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献:历史、社会与文化的笔记(7)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ᡩᡠᡩᡝ (霜降水落,自见涯涘。)

    文献是一个有机系统,其发生发展存在一种内在机制,既受到物质因素——物质载体和载籍形式的影响,更受到文化整体性的制约,但在根本上与外力无关,也不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在文化传统从未断绝的中国,凡是满足需要而且具备长时段文化功能、为整体社会接受的文献,必然应运而生,并且以经济、方便和日趋完善的形式流传广久;凡是应乎一时、趋于速效,或烦冗芜蔓、饤饾破碎者,大浪淘沙,终至沉沦。

    2022-08-31 00:09:26   7人喜欢

  • 生铁万

    其次则需要排除在文字的起源、发展方面存在的错误认识。除了一些比较低级的失误外①,最显著的错误就是认为文字沿循一条“图画—象形一意音一拼音”进化道路发展。根据前述逻辑前提,“文字”采用图画或其他指意性(包括指事性、象征性)符号作为自身构件的命题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文字最终不过是借用某种图画指意符号用以表音而已。从“结绳记事”到“代之契”是文明发展的过程体现,而不是文字本身的阶段历程。各类早期文字如...

    2023-10-27 22:27:52

  • Binns (自著奇書自始皇,乾坤袖手視詩亡)

    在明清商業出版中,刻板者有可能是隱名的,而署名的書坊皆是刷印、零售商而已。後一種情況實際上就是批發商或零售商赴生產者處就板刷印,有時可以挖改卷端、書口處的堂號,再將印成的書頁自行裝訂並另加封面。如果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就會形成有專門的批發商來進行刷印並裝訂,從而造成封面、扉頁相同而板片所標堂號不同。這種情況常被學者誤解,認爲是在不同地區書坊間存在板片交易。錯誤理解的根源在於不明商品經濟的基本原理...

    2022-12-13 01:06:20

  • Binns (自著奇書自始皇,乾坤袖手視詩亡)

    活字印刷有利于大量印刷,而雕版印刷方便于较少数量的印刷。中国书籍出版的实际需求不适合于活字而只适合于雕版,逻辑的结论就只能是中国书籍每次印刷的数量非常有限。

    2022-11-04 00:40:25

  • 王观旂 (从心所欲不逾矩。)

    “《西周甲骨探论》”误作“《西周甲胄探论》”。

    2022-10-23 01:30:07

  • 星野愛(抗癌版) (一丄示三王,玉珏气士丨。)

    一直到近代以前,中国书籍印刷的复本量都是较小的。雕版印刷术为主流方式,活字印刷始终没有得到规模化应用,也能说明这个事实。因为精英文献的出版并不需要庞大的一次性产量,而是需要可以长久的保存印版以便将来修订、再版,或者垂诸久远。雕版印刷恰恰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利玛窦(Matteo Ricci)最早就指出了这一点:雕版印刷并非不可以大量印制复本,因为技术的成熟,其成本也低于活字,但其最明确的优点是“一旦制成了木版...

    2022-09-30 11:09:20

  • 秋彥小兔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可以明显发现:文献的散亡,主观原因大于客观原因,内部因素大于外部因素。亦即:文献的散亡并非天灾人祸所造成,而是社会历史环境下主观取舍和文献内部规律作用的后果。个人认为这是一条最重要的中国古典文献基本规律之一,它所揭示的意义是:中国古典文献之所以呈现出一种低增长的螺旋式发展,保持着某种稳定性,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必然结果。

    2022-09-04 15:30:47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中国古代文献:历史、社会与文化

>中国古代文献:历史、社会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