慨布施给他带来的荣耀不够盛大,或赞赏的聚光灯褪去得太快时,他的内心总是被痛苦咬噬。迟早有一天,他会因自己付出巨大却得不到持续喝彩而心生怨恨和沮丧,这些情绪摇晃着他脚下的绳索,让他体面坚毅的人设在某一个瞬间从钢丝绳上轰然坠落,累及路人。你可能发现自己会莫名其妙成为他横眉冷对的指责对象,又或听到他精巧地编排某人或某机构如何忘恩负义、愚不可及,如此愤世嫉俗的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别人为他的伟大成就起立鼓掌的时间没有超过五分钟,这着实令他失望。他自鸣得意地狠狠批判假想...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用我的智慧来救赎你 -
“请记住,自恋者对自己和身边的簇拥者,有着超高的严苛标准。因为体验着深深的羞耻感、孤独感和不信任感,他们非常需要赏识、认可、控制、胜利及其对非凡的承认,自以为是的行为只是这些需要的一种表现。”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五类惯用诱饵
喜欢读"关系陷阱:如何与自恋的人相处"的人也喜欢 · · · · · ·
关系陷阱:如何与自恋的人相处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不幸嫁给恶魔的人,也可以赢回生活的主动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三个月前拉姆被前夫烧伤病重身亡的消息,我想犹在许多网友的心头,那些对至亲手段残忍,一再挑战人类极限的疯狂之人,他们并非疯子,有着正常人的思维,却常常作出惊人之举,是因为他们是极度自恋之人,心理有着严重的缺失,无法弥合。 我们每个人都自恋,但自恋严重影响了自己... (展开)>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认知行为治疗(CBT) (郭亮)
- 自恋 (收藏书)
- 认知行为疗法CBT相关书籍 (Sheisle)
- 自恋 (มะเขือยาว)
- 与自恋型人格相处-识别渣男/有毒的关系 (Iris)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3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关系陷阱:如何与自恋的人相处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和光同尘 2024-02-17 09:27:00 上海
如何应对NPD,自恋性人格障碍是幻影,空心人,情感吸血鬼!
0 有用 银紫棠 2024-03-14 09:03:05 福建
读了一本2008年就已经出版的书,不过国内翻的应该是第二版内容了,读完这本书我开始怀疑我的母亲是个自恋者,这其中也包含了过去见过的一些人类,就目前的个人沟通经验而言,也是觉得没有人有足够的力量去改变另一个人,除非对方已经做好了准备,那我们才好一起勇敢面对改变且选择继续携手同行,清醒UP是关键。本书有许多个人认知模块的扩展,提供各类文献资料出处,,也明确提到一名适合自恋者的治疗师应具备的特质,但也有... 读了一本2008年就已经出版的书,不过国内翻的应该是第二版内容了,读完这本书我开始怀疑我的母亲是个自恋者,这其中也包含了过去见过的一些人类,就目前的个人沟通经验而言,也是觉得没有人有足够的力量去改变另一个人,除非对方已经做好了准备,那我们才好一起勇敢面对改变且选择继续携手同行,清醒UP是关键。本书有许多个人认知模块的扩展,提供各类文献资料出处,,也明确提到一名适合自恋者的治疗师应具备的特质,但也有一些无法完成辩证的疑问,一些较难马上应用的案例,像这类分享实战经验的书,相信多年后回头再翻感受会大有不同,思维导图已归档。2024.3.13 (展开)
2 有用 Yebcungge 2023-03-24 21:33:57 北京
最后的“FORCE”方法论完全是圣母式的救赎行为……我相信爱是人类最伟大的魔法,尤其是非亲缘关系的爱可以迸发出巨大的力量。亲自尝试过无数次,这种无条件的共情和救赎面对“这种人格”反而会反噬、狠狠伤害高共情者……强烈ptsd,不敢苟同这类作者观点。
12 有用 䶮虓 2020-11-19 22:59:10
书中说的“自恋者”,却是一种危险的自恋:“自恋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于让自己保持完美形象,很少甚至完全没有打算去倾听、关心、理解别人的需要。”本书作者温迪·巴哈利,是美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她从事心理咨询近30年,致力于对自恋者及其伴侣的治疗。自恋者在感情中,常用的5个操控手段:1、自恋者在向我们保证他将永远关注我们之后,下一步就是玩消失;2、自恋者常常会热情地征求我们的想法和意见,当我们回答... 书中说的“自恋者”,却是一种危险的自恋:“自恋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于让自己保持完美形象,很少甚至完全没有打算去倾听、关心、理解别人的需要。”本书作者温迪·巴哈利,是美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她从事心理咨询近30年,致力于对自恋者及其伴侣的治疗。自恋者在感情中,常用的5个操控手段:1、自恋者在向我们保证他将永远关注我们之后,下一步就是玩消失;2、自恋者常常会热情地征求我们的想法和意见,当我们回答之后,他们又会对我们的回应进行污蔑性地批评,贬损我们的自尊;3、大多数自恋者都是两面派;4、道歉时,喜欢在地方伤口上撒点盐;5、喜欢一个人演说。作者建议,跟自恋者谈恋爱,需遵三个相处原则:1、理解,但不纵容;2、包容,但不屈从;3、必要时,请果断离开自恋者。 (展开)
2 有用 随机豆友 2022-02-14 03:00:02
①序一图式和自动反应②书中也提到了用“咒语”和自我对话切断自动反应③练习方法:第四章,此一时彼一时④显性非适应性自恋:无法适应社会,服从规范,无法根据情境或者关系中另一方的期望,去调整自己的行为。判断标准(13中10)见书摘⑤案例分析、沟通模板中的对话文本非常细节。很有实操性⑥把同一件事中的不同人都做了分析,扩大了看待一件事的视角⑦新观点:关于性成瘾:无法使它停留在性幻想阶段⑧其中一章讲到“可以试... ①序一图式和自动反应②书中也提到了用“咒语”和自我对话切断自动反应③练习方法:第四章,此一时彼一时④显性非适应性自恋:无法适应社会,服从规范,无法根据情境或者关系中另一方的期望,去调整自己的行为。判断标准(13中10)见书摘⑤案例分析、沟通模板中的对话文本非常细节。很有实操性⑥把同一件事中的不同人都做了分析,扩大了看待一件事的视角⑦新观点:关于性成瘾:无法使它停留在性幻想阶段⑧其中一章讲到“可以试着去接纳自恋者的内在小孩”。里面用的例子全是女性在理解男性,时常出现“这时在你面前的其实是个小男孩”的语句。引起生理不适。尽管作者补充道“你可以选择不这样做”“可以选择离开”。但是…男的总是做宝宝,女的总是做妈妈,真的让我想呕⑨有个豆友说得有意思:本书作者属于相信可以引导和改变自恋者的那一类咨询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