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金紫光同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文化运动中的开拓者、先驱者之一,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我国的文化艺术和文博事业,是一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和久经考验的、忠诚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金紫光艺术集》历经十多年的光阴,在后辈们的努力下,由众人接力,收集编纂于今面世,其中甘苦艰辛,唯有亲历者才能体味。本书通过不同门类诸如京剧、民族歌舞剧、昆曲、音乐等展现了金紫光同志一生的艺术创作和探索之路,睹作思人,通过作品反映出不同时期我国文化艺术的萌芽、发展和繁荣。这样一位功绩卓著的文化先驱,他的作品应该保留和传承,它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不间断历史的一分子,聚沙成塔,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作者简介 · · · · · ·
原名靳思杰,河南焦作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社会活动家、戏剧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家、艺术家,中国音协会员、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剧协理事。2000年1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辞世时为原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中国延安大学校友会副会长,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会长。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金紫光早在少年时期,受其哥哥、中共早期党员靳思弼同志(1929 年被国民党拘捕时,任中共河南省团委书记)的影响,于1925年夏在中国第一次大革命中就投身参加了焦作煤矿大罢工的群众大会,并参加了支援罢工的募捐演剧活动。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从 1928 年在河南省郑州扶轮中学就读开始,金紫光毅然参加了革命工作,成为河南中共地下党的联络员;并在 1929 年至 1931 年间包括靳思弼同志被捕入狱期间与被反动派杀害后,他一直担当着中共地下党的交通联络...
原名靳思杰,河南焦作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社会活动家、戏剧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家、艺术家,中国音协会员、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剧协理事。2000年1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辞世时为原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中国延安大学校友会副会长,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会长。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金紫光早在少年时期,受其哥哥、中共早期党员靳思弼同志(1929 年被国民党拘捕时,任中共河南省团委书记)的影响,于1925年夏在中国第一次大革命中就投身参加了焦作煤矿大罢工的群众大会,并参加了支援罢工的募捐演剧活动。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从 1928 年在河南省郑州扶轮中学就读开始,金紫光毅然参加了革命工作,成为河南中共地下党的联络员;并在 1929 年至 1931 年间包括靳思弼同志被捕入狱期间与被反动派杀害后,他一直担当着中共地下党的交通联络员工作。
1931 年九一八事变时,金紫光在郑州扶轮中学参加了抗日救国会工作,与教师及同学联合演出了反映日军侵华暴行的现代宣传演剧活动,发起、团结同学组织了读书会,学习马克思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的新知识。1933 年参与组织闹学潮时,被推选为艺委总干事,成为扶轮中学学生会领导之一。
1935 年一二·九学生运动开始后,金紫光联络、重新组建了学生会,发动校内的同学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接着又联络组成了郑州地区学联,发动了数千人的游行示威,要求国民政府抗日救国;同时在扶轮中学校刊新年号版发表了《一九三六年导论》,论述国际、国内形势与今后的任务。金紫光于 1936 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双十二”事变后,参加了民族解放先锋队。七七事变和八一三全国抗战后在河南开封大学借读时,开始创作救亡歌曲和街头剧宣传抗日。
抗日战争时期
1937 年底,金紫光经历史学家范文澜介绍,组织爱国知识青年共赴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投身抗日。1938 年 2 月,得到徐彬如协助,化装通过封锁区,参加了八路军安吴堡青训班的学习。4 月后转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参加了新歌剧《农村曲》与现代京剧《松花江上》等演出,同时担任乐队演奏工作。后调回安吴堡青训班,先后担任艺术连教员、艺术教研室主任和青训班生活指导干部等,并创作了《反侵略进行曲》、《安吴青年进行曲》、《王台咏》、《泾渭谣》、《安吴颂》等许多革命歌曲;与史进同志合编了《反抗的吼声》、《再上前线》等新歌剧。
1939 年期间,金紫光在纪念五四青年节时创作、指挥演出了《青年大合唱》;创作、导演了反映敌后武工队抗日斗争的京剧《太行山》。在纪念十月革命时,导演了苏联十月革命历史话剧《破坏》。在纪念一二·九运动时,他创作话剧《怒吼吧!青年》并出演其中的一幕。主持、导演、指挥了《黄河大合唱》,此后又在多个重要活动场合指挥《黄河大合唱》。
1940 年春,金紫光先后在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总剧团、泽东青年干部学校艺术部、延安青年剧院和部队艺术学校三分校等单位担任艺术指导工作。
1941 年 2 月,金紫光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调中央青委宣传部工作,发起组建了青年大合唱团,被选为总团团长,并重改、指挥了《青年大合唱》,此歌曲被中央青委评为青年音乐创作甲等奖。此后,成立了延安业余剧团,任副团长,并组织演出了肖三翻译的德国反法西斯名剧《新木马计》。为开展音乐活动,他还兼任陕甘宁边区音协延安工委副主席,成立了延安乐队。又支持成立了延安青年杂技团。同年秋,考入延安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从事文艺理论研究工作。后担任俱乐部主任,并主持研究院的文艺活动,先后演出苏联话剧《红色婚礼进行曲》、京剧传统折子戏《问樵闹府》及《打渔杀家》等。
1942 年 5 月,金紫光参加了由毛泽东主持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及中央党校三部的整顿三风活动。
1943 年春,延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秧歌运动,金紫光编写了破除封建迷信的秧歌剧《红鞋女妖精》剧本,参加了中央党校三部演出。秋后,又组织演出了苏联话剧《俄罗斯人》和著名京剧《逼上梁山》,并在该剧中饰演主角林冲。毛泽东观看此剧后曾亲笔写信给编剧、导演,赞誉此剧“开了新生面”,是“旧剧革命划时期的开端”。
1944 年,金紫光为新歌剧《刘红英》作曲,此剧被鲁艺老院长沙可夫誉为“民族新歌剧的雏形”。
解放战争时期
1945 年 9 月,金紫光调延安平剧研究院任音乐指导,随后调到中央党校参加筹备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晚会工作,并组织排演了苏联名剧《望穿秋水》(即《等着我吧!》)。之后,调到新成立的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工作。
1946 年春,中央办公厅调金紫光筹组欢迎美国驻华特使马歇尔的晚会工作。金紫光主持、组织、排练、演出并指挥了《黄河大合唱》。此后受到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徐特立、叶剑英等的鼓励,与贺绿汀共同筹建第一个红色交响乐团——中央管弦乐团,担任副团长。
1947 年元旦,金紫光参加了新歌剧《兰花花》的作曲与导演工作,并受到周恩来的接见和勉励。3 月初,金紫光带领乐团赴陕北葭县参加中央组织部的土改试点工作,演出了自编的京韵大鼓《歌颂中国共产党》。此后调晋冀鲁豫边区参加土改工作,并参加华北人民文工团,担任团委兼创作部主任。这期间创作了《太阳赞》、《挂红灯》、《挺进,解放军》、《约法八章歌》等一批革命歌曲。
1948 年冬,金紫光随解放军围攻北平。北平解放后,他在军管会参加文化接管工作,同时担任人民文工团秘书长,负责整编新接管的话剧团、乐团和军乐团工作。
1948 年夏,金紫光参加了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一届代表大会,会后被派到中国青年艺术团,赴布达佩斯参加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
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北京市委参加主持了招聘文艺界人才的工作,为党培养了一批歌舞演员,组建了民族歌舞队。
1950 年元旦,在人民文工团的基础上,金紫光参与筹备成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由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任命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第一任副院长,与李伯钊院长共同领导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全部的创立和建院工作,包括请出焦菊隐参与人艺初期创建工作,同时兼任北京市文委委员。在建院初期,金紫光倡导“古今中外熔于一炉,创造新时代的民族歌舞剧”,把散落民间的老艺人韩世昌、白云生、侯玉山、侯永奎等动员到人艺来,教授青年演员传统戏曲基本功和身段、舞蹈表演,推动了我国戏剧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同时,他非常注重演出与市场相结合,实行平民票价,让百姓走进剧院,丰富百姓精神生活。由于演出剧目贴近市场和观众,演出异常火爆,往往一出戏要多个演出班底轮班出演才能满足观众要求;利用剧院的场地优势,组织职工开展三产经营,根据时节不同制售可口的冷热饮品以及时令食物,开展文化产业市场化过程中多种经营;把演出业务外延,成立企业部,组织专业人员生产乐器以及演出服装,戏剧美术工厂、星海钢琴厂就是在此时慢慢发展起来的。
1952 年,金紫光调往中央戏剧学院,担任学院附属的中央歌舞剧院秘书长,主持剧院日常工作。中央歌舞剧院于 1953 年更名为中央实验歌剧院,金紫光兼任艺委会副主任和民间戏曲团团长。
1955 年,金紫光参加了中央高级党校第一期学习。
1956 年,金紫光调往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局任文化参赞,后被
文化部临时调任北方昆曲代表团团长。
1957 年 6 月,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由金紫光筹建的北方昆曲剧院正式成立,他被任命担当党政主要领导工作。在建院初期,他倾注大量心血组织老艺人进行传帮带,为日后北昆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抢救、挖掘、传承数百出昆曲传统剧目,积累了丰厚的艺术档案资料。
1958 年,金紫光主持编导了大型昆曲现代剧《红霞》。此剧演出后,周恩来总理赞誉此剧的演出是“为昆曲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文化部部长沈雁冰还在报上赋诗加以勖勉。
1959 年至 1961 年间,金紫光为田汉话剧《关汉卿》和郭沫若话剧《蔡文姬》作曲,改编、合编了历史剧《吴越春秋》和电影剧本《望夫云》等一批剧作,并为部分电影进行过配音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与“文化大革命”后
1966年“十年浩劫”开始后,金紫光受到了“四人帮”的残酷迫害,
被下放到京西深山区农村参加劳动。又先后在北京市文联、北京市京剧团、北京市文化局下放工作。
1977 年,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5周年,金紫光特为北京京剧团重新整理了历史京剧《逼上梁山》,当时全国百余戏曲剧团纷纷来函来电索要此整理本。此剧在全国演出后,带头打破了“四人帮”对京剧传统艺术的十年禁锢。
1978 年春,金紫光参加组织筹备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担任筹备组副组长,他逐门逐户地邀请、鼓励著名的作家、戏剧家、音乐家、画家、书法家、摄影家、表演艺术家等出席会议。在会上,金紫光当选为中国文联全国委员和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并被任命为中国文联副秘书长。
1971 年,马王堆汉墓的意外发现,使我国的文博事业重新得到重视,国家选派一批有能力、有影响力的干部到国家文物局。1980年金紫光调任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任副局长和党组成员。上任伊始,他即着手对文物展览和文物复制以及保卫措施升级、古建筑保护、革命纪念地的建设、游乐文化消费等做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基础建设。原来,故宫保卫工作主要靠人狗共防,他到任后即采购设备并组建专业化的保卫工作队伍,同时培养中等专业人才满足文博战线的工作需要。离休之前的短短几年时间,他在全国范围内参与批准、主持推动修复保护了大量文物古迹,其中包括慕田峪长城、圆明园、颐和园、少林寺、黄鹤楼、中岳庙、岳阳楼、滕王阁、陶渊明墓冢、龙门石窟等,修建与恢复武昌首义旧址、井冈山革命圣地旧址等众多革命历史文物旧址;其间,结合改革开放之初的国外先进理念,利用历史文物、古建筑开发旅游资源,河南开封的宋城即是在金紫光的倡议下修建的,如今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国家级宋都旅游景区。为培养文物、古建修复等专业人才,他推动故宫原文物修复工厂扩建为文物保护科学技术部,继承、利用传统工艺技术和引进自然科学新成果,对残损的文物开始进行大量修复,在实践中使人才得到培养和锻炼。
离休后
1983 年金紫光离休后,先后担任中国圆明园学会副会长、中国山海关长城研究会会长、中国圆明园基金会会长、中国老年文物研究学会会长、北京世界语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昆曲研究会理事、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会
长、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中华名人协会理事、延安大学校友会总会副会长、延安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会长、中国干部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会办公室主任等社团领导职务,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983 年,金紫光担任中国圆明园学会筹委会负责人、副会长和中国圆明园基金会会长,在其参与主持工作期间,由中国圆明园学会筹委会组织 40 位北京市人大常委到圆明园视察,建议开辟圆明园遗址公园,最早提出了圆明园遗址公园理念。为了解决保护遗址与农民及使用单位发展生产的矛盾,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决定成立圆明园遗址公园筹建委员会。1983 年 8 月 10 日,中国圆明园学会与管理处举行圆明园遗址整修工程奠基仪式。1984 年 7 月,中国圆明园学会与圆明园遗址公园筹建委员会联合召开了西洋楼遗址整修规划设计方案评议会。经过修复,圆明园遗址公园向市民开放西洋楼万花阵,福海蓬岛瑶台部分复原,万春园水域、西洋楼遗址、万春园大宫门和二宫门得到整修,周围山形水系逐渐恢复,建立了展室,修建了道路桥梁,添设了游船及服务设施,一个初具规模的圆明园
遗址公园终于向全国人民开放。
1983 年,金紫光召集当年在延安从事过文艺工作的老同志,共同发起并主编了大型文集《延安文艺丛书》。将特定历史时期即在中国革命伟大历史进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延安时期的珍贵文化艺术遗产及其史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并编辑成册;将这一历史时期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创作遗产,分类记录下来,为后代留下了一笔珍贵的历史遗产。
1985 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50 周年,金紫光发起、主编出版了《伟大的长征》、《外国人笔下的中国红军》。
1996 年,在中央及地方各级领导的支持下,金紫光主持举办了中华青少年文学艺术作品大赛,并得到了王光英、布赫、黄华、廖汉生、叶选平、杨静仁、万国权等中央领导及地方各级领导的支持,李鹏总理为此次大赛题词:“发扬延安鲁艺精神,培养新时代文学艺术人才”。金紫光把家中珍藏的书画捐赠给全国各地的获奖青少年。
1998 年,金紫光组织召开了庆祝延安鲁艺成立 60 周年大会暨第 4 届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全国代表大会,并主编出版了纪念文集《中国革命文艺的摇篮》;组织主办了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 100 周年文艺座谈会,编辑出版了《周恩来纪念文集》。
1998 年,金紫光组织联合举办了纪念刘少奇诞辰 100 周年书画全国巡回展,展出的所有书画作品全部无偿捐献给湖南省刘少奇纪念馆,并出版了《少奇百年祭》大型书画纪念集。组织主办了纪念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发表 60 周年演唱会,支持举办了九·九国际老年人年文艺晚会等大型文化公益活动。
60 多年来,金紫光一直从事戏剧、音乐艺术的研究、创作、表演与教学工作,并长期担任文艺院团的领导职务。他注重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用以指导、研究文艺教学和文艺创作。他认真贯彻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对继承、整理和发展优秀传统剧目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培养文化艺术人才、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不可磨灭的贡献。
目录 · · · · · ·
金紫光 /003
京剧革命的先驱者
《逼上梁山》
(根据 1943 年延安中共中央党校俱乐部演出本整理)
在延安参加编演《逼上梁山》的经验
坚持正确方向 继续精益求精
继承和发扬延安京剧革命的传统
——整理京剧《逼上梁山》后记
《逼上梁山》
——京剧革命的开端
京剧《逼上梁山》重上舞台
毛主席关于《逼上梁山》的信必须恢复原貌
《逼上梁山》出版《后记》
附录
逼上梁山 / 基崇
从《逼上梁山》的出版到平剧改造问题 / 刘芝明
在中央党校排演《逼上梁山》/ 杨绍萱
旧剧革命划时期的开端
——革命京剧《逼上梁山》是怎样创作的 / 齐燕铭
《逼上梁山》序 / 周扬
新民族歌舞剧的理想者
关于唱法问题的发言
锦上添花
——民族舞剧《宝莲灯》在银幕上
民族舞剧《石义砍柴》
谈新歌剧《春雷》
略谈民族舞剧问题
灿烂的中国歌剧艺术
——歌剧事业回顾与前瞻
学习民族戏曲艺术的感想
跃进中的民族舞剧
优美抒情的舞剧艺术
——从民族舞剧《鱼美人》谈起
复兴北方昆曲的实干家
为复兴北方昆曲而努力
谈戏曲音乐的改革问题
怎样欣赏昆曲艺术
优秀的反封建喜剧
——昆曲《墙头马上》观感
拨开云雾 重现光彩
——祝昆剧《李慧娘》重新出版
元曲介绍
——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我国伟大的
戏剧家关汉卿戏剧创作 700 年而作
《红霞》(新昆曲)/ 金紫光、黄曾九等执笔
新昆曲《红霞》创作后记
附录
向北方昆曲《红霞》的演出学习 / 丁菓仙
难忘的岁月 幸福的回忆
幸福的回忆
——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
毛主席的谆谆教导使我终生难忘
清凉山上庆“七一”
——延安鲁艺演出活动回忆之一
回忆当年 展望未来
人民文艺的基地——“鲁艺”
——纪念延安鲁艺成立 50 周年
战斗的青年艺术堡垒
——回忆安吴堡青训班的艺术教育与艺术活动
歌潮乐浪闹黄昏
——延安中央研究院业余文化生活琐忆
影剧评论
藏族人民的凯歌
——谈歌剧艺术片《柯山红日》
匈牙利国家人民文工团在中国
苏联人民的珍宝
——《大音乐会》影片的观感
欢迎蒙古人民共和国艺术团
美丽的国家,优秀的艺术
战斗的友谊,美妙的歌舞
——记蒙古人民革命军歌舞团
亲密的友谊 古雅的艺术
——欢迎柬埔寨文化艺术代表团
光辉的《红霞》
略谈《赤壁之战》的剧本和演出
音乐的时代感不强,形象不鲜明
——在电影《风暴》座谈会上的发言
略谈粤剧《关汉卿》
革命的火龙
——电影《万水千山》观感
出类拔萃的苏联芭蕾舞
伟大的人民歌手
——影片《聂耳》观感
亲密团结,建设新疆
——影片《两代人》观感
光辉的一生
——谈传记电影《聂耳》
雄心壮志三姑娘
——戏曲电影《斗诗亭》观后
看银幕上的《春雷》
影片《红色娘子军》的音乐成就
艺苑奇葩
——记东方歌舞团建团公演
日本蕨座民族歌舞团演出观感
祝郭老名剧《蔡文姬》上银幕
莫索尔斯基和他的音乐创作
真挚的友谊
踏着聂耳的道路前进
纪念星海
星海同志在音乐上的伟大贡献
回忆刘芝明同志领导文艺创作的民主作风
悼文坛老将萧军同志
戏曲改革的先行者和实干家
——悼任桂林同志
忆文坛的长征女英雄
——《李伯钊文集》出版有感
缅怀老友刘岘
给黄励的一封信
深切缅怀李琪同志
多才多产的作家
其 他
望夫云 / 金紫光、黄曾九等执笔
老骥伏枥 壮心不已
——《延安文艺丛书》在编辑中
在郑州扶轮中学建校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在第二次校友代表会郑州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加快体制改革,繁荣文化艺术事业
——学习“十四大”精神笔谈
学习冼星海,做好教育工作
——为北京师范大学专题演讲提纲
在中华青少年文学艺术大奖赛颁奖仪式上的讲话
将圆明园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时代强音的谱写
安吴青年进行曲
学文化
太阳谣
生产大合唱
关于《生产大合唱》
抗日烈士挽歌
再上前线
自卫进行曲
新秧歌
和平颂
人民解放军战歌
农民谣
青年战歌
欢庆胜利大进军
车轮不动了
胜利大腰鼓
胜利歌舞
挂红灯
战斗的友谊
人间处处是歌声
话剧《关汉卿》插曲之一 蝶双飞
话剧《关汉卿》插曲之二 别离曲
话剧《关汉卿》插曲之三 送别曲
延安大学校歌——献给延大校庆 60 周年
歌颂中国共产党
新音乐运动漫谈
解放区音乐上的普及与提高——漫谈会的一段概述
《黄河大合唱》定稿出版后记
谈谈电影音乐问题
跋
· · · · · · (收起)
金紫光艺术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0 条 )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文集 (真空-无人地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金紫光艺术集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