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人》的原文摘录

  • 本院的多数意见,只会使人们对全国法官工作的评价从充满信心变为悲观失望。法治的真正支柱,在于人们对司法体制的信任。时间总有一天会愈合今天的判决给这一信任造成的伤害。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我们或许无法百分之百地确定,到底谁是今年总统大选的赢家,但最终输家却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这个国家对法官作为法治公正的守护神的信任。 (查看原文)
    坐忘 5赞 2012-08-17 09:26:21
    —— 引自章节:最终输家
  • 对最高法院的工作,很少有大法官比布雷耶更热情。布雷耶的睿智是众所周知的,但他在1994年被克林顿任命时,并没有多少处理宪法事务的经历。事实上,布雷耶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技术专家论者,他同时还是反垄断法与行政法专家,联邦《刑事量刑指南》的起草者。与别人不同的是,他不喜欢赋予宪法太多宏大含义。但在2005年,他还是做了一件几代大法官都没有尝试过的事情——用一本书来表达自己对宪法的理解。布雷耶的《积极自由》(Active Liberty)一书并不是务虚的哲学专著,而是一位务实界人士撰写的实用著作。“我们的宪法历史,”他写道,“追求的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政府,切实可行的民主政府,切实保护公民个人自由的、切实可行的民主政府”。没有什么词比“切实可行”(workable)更适合用来形容布雷耶的思维方式了。 (查看原文)
    问津 2赞 2012-07-14 17:50:19
    —— 引自第265页
  • 尽管共和党在国内政治选举中占据优势,但保守派法学社团的发展却未能保持同步。这一时期,自由主义仍是各大法学院的主流意识形态,而且代表着一股根基牢靠的知识力量。 (查看原文)
    音亦刃 2赞 2012-11-07 23:28:09
    —— 引自第14页
  • The idea for a conservative legal organization was perfectly timed, and not just because of the Republican ascendancy in electoral politics. In this period, liberalism may have been supreme at law school, but it was hardly an intellectually dynamic force. (查看原文)
    音亦刃 2赞 2012-11-07 23:28:09
    —— 引自第14页
  • 法治的实质,在于节制公权,保障民权,而不是与政治一分为二。正如一位法学家所说:“评价法治的标准从来不是完美,不是没有阴影和错误,远离卑下和怯懦、消灭权谋和猥琐,而是就整体而言,在特定历史时空中,它是否合乎情理地没有更好的替代。任何法治都不可能是一块玲珑剔透、洁白无瑕的羊脂玉雕,而可能如同龙门石窟的卢舍那佛,尽管水迹、霉斑、风蚀,甚或有残缺,但在它面前,仍令人肃然起敬。” (查看原文)
    BLACK 1赞 2012-03-15 18:30:18
    —— 引自章节:译者序
  • 1990年以来,在处决未成年犯问题上,美国与之为伍的是下列国家:伊朗、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也门、尼日利亚和刚果。 (查看原文)
    小宁酱 2012-08-07 15:20:35
    —— 引自第175页
  • 即使在口头辩论过程中,人们也能很明显感觉到最高法院这些年观念的变化程度。伦奎斯特只是用一句“我们所谈论的这种行为已经被禁止很长时间了”,委婉表达了对德克萨斯州法案的支持。即使是当年与伦奎斯特、奥康纳一同加入了鲍尔斯案多数意见的斯卡利亚,听起来也处于守势。“这是在私人场合进行的行为,”他说,“警察们并没有四处乱转,敲开所有卧室的门看是否有人在--我的意思是--这并不是一种警察们每天都在侦查的犯罪。”在向哈里斯郡地区检察官小查尔斯·A.罗森塔尔(CharlesA.RosenthalJr.)发问时,布雷耶称鲍尔斯案“后果上有害,理论上错误,并且降低了宪法价值”,并问道:“你怎么回应这一点?”   罗森塔尔试图转换话题。   但布雷耶穷追不舍,说:“我希望听到你的直接回答。”   听到这句话,许多听众都乐了,为布雷耶这句既非有意,也未留心的双关语。   在会议上,只有三位大法官支持德克萨斯州的立法--伦奎斯特、斯卡利亚、托马斯。奥康纳当然对自己在鲍尔斯案中的投票进行自我否定,但她也不愿重拾过去的立场。于是她找到了一个颇具个性的中间立场,以对同性恋者(而不是异性恋者)的起诉违反了宪法平等保护条款为由,支持撤销对劳伦斯的定罪。这样就剩下了五票--史蒂文斯、肯尼迪、苏特、金斯伯格和布雷耶--来推翻鲍尔斯案的判决,史蒂文斯非常睿智地把多数意见指派给肯尼迪撰写。(在法院内部,肯尼迪有时会被说成是“受助理驱策”,暗指他被自己的助理过分影响了。劳伦斯案证明这样的指责是既不公正,也无实据,因为肯尼迪这一年聘请的四名法官助理中,有三个都是顽固的保守派。)   由于最高法院通常把最具争议的判决留在本开庭期的最后一天公开,因此,所有人都知道劳伦斯诉德克萨斯州一案的宣判日将是2003年6月26日。一般来说,大法官们并不当庭宣读他们的全部意见,为恰好在场的游客和(通常是)困惑的旁听者准备... (查看原文)
    INFJ筝吹旬 1赞 2013-02-20 20:44:35
    —— 引自第167页
  • 肯尼迪的一大缺点,在于喜欢夸大其词,有时言之凿凿,却空洞无物,这一缺点也体现在他撰写的凯西案意见书中。他在意见开头就申明:\"踌躇迟疑的司法理念将使自由无处容身\"。其实,这句话说白了,就是法律应当协调一致,而且可供人们预测,他却偏偏用上了\"踌躇迟疑的司法理念\"这样的晦涩表述。小奥利佛·温德尔·霍姆斯大法官和勒纳德·汉德法官等理论先驱早已指出,法官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对自己判决的正确性产生怀疑,更扯不上什么\"踌躇迟疑\"了。在斯卡利亚眼中,更糟糕的是肯尼迪对隐私权的辩护:\"自由之核心,是个人对生存、生活意义、宇宙乃至人类生命奥秘等概念进行自我界定的权利。\"事实上,即便是支持罗伊案的人,也对所谓\"人类生命奥秘\"之类的表述迷惑不解,更别说认定它受宪法保护了。 (查看原文)
    INFJ筝吹旬 1赞 2013-02-20 20:44:40
    —— 引自第54页
  • 一位大法官同僚曾成功说服苏特带一名女伴出席宴会,据她事后所言,那晚与苏特相谈甚欢。苏特送她回家时,也称当晚十分开心,临别时却来上一句:“明年我们再一起出来玩儿吧。” (查看原文)
    藏猫猫的柚子 1赞 2013-11-17 20:04:50
    —— 引自第217页
  • 尽管苏特和布雷耶并不相像,但外人还是经常把他俩弄混,最高法院曾流行过一个段子。 话说某日苏特独自驾车从华盛顿赶往新罕布什尔州,中途停在马萨诸塞州吃午饭。一对陌生人夫妇走到他眼前,问道:“您是在最高法院工作么?”苏特点头称是。“您是布雷耶大法官,对吗?”陌生人问。为了不让对方尴尬,苏特只好再次点头,并开始与对方闲谈,知道对方问了他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布雷耶大法官,什么是您在最高法院期间最开心的事情?”大法官想了想,然后说:“嗯,我不得不承认,我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有幸与戴维·苏特共事。” (查看原文)
    藏猫猫的柚子 1赞 2013-11-17 20:04:50
    —— 引自第217页
  • 最高法院在上述两起案件中,都推翻了相关条款,并要求任何法律都不得仅根据性别差异设置门槛、分门别类。这些案件表面是男性获益,却变相终结了那些歧视女性的分类政策,在实践中,这类政策要比歧视男性的政策多得多。 (查看原文)
    违天择 1赞 2015-08-27 12:53:43
    —— 引自第65页
  • 直到1930年代末,全国的公立学校仍坚持在开学典礼上,让学生们对国旗致敬并宣誓效忠。许多“耶和华见证人”信徒反对这一做法,认为它违反了“除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这一训诫。时值二战临近,爱国主义热情普遍高涨,见证人信徒的提议当然无法得到积极回应。他们的孩子被迫离开学校,住处也经常被抗议者包围,只好向最高法院寻求保护。但是,在1940年的迈纳斯维尼校区诉戈比蒂斯案(Minersvillc School District v. Gobitis)中,他们输了官司。最高法院多数意见认定,学校有权要求学生参加以“保证对民主传统理念的有效忠诚”为目的的各种仪式。    判决作出几个月后,最高法院乃至整个国家,都目睹了社会上忠诚沦丧,宗教迫害肆虐的情形。法西斯主义在欧洲导致的灾难性后果,也提醒包括所有大法官在内的美国人民,言论自由与信仰上帝有多么重要。就这样,纳粹统治作为反面样本,反而影响了美国宪政的发展。变化来得非常快。仅仅在戈比蒂斯案3年后,1943年,“耶和华见证人”再次就同类情形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诉时,他们胜诉了,本案也是最高法院历史上推翻前例最快的一次。   罗伯特· H.杰克逊大法官在这起名为西弗吉尼亚州教育委员会诉巴内特案(West Virginia Board of Education v. Barnette)的案件中撰写的多数意见,被称为最高法院历史上最富文采的篇章之一,判决确立的若干原则,后来也被奉为美国精神的一分。“如果积极主动参加爱国仪式的行为,被外力强迫、照本宣科或刻意逢迎所取代,相信爱国主义绝对无法弘扬。”他写道,接下来,他写下那句最为著名的判词:“如果在我们宪法的星空上有一颗不变的星辰,那就是,无论是在政治、民族主义、宗教,还是其他舆论问题上,任何官员,不论其职位高低,都无权决定什么是正确的,也无权用言词或行动来强迫公民表达... (查看原文)
    欧阳霈官 1赞 2016-02-23 13:19:36
    —— 引自第80页
  • 判决作出后,美国各地都发生了迫害耶和华见证人的事件,他们因不愿意向国旗敬礼而受到暴民的袭击与驱逐,活动场所被焚毁,并被视为“纳粹代理人”,政府为保护他们,有时不得不把一些信徒关进监狱。然而,在纳粹德国,所有宗教团体中,只有耶和华见证人拒绝听从希特勒政权的种种要求:如坚决不做希特勒式的敬礼,也拒绝宣誓效忠国家和国家元首,其儿女也不加人希特勒青年团,更不参与任何军事活动。在德国,纳粹统治期间共有6262人被捕,2074人被关人集中营,大约1200名信徒丧生,其中270人因良知缘故拒绝参与军事服务而被处决。 (查看原文)
    欧阳霈官 1赞 2016-02-23 13:19:36
    —— 引自第80页
  • Kennedy mentioned that he was on the board of an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group that advised judges and lawyers in China, where he traveled about once a year. "There was a dinner for one of their vice premiers," he said. "I knew that I had to give a gift. W e don't have a budget for these things, so I went down to the Supreme Court gift shop, and I found one of these calendars. It was in a nice leather case, and it had some anniversary from American constitutional law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So we're at this dinner, and I present the calen dar to him, and he's so pleased, so I just say, 'When's your birthday? Why don't you look it up?' And he says whatever the date was and hands the calendar to the interpreter. So the interpreter just stands there. He looks at me. He looks around. There... (查看原文)
    躲猫猫社社长 1回复 1赞 2018-10-08 01:18:04
    —— 引自第185页
  • 金斯伯格决定使用迂回战术,她用来提起诉讼的案件,都是关于法律依性别设限,并使男性利益受损的案件。在第一个案子里女军官的丈夫被要求证明自己是“受扶养的”配偶才能获取收益。另一起案件中,俄克拉何马州法律允许18~20岁的女性购买淡啤酒,却禁止同龄男性购买。最高法院在上述两起案件中,都推翻了相关条款,并要求任何法律都不得仅根据性别差异设置门槛、分门类,这些案件表面使男性获益,却变相终结了那类政策,在实践中,这类政策要比歧视男性的政策多得多。最终,金斯伯格在向最高法院提起的6起诉讼中赢得了5场胜利。 (查看原文)
    S 1赞 2021-03-06 14:09:18
    —— 引自章节:第5章 博大胸怀
  • 最高法院面前有两类案子,堕胎案是一类,其他全属另外一类 (查看原文)
    paranoid.emacs 2011-03-27 19:38:36
    —— 引自第78页
  • 对堕胎问题的不同态度,几乎成为划分民主党和共和党的重要标准 (查看原文)
    paranoid.emacs 2011-03-27 19:38:36
    —— 引自第78页
  • 自由来自对政府权力的限制,而非单纯的通过立法限制个人自由,人民的权利并不拘泥于宪法条文上的字句 (查看原文)
    paranoid.emacs 2011-03-27 19:38:36
    —— 引自第78页
  • 威廉,布伦南曾向法官助理提出过一个著名的问题。在最高法院,什么法律最重要?答案是5票法则,只要你有了5票,你就可以在这个地方为所欲为 (查看原文)
    paranoid.emacs 2011-03-27 19:38:36
    —— 引自第78页
  • 如果在我们宪法的星空上有一颗不变的星辰,那就是,无论是在政治、民族主义、宗教,还是其他舆论的问题上,没有任何官员,不管其职位高低,都无权决定什么是正确的,也无权用言语或行动来强迫公民表达他们的信念。如果有什么情形允许这一例外,那么,我们现在决不允许它们发生! (查看原文)
    paranoid.emacs 2011-04-07 22:32:46
    —— 引自第161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