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正如维纳所言,这是一本“入门”硬核科普书。维纳认识到,自己研究的通信/控制等概念可以解释生物体与生物社会中太多的现象。基于这些概念,再加之数学工具,模拟生物行为的方式,重现人造系统(他并没有断言intelligence,只是说会有inference)。开篇提出,经典力学已经无法很好的模拟这个系统,必须求诸统计学工具(对于麦克斯韦妖的解释很有意思);接着论述(机械的)简单系统的控制模式如阀门或肌肉系统,给出信息流动的方式;继而考察较为高级的生物视觉运作方式,并给出人造视觉的实现预想。最后对大脑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构想(他的猜测甚至稍显保守了)。写论文时候,我一直在想控制是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水论文。导师也没有给出解答(他可能也不知道)。看来还是要问维纳。
看了等于没看系列,看完就觉得自己是个文盲。想找一本有注解的控制论再看一遍,本书是一本多学科的综合,控制论也是多个学科的交叉,在网上不少人把这本书定义为科普书,但这可能就有点小瞧这本书了。光里面的积分,微分,群论的皮毛,就不是普通大众可以阅读的科普书了。但从这本书的大概还是可以知道,整个21世纪的计算机、电子、信息学、神经网络、等都在此时开始奠定了理论基础了。但是要真正梳理出这些技术之间的脉络,并且综合应用这些技术应用落地,完成诸如自动驾驶,机器学习机器人等任务,还存在巨大的阻碍。
事物的本质总有共通之处。万千形式中,抽象出来,用数学描述。涨落,起伏,流转,运动着变化着的一个个瞬间,平衡和谐的自然之美。
都是干货,文科生可以搁下数学推导的部分看,并不难读。控制论(cybernetics),取自古希腊语,原意为“舵手”,维纳创造的这一学科处在其他各学科的边缘,但恰恰是这样交界上的学科可以产生思想发展的动力(“与”的重要性)——各学科并不是像它们表面上看起来那样各自独立,而是有一些共同的问题亟待解决,有一些共同的结构亟待发现,而这样的工作恰恰需要一些精通各个学科的学者进行通力合作——维纳已然展现了诸学科知识的相关性和跨学科研究的一种方式。
这本书的第二、三章对数学不好的人太不友好了,毕竟学习高等数学都离我久远,所以非专业人事可以直接跳过。关于人工智能的走向完全验证作者半个世纪前的语言,所以理论才是王道,控制论不仅可以向人文科学中的社会学、政治学拓展,更可以向生物学、基因学等,完全诠释哲学才是科学之祖。打三星完全是因为我这个学渣大部分看不懂,不是人家书不好,完全不适合小白阅读。
根本就不是科普吧,基本没看懂。。。如果维纳是给大众写的,那维纳至少是个比较糟糕的作家… 似乎提了很多东西。在当时可能很突破吧,今天如果不是为了瞻仰,其实没太大必要看了。
牛顿时间与柏格森时间
夜深了,善与恶的抉择时刻迫在眉睫。
把能看懂的地方看了
没有全部看懂 1/10都没有,但依然收获很多
凭借出色的学术直觉和跨学科思维打通了人和机器的隧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工业化,而我们这个时代的工业化就是机器对智能的无限靠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牛顿时间与不可逆时间的区别、人工视觉、精神病、记忆等神经认知领域的一系列活动。中间讲信息传递(种群中得到了公众认可的信息)那一段梦回2001:太空漫游和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不由得感叹罗素作为一个老师的素养也是很顶级的。
不得不敬佩这批早年被参与原子弹开发的学者的人文修养
太厉害了
读了很久,大概读完了。略过了很多数学。
任何社会能够保持自身稳定的方法就是要有取得, 使用, 保持和传递信息的方法, 否则必将消解.
得多读几遍
部分章节对数学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个人更喜欢看谈论应用的那些部分,生物的反馈机制令人感到好奇。
饶有趣味又痛苦地读完了
维纳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其中包括反馈控制的概念,他认为这是生物学和工程学中重要的原则。他还介绍了自适应系统的概念,这些系统能够在反馈机制的帮助下自我调整和优化。维纳还提出了“信息熵”这一概念,这是一种用于衡量信息量的指标,对后来信息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30605 补 哲学人类学 属于是我完全读不动的那类… 需要找人来讲讲公式的程度…
> 控制论
22 有用 郑能亮 2021-04-20 12:34:20
正如维纳所言,这是一本“入门”硬核科普书。维纳认识到,自己研究的通信/控制等概念可以解释生物体与生物社会中太多的现象。基于这些概念,再加之数学工具,模拟生物行为的方式,重现人造系统(他并没有断言intelligence,只是说会有inference)。开篇提出,经典力学已经无法很好的模拟这个系统,必须求诸统计学工具(对于麦克斯韦妖的解释很有意思);接着论述(机械的)简单系统的控制模式如阀门或肌肉系统,给出信息流动的方式;继而考察较为高级的生物视觉运作方式,并给出人造视觉的实现预想。最后对大脑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构想(他的猜测甚至稍显保守了)。写论文时候,我一直在想控制是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水论文。导师也没有给出解答(他可能也不知道)。看来还是要问维纳。
9 有用 山野村夫 2022-10-30 10:29:55 广东
看了等于没看系列,看完就觉得自己是个文盲。想找一本有注解的控制论再看一遍,本书是一本多学科的综合,控制论也是多个学科的交叉,在网上不少人把这本书定义为科普书,但这可能就有点小瞧这本书了。光里面的积分,微分,群论的皮毛,就不是普通大众可以阅读的科普书了。但从这本书的大概还是可以知道,整个21世纪的计算机、电子、信息学、神经网络、等都在此时开始奠定了理论基础了。但是要真正梳理出这些技术之间的脉络,并且综合应用这些技术应用落地,完成诸如自动驾驶,机器学习机器人等任务,还存在巨大的阻碍。
6 有用 Tinn 2022-06-12 00:08:46
事物的本质总有共通之处。万千形式中,抽象出来,用数学描述。涨落,起伏,流转,运动着变化着的一个个瞬间,平衡和谐的自然之美。
2 有用 Lebenslust 2022-06-22 13:04:31
都是干货,文科生可以搁下数学推导的部分看,并不难读。控制论(cybernetics),取自古希腊语,原意为“舵手”,维纳创造的这一学科处在其他各学科的边缘,但恰恰是这样交界上的学科可以产生思想发展的动力(“与”的重要性)——各学科并不是像它们表面上看起来那样各自独立,而是有一些共同的问题亟待解决,有一些共同的结构亟待发现,而这样的工作恰恰需要一些精通各个学科的学者进行通力合作——维纳已然展现了诸学科知识的相关性和跨学科研究的一种方式。
2 有用 孤狼追风 2024-06-16 22:02:18 江苏
这本书的第二、三章对数学不好的人太不友好了,毕竟学习高等数学都离我久远,所以非专业人事可以直接跳过。关于人工智能的走向完全验证作者半个世纪前的语言,所以理论才是王道,控制论不仅可以向人文科学中的社会学、政治学拓展,更可以向生物学、基因学等,完全诠释哲学才是科学之祖。打三星完全是因为我这个学渣大部分看不懂,不是人家书不好,完全不适合小白阅读。
6 有用 吴焚舟 2022-01-28 21:34:19
根本就不是科普吧,基本没看懂。。。如果维纳是给大众写的,那维纳至少是个比较糟糕的作家… 似乎提了很多东西。在当时可能很突破吧,今天如果不是为了瞻仰,其实没太大必要看了。
3 有用 zyc 2022-04-17 16:46:33
牛顿时间与柏格森时间
0 有用 long 2024-03-16 22:53:24 湖南
夜深了,善与恶的抉择时刻迫在眉睫。
0 有用 Ariel 2024-03-11 14:41:33 四川
把能看懂的地方看了
3 有用 爱读书的可达鸭 2022-04-22 23:20:41
没有全部看懂 1/10都没有,但依然收获很多
0 有用 Alucia 2023-06-27 00:54:13 湖北
凭借出色的学术直觉和跨学科思维打通了人和机器的隧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工业化,而我们这个时代的工业化就是机器对智能的无限靠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牛顿时间与不可逆时间的区别、人工视觉、精神病、记忆等神经认知领域的一系列活动。中间讲信息传递(种群中得到了公众认可的信息)那一段梦回2001:太空漫游和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不由得感叹罗素作为一个老师的素养也是很顶级的。
0 有用 Orpheus 2023-07-22 13:50:27 北京
不得不敬佩这批早年被参与原子弹开发的学者的人文修养
0 有用 Дмитрий 2023-06-13 12:19:00 北京
太厉害了
0 有用 od 2023-09-07 01:18:52 陕西
读了很久,大概读完了。略过了很多数学。
0 有用 Creative 2022-09-06 13:40:02 广西
任何社会能够保持自身稳定的方法就是要有取得, 使用, 保持和传递信息的方法, 否则必将消解.
0 有用 sean 2022-06-15 10:26:46
得多读几遍
0 有用 闻笛 2024-10-09 14:29:59 湖南
部分章节对数学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个人更喜欢看谈论应用的那些部分,生物的反馈机制令人感到好奇。
0 有用 年光寂寞旅愁中 2023-03-12 11:36:07 北京
饶有趣味又痛苦地读完了
0 有用 Icey 2023-03-16 17:53:44 韩国
维纳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其中包括反馈控制的概念,他认为这是生物学和工程学中重要的原则。他还介绍了自适应系统的概念,这些系统能够在反馈机制的帮助下自我调整和优化。维纳还提出了“信息熵”这一概念,这是一种用于衡量信息量的指标,对后来信息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0 有用 Rachel_ 2023-06-05 13:21:08 北京
230605 补 哲学人类学 属于是我完全读不动的那类… 需要找人来讲讲公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