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一人饮》全面记录了当代知名陶艺家董全斌做陶、饮茶和思考的日常,高清呈现其百余幅代表作品,由李宗盛、杨葵作序推荐。
在景德镇七年,董全斌推出了“九十九只杯”“从一片荷叶开始”“坐忘”“变化”“小小的壶”“一人饮”“与接为构”等重要作品系列或展览。他从饮茶出发,通过深入传统文化的根基、观察自然的规律以及对美的辩证思考,创作出具有多元美感的器物。
在这本图文集里,饮茶的日常、造物的哲学和创作的实录相互交织,清晰呈现陶艺家的思考轨迹:从喝茶的过程中体会器物的细节变化带来口感的差异,由植物的形态之美联想器物的造型设计,或想象古人的生活来获得创作的灵感等。《一人饮》不仅是一次关于创作与美学的思辨之旅,更是提供一种审视自我与生活的全新角度。
-------------------------------------------------------------...
《一人饮》全面记录了当代知名陶艺家董全斌做陶、饮茶和思考的日常,高清呈现其百余幅代表作品,由李宗盛、杨葵作序推荐。
在景德镇七年,董全斌推出了“九十九只杯”“从一片荷叶开始”“坐忘”“变化”“小小的壶”“一人饮”“与接为构”等重要作品系列或展览。他从饮茶出发,通过深入传统文化的根基、观察自然的规律以及对美的辩证思考,创作出具有多元美感的器物。
在这本图文集里,饮茶的日常、造物的哲学和创作的实录相互交织,清晰呈现陶艺家的思考轨迹:从喝茶的过程中体会器物的细节变化带来口感的差异,由植物的形态之美联想器物的造型设计,或想象古人的生活来获得创作的灵感等。《一人饮》不仅是一次关于创作与美学的思辨之旅,更是提供一种审视自我与生活的全新角度。
-----------------------------------------------------------------------------------------------
[编辑推荐]
◆在一杯一壶里,读懂美是什么
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一条视频等媒体纷纷报道的当代知名陶艺家董全斌的造物美学随笔,关于美、器物、创作、风格、生活的深度思考,系列代表作品高清收入,李宗盛、杨葵作序推荐。
◆一人饮,是独立的思考,更是大道至简的生活艺术
一人饮的本质并不是喝茶,而是思考。通过一个场景,营造出一个精神的容器,去除表面多余的器物,追问生活,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借陶艺家的视角,重新认识日用之器,发现寻常之美
“器物对我来说就是我的思考,也是我的生活。”
“美是对事物本质的理解深度;一件器物的成形,也一定是对美的理解的成形。”
“凝视自然,想象力会扩大。我作品的一些表现,都不是我创造出来的,我只是发现了这些美。”
◆器物从0到1的创作现场实录,陶艺家居于景德镇的日常真实写照:制作前的准备、如何择土、需要用到的工具、烧制作品的工序等。
-----------------------------------------------------------------------------------------------
[名人推荐]
愿意将自己从里到外说得如此透彻清楚,是能力,是自信,也是品格。——李宗盛
在我看来,这是全斌“有趣”的内核。说白了就三个字:不重复。不重复早已没了生气的青花瓷,不重复在山清水秀的郊外弄个大工作室的艺术家,更重要的是,不重复创作——不重复前人,更不重复自己。——杨葵
目录 · · · · · ·
序二 反义词董全斌 杨葵
自序 接近真实
第一篇 遥远的事物也有帮助
不得不
准确
时间与变化
连接
宽度
美
看见不可见
内用与外形
古代的美
植物笔记
变化系列
第二篇 器物之先
泡茶
壶
水
煮水器
第三篇 手上的功夫
漫长的积累
壶于我的趣味
未知
三分的不同
择土
温度与萃取
器物的通道
制作
工具
有风系列
第四篇 认知就是风格
交叉、分支与回到根本
系统
关于风格
有限与无限
意识
如何对待错误
善刀而藏
生存而美
认识的两个方面
关于确定
关于不确定性的方向
朴素
第五篇 器物所连接的
茶的进化
今日适越而昔至
与接为构
思考的容器
一人饮
第六篇 问答录
奇数的花瓣有活的感觉
院子里的精彩
做壶就是为了泡茶
· · · · · · (收起)
喜欢读"一人饮:做陶、饮茶和思考的日常"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一人饮:做陶、饮茶和思考的日常"的人也喜欢 · · · · · ·
一人饮:做陶、饮茶和思考的日常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在一杯一壶里,读懂自己

《一人饮》:说是饮茶,实是思考,关乎器与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思考宇宙万物,才能凝土成器 理解饮茶本源,方能与美共振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从小至今我们信手拈来,可是我们又有多少时间能让自己独处一隅,静静地思考呢?现代社会快节奏地催着我们珍惜时间,读书、赚钱、旅行,我们总是让自己看起来很忙,偶尔也会... (展开)>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浦睿文化:让书与人更美好地相遇 (浦睿文化)
- 生活美學 (烏普西侖巴)
- 生活/身体/性灵 (🦉的瓦涅密)
- 美学、趣味与社会 (🦉的瓦涅密)
- 学习强国荐书平台 (就叫我铿爷吧)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9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一人饮:做陶、饮茶和思考的日常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木头人 2022-03-16 20:52:53
一人饮:对各种植物的细致观察,带给自己许多创作上的灵感。作者喜欢喝茶,会做各种实验,壶的种类,容积,煮水区的类型,水质的区别 。经过反复试验,最终选择了紫砂壶和瓷土做的茶杯;紫砂的保温效果更好;作者对喝茶爱到极致,从而把更多的心思放到了茶器上,自然也会做到极致;
0 有用 有余 2022-10-07 01:11:12 福建
国庆长假的第五夜里读完,那夜还在emo,处理emo的行为是连续看两部电影在凌晨打算新开第三部时转而打开微信阅读。第一遍读完我总记不住,总的印象是,这本书可以加入实体书购买清单中。
0 有用 徐_Pensee_pdf 2022-05-06 22:59:59
很有趣的书,风格上有点像隈研吾。感觉在不同领域沉思的足够深的人,往往都能领悟到相似的道理。比如思考世界的常量,就如同第一性原理思考底层逻辑,如同思考长久以来世界不变的东西。比如看古代器皿,要回到当中的条件下去体会,如同葛兆光的历史研究。描述到茶与器物的关系时,有一种认真的精神,用量化的视角较真体会的来源,不满足于表面的解释,而且探索背后的妙处,如奇数的奇特感受,如水的温度、固体含量、茶水比。让我对... 很有趣的书,风格上有点像隈研吾。感觉在不同领域沉思的足够深的人,往往都能领悟到相似的道理。比如思考世界的常量,就如同第一性原理思考底层逻辑,如同思考长久以来世界不变的东西。比如看古代器皿,要回到当中的条件下去体会,如同葛兆光的历史研究。描述到茶与器物的关系时,有一种认真的精神,用量化的视角较真体会的来源,不满足于表面的解释,而且探索背后的妙处,如奇数的奇特感受,如水的温度、固体含量、茶水比。让我对茶与器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于创造有了一些新体悟 (展开)
2 有用 午餐·暖照 2021-01-16 10:37:13
奇数的花瓣有活的感觉
0 有用 木头人 2022-10-30 21:39:49 重庆
审美源自认知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