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与民族主义(第2版) 短评

热门 最新
  • 9 大甜甜~~ 2020-12-13 11:53:47

    暂时不想读了,我只感觉在霍布斯鲍姆海量的知识面前,我完全被碾压了。他讲的一些世界上犄角旮旯的知识,我根本没有相关知识作为支撑,读得云里雾里。或许他的欧洲听众都很熟悉?我不是很确定。但有一点我是认同的,太过于强调民族国家的建构,其实后来催生了希特勒的纯种日耳曼人观念,然后才有驱逐犹太人的事情。

  • 7 Dynamo 2021-03-24 20:46:14

    讲座提纲改编,可称得上流畅且通俗易懂。围绕“民族”概念在现代的演进以及民族主义的发展史,霍布斯鲍姆探讨了一些重要的议题,总体观点上并无特别大的新意,可看作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的补充。有几点值得重视,如罗奇对欧洲民族运动的三段式分析、“民族主义原型”与“民族主义运动”间的联系,以及民族主义“左右逢源”的发展历程。一言以蔽之,民族主义之所以成为现代社会最复杂也最难处理的议题之一,还是源于其多样性、可塑性与模糊性。所有人都视其为高效工具:下层中产用它填补空虚的内心缓解焦虑,中央政府用它建构合法性、巩固国民效忠,政客利用它有效煽动受众群体。但当所有的活动都被披上民族主义外衣时,民族主义也可以随时与左翼或右翼暧昧起来。P.S.本书翻译病句频现,“凯尔特”全部译为“塞尔特”。

  • 6 迖羹乐比萨 2021-03-07 20:49:23

    之前度过第一版,觉得甚好。最后一章霍布斯鲍姆对于民族主义即将式微的预言,在渡过了2020年之后来看,和他想的正好相反。

  • 1 都柏林的斯蒂芬 2024-03-07 13:05:49 辽宁

    没想到并不难读。结论部分预言民族主义会渐渐势危,很多人认为他错了…但我觉得事实上,越是文明开放的国家,民族主义越被淡化;越是愚昧无知的人群、专制封闭的社会,民族主义往往越是被当作频繁利用的工具。

  • 8 查微迩 2021-04-07 14:23:00

    霍布斯鲍姆的主要观点可以用毕苏斯基的话来概括:“是国家创造了民族主义,而不是民族创造了国家。”结论对民族主义未来的判断今天看来应该错了,民族主义不但不会消亡,还在以新的形态和气势复活。

  • 3 罗马市民 2022-03-25 21:54:13

    较为简明清晰地梳理了“民族”及“民族主义”的发展脉络,其实还可以按照霍布斯鲍姆本人的著名著作《传统的发明》取名为《民族的发明》或《民族主义的发明》。 霍布斯鲍姆在冷战刚结束写就的这本书中预言民族主义在以后将会越来越淡出世界的舞台,2022年的我认为这句话只能对一半。即使它在大国角力的过程中戏份减少了,但它在国内政治的出场时间只能说是不减反增。毕竟在这个信仰缺失的时代,实在是需要这样一种幻象来凝聚民众。

  • 0 薛定谔的豆瓣 2022-03-20 13:31:25

    说实话有些陈旧,单纯为左派招魂呐喊。但历史会见证真相

  • 0 kmdms 2022-02-22 21:37:00

    资料丰富而论断审慎,更多侧重“民族主义”的现实效能而非概念演绎,是史家姿态。疫情之下的“民族国家”究竟是重生抑或式微,似仍有待观察。

  • 0 以逆为名 2022-03-05 21:36:57

    作者在导论中引用了白芝皓对“民族”的见解:“若你不曾问起民族的意义为何,我们会以为我们早已知道答案...”当我们将视野扫过从东欧至美洲的土地,横跨自十九世纪迄今的历史,可以看到“民族”这一概念是随着信息传播、政治运动、社会变革等晚近的历史动荡中一步一步建构起来的。作者在叙述时,将重点放在了欧洲的政治史中。他对于欧洲地域各个群体间的习俗、语言和历史非常熟悉,各种案例信手拈来,只是这些故事对于我来说太过陌生了。本书可能不适合入门,需要等将来学习了西方近代史之后再做回顾。书的最后,作者认为“未来的历史绝不可能是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历史”。但时至今日,跨越国界的世界体系依然还只是一种梦想。抛开民族的身份认同,拥抱人类共同的命运,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0 朵朵小时候 2022-03-07 17:33:52

    即使翻译欠妥,预判错误,材料局限(东亚民族观几乎没有),仍然是非常丰富且流畅的著作,从词源入手太对我的口味了,很多观点仍极具启发意义,一遍没消化了,得反复读

  • 0 渡边 2021-10-29 14:47:19

    从时间纬度分析民族主义的发展,绕过民族主义的定义等问题,从国家民族主义、群众民族主义、衰弱三个阶段分析。

  • 0 苏菲特 2022-05-14 14:24:01

    不管是现在的外人、从前的外人、甚至是观念上的外人,都是我们的敌人。如果在眼前、以往或者观念上都找不到那些该死的外国人的影子,那么就得发明他们。

  • 0 板樟鉴 2022-11-30 22:08:25 北京

    我只能说,感谢海桑赠书。读了一天,心神不宁。

  • 0 废弃垃圾袋 2022-04-14 22:43:57

    之前说想读一本跟想象的共同体对打的书。我觉得这本大概就称得上?

  • 1 素谷 2022-10-28 20:26:13 上海

    【γ】历史地看,Nationalism是不折不扣的右翼意识形态。

  • 0 波橘猫云诡 2022-10-30 13:10:30 浙江

    #学无止境#(这个标签的意思大概是看不懂还得学

  • 0 aspirin 2022-10-18 10:36:59 四川

    翻阅。为什么霍布斯鲍姆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民族主义研究在1968-1988的涌现,这不就是我的问题吗?虽然能想个大概,但还需要更清晰。似乎英国是七八十年代那波,传到美国是世纪之交那波,中国是10年之后的一波。80年代英国学人没有进入政界的通道该多难受啊,那么,中国当下呢?

  • 0 软肋- 2022-12-17 12:24:01 新疆

    世界史或者说欧洲史知识储备不足,导致读起来很吃力,重读书单+1

  • 0 三康目 2024-01-19 21:15:33 广东

    怎么把everyday翻译成每日呀……

  • 0 cinder 2023-10-25 21:13:34 陕西

    如果不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传媒技术对原先只具有乡土意义的文化进行的重新整合,被附着了历史文化意义的政治民族概念就不可能生成。19世纪中后期以来的诉诸民族-主权的自决-解放逻辑已经面临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被人为划分出的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各个族群实际是被“抵抗”这一纽带联结起来的,从中找不到资产阶级梦想中的具有共同族源、语言、文化、历史的统一“人民”概念,独立了的政权依然是一个多民族的囚牢,在殖民者被赶出去之后,民族-主权逻辑产生的新敌我划分就会落实到先前的“被压迫民族”对其他族群的治理上,这样的现象在巴尔干、印度、东南亚已经屡见不鲜了。 不通往康米的民族解放运动克服不了这个症结,法兰西共和国实现的那种在四面包围之下用公民集体定义民族的创举是难以复制的,民族自决式的解放逻辑已经过时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