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看了无数遍电子预排版后,发觉最幸福的事是,在这些晨犀里的课堂记录变成铅字之后,我依然可以看到两地一土的每一篇新的晨犀记录,无穷无尽的爱与故事还在上演。如同今晚谢幕的乐夏总决赛,教育与音乐有着重要的共同点——你必须要享受它,你的同伴或受众才会感受到其中的美妙与心灵冲击。 以此纪念豆瓣斋月的结束。晚安北京,晚安广州。
一土学校的课程故事合集,不错的教育实践尝试,很多理念很对胃口,能感觉到是一群有情怀有想法的人在认真努力的实践教育理想,点赞!...这样的学校要成功其实对家长,对学生,尤其是对老师会有一定的要求,可复制性较差,风险还是还挺大的..虽然书中没有太多提及困难和挑战,依然可以预见这条路应该特别难走...不过随着社会发展,相信中国教育创新的实践土壤会越来越肥沃,会生长出更多的“一土学校”~
特别好的一套书,我要推荐给我的朋友们
一些方法值得借鉴,一些理念要保持谨慎地质疑。上册主要讲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益的事情,下册主要讲怎样解决令家长头疼的小学生课业问题。归根到底似乎还是在字里行间搞一下招生宣传。继续内卷吧。
很多教育类图书说的都是家长应该怎么做,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主体——孩子。这本书从孩子的感受出发,让我们看到老师与孩子互动交流后产生的化学反应,孩子的好奇心和内驱力完全被激发出来了,他们的潜力真的超乎想象。这就是好的教育吧,成全每个孩子,看见每个孩子。最喜欢的是《一个袋子改变的教育》《不要让孩子承担他能力还没达到的责任》《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
一所静默生长的“土”学校,一位在教育的“终点”看教育的领航人,一群“内心充盈的乐天行动者”和“理性创新的高效学习者”,通过一千多个日子、105篇充满细节和温度的教育叙事,呈现了一种“给理想打样的教育探索”。一直以来,人们太关注冰山上面的部分,忽略了冰山之下、贯穿人一生最重要的东西——自我认知、内驱力和社会情感学习(关系)。在这里,一切回归了常识,真实有趣的教育正在发生。这不是创新,而是“正常和正好的教育”,让更多人看见教育本来该有的样子。
具有实操性
情绪认知、科学思维、零用钱计划,我的获取有这三点。
艳羡一土的孩子们的同时,也会时不时地引发对教育的思考。庆幸读到了这本书,除了很多不能同意更多的理念,也有不少操作性极佳的方法论。“教育最好的归处,不是那些我们可见的世俗的成功,而是孩子眼里的光,希望这个光一直都在,并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现在需要的教育应该更像是“接生婆”,把孩子内在的激情和潜力引出来,帮助他面对这个正在快速变化的社会。” “当科技的进步不再需要我们工作了,没有驱动力也没关系,或者就行了,反正社会有充足的资源可以养你。可我们一定希望,孩子能够产生非物质的动力,继续去努力的生活。也许他去做艺术、甚至去登陆火星,总之去实现他的价值。我们会比孩子先离开这个世界,孩子也不必非要依赖我们才快乐。除了爱他们,我们也要教会他们怎么样爱自己,慢慢让他们寻找到自己生命中内心的快乐。有了他给自己的爱,他会知道在挫折的时候,告诉自己怎么办,或者在懈怠的时候,告诉自己仍然要努力,因为他知道为什么而活。走入未来的,终究是孩子们自己。”比起优秀卓越,成为一个健康自然、能安身立命的普通人也就够了。
当做是陪孩子成长中开阔思路的书来读蛮好的。反而是后记中一句话击中了我:教育里面最大的障碍,是我们自己内心的障碍,如果我们内心问的问题是要找一个保险的学校,或者给孩子选一个相对安全的教育方式,就会有人利用你的焦虑和恐惧卖给你一些“安全感”。但这种安全感是虚幻的。所谓的安全感就是随大流,就是羊群效应。
好的教育就是没有多余的动作,刚刚好的教育。
一切都特别美好,就是教育最大的难点是inscalability。一个一土,两个一土可以招到最好的老师,最投入最认可一土的精神,但是怎样推广呢,特别是在激励方式完全不一样的地方?
“走入未来的,终究是孩子们自己”
本書有點像日記,多篇文章/演講稿的集合體。始終認為,培育精神豐滿/內心充盈的孩子是教育追求的成果,毋庸置疑。
一土学校老师们写给家长的信,在其中也旁观到学校对于孩子们的培养方式——尊重、引导、接纳与觉察。 家有小学生,我每天都是懵的。趁周末时间静下心来阅读这本书,也是为了给自己的情绪找一个出口。很触动的点是关于时间管理,老师提倡家长和孩子都从全局入手,看看我们是否为“生存-生活-生命”这三个维度投入的时间。 遗憾最近生活和生命占的时间太少,希望在教育的路上,继续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借用熊培云的两本书的名字作读后感:自由在高处 & 重新发现“教育”
额,被分数骗了
“育儿网红范文大全”
目前在读上册,书中有不少低年级的德育活动设计可供参考。
> 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
11 有用 晓非 2020-10-10 23:56:31
看了无数遍电子预排版后,发觉最幸福的事是,在这些晨犀里的课堂记录变成铅字之后,我依然可以看到两地一土的每一篇新的晨犀记录,无穷无尽的爱与故事还在上演。如同今晚谢幕的乐夏总决赛,教育与音乐有着重要的共同点——你必须要享受它,你的同伴或受众才会感受到其中的美妙与心灵冲击。 以此纪念豆瓣斋月的结束。晚安北京,晚安广州。
6 有用 尘 2020-11-03 11:24:25
一土学校的课程故事合集,不错的教育实践尝试,很多理念很对胃口,能感觉到是一群有情怀有想法的人在认真努力的实践教育理想,点赞!...这样的学校要成功其实对家长,对学生,尤其是对老师会有一定的要求,可复制性较差,风险还是还挺大的..虽然书中没有太多提及困难和挑战,依然可以预见这条路应该特别难走...不过随着社会发展,相信中国教育创新的实践土壤会越来越肥沃,会生长出更多的“一土学校”~
2 有用 向北 2020-11-03 22:54:15
特别好的一套书,我要推荐给我的朋友们
2 有用 正在学习 2020-11-23 22:53:34
一些方法值得借鉴,一些理念要保持谨慎地质疑。上册主要讲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益的事情,下册主要讲怎样解决令家长头疼的小学生课业问题。归根到底似乎还是在字里行间搞一下招生宣传。继续内卷吧。
1 有用 满纸烟岚 2020-11-02 16:56:52
很多教育类图书说的都是家长应该怎么做,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主体——孩子。这本书从孩子的感受出发,让我们看到老师与孩子互动交流后产生的化学反应,孩子的好奇心和内驱力完全被激发出来了,他们的潜力真的超乎想象。这就是好的教育吧,成全每个孩子,看见每个孩子。最喜欢的是《一个袋子改变的教育》《不要让孩子承担他能力还没达到的责任》《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
1 有用 Serah 2020-11-19 14:29:58
一所静默生长的“土”学校,一位在教育的“终点”看教育的领航人,一群“内心充盈的乐天行动者”和“理性创新的高效学习者”,通过一千多个日子、105篇充满细节和温度的教育叙事,呈现了一种“给理想打样的教育探索”。一直以来,人们太关注冰山上面的部分,忽略了冰山之下、贯穿人一生最重要的东西——自我认知、内驱力和社会情感学习(关系)。在这里,一切回归了常识,真实有趣的教育正在发生。这不是创新,而是“正常和正好的教育”,让更多人看见教育本来该有的样子。
1 有用 耗子 2021-01-26 16:49:21
具有实操性
1 有用 笑世间可笑 2021-01-12 15:46:43
情绪认知、科学思维、零用钱计划,我的获取有这三点。
0 有用 坦可 2021-04-07 13:59:30
艳羡一土的孩子们的同时,也会时不时地引发对教育的思考。庆幸读到了这本书,除了很多不能同意更多的理念,也有不少操作性极佳的方法论。“教育最好的归处,不是那些我们可见的世俗的成功,而是孩子眼里的光,希望这个光一直都在,并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最宝贵的财富。”
0 有用 董事宝 2021-04-07 10:13:30
“我们现在需要的教育应该更像是“接生婆”,把孩子内在的激情和潜力引出来,帮助他面对这个正在快速变化的社会。” “当科技的进步不再需要我们工作了,没有驱动力也没关系,或者就行了,反正社会有充足的资源可以养你。可我们一定希望,孩子能够产生非物质的动力,继续去努力的生活。也许他去做艺术、甚至去登陆火星,总之去实现他的价值。我们会比孩子先离开这个世界,孩子也不必非要依赖我们才快乐。除了爱他们,我们也要教会他们怎么样爱自己,慢慢让他们寻找到自己生命中内心的快乐。有了他给自己的爱,他会知道在挫折的时候,告诉自己怎么办,或者在懈怠的时候,告诉自己仍然要努力,因为他知道为什么而活。走入未来的,终究是孩子们自己。”比起优秀卓越,成为一个健康自然、能安身立命的普通人也就够了。
0 有用 Librat 2022-02-22 19:11:33
当做是陪孩子成长中开阔思路的书来读蛮好的。反而是后记中一句话击中了我:教育里面最大的障碍,是我们自己内心的障碍,如果我们内心问的问题是要找一个保险的学校,或者给孩子选一个相对安全的教育方式,就会有人利用你的焦虑和恐惧卖给你一些“安全感”。但这种安全感是虚幻的。所谓的安全感就是随大流,就是羊群效应。
0 有用 凝神观书 2022-02-15 10:16:15
好的教育就是没有多余的动作,刚刚好的教育。
0 有用 四维九生 2021-03-14 11:51:04
一切都特别美好,就是教育最大的难点是inscalability。一个一土,两个一土可以招到最好的老师,最投入最认可一土的精神,但是怎样推广呢,特别是在激励方式完全不一样的地方?
0 有用 Jesse 2022-02-06 19:01:27
“走入未来的,终究是孩子们自己”
0 有用 愛洛伊斯 2022-01-29 19:25:34
本書有點像日記,多篇文章/演講稿的集合體。始終認為,培育精神豐滿/內心充盈的孩子是教育追求的成果,毋庸置疑。
0 有用 憩远心默 2023-09-17 22:23:33 上海
一土学校老师们写给家长的信,在其中也旁观到学校对于孩子们的培养方式——尊重、引导、接纳与觉察。 家有小学生,我每天都是懵的。趁周末时间静下心来阅读这本书,也是为了给自己的情绪找一个出口。很触动的点是关于时间管理,老师提倡家长和孩子都从全局入手,看看我们是否为“生存-生活-生命”这三个维度投入的时间。 遗憾最近生活和生命占的时间太少,希望在教育的路上,继续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1 有用 肉丝在哪里 2023-08-19 12:07:53 浙江
借用熊培云的两本书的名字作读后感:自由在高处 & 重新发现“教育”
0 有用 楚浩岑 2022-08-21 22:26:13 广东
额,被分数骗了
0 有用 一层楼座 2022-04-27 21:41:49
“育儿网红范文大全”
0 有用 星期三多雾转晴 2025-02-20 22:22:39 广东
目前在读上册,书中有不少低年级的德育活动设计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