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学科自产生以来,往往围绕着重要历史人物与重大历史事件而展开。与中国古代史相比,学界对于近代政治制度的研究是相对薄弱的。因此在李文杰老师看来,用制度史来补充原有诠释的薄弱之处,补充对近代以来重大历史现象的理解,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从《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开始,李文杰老师在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领域贡献了一系列成果。相对而言,前书重点关注的是“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是如何形成的”,而《辨色视朝:晚清的朝会、文书与政治决策》一书探究的对象是“晚清的朝会与文书” 。
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清朝君臣的“腐败无能”往往被归纳为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屈辱的原因。不过这却经不起对史实的推敲,通过《辨色视朝:晚清的朝会、文书与政治决策》一书可以看到清朝君臣将勤政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在天不亮时便须进入理政与朝会程序。《礼记》有言:“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视之,退适路寝听政,使人视大夫”,“辨色视朝”是清朝君臣勤政的真实写照,因此也成为了本书的名称。那么勤政的清朝君臣为何造就了近代以来屈辱的内外困局?在这一问题下,李文杰老师将焦点放在了政务流程上面。清代的政务运作过程,他认为可以体现为文书的流转过程。而最重要的政务文书题本与奏摺,又是朝会的主要内容;朝会与文书,都是政策的要素以及具体的呈现。李文杰老师认为通过疏通政务流程和决策过程的诸多细节,会对相关思考有所助益。
《辨色视朝:晚清 的朝会、文书与政治决策》共11章,分为三编,分别题为“朝会的变迁”、“中枢与文书”、“会议决策与晚清变局”,其内容紧紧围绕着文书、朝会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决策三个主题而展开。本书注重考察朝会议事的各种形式、文书流转的诸多细节,关注它们在晚清时期的变化,尤其注意探讨细节中体现出的权力结构,试图以疏通关键细节的方式,向读者展示晚清政治决策的程序及其效果。以下将对各章做简要介绍:上编“朝会的变迁”,共四章,讨论三种君主在场主持的朝会模式:清初开始的不定期举行的御门听政、奏摺大兴之后每日举行的军机见起与部院轮班奏事制度、晚清时期遇大事由君主召集重臣举行的“御前会议”——见大起。其中,着重论述朝会与文书制度的关系。中编的“中枢与文书”,共四章,侧重探讨重大文书的形成和处理过程,尤其是中枢机构在其中的作用。“光绪帝习批奏摺探析”一章,主要考察的是光绪帝成年之前的“朱批奏摺”;“清代军机章京的选任”一章,不仅论述军机章京在决策中角色,也试图考察这一与君主近在咫尺甚至介入大政决策的秘书团队是如何选拔的;“总理衙门的奏摺流转及其权力运作”一章则以总理衙门为例,对奏摺产生的过程进行了细致论述;“君相关系的终曲——清季内阁与军机处改革”讨论了军机处这一君主秘书机构的最终走向。下编的“会议决策与晚清变局”,共三章,探讨的是晚清时期政务会议的模式、作用及其变化。第九章对同光年间存在的“大学士六部九卿会议”进行了探析;第十章着重讨论了晚清议会观念的产生及其后果;最后一章,接续了上编的问题,探讨的是真御前会议的筹备及其落空。
《辨色视朝:晚清的朝会、文书与政治决策》共11章,分为三编,分别题为“朝会的变迁”、“中枢与文书”、“会议决策与晚清变局”,其内容紧紧围绕着文书、朝会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决策三个主题而展开。本书注重考察朝会议事的各种形式、文书流转的诸多细节,关注它们在晚清时期的变化,尤其注意探讨细节中体现出的权力结构,试图以疏通关键细节的方式,向读者展示晚清政治决策的程序及其效果。以下将对各章做简要介绍:上编“朝会的变迁”,共四章,讨论三种君主在场主持的朝会模式:清初开始的不定期举行的御门听政、奏摺大兴之后每日举行的军机见起与部院轮班奏事制度、晚清时期遇大事由君主召集重臣举行的“御前会议”——见大起。其中,着重论述朝会与文书制度的关系。中编的“中枢与文书”,共四章,侧重探讨重大文书的形成和处理过程,尤其是中枢机构在其中的作用。“光绪帝习批奏摺探析”一章,主要考察的是光绪帝成年之前的“朱批奏摺”;“清代军机章京的选任”一章,不仅论述军机章京在决策中角色,也试图考察这一与君主近在咫尺甚至介入大政决策的秘书团队是如何选拔的;“总理衙门的奏摺流转及其权力运作”一章则以总理衙门为例,对奏摺产生的过程进行了细致论述;“君相关系的终曲——清季内阁与军机处改革”讨论了军机处这一君主秘书机构的最终走向。下编的“会议决策与晚清变局”,共三章,探讨的是晚清时期政务会议的模式、作用及其变化。第九章对同光年间存在的“大学士六部九卿会议”进行了探析;第十章着重讨论了晚清议会观念的产生及其后果;最后一章,接续了上编的问题,探讨的是真御前会议的筹备及其落空。
在晚清最后50年,“从政治思想到行政功能、组织结构,无一不处于两千年来最剧烈的变动之中”,而政务运作过程因其本身具有的复杂性,更长期处于迷雾之中,对此实有再次进行探究的必要。总体来看,《辨色视朝:晚清的朝会、文书与政治决策》一书通过对晚清朝会与文书的考察,向读者呈现了这一时期的政务运作过程,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晚清史的理解。与此同时,该书也告诉我们,在剧烈变动的中国近代史中,无论是对人、事、物、思想、文化的分析,都不能忽略制度,这包括显性制度和隐形制度,成文制度与实际运行的制度。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