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历史不要忘记卢作孚。
1、大商人01《新新世界:张謇与南通建设》:20201203-1205阅毕。“得尺则尺,得寸则寸”,“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
1.南通张謇 靠一己之力改变南通建设
写得还是很细致的,感觉大多数留言的朋友都对不深挖有同感,我刚看完荣氏
张謇,士大夫办实业,优在儒家思想,劣在现代商业规律不符。
读完第一本张謇,算是补了一个南通人的地方史课程。这座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城市,由张謇一手奠定,联系童年家家户户种植棉花的场景,南通基础教育全国有名,通海人民低调务实、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等,在这里都找到了答案和佐证。张謇先生中状元却弃官场而去,主张实业救国,又扶植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其情怀眼界真令人佩服。晚年张謇自叹“即此粗完一生事”,大生黄金时代不复,感觉还是因为缺乏了经营管理知识,也折射了当时中国人才短缺,可以说大生“帝国”成也时代,败也时代,但张謇本人对于南通和中国近代的作用都是无可指摘的。
摘自得到听书: 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到1934年金融崩溃,在这近40年里,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短暂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辛亥革命之后的1912~1934年,中国工业的年均增长率高达9.4%,其间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民营企业家。他们或是像张謇这样的儒家士大夫出身,或是像荣氏兄弟这样的传统商人出身,或是像穆藕初、范旭东那样的海归出身。他们怀着实业救国的抱负,努力克服资本短缺、技术落后、税赋过高、时局动荡等不利因素,共同铸就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段黄金时期。但是,由于资本结构的内在不足和大萧条的冲击,中国民族工业企业后来深陷困局。南京国民政府在1935年底进行法币改革之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通货紧缩问题,民族工业企业在1936年出现了短暂复苏。但没多久,中国进入全面抗战,工业化进程被彻底打断。
看了第一本《新新世界——張謇與南通建設》,感覺不太過癮,還有好多細節和人物關係希望有更細緻、“煽情”一點的描述,目前想要滿足好奇心,只能按照該書的參考文獻按圖索驥了。
第一次读近代实业家的故事。很好读,但就还是不够很尽兴,可能是体系逻辑还可以更完善。
张謇和大生的沉浮起落,成在赶上了天时地利,企业制度健全及张謇的人格魅力;败在但是获利全分,产业涉及面广泛但分界不明。荣氏兄弟性格迥异,哥哥荣宗敬敢于冒险,善于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引进先进机器,弟弟谨慎保守,注重本土发展。兄弟俩团结,有眼光,注重公益。文章从申新搁浅讲起,不仅仅描绘了兄弟俩的一生,还有事业的起落。
总书记说读张謇,《大商人》系列第一本就是讲张謇,1894年四十一岁张謇中状元,后委任总理创办“大生”纱厂,在重农抑商的中国历史上开创了民营企业的早期形式。张謇一代人的摸索,以纺纱为起点创新社会变革,做教育慈善公益,将南通建设成为“新新世界”,是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马老师说:“商业是最大的公益”,我个人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
对于想要实现财富自由、阶级跨越的你我来说,做生意不为个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建设社会、国家繁荣似乎有点儿难以想象,但当一个集体确实践行着这一理想时,我不得不相信,在特殊的时代,中国的土地确实培育出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他们身上所交织着的矛盾,所探索的道路,也正是国的矛盾、国的道路。
刚看完荣氏兄弟,最后写到:荣德生之墓被毁,遗骸无存……太不忍了
很不错的一本有关中国商人方面的书
> “大商人”读库本系列
0 有用 Fenng 2020-12-08 18:55:26
历史不要忘记卢作孚。
0 有用 落地麦子 2020-12-03 13:49:02
1、大商人01《新新世界:张謇与南通建设》:20201203-1205阅毕。“得尺则尺,得寸则寸”,“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
0 有用 Catter 2021-12-19 18:22:34
1.南通张謇 靠一己之力改变南通建设
0 有用 柏拉图陈 2022-09-04 22:44:54 北京
写得还是很细致的,感觉大多数留言的朋友都对不深挖有同感,我刚看完荣氏
0 有用 流浪 2023-01-07 10:08:32 北京
张謇,士大夫办实业,优在儒家思想,劣在现代商业规律不符。
0 有用 孑怡 2021-04-11 22:56:44
读完第一本张謇,算是补了一个南通人的地方史课程。这座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城市,由张謇一手奠定,联系童年家家户户种植棉花的场景,南通基础教育全国有名,通海人民低调务实、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等,在这里都找到了答案和佐证。张謇先生中状元却弃官场而去,主张实业救国,又扶植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其情怀眼界真令人佩服。晚年张謇自叹“即此粗完一生事”,大生黄金时代不复,感觉还是因为缺乏了经营管理知识,也折射了当时中国人才短缺,可以说大生“帝国”成也时代,败也时代,但张謇本人对于南通和中国近代的作用都是无可指摘的。
0 有用 chameleon 2021-01-11 13:22:35
摘自得到听书: 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到1934年金融崩溃,在这近40年里,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短暂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辛亥革命之后的1912~1934年,中国工业的年均增长率高达9.4%,其间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民营企业家。他们或是像张謇这样的儒家士大夫出身,或是像荣氏兄弟这样的传统商人出身,或是像穆藕初、范旭东那样的海归出身。他们怀着实业救国的抱负,努力克服资本短缺、技术落后、税赋过高、时局动荡等不利因素,共同铸就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段黄金时期。但是,由于资本结构的内在不足和大萧条的冲击,中国民族工业企业后来深陷困局。南京国民政府在1935年底进行法币改革之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通货紧缩问题,民族工业企业在1936年出现了短暂复苏。但没多久,中国进入全面抗战,工业化进程被彻底打断。
0 有用 姝尹Y(^_^)Y 2021-01-02 22:54:25
看了第一本《新新世界——張謇與南通建設》,感覺不太過癮,還有好多細節和人物關係希望有更細緻、“煽情”一點的描述,目前想要滿足好奇心,只能按照該書的參考文獻按圖索驥了。
0 有用 Gone 2021-03-30 14:09:26
第一次读近代实业家的故事。很好读,但就还是不够很尽兴,可能是体系逻辑还可以更完善。
0 有用 勇敢小狗冲冲冲 2024-06-16 22:50:23 四川
张謇和大生的沉浮起落,成在赶上了天时地利,企业制度健全及张謇的人格魅力;败在但是获利全分,产业涉及面广泛但分界不明。荣氏兄弟性格迥异,哥哥荣宗敬敢于冒险,善于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引进先进机器,弟弟谨慎保守,注重本土发展。兄弟俩团结,有眼光,注重公益。文章从申新搁浅讲起,不仅仅描绘了兄弟俩的一生,还有事业的起落。
0 有用 戴大雄 2021-01-16 10:52:18
总书记说读张謇,《大商人》系列第一本就是讲张謇,1894年四十一岁张謇中状元,后委任总理创办“大生”纱厂,在重农抑商的中国历史上开创了民营企业的早期形式。张謇一代人的摸索,以纺纱为起点创新社会变革,做教育慈善公益,将南通建设成为“新新世界”,是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马老师说:“商业是最大的公益”,我个人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
0 有用 昭溪王 2021-10-11 09:51:53
对于想要实现财富自由、阶级跨越的你我来说,做生意不为个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建设社会、国家繁荣似乎有点儿难以想象,但当一个集体确实践行着这一理想时,我不得不相信,在特殊的时代,中国的土地确实培育出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他们身上所交织着的矛盾,所探索的道路,也正是国的矛盾、国的道路。
0 有用 晓庆 2021-02-25 22:22:34
刚看完荣氏兄弟,最后写到:荣德生之墓被毁,遗骸无存……太不忍了
0 有用 金戈铁马 2023-09-09 11:35:36 江苏
很不错的一本有关中国商人方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