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原野 短评

热门 最新
  • 145 渡边 2021-03-16 10:53:09

    鲁尔福鬼魅横生的《佩德罗巴勒莫》被认为催生了《百年孤独》而享有盛名,但可能这本现实粗粝的《燃烧的原野》才是鲁尔福留给墨西哥最宝贵的文学遗产。他的短篇不以情节取胜,而善于三言两语刷新风格,开拓意境,用幻灭和残暴大力掘开墨西哥寸草不生的荒蛮土地,撒下现代的种子,此后这里长出的文学便有了崭新的生命。作为拉美文学的领路人,虽然遗产不多,但鲁尔福已经把步子迈得很远了。

  • 57 跳房子 2021-02-08 15:32:30

    十七个故事,大半在讲死亡:战争、意外、纠纷、或死因不明。叙事风格独特:1. 谁在讲述?杀人者自述也好,旁观者叙述也好,并没有清晰的叙述意识,故事开头一般是人物对话或者空间位移,读者跟着无形的指引直接进入故事空间,跟着人物走田间、河边、山坡……或者说,鲁尔福拆解了叙述者的权威。 2. 对谁讲述?有的故事并不指明听者,听者是谁?是沉默的或是失语的。很多话看似穿梭于叙事却无力,被误解、被忽略、或者只是心里说。小说书写环境恶化、家园毁坏、土地流失,墨西哥农民渐渐被剥离土地和对土地的记忆。最喜欢《清晨》里的这一句:“夜里,云雾要寻找人的热气,就在村子上头过了一宿。现在,太阳快要出来了,这浓雾便慢慢地爬起身,卷起它的床单来,在屋顶上留下一道道白花花的纹路。”这清冽的田园诗般的记忆。

  • 55 Bonbon和猫 2021-01-05 13:40:08

    粗冽的诗意扑面而来。旷野,荒芜,贫穷,以及由此生出的种种怨尤,种种争斗,让我想到加缪的《来客》,却又是那么不同。喜欢译者和新版封面。

  • 14 malingcat 2021-04-26 20:07:58

    每一篇都在死人,但是这惨死、蛮荒和酷热是从诗意的句子里出来,因为对照,更觉出魔幻。写得真好,翻译得也真好。

  • 9 小鹅妙妙屋 2021-04-06 01:18:37

    月亮燃烧着升起,你在尘土飞扬中听见寂静的声音。

  • 10 刀叢中的小詩 2021-04-17 18:12:03

    《燃烧的原野》——再次捧着,就像捧着一块燃烧的石头,由赤贫、仇恨、嫉妒、愤怒、焦灼、饥饿等组成。我也终于知道鲁尔福写完两本书后为何陷入长时期的静默中去了,绝非坊间所说或担心不能超越自己,或不想连累印刷机之类。他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作者穷尽一生都无法抵达的那些东西,那就是对命运直接、粗砺、沉重地书写,亦不需要回音。命运不能重来,鲁尔福也不愿意重复自己,他像一个洞察世事的老农对谷物(文学)保持了最为质朴、节俭,甚至可以说是高贵的尊重。

  • 6 某人韩东 2021-06-16 16:17:46

    无疑是最好的短篇,常读常新。个人觉得胜过他的名篇《佩德罗•巴拉莫》。一生就这十几篇小说,成就如此奇观,足矣。。

  • 3 五美青年拉拉林 2021-01-07 12:15:01

    当时读的时候纸书绝版了,这套要收!

  • 7 云游 2021-07-13 00:09:04

    鲁尔福笔下的墨西哥农村笼罩在一片又一片仇恨,混乱,绝望的阴影里,永远也见不得蓝天。这些是通过他诗一般的语言而显现出来的(翻译老师厉害)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情节,而是叙述视角的直接转变 氛围感营造得也相当好,读此书时,常伴着一声叹息。农民的生活怎么就这样苦呢?对土地的渴望让他们一直向村子的深处走去;《都是因为我们穷》一篇读来最为揪心,一个女孩儿作为嫁妆的牛没了,她便只能去做“罪恶的勾当” 《卢维纳》一篇最好,那个忧伤筑了巢的地方,在每一个充满希望来者的心上糊上一大团泥。“只有时间和夜晚,直到死去的那一天。对于他们来说,死是一种希望”

  • 8 beluga 2021-07-13 21:25:58

    就如书的封面(也是鲁尔福的摄影作品),黑暗的、燃烧的平原,让我想到《撒旦探戈》。很多篇讲死亡,死亡是人的位置。波拉尼奥曾说过鲁尔福式的沉默,“当有人问鲁尔福为什么不再写作时,他的回答是,他的叔叔某某某死了”,我能从这十几篇小说里,每一篇,感受到那种“弃绝”,如此残酷之中火烧一把的图景。鲁尔福笔调冷酷,但不是“静”的,他的语调往内延伸,越来越“内在”,给足了人物的声音,以及戏谑的声音,真正恐怖之物会诞生的幽默。

  • 4 白野 2021-04-09 21:08:03

    燃烧的原野,干涸的大地,粗粝的文风,如同日常相伴的风沙与烈阳般的生与死。最开始几篇感觉新奇有意思,越读到后面越有种审美疲劳感,较喜欢的篇目是「那个人」「塔尔葩」「卢维纳」。

  • 3 lvji 2021-04-02 00:49:25

    后劲儿好大

  • 9 rivila 2021-06-02 23:57:48

    可能在题材和叙事方法上有一定的创新性,但是根本不觉得这些信笔写来的农村轶事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或者说有什么可读之处。无非就是一些谋杀、通奸、革命的事情,写的浮皮掠影,混沌不清,实在对人没什么太大启迪。同样我也不觉得这种含含糊糊的叙事值得提倡

  • 2 momo 2024-04-11 14:07:51 江苏

    看晕了,视角一直在换,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晕眩,尽管通篇写酷热,但接连而至的死亡就像秋风的肃杀,化作了阵阵阴寒一声声地敲击心底。想起侯孝贤说“如果能拍出天意,那就太过瘾了”,某种意义上,鲁尔福写出了某种“天意”,对土地的逃离与渴望,牵动着人身上最古老的被动性,人的主体性让位于遥远的天意——天意又具象化为“燃烧“这一动作。炙热焦烤着人的躯体和内里,连雨也带着火光,人就这样受刑般地承受着上天留下的业火。燃烧的灰烬落在这片土地上,就像敷满了厚厚的忧伤的烂泥。时间太漫长了,不是钟表时间的线性缓慢流逝,而是亘古的荒凉无边,凌越时空,看不到任何尽头。竟会期盼黑夜何时会来,好像只要死亡降临,人就能从时间里获得某种赦免。

  • 5 曾小石 2021-06-07 23:54:38

    鲁尔福的短篇真的是很厉害。 乍看以为是白开水, 细品才发现是白酒, 越喝越上头。 说不上哪里好,哪里妙。 就是余韵悠长,让人回味良久。

  • 3 爱吃蛤蜊的啤酒 2021-02-07 16:31:58

    译者说作者用的语言是诗意的。用诗意的语言去描绘毫无希望的世界,真是高手。现实里的乡村从来不是诗意,也没有诗意。

  • 4 Jose-HJ 2021-03-18 10:06:16

    佳作佳译,配合伟劼老师的前言,阅读体验更棒!

  • 3 TiresiasK 2021-07-06 15:40:12

    《塔尔葩》和《卢维纳》真是三言两语揭露平原上的蛮荒的典范,仿佛躺在酒店里就能感觉带着尘土的凛冽的风扑面而来。杀人犯、死者、穷人、无知的民众面对不可知的倾听者,叙述不可靠的独白,因为这些故事本不该流传

  • 3 Cactus 2021-07-12 17:53:47

    看这本之前一直好奇拉美对生死与时间的奇怪概念是怎样产生的 也曾自作主张地将其浪漫化。可事实就是一点也不浪漫 反而十分残忍——因为在那片土地上 活着只剩下了干裂的平原 无尽的高温 普遍的贫穷与饥饿 徒劳的劳动 干枯的庄稼 以及莫名其妙的洪水地震与枪子儿,所以死亡才会那样无限地与休息和奖励相似。

  • 4 不懈不戒 2021-03-21 09:23:58

    3.5星,一些拟人化的处理很不错,苍凉冷峻的独白读多了则比较容易腻味。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