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伊春》是继《空隙》《抚顺故事集》《积木书》《隐》等广受好评作品之后,赵松推出的充分体现其精湛叙事技艺和深邃洞察力的全新力作。
《伊春》里的十篇小说仿佛可以彼此渗透融合,无论是貌似写实,还是梦境穿插和意识的流动,都体现出作者超强的整体掌控力。他着力于叙事空间的构建,虽有爱情/亲情/家庭/旅行/探案之类的故事穿插其间,然而小说的情境和沉浸式体验,才是他带给读者的最大收获。他想强调的是,小说为想象的世界而存在,以提供强烈独特的体验变成某种“现实”。
这些小说有“故事性”,但它们并非“故事”。在日常生活中,真有故事的人往往是话少的。赵松要做的,是如何在沉默中让“故事性”成为水中的游鱼,变动不居、时隐时现。在他眼中,真正的发现,总会让人沉默,而理解沉默,才是理解小说的开始。
赵松要写的是些微不足道的普通人——而他们的意识流动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他们在力图存在...
《伊春》是继《空隙》《抚顺故事集》《积木书》《隐》等广受好评作品之后,赵松推出的充分体现其精湛叙事技艺和深邃洞察力的全新力作。
《伊春》里的十篇小说仿佛可以彼此渗透融合,无论是貌似写实,还是梦境穿插和意识的流动,都体现出作者超强的整体掌控力。他着力于叙事空间的构建,虽有爱情/亲情/家庭/旅行/探案之类的故事穿插其间,然而小说的情境和沉浸式体验,才是他带给读者的最大收获。他想强调的是,小说为想象的世界而存在,以提供强烈独特的体验变成某种“现实”。
这些小说有“故事性”,但它们并非“故事”。在日常生活中,真有故事的人往往是话少的。赵松要做的,是如何在沉默中让“故事性”成为水中的游鱼,变动不居、时隐时现。在他眼中,真正的发现,总会让人沉默,而理解沉默,才是理解小说的开始。
赵松要写的是些微不足道的普通人——而他们的意识流动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他们在力图存在和被动虚化之间尽力要抓住点什么,而他们那种挣扎的能量、相关的痛苦、想象与妄念,则会交织在一起,不断生成诡异而又致幻的和声。
无论赵松的小说以何种面貌示人,都呈现出正在生成中的勃勃生机——不是确定无疑的完成状态,而是你的,也是我的,不断变化中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 · · · · ·
赵松,作家、评论家。辽宁抚顺人,现居上海。曾获“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好书奖”及豆瓣年度中国文学高分榜TOP5之一。已出版小说集《伊春》《隐》《空隙》《抚顺故事集》《积木书》,志怪赏读《细听鬼唱诗》,随笔集《最好的旅行》,文学评论集《被夺走了时间的蚂蚁》。
目录 · · · · · ·
喜欢读"伊春"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伊春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伊春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 条 )
> 更多书评 27篇
-
祝羽捷 (就是祝阿兔)
如果你像一条带鱼那样被煎了一面,那就要避免再被煎另一面。但实际情况是,当你像带鱼那样被切成数段,然后被煎了一面之后,就避免不了再被煎另一面了。无论你跑去任何地方,其实都在煎另一面。真正需要的,只是停下来,在一个点上,静止不动。不,准确地说,是悬停。只有在这样的时候,在这样的地方,你才会觉得什么都是可以原谅的。 悬停,就是既在某个地方,又不在任何地方。2021-01-21 10:25:43 6人喜欢
-
椒盐伞菌 (打起精神)
她打断了他,以镇定而又缓慢的声音说:“你见过自杀的人么?或者说,你见过正准备自杀的人么?为了这样的时刻,这个人,会酝酿一段时间,就像在等什么东西完成发酵……然后,会进入异常安静的状态,慢慢地清空,身体里的,脑子里的,最后,会以一种完全归零的状态,无声无息地离开这个世界……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显然,他被吓到了。2021-02-19 11:08:19 2人喜欢
-
她小时候学过两年画画,长大后也还是喜欢艺术,但大学读的却是财会专业。就像不知道为什么会跟那个男人结婚生孩子一样,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变成了会计……或许,就像个落水者无暇顾及上岸处的风景,而只能就近上岸。每天晚上,在这空荡寂静的房间里,会觉得时间正在变得越来越缓慢。她沉湎。过去那么多年里,她所缺的,就是这种缓慢的状态,因为她总是像在不断逃亡的途中。
2021-02-25 15:28:03 1人喜欢
-
她小时候学过两年画画,长大后也还是喜欢艺术,但大学读的却是财会专业。就像不知道为什么会跟那个男人结婚生孩子一样,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变成了会计……或许,就像个落水者无暇顾及上岸处的风景,而只能就近上岸。每天晚上,在这空荡寂静的房间里,会觉得时间正在变得越来越缓慢。她沉湎。过去那么多年里,她所缺的,就是这种缓慢的状态,因为她总是像在不断逃亡的途中。
2021-02-25 15:28:03 1人喜欢
论坛 · · · · · ·
这本书和伊春有关系吗 | 来自豆友61181863 | 2021-07-30 23:05:54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每满100-50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 (无心恋战)
- 赵松出版作品 (赵松)
- 读到之处 附收听地址 (岛生)
- 周安迪装帧设计 (周安迪)
- 他山之玉 (鶴景)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伊春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超级变患形态 2021-06-27 20:51:02
硬着头皮看到第101页,不能再浪费自己生命了。
8 有用 祝羽捷 2021-01-22 22:37:12
这本小说集好像一本印象派画册,去像化让每个故事变得模糊,但小说的叙事都藏在光与影里,要非常有耐心地去感受。赵松笔下的人物大多聪明、冷静、多思、敏感,各自承受自己生命里的课题,对他们的刻画具有原真性,即时即地详尽生动,赵松常常对人物某一状态用普鲁斯特式的描写,连那一刻发生的声光电、电视、广播、新闻、报纸、风景都写得详细,让一刻可以变得深邃且漫长,看似无关,却是自然发生,承载了人复杂暧昧的情感,我们的... 这本小说集好像一本印象派画册,去像化让每个故事变得模糊,但小说的叙事都藏在光与影里,要非常有耐心地去感受。赵松笔下的人物大多聪明、冷静、多思、敏感,各自承受自己生命里的课题,对他们的刻画具有原真性,即时即地详尽生动,赵松常常对人物某一状态用普鲁斯特式的描写,连那一刻发生的声光电、电视、广播、新闻、报纸、风景都写得详细,让一刻可以变得深邃且漫长,看似无关,却是自然发生,承载了人复杂暧昧的情感,我们的生命的确都是由许许多多不确定瞬间组成,危机四伏,又有些无奈和柔情。 (展开)
7 有用 pilgrimage 2021-01-18 19:24:48
浮动的诗意,故事轻。"此起彼伏地溅起千万簇炭红的火花,每一簇都喷薄出染了红晕的水雾"。句式和文本规矩,读起来有停在云上的感觉,"水雾"更显空灵,停留于对空间的形容而非落于对人/事的发生,更多的是自我意识/放空(纵),贴近生活却不在意生活。文中女性形象与作者偏爱的意境相似,"白色,寂静,轻盈,空洞","她对她强调,非常的美"更像是强调了女性的一种执念与空洞。男主偏爱的不是女主,也不像是空调的微风,像... 浮动的诗意,故事轻。"此起彼伏地溅起千万簇炭红的火花,每一簇都喷薄出染了红晕的水雾"。句式和文本规矩,读起来有停在云上的感觉,"水雾"更显空灵,停留于对空间的形容而非落于对人/事的发生,更多的是自我意识/放空(纵),贴近生活却不在意生活。文中女性形象与作者偏爱的意境相似,"白色,寂静,轻盈,空洞","她对她强调,非常的美"更像是强调了女性的一种执念与空洞。男主偏爱的不是女主,也不像是空调的微风,像是在机场空间中的状态)停留/未知的错觉。对空间的感知大过自我意识,浮着,不情愿它落。 (展开)
5 有用 哑古 2021-02-19 14:46:31
出乎意料,并不是一本关于伊春的地方小说,反而脱去了现实的样貌,沉潜于那些处于悬浮、出神、游离状态中的人。也感动于这种描述:“人的内心,其实像掩藏在大兴安岭森林边缘的城市伊春一样,是个看似熟悉,其实非常遥远的地方。”最喜欢《鲸》和《凤凰》两篇。
3 有用 晓林子悦 2021-03-14 07:19:44
赵松关注人的内心世界,而人的思维能力是无限的,变动不居的。《积木书》段落式的内心独白是预演,现在,它们搭建成了更有形状的《伊春》。这是一部成功的意识流短篇小说集,避免了意识流写作机械化、形式化的某些弊端,发挥了意识流在记忆和想象的处理上的模糊效应,既充满悬念又合乎情理,主题切中现代人的精神困境,语言一如既往的出色。
1 有用 扬奥斯卡 2022-04-22 20:31:32
对场景的、对人物的描写可以说是精致的,尤其是对瞬间的捕捉。
1 有用 炸炸 2022-04-09 19:25:21
读得有点累,但对作者的其它小说产生了好奇
0 有用 订书器没有钉 2022-04-02 21:32:33
大概知道作者要写什么,许多字句也能看出作者的眼界,但我不能“断章取义”地称赞正如我不能断章取义地批评。一方面要呈现的东西并不是独具只眼的,起码于我并不新鲜,另一方面确实写得不好,杂糅,好的和不好的搅在一起,时断时续,一边读一边替作者用力,然后惋惜。没到那个点上,写出来的东西够不着想要写的东西,这是没法接受的。
0 有用 张一二 2022-04-01 14:41:38
看了1/3吧,后面的真的看不下去了。翻到新的一篇,读几段,是可以期待到的平淡……
0 有用 七月 2022-03-24 14:36:07
真是很豆瓣的小说。二十多年前红极一时的萌芽,真可谓余韵悠长。只不过彼时那些莫名其妙的青春荷尔蒙,变成了此书里灵魂干枯的中年男女。 文艺越来越纤细,漏出荒凉苍白的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