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珍仿宋版十三经注疏》的原文摘录

  • 夫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虽无为而自发,乃有益于生灵。 (查看原文)
    庭间回骤 2回复 1赞 2022-11-01 17:29:14
    —— 引自第553页
  • 六情静于中,百物荡于外,情缘物动,物感情迁。 (查看原文)
    庭间回骤 2回复 1赞 2022-11-01 17:29:14
    —— 引自第553页
  • 若政遇醇和,则欢娱被朝野,时当惨黩,亦怨刺形于咏歌,作之者以畅怀舒愤,闻之者足以塞违从正。发诸情性,谐与律吕,故曰:“感天地,动鬼神,莫近于诗。”此乃诗之为用,其利大矣。 (查看原文)
    庭间回骤 2回复 1赞 2022-11-01 17:29:14
    —— 引自第553页
  • 若夫哀乐之起,冥于自然,喜怒之端,非由人事。故燕雀表啁噍之感,鸾凤有歌舞之容。 (查看原文)
    庭间回骤 2回复 1赞 2022-11-01 17:29:14
    —— 引自第553页
  • 然则诗理之光,同夫开辟,诗迹所用,随运而移。上皇道质,故讽喻之情寡。中古政繁,亦讴歌之理切。唐虞乃见其初,犧轩莫测其始。于后时经五代,篇有三千,成康没而颂声寝,陈灵兴而变风息。……晋宋、二萧之世,其道大行;齐魏两河之间,兹风不坠。 (查看原文)
    庭间回骤 2回复 1赞 2022-11-01 17:29:14
    —— 引自第553页
  • 其近代为义疏者,有全缓、何胤、舒瑗、刘轨思、刘丑、刘焯、刘炫等。然焯、炫并聪颖特达,文而又儒,擢秀干于一时,骋绝辔于千里,固诸儒之所揖让,日下之无双,于其所作疏内特为殊绝。今奉敕删定,故据以为本。然焯、炫等负恃才气,轻鄙先达,同其所异,异其所同,或应略而反详,或宜详而更略,准其绳墨,差忒未免,堪其会同,时有颠踬。今则削其所烦,增其所简,唯意存于曲直,非有心于爱增。 (查看原文)
    庭间回骤 2回复 1赞 2022-11-01 17:29:14
    —— 引自第553页
  • 晉人秦人圍鄭 (查看原文)
    newerafrom2012 2014-09-25 02:31:33
    —— 引自第183页
  • 盖以为皆据旧例而发义。以下论丘明之传微显阐幽乃是经事,故贺沈诸儒皆悉同此。 (查看原文)
    TNELIS 2014-10-20 15:16:47
    —— 引自第16页
  • 丘明作转,不敢与圣言相乱,故与经别行,何止丘明、公羊、榖梁?及毛公、韩婴之为《诗》作传,莫不皆尔。 (查看原文)
    TNELIS 2014-10-27 15:16:18
    —— 引自第24页
  • ......未知二者谁当。杜旨《公羊》之经,获麟即止...... (查看原文)
    TNELIS 2014-10-27 18:25:16
    —— 引自第26页
  • 麟是仲尼所感而书,为感麟而作,既以所感而起,固所以为终也。 (查看原文)
    TNELIS 2014-11-03 15:01:25
    —— 引自第27页
  • 杜云“诡诸,周大夫夷采地名”。 (查看原文)
    TNELIS 2015-01-05 12:37:44
    —— 引自第61页
  • 杜云:“诡诸,周大夫。夷,采地名。” (查看原文)
    TNELIS 2015-01-05 12:37:44
    —— 引自第61页
  • 昏礼不称主人,史各随其实,而书非例也。 (查看原文)
    TNELIS 2015-01-05 13:37:17
    —— 引自第66页
  • ......史各随其实而书,非例也。 (查看原文)
    TNELIS 2015-01-05 13:37:17
    —— 引自第66页
  • 苏氏云:“......今以为略之例,所不书也。” (查看原文)
    TNELIS 2015-01-05 14:48:02
    —— 引自第69页
  • ......今以为略之,例所不书也。 (查看原文)
    TNELIS 2015-01-05 14:48:02
    —— 引自第69页
  • 元年大夫盟于宿,故来赴以名。例在七年。 (查看原文)
    TNELIS 2015-01-05 15:41:27
    —— 引自第70页
  • 元年,大夫盟于宿,故来。赴以名例在七年。 (查看原文)
    TNELIS 2015-01-05 15:41:27
    —— 引自第70页
  • 故礼记言之赴则必以薨,但改赴书卒耳。 (查看原文)
    TNELIS 2015-01-05 15:51:29
    —— 引自第71页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