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国哲学(目前属于我的书) (斯宾诺莎的镜片)
- 【想读分类】中国思想史 哲学史 学术史 相关 (谢糸色)
- 2020 (疯清扬)
- 理学书系 (藏树)
- 中国之鬼 (董斜川)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由湍水之喻到幽暗意识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折翼王 2021-04-01 00:32:35
明道五峰戢山 根本恶睿识最好
4 有用 撒旦的咆哮 2021-05-24 20:28:33
刚好在龟速阅读余英时的《朱熹的历史世界》,此书恰好有对该书的评论,对我理解余著或有一定的帮助。不过此书的主体内容是论述宋明理学中关于人性善恶论的嬗变历史,最后似乎引出儒家是否具有自我现代化之可能性这样一个大问题。作者虽然以余英时的著作入手,但是就此如何与本书的论述主题关联起来,在我看来就显得比较牵强。和余英时著作相比,本书采用偏传统的哲学史手法,这可能是作者以批判余英时著作政治化研究倾向作为起手的... 刚好在龟速阅读余英时的《朱熹的历史世界》,此书恰好有对该书的评论,对我理解余著或有一定的帮助。不过此书的主体内容是论述宋明理学中关于人性善恶论的嬗变历史,最后似乎引出儒家是否具有自我现代化之可能性这样一个大问题。作者虽然以余英时的著作入手,但是就此如何与本书的论述主题关联起来,在我看来就显得比较牵强。和余英时著作相比,本书采用偏传统的哲学史手法,这可能是作者以批判余英时著作政治化研究倾向作为起手的原因。比较让人惊喜的是作者在转入正题之后,其分析梳理之笔触还是比较细密的,也能看出作者背后有特出的学术胆识。作者好像还比较年轻,不知道未来是否有更加坚实有力的著作出手。 (展开)
2 有用 文孟先生 2022-10-07 18:27:45 湖北
经典作品。
0 有用 单字一兔 2022-04-19 09:04:18
04.19.22 有锐气而精当,尽管附录谈朱子有灌水之嫌,不过灌完也不过二百页 唯有一点疑虑在水之喻,如仍以水之就下为本,则是否当把人生而静以上这个上下的空间结构以水喻因而广之,这般不容说的便成了与静相对的动,如杨子所说以生生为善,这与后面朱熹对静动的区隔有所“滑转”,或许值得进一步细阐,既然已是论文改专著或许不如把其中问题更加细致阐述……
2 有用 防弹曾志伟 2023-01-04 20:42:34 黑龙江
尝试为徐老师回应评论区的两点质疑:1.孟子“水之就下”的“下”和明道“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的“上”不构成一个“上/下”对子。明道分明说人生而静以上属元初水的层面——不同于“水之就下”就空间说“下”,明道的“上”不是空间上下的“上”,而是形而上下的“上”。另外,按徐老师的讲法,明道已经把“水喻”从以“就下”为喻改造成了以“清浊”为喻,所以明道的“上”显然不是对着孟子的“下”来说的。这里不涉及把形上本... 尝试为徐老师回应评论区的两点质疑:1.孟子“水之就下”的“下”和明道“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的“上”不构成一个“上/下”对子。明道分明说人生而静以上属元初水的层面——不同于“水之就下”就空间说“下”,明道的“上”不是空间上下的“上”,而是形而上下的“上”。另外,按徐老师的讲法,明道已经把“水喻”从以“就下”为喻改造成了以“清浊”为喻,所以明道的“上”显然不是对着孟子的“下”来说的。这里不涉及把形上本体形下化的问题。 2.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还是在“心”上说而非在“性”上说。在牟宗三,心是主观性原则,性是客观性原则。在此意义上,无善无恶可以首先理解为从心体本然面目来讲“无工夫相之工夫”(龙溪发展了这一点)、之后“由用显体”地讲,而非像五峰蕺山从客观面的形上存有往下“直贯顺成”地讲。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