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为了追踪新闻现场,刘骁骞潜入贫民窟采访过毒贩,带着隐形摄像头暗访过枪支黑市,流连于殡仪馆和墓地只为寻找一具即将下葬的尸体。为了*限度降低报道风险,他从陌生人中招募线人,乔装成老师,商人和地质学家。这是一段「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职业选择,也是一条通向真相的必经之路。
作者简介 · · · · · ·
刘骁骞,福建晋江人,资深驻外记者,掌握四门外语,因勇闯巴西贩毒集团一战成名。2011年至2019年常驻拉丁美洲期间,他出现在里约奥运会,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葬礼,阿根廷G20峰会,哥伦比亚和平谈判,智利强震等特大国际新闻现场,以独特的报道风格和观察视角获得广泛好评。现为央视驻美国记者。
目录 · · · · · ·
这里是里约 736 个贫民窟的其中一个, 和人们印象中盘踞在半山腰的贫民窟形象不同, 这个贫民窟建在一块非常宽敞的平地上。 半个多世纪以前,这里曾经是一大片橘园, 为整个里约热内卢州提供新鲜的橘子。
第②章
塔巴廷加位于巴西、哥伦比亚、 秘鲁三国交界处,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 它是全巴西最主要的毒品走私入口,
每年从这里流入巴西境内的可卡因以吨为单位。
· · · · · · (更多)
这里是里约 736 个贫民窟的其中一个, 和人们印象中盘踞在半山腰的贫民窟形象不同, 这个贫民窟建在一块非常宽敞的平地上。 半个多世纪以前,这里曾经是一大片橘园, 为整个里约热内卢州提供新鲜的橘子。
第②章
塔巴廷加位于巴西、哥伦比亚、 秘鲁三国交界处,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 它是全巴西最主要的毒品走私入口,
每年从这里流入巴西境内的可卡因以吨为单位。
第③章
警员们把一包包大麻整齐地叠放在 检查站的窗台上,还用细长包装的大麻 在地上摆出了联邦公路警察的葡萄牙语缩写。 过往的车辆都放慢了速度,乘客们摇下车窗, 露出惊讶的表情。
第④章
巴西境内流动的枪支数量约为 1600 万把, 其中约 760 万支是非法走私枪支, 为犯罪分子所拥有。
第⑤章
整整一个世纪后,贫民窟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不但没有改变, 而且戏份更重。根据巴西地理统计研究院的数据, 里约的贫民窟居民数量为 139 万,占总人口的 22%, 相当于平均每五个里约人中就有一个人住在贫民窟。
第⑥章
班古区一直以来都有里约“火炉”之称,
虽然日头还未升至最高点,但路边的气温牌显示已经接近
40 摄氏度。这意味着亚历克斯的尸体正在加速腐化中,
如果没有尽快采取行动,我们很有可能错过他的葬礼。
第⑦章
一走进客厅,就看见好多人围坐在一起收看奥运比赛直播, 一个中年女子和我打招呼,她是拉菲艾拉的姑姑索尼娅, 一头长度到下巴的卷发染成了金色, 但靠近头皮的部分是新长出来的黑发。 “都说巴西没有种族歧视,这都是谎言, 如果生活在贫民窟里,就更严重了。”她耸耸肩, 说贫民窟里整天都可以听见枪声,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
第⑧章
“烟口”,在贫民窟的黑话中,
它专门指贩毒集团的毒品零售窝点。
· · · · · · (收起)
喜欢读"陆上行舟:一个中国记者的拉美毒品调查"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陆上行舟:一个中国记者的拉美毒品调查"的人也喜欢 · · · · · ·
陆上行舟:一个中国记者的拉美毒品调查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陆上行舟:一个中国记者的拉美毒品调查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我是一个学新闻的学生,曾也怀抱着远大的新闻梦想
> 更多书评 22篇
-
长期在巴西报道的经验已经让我学会在初抵某处时留出一定程度的空白,千万不要急于了解或者试图掌握动态,而是应该在暗中摸索人或事特有的速度,否则很容易弄巧成拙。 我继续争取着,有一种没拍到就不走了的决心。事实上,一个出人意料的优秀影像报道很多时候取决于离拍摄对象是不是足够地近。“你总是觉得拍不够。”线人眯着眼,似笑非笑地看着我。 然而当我暂时从因果难分的恶性循环中抽身,一段一段地拼凑出里约贩毒集团的发...
2020-12-17 15:16 2人喜欢
-
讲述者永远是片面的,在文字和影像素材中浮现出的映像,或深或浅,都是个人见闻的反射。然而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极其危险的时代,指尖下的网络世界正在取代现场,而多少记者又是在阅读新闻后才知道自己的观点。 一直以来,我对夜间拍摄都有一种莫名的嗜好,在夜色的掩护下,生活在钢筋森林中的昼行性动物终于卸下一天的防备,慢慢松懈下来,这种类似于微醺的情绪更接近一个人真实的内心。 人们常常认为等待是静...
2020-12-17 15:05 1人喜欢
讲述者永远是片面的,在文字和影像素材中浮现出的映像,或深或浅,都是个人见闻的反射。然而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极其危险的时代,指尖下的网络世界正在取代现场,而多少记者又是在阅读新闻后才知道自己的观点。 引自 第⑦章 一直以来,我对夜间拍摄都有一种莫名的嗜好,在夜色的掩护下,生活在钢筋森林中的昼行性动物终于卸下一天的防备,慢慢松懈下来,这种类似于微醺的情绪更接近一个人真实的内心。 引自 第⑦章 人们常常认为等待是静态的,其实它更像一条延伸的隧道,通向事件发生的那一瞬间。 引自 第⑦章 在因滥用武力而遭到外界指责的同时,里约警察的伤亡率也是所有职业中最高的。在1994年至2015年期间,超过3200名警察在里约州因公殉职,即使是安保力量空前雄厚的2016年,这个数目也高达142人,相当于每2.5天就有一名警察遇害。 引自 第⑦章 2012年全巴西共有56000人死于凶杀,其中30000人为15至29岁的青年,而在这些遇害青年中,77%为黑人,这相当于平均每23分钟就有一个黑人青年死于凶杀。 引自 第⑦章 回应 2020-12-17 15:05 -
二月的里约像是一盆红光喷溅的木炭,正午刚过,炙热的日光仿佛一头野兽,正在吮吸人身体内的所有水分。 最终,我们采取了一种最笨拙,或许也是最有效的方式,那就是通过电台广播来追踪警方的行踪。在里约生活过的人或许最感同身受,每当坐进出租车,都能听见电台播报员在播送着里约警方清剿贫民窟的动态消息,频繁得如同北京广播里的卖药广告。 我隐约觉得他在内心深处其实希望有第三方在场,见证这份平常却又危险的工作,以此...
2020-12-17 14:31 1人喜欢
二月的里约像是一盆红光喷溅的木炭,正午刚过,炙热的日光仿佛一头野兽,正在吮吸人身体内的所有水分。 引自 第⑤章 最终,我们采取了一种最笨拙,或许也是最有效的方式,那就是通过电台广播来追踪警方的行踪。在里约生活过的人或许最感同身受,每当坐进出租车,都能听见电台播报员在播送着里约警方清剿贫民窟的动态消息,频繁得如同北京广播里的卖药广告。 引自 第⑤章 我隐约觉得他在内心深处其实希望有第三方在场,见证这份平常却又危险的工作,以此获得某种形式的认同感。真正给我们放行的,或许是这位年轻警察局长的赤子之心。 引自 第⑤章 我身旁的一个警员对我喊道,“这里视野开阔,没有掩护,非常不安全。”我感觉胸口被瞬间抽空一样,呼吸急促,但同时又觉得当下有很多画面都值得记录。 引自 第⑤章 然而眼前的这两把AK-47如同被活捉的战俘,流露出羞愧沮丧的气息。“它们是哪里产的?”我问。“应该是俄罗斯。”几个特警的语气不是很肯定,他们把枪翻来翻去,试图寻找产地标识。结果让所有人都有些意外,这两把枪竟然是中国制造的。我自然有一种他乡偶遇同乡的心情,迫切地想要知道它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命运辗转,才最终沦落至地球另一端的毒贩手中,但真相永远将是一个谜。 引自 第⑤章 “维和警察所”是里约政府在过去20多年来针对贫民窟问题推出的一项最重要的应对方法,它的宗旨并非彻底消灭贩毒集团,而是将毒贩赶出贫民窟,同时引入长期缺席的社会资源,将贫民窟改造为普通的社区。 引自 第⑤章 在经过几年的执行后,维和警察项目的种种弊端已经暴露出来。被扫地出门的毒贩涌入里约市郊,导致当地的凶杀率直线上升,而与此同时,政府应允的资金迟迟没有到位,贫民窟民怨连连。在许多被“维和”的贫民窟甚至都出现了贩毒集团重返老巢的迹象,维和警察所遭袭的新闻也与日俱增。 引自 第⑤章 我并不享受在镜头前将受访者逼到绝路的快感,也从不会将对方尴尬无语的画面播出,在一场采访中,我只想要获得一个人在某件事上的真实想法,无论是贫民窟里的毒贩,还是丛林里的反政府游击队员。我意识到露西安娜或许非常真诚,但她或许还未在这份职业中浸泡足够,没有获得过苦尽甘来的狂喜以及彻底的失望。 引自 第⑤章 根据巴西公共安全部的数据,2014年全巴西至少有2526人死于军警的枪下,其中里约州的死亡人数达到582人,虽然许多学者认为实际数字可能要更高。在世界上其他地区,警察枪杀或误杀平民的事件都会在当地引发强烈的反应,有时还会像美国巴尔的摩一样掀起全城抗议的风暴。然而在巴西,人们很自然地将它看作是在充满暴力犯罪的社会中维护治安的常态,在绝大多数警察致死的案件中,检察官甚至都拒绝对警察提起诉讼。 引自 第⑤章 回应 2020-12-17 14:31 -
在我的脑海中,一棵植物正迅速生长着,X光车的报道原本是唯一的枝干,但此时仿佛出现了许多新的枝叶,逐渐繁茂起来。 和巴西许多地名一样,“伊瓜苏”也源自印第安图皮族的语言,“伊”指的是“水”,“瓜苏”则表示“大”。看来在几千年前,“水大”就已经是这个地区的特征。 “不是我们不采购新器材,而是因为买了也腾不出人手来使用它。”这句话似乎提前预言了X光车的命运,虽然单价高达150万雷亚尔,却只能在警局的停车站里...
2020-12-16 16:49 1人喜欢
-
盛夏的里约拥有漫长的黄昏,但只要过了某一刻,天就刷地暗了下来,一点余地也没有。我想到这一路见到的人和事,于是问他:“你害怕死亡嘛?”他笑了,“如果我害怕就不会选择这种生活,只看到今天,不去想明天。”然而我并不相信他的话,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不怕死的人,只不过我们都坚信自己是唯一的那个幸运儿。
2020-12-29 21:40
-
盛夏的里约拥有漫长的黄昏,但只要过了某一刻,天就刷地暗了下来,一点余地也没有。我想到这一路见到的人和事,于是问他:“你害怕死亡嘛?”他笑了,“如果我害怕就不会选择这种生活,只看到今天,不去想明天。”然而我并不相信他的话,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不怕死的人,只不过我们都坚信自己是唯一的那个幸运儿。
2020-12-29 21:40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预计4天到货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陆上行舟:一个中国记者的拉美毒品调查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Célès总舵主 2020-12-16
亲身体验过采访不易,而毒品调查更是艰险顶端。整本书用冷静克制的语言,将一次次生死经历徐徐道来,几乎不加修饰,但读来镜头感十足。书不算厚但信息密度很大,间杂历史考据,看得出倾注了多年调查心血。年度最佳纪实,强烈推荐。
1 有用 Sirius 2021-01-17
这个世界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和平美好和安全。只是我们生长红旗下而已! 新中国真好! 刘骁骞同学也是久仰之人,深入虎穴的采访实在让人敬佩!
3 有用 。默默。 2020-12-10
阅读很流畅,画面感很强。
6 有用 兜兜 2020-12-11
书比我想像得薄 但全是干货硬货 骞哥是真的享受这种工作 但我也有点心疼他当时的焦虑和辛苦 真是不一样的男人啊
12 有用 一路悠远 2020-12-12
刘骁骞是我一直很喜欢、很尊敬、很崇拜的央视记者。 刘骁骞记者无论从身材还是长相来说,都太过于文质彬彬了,可与他存在“欺骗”的外在来说,他的骨子里却是那样的勇敢。这种鲜明的对比实在是让人非常好奇的,因为这种好奇,曾经有一度,我在央视网把他做的每一期关于巴西的专题都看了一遍。看见他在巴西充满了各种未知危险的贫民窟里穿梭,看见他与手持重型武器的毒贩交谈,看见他站在全是枪的仓库里采访……不由得都为他捏了一... 刘骁骞是我一直很喜欢、很尊敬、很崇拜的央视记者。 刘骁骞记者无论从身材还是长相来说,都太过于文质彬彬了,可与他存在“欺骗”的外在来说,他的骨子里却是那样的勇敢。这种鲜明的对比实在是让人非常好奇的,因为这种好奇,曾经有一度,我在央视网把他做的每一期关于巴西的专题都看了一遍。看见他在巴西充满了各种未知危险的贫民窟里穿梭,看见他与手持重型武器的毒贩交谈,看见他站在全是枪的仓库里采访……不由得都为他捏了一把冷汗,是他的勇敢让我知道了巴西这个国家不为人知的一切。 在《陆上行舟》这本书中,他更是用他记者独有的冷静的笔触写出了巴西的历史,巴西的现在以及他在巴西所经历的每一件有生命危险的采访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读完之后,过去看的视频仿佛都有了他的一种心态,更能让人身临其境。 好的作品离不开生活呀。 (展开)
0 有用 Laescoria 2021-03-08
被作者寻求真相的精神所打动,但总觉得每个现象仅有少量的分析,放到社会学中稍有偏颇
0 有用 庭庭yi 2021-03-07
我看到了一个驻外记者的冷静、勇敢与客观,他的文字就像是他的摄影机,只是在尽可能的为我们客观呈现他所看的。
0 有用 yep 2021-03-07
要是不看这本书,我真的以为巴西就是狂欢之国。难以想象如果我出生在别处,我会不会也成长在平民窟,被警察射杀,会不会因为钱的问题而为毒贩们加工毒品。
0 有用 Elvira🐭 2021-03-07
骞哥牛
0 有用 一片摇曳 2021-03-06
读完之后突然想到忘记评论了。其实在电视上看到骞哥深入毒窝的时候真的敬佩。看到文字更了解了事件的来龙去脉。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