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作者在2018年出版的《写给法科生的信》的再版,比第一版增加了约15%的内容,并更换了图书封面和装帧形式。全书收录了少文老师与年轻法律人的50封往来书信,分为:“法律人的世界观”“法律人的方法论”“法律人的自处之道”“法律人的专业之道”四大部分。
来信读者既有初入法学大门的法科生,也有初入法律职场的新鲜人,还有工作多年处于倦怠期的法律人。他们所提的问题涉及学业、专业、职业、感情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方面面。作者通过书信的形式,对这些问题一一作答。犹如一位智者,坐在读者面前,耐心地娓娓道来,效仿印光法师的《一函遍复》,将类型化的疑惑予以回答整理,写成此书。
日知为智:写给年轻法律人的信的创作者
· · · · · ·
-
陈虎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陈少文(陈虎),法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博士后,香港大学法律学院访问学者,多所高校兼职教授。著有《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研究》(2015)、《心能转境》(2017)、《不激不随》(2018)、《刑事程序的深层结构》(2018)、《写给法科生的信》(2018),译有《吉迪恩的号角》(2010)、《审判故事》(2012)、《法律工具主义》(2016)、《穷人能否获得公正审判》(2018)等,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等科研课题,在《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政法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 · · · · · ·
我知道光在哪里
读着读着就老了
我有屠龙之术
快乐高于责任
伟大的生活都有无趣的阶段
常思本来我无,方知人生皆得
“学一行”就得“干一行”吗?
未选择的路
法律人的知识沙文主义
让你兴奋的,终将落地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思想背后的利益
人在江湖,身要由己
立场决定逻辑?
作为知识生产机制的教与学
▌法律人的方法论
解释和辩护只有一线之隔
发现你的不爱
正确不等于妥当
从经验到经典
历史之真与逻辑之真
结构化做事是最好的时间管理
所谓创新, 就是重新定义
如何坚守底线?
找到父母的真实需求
愿意承担责任,才配享有自由
如何读一本传记?
如何迅速搭建知识体系?
先读脉络,再入细节
鉴赏力是记忆力的源头
只有片面,方能深刻
▌法律人的自处之道
因上努力,才能在果上随缘
碎片化学习是一种次优选择
如何在影视中寻找认识高峰?
如何进行“结构化娱乐”?
当你摇摇欲坠时,别人早已倒下
真正的学习场景是日常
面向未来的决策
片面的真实等于全面的虚假
思想的回归就是进步
你可以脱靶,但不能没有目标
巧舌如簧又如何?
可不可以不勇敢?
▌法律人的专业之道
劝君多读判决书
熟视岂能无睹?
极端化情境下的经验观察
你所说的,你自己懂吗?
追求结构的力量
网络是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什么才是有效的论证?
阴谋、阴谋论及理性怀疑派
附录1:我为何选择成为一名法学教师?
附录2:参考书目
后记:得天下英才而陪之
再版后记:创作书本与制作人格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有学生对我说,老师,大家都能自由地发表观点,整社会呈现多种价值观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这一次的公共讨论不正是社会多元化的最佳体现吗?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啊! 这话总体不错,但你也不要教条地理解这些道理。多元化有两个可能的发展方向:一是多元化后通过协商形成底线共识(如通过这件事探讨如何强化整个社会的规则意识,这对当下社会尤其重要);二是多元化后导致社会撕裂。但是,如果没有一种机制帮助我们形成共识,则多元化的结果更可能是后者而非前者,因而福祸难料。很多时候,不要认为,出现了历史之因,就必然会出现历史之果转换的机制至关重要。 问题是,我们有没有这种通过公共论域的讨论凝结社会共识的转化机制? 你我都应该承认,其实在当下中国,暂时还没有。所以,这个时,你那句看似正确的道理放在这个语境下就有些不太妥当 第一,不是所有的言论都有公共价值。言论自由的真帝是思想自由。经过严肃论证的言论通过在思想市场上的充分竟争,并最终为社会凝聚底线共识,这是言论自由重要的价值所在。而如果一些言论仅仅是仇恨情绪的宣,根本无法与其他言论形成合力,并最终凝聚成有价的共识的话,最终只会加深社会撕裂,你可以去看看,任何一个国家,会不会保护这种仇恨言论。 第二,在一个尚缺乏公共论域(如严肃的电视政论节目、严肃的政经杂志)的转型社会中,所谓意见领袖、公共知识分子的作用更为特殊。一且在公共领域发声,他就应该为公共讨论尽力凝聚共识,并在技术层面提供不同观点的深入论证,而不应抓住公众情绪无限放大,将自己定位为分贝更高的骂街角色。反观这次网络论战,很遗憾,最激烈的言辞往往出现在这些意见领袖的文字之中,诚如位学者所言,我们的公知,公共太多,而知识太少。 前些天参加北大法学院一个教学会议,被人称为“左派”的强世功教授的发言内容让我非常感动。他说,作为北大主管教务的负责人,他不会按照所谓的立场标签决定谁能上...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正确不等于妥当 -
放弃一个你并不喜欢的东西,它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你能因此换取到别的什么东西。 放弃本身就价值。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未选择的路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日知为智:写给年轻法律人的信"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日知为智:写给年轻法律人的信"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不激不随 8.2
-
- 《民商法实务技能手册(第二版)》 8.3
-
- 法庭上的柳叶刀 9.0
-
- 诉讼有方 9.2
-
- 民事诉讼证据运用与实务技巧 8.7
-
- 法学写作课 9.2
-
- 天同办案手记 8.1
-
- 公司法学(修订本) 9.3
-
- 法学第一课 8.4
日知为智:写给年轻法律人的信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后悔大一的时候不知道这本书,(后附)少文老师推荐的电影、书籍和文章

一本关乎“一般认知力”的书

那些法学教科书无法解答的疑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是陈少文教授给法科生答疑解惑的“信”(其实也包括少数老师),在结构上分为四块,分别为法律人的世界观、方法论、自处之道以及专业之道。第一部分“法律人的世界观”更多的是“如何面对和看待”的问题,如何面对不公(是否妥协)、行善以及想早日成名的心态,如何面对不... (展开)> 更多书评 1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22)8.4分 206人读过
-
中国法制出版社8.3分 19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书单|未读想读 (惜柳)
- 已购买 (可循)
- 风控 (善良巨蟹男--凡)
- Book (一月不凡)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5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日知为智:写给年轻法律人的信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魏神陌那 2024-01-14 01:07:47 北京
认知蛮高的一本书,解释了一些日常困惑。
0 有用 一只蓝精灵 2023-08-28 20:30:49 北京
有一些观点同意,有一些不同意。还是那句话,人只有尝试过了才会长记性,愿每个人都有可以不断试错的勇气和底气
0 有用 BLUE 2022-05-17 22:25:08
鲜明的个人色彩,相信他,就得给三分。
15 有用 又清 2021-05-22 16:25:24
几度落泪。希望可以结构化娱乐结构化学习,享受春天的热爱,收获秋天的信心。 “理想没那么伟大,人也没有那么渺小,动机没那么多,时间也没那么少,快乐就好。”
5 有用 huyouyou 2021-12-18 14:16:31
读完此书,我有了要写一个关于终身学习的演讲报告的冲动。至于那些评论此书是心灵鸡汤的老兄,我觉得,该喝的鸡汤还是要喝,滋补。#202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