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人》的原文摘录

  • “上诉人有资格得到对他们私生活的尊重”肯尼迪简略提到这一点,“州不能以将个人间的性行为定罪的方式贬低或控制同性恋者的命运。” (查看原文)
    Frankkinki 2020-07-13 19:00:18
    —— 引自章节:第14章 开放年代
  • 仓促举行宣誓很快被证明是明智之举。就在那天,三名《华盛顿邮报》( WashingtonPost)的记者“几乎同时冲进新闻中心,他们手头的材料足以证明托马斯的不雅行径,其色情程度比起公众已掌握的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手上有目击者的证言,还有音像店老板指证托马斯的证词。考虑到托马斯已经宣誓,《华盛顿邮报》决定放弃该选题,不再追踪报道这一事件 (查看原文)
    whatane 2020-10-24 15:03:15
    —— 引自章节:第2章 善恶之争
  • 联邦主义者协会反映并推动了保守主义运动的发展。该协会于1982年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会议,并于次年在超过12个法学院设立了分会。意识到该协会在知识界的潜在影响后,约翰・M。奥林基金会( John M。 Olin Foundation)与斯凯夫基金会( Scaife Foundation)等保守派团体纷纷出资,赞助他们在华盛顿设立全职办公室。里根行政分支也开始以司法提名的形式,着手招募联邦主义者协会成员为其服务。2其中最著名的两个人选是博克和斯卡利亚。(博克和斯卡利亚都于1982年进入哥伦比亚特区巡回上诉法院工作。卡拉布雷西则成为西北大学法学院教授。 1980年代早期,初创时期的年轻联邦主义者协会成员并非只想重申保守派先辈们的战略。那些曾与沃伦法院内的极端自由派激烈斗争过的先行者,更愿把他们的斗争称为“司法克制主义”3与“司法 (查看原文)
    似水年华仍糊涂 2021-04-04 20:08:55
    —— 引自章节:第1章 联邦党人的思想战
  • 翻译《九人》,让我获得一些声名,也由此打开一扇新门,成为十多本法政著作的译者。翻译能让人躬下身、沉下心,深入探知另一个语言体系、另一套制度安排、另一种人生经历,进而发现光鲜表面背后的暗流涌动、简单逻辑蕴含的复杂纠结。更重要的是,翻译能让人更深入地切入一国司法的政治脉络,打破某些刻意打造或一厢情愿的“制度想象”。唯有如此,方可对司法与政治、司法之本质,有更丰富的理解与感悟。 (查看原文)
    闻夕felicity 2021-08-12 11:58:12
    —— 引自章节:第一部
  • 整个法律职业群体已在这些年发生了很大变化,法学教授们绝大多数是自由派。沃伦法院与伯格法院的左倾判决,渐渐成为高校正统学说,法院在种族平权措施与堕胎权上的司法观点,也逐步被法学院师生普遍接受。[30] 但是,既然国内政治已经整体右倾,法学院自然无法幸免。 (查看原文)
    闻夕felicity 2021-08-12 12:26:32
    —— 引自章节:第一部
  • 退休之后,瑟古德·马歇尔大法官就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他是自沃伦以来,唯一一位还没有成为大法官,就已在美国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者。在1940年代至1950年代期间,作为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lored People)反种族隔离法律保障与教育基金会的创立者,他在包括1954年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在内的多起标志性民权案件中获胜。1967年,林登·约翰逊总统将他送入最高法院。但是,马歇尔在大法官任期内过得并不如意。困扰他的主要是他日渐衰弱的身体。在最高法院最后那段时光里,他一直在与疾病抗争,为了能撑到可以任命自己继任者的民主党总统上台,他嘱咐自己的法官助理:“就算我死了,也要把我扶起来!” 出人意料的是,马歇尔最终于1991年宣布辞职,此时距他83岁生日尚有一周。“我老了,是该离开了。”在次日的记者招待会上,他这么解释道。说这些话时,马歇尔坐在轮椅上,显得黯然神伤。有记者问他,是否认为乔治·H. W.布什总统一定会任命一位少数族裔大法官接替他。“我不认为一定得这么做,”他答道,“更不希望这成为某种借口。”一名记者紧追着问道:“什么借口?”马歇尔的回答仿佛是直接说给那位继任者听的。“那么做就大错特错了,”他说,“如果选一个错误的黑人来代替我……我老爸曾对我说过……黑蛇白蛇没啥区别,因为它们都咬人。” (查看原文)
    闻夕felicity 2021-08-12 13:02:56
    —— 引自章节:第2章 善恶之争
  • 尽管他(伦奎斯特)有权配备4名法官助理,他却只雇了3名,正好每周陪他一起玩双打。 (查看原文)
    天晓得 2021-10-06 11:27:25
    —— 引自章节:第2章 善恶之争
  • 司法独立允许法官作出与政府其他分支的利益相背离的判决。总统、部长乃至议员们有时急切希望找到能够方便、迅速解决问题的方法。独立的司法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它聚集和反映了所有寻求权利和自由的方法,而且可以保证这些价值永远不被破坏与颠覆。” (查看原文)
    天晓得 2021-10-06 11:27:25
    —— 引自章节:第19章 转折年代
  • 奥康纳甚至犀利地宣称“战争状态并不是开给总统的空白支票”。 (查看原文)
    天晓得 2021-10-06 11:27:25
    —— 引自章节:第24章 “我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是……”
  • 在直播现场,罗伯茨的两个孩子一直在蹦蹦跳跳,儿子杰克穿着短裤,当众模,起蜘蛛侠的动作。不过,这些对罗伯茨完全没有影响,他毕竟是最好的最高法院出窦焦师,与平日一样,他的致辞完全不用讲稿。“谢谢您,总统先生,”他说,“非常感速。度够被提名到最高法院工作,我深感荣幸,亦不免诚惶诚恐。在我成为一名法官前,我法律业务大多是最高法院审理的案件。这段经历,让我深深认识到最高法院在我们宪政民主体制中的重要作用,也使我对这一机构保持了最真诚的敬意。每当踏上那些大理石台阶,准备参加最高法院的言词辩论时,我总会因内心激动而哽咽,我并不认为这仅仅是紧张导致的结果。我非常感激总统对我的信任,也期待着即将在美国参议院进行的下一步程序。”在致辞结尾,他表达了对家庭和孩子的谢意,“是他们每天提醒我,为保护我们的民主制度而努力对我们来说有多么重要。” (查看原文)
    遥远的风- 2022-06-29 08:28:41
    —— 引自章节:第21章 罗伯茨法院
  • 法治的真正支柱,在于人们对司法体系的信任。 (查看原文)
    Riky 2022-06-30 01:09:46
    —— 引自章节:第13章 最终输家
  • 自由之核心,是个人对生存、生活意义、宇宙乃至人类生命奥秘的概念进行自我界定的权利。 (查看原文)
    Riky 2022-06-30 11:53:10
    —— 引自章节:第15章 法律文化
  • 每位法官的共同义务在于:对简单案件的审慎,对普遍公理的质疑,对既往先例的谦抑,以及不受现实环境约束,勇敢挑战权威原理的勇气。 (查看原文)
    Riky 2022-07-04 01:12:11
    —— 引自章节:第19章 转折年代
  • 政府的存在价值,在于赋予每个人参与政治程序的平等机会。 (查看原文)
    Riky 2022-07-05 12:54:58
    —— 引自章节:第23章 山雨欲来
  • 最高法院面前只有两类案子。堕胎案是一类——其他全属另一类。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堕胎问题都是最高法院的核心法律议题。它决定了大法官们的司法理念,也直接主导着提名与确认程序。对堕胎问题的不同态度,几乎成为划分民主党与共和党的重要标准。 (查看原文)
    japonica 2022-09-01 12:14:08
    —— 引自章节:第3章 待决问题
  • 正是基于这种文化认知上的差异,人们才很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人看起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题——堕胎、持枪、宗教、种族、同性恋、中央与地方权力——在美国却是自由派与保守派斗争的焦点,而联邦最高法院,则成为左右两派势力终极对决的战场。其实,这恰恰是法治发展不同阶段的产物。 (查看原文)
    独角仙 2022-11-13 09:13:33
    —— 引自章节:译者序
  • 图宾在《九人》中,用一句话概括了堕胎案在最高法院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即“最高法院主要审理两类案子。堕胎案是一类——其他全属另一类”。 (查看原文)
    艾石 2023-09-25 16:48:15
    —— 引自章节:第一部
  • 序篇:台阶 美国建国之初,联邦最高法院并未受到太多重视,办公场所被安排在国会大厦地下室及一楼偏僻角落,由于那里空间狭小、空气流通不畅、光线不足,大法官们大多只能在家办公。 在塑造与维系合众国政府的宪政架构方面,约翰·马歇尔起到了与制宪先贤一样的作用:约翰·马歇尔,1801-1835年任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通过对划时代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判决,确立了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大法官。 在“一战”爆发前的领土与经济扩张时期,最高法院刻意避免成为潮流引领者,更大程度偏向商业利益及其政治盟友,政府其他两个分支亦受二者支配。直到1950年代至1960年代,在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任期内,法院才真正将自身定位为独立、进取的宪法权利守护者。 在接下来的30年里,也就是首席大法官沃伦·E.伯格与威廉·H.伦奎斯特任期内,许多重大议题使最高法院呈现出内部分裂态势。 一直以来,大法官们都属于最高法院这一非民选机构,他们并不是经选举而产生,无须对公众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任期终身制也使他们不必竭力逢迎民意。但是,从1992年至2005年,最高法院仍将能否最大限度反映公众意愿作为衡量判决的标准。判决以最高法院惯常使用的法言法语表达,看上去是为昭示宪法原意、遵循既往先例,但这些判决结果,实际上更像是经普选得出的。 经过伯格与伦奎斯特时代的紧张僵持,一股强有力的保守主义势力正卷土重来,矛头直指最高法院。这股意识形态上的攻击力量,主要来自精英法学院与福音派教会,而真正的幕后操纵却是白宫。几十年来,这股势力想要推动的预定议程从未改变过:推翻罗伊诉韦德案,允许各州禁止堕胎;扩张行政分支权力;终止对非裔美国人的诸项种族优惠;加快死刑执行速度;倡导宗教进入公共领域。 (查看原文)
    油条不用泡打粉 2024-04-09 19:02:01
    —— 引自章节:第一部
  • 整个1950年代至1970年代,......自由派已在许多重大法律议题上获得了压倒性胜利,其意义甚至超越最高法院判决本身。沃伦法院改变了整个法律文化,这一点在各大学的法学院体现得尤为明显。 联邦主义者协会反映并推动了保守主义运动的发展。 里根行政分支也开始以司法提名的形式,着手招募联邦主义者协会成员为其服务。 保守派新生代们的目标更为大胆。事实上,他们并不信奉司法科智主义,而是推崇属于自己的一套司法能动主义。他们深信,宪法在许多重大问题上都被误读了,必须通过最高法院来纠正。 1988年,共和党已逐渐被福音派力量及保守派中坚力量所把持。(布什) (查看原文)
    油条不用泡打粉 2024-04-09 19:02:01
    —— 引自章节:第1章 联邦党人的思想战
  • 恰如其分。卡斯·吉尔伯特设计的台阶,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人们的宏大想象——最高法院凌驾于芸芸众生之上,在更高层面上裁断是非曲直。但是,最高法院本身就是民主过程的产物,用句或许有些冷酷的话说,它既代表着最好的人的利益,也代表着最坏的人的利益。对我们的最高法院,我们无须寄予太多期望,也不能完全不抱希望。 (查看原文)
    姜附草 2024-05-11 14:23:50
    —— 引自章节:尾声:被封闭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