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波评传 短评

热门 最新
  • 55 malingcat 2021-04-14 10:02:48

    作者博纳富瓦是法国当代重量级诗人,这部兰波传记可以视为他用兰波的诗写给兰波的诗。他不在逸闻和史料中挖掘,而是潜入血液和神经,以诗人对诗的共鸣,书写那些难以名状的部分,赞美那些对不可能的挑战。“爱情还有待于重新发明”,兰波说。传记也是。

  • 66 苦影 2021-04-19 10:31:49

    阅读过程中不断回到自己高中时读兰波的日子,那时我只将他繁复疯狂的意象视作某种更为现代的波德莱尔,只是欣赏着一个狂热失控的少年天才之舞。而如今再读,那种无法理解自己存在的犬儒与挣扎着试图说服自己的苦楚终于刺痛了我,一句一句如同刀剜去我的心脏。(说来也巧,大学患上了让兰波死去的滑膜炎…)希望是他的罪恶,也是他的美德。“愿这份不幸自由自在。”兰波最终摆脱了天真吗?他终于彻底的说服了自己吗?谁也不知道,我们能见到的只有诗人绞杀了诗歌,尔后便是诗人自己的死亡。读完最后一页时我写下:“我们存在如黑夜/离去如清晨。”语言从未向兰波展露过敞亮的天空,它们只是神施予天才的、尖锐而漫长的咒诅。兰波,将死之时,天会亮吗?你见到了吗?

  • 28 ly的读享生活 2021-04-14 10:10:18

    阅读《兰波评传》,是一种享受。一部充满了“诗性的直觉”的作品。每一个句子,都自带亮光。词与词连接,撑起一张网,经纬交错,白光、火焰、爱欲、生死,流动着兰波的灵感,牵引着博纳富瓦的通感。兰波若还在世,当引伊夫•博纳富瓦为知己。译后记也是诗性的随笔,不可多得的才识兼备的佳作。译者说,从着手翻译到最终定稿,费了四五年的精力。如今摊在我们面前的这本小书,证明了,在当下的翻译环境里,依靠“机翻”未尝不可,可是,让我们感到阅读的幸福,领悟到生命中的喜悦的,必然来自于爱的投入与奉献。

  • 22 夜河 2021-04-08 16:32:12

    通灵人,盗火者。永远忠于灵魂、忠于自由的绝对的天才。(我爱的诗人写我爱的诗人!

  • 12 宁测测 2021-03-12 07:55:48

    书中大量兰波才华横溢的诗句将拼凑出诗人模糊的轮廓,同时作者想借用自己构筑的诗化迷宫来困扼我们的感官。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博纳富瓦研究兰波及其诗艺的书,不如说这是一位诗人献给另一位诗人的激情之心。博纳富瓦是兰波理念的继承者:他们都想在现实中寻找“此地与此时”(l’Ici et le Maintenant),寻找真实的场所。通过真实的呈现,使诗歌成为一切“不和谐的、不可测定的、丑陋的和美好的事物”,各种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相聚合与碰撞的场所,成为推动人们深入思考生命意义、提高认知能力的场所。通过超验的力量,思考、捕捉生活的本质,激活事物固有的物质性、纯粹性和丰富性,寻求话语的真实和深化的思想。

  • 5 纳西小伙 2021-05-08 15:28:05

    诗人为诗人创作的思想评传,文笔与译笔交相辉映。在极度匮乏爱意的枯竭心灵中,狂风暴雨里屹立于群山之巅直面电闪雷鸣的强力意志必然首先占据上风;尔后相似的孑然孤独却让他发现了上帝,在漆黑寂冷的无边长夜里渴求圣灵恩宠的垂怜。一时狂暴的造物主悄然隐去,一时博爱的救世主宣告死亡,在纯然无神的世界里他凭一己之力妄图为世界再造神圣,却终究在永远无法抵达的希望的诱惑中倒向死亡的召唤。因果辩证法的极点不是绝然平庸的末人狂欢,而是以隐喻和星云现身的诗的扬帆起航。C'est la vie!

  • 4 补特伽罗 2021-04-29 21:15:38

    拜德雅再不多出两本博纳富瓦接下来很难收场啊。

  • 4 baiya 2021-03-26 10:54:04

    如果没有这本在对兰波精神的描摹方面如此准确且卓越的书,我们对兰波的阅读将大为失色。伊夫·博纳富瓦:“我的很多成就都归功于兰波,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对我产生本质的影响,只 有他告诉我什么是生活、生活对我的期待、应该如何去改变生活。”

  • 5 嵇澹 2021-05-29 16:21:18

    像是一场被暑热侵袭的长梦,夏日在梦中用绝望灼伤我,又放我在迷醉行舟望着精灵少年从希望余烬里复苏。兰波,我们不愿相信太阳背后的肉身正如回避神话墓碑留下的漫长阴影。击碎自身灵魂为世人盗火,在通灵迷梦中徒劳反抗,你是自我放逐的异乡人,是上帝忘记完成的残缺神像,将生命与命运献祭给虚妄与荣耀并存的无尽深渊,至暗烛焰焚尽自由的出路扯开一世纪的伤痕。执迷地撞向大海与太阳交融的歌剧乐章,破坏言语炼造黄金,醉舟谵妄普渡众生。兰波是创世纪的不和谐音,文明拂晓未至时分吟唱的第一位歌者,以永不餍足的焦渴与反叛嘲弄的癫狂奔走在世界之前,而博纳富瓦将遗落童年的兰波游魂以诗的书写返乡。灿烂的少年剪影给文明烙印青春期的诅咒,忘却不羁爱欲与神圣诗性,回到诗歌古老的花园中来,挣脱宿命悲剧,他披着羽翼消融在海水与火焰相伴的永恒。

  • 8 十目果 2021-06-20 15:52:49

    博纳富瓦的在场诗学见证的不是以兰波命名的那种痛苦的伟大,而是其可悲:每一次堕落都是堕入自我异化的幻梦、异像、被爱的私人欲望,每一次上升都是恢复瞬息真实的在场、存在的纯粹、普遍语言的理想。到头来,西西弗式英雄的悲剧性来自现代性对自身不可能性的窥察,以及宁可把窥见的东西无限戏剧化、苦情化下去,在自我陶醉中为“时代的最孤独者”加冕,也坚定拥护现代性的那种奇怪决然,这导致他自始至终拒绝在恶与偶然之外思考这种不可能。不论博纳富瓦的解读漂亮与否,兰波如何是现代性内部拉锯的一个独特表征,他的饱受希望折磨、坚信能夺回与真实生活的联系,解读这些症候本不该止于这样一种浮肿的歌颂。

  • 6 长耳朵毛驴 2021-06-14 12:04:02

    期待很高,开始读之后发现——不能说写的烂或者翻译差,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真的有点难懂。这种典型的堆词+长句而且还是掺杂着各种诗论的抽象内容读起来实在太头疼。因为我遇到看不太懂的东西就会忍不住一直看一直看,直到自己不再走神而大概理解了那段话才会继续看下去,所以碰到这种玩意还真有点痛苦。看了三分之二的时候,我感觉博纳富瓦冗长深邃的句子像洗头时候的水一样从脑门流过,要么压根毫无关联一样溜走,要么黏稠湿滑的残留在头发上,等吹风机干燥的热风拂过,它们就会毫不留情的蒸发掉。除了方才沉重湿发压得人脖子疼的劳累以外,什么也没剩下。 原本想打四星的,可是当我看到最后那段话,突然有点想哭,还是值得一个五星。以及:译后记写的真的不错。

  • 4 Alain 2021-04-30 14:43:13

    在象征主义诗歌的两端,兰波与博纳富瓦相遇。“此刻,我是质朴的天空下、酸涩的田野上的一名绅士,试图通过回忆来感动自己:我想起了乞丐的童年、做学徒的日子或穿木屐到达的那日,想起了那些纷争、五六回鳏居,还有几次喜宴,因为头脑固执,我不能融入同伴们的欢乐。我不惋惜我曾分享过的神性喜悦:这酸涩的田野上的质朴气氛强劲地哺育了我残忍的怀疑主义。”

  • 1 胡桑 2021-05-03 10:28:35

    博纳富瓦关于兰波的评传。不再纠缠于“通灵者的惯常阐释里,激活了兰波的“新的现实主义”。

  • 1 草草 2021-06-01 09:37:42

    愿这份不幸自由自在

  • 1 Clean fish 2021-05-08 11:59:29

    他曾试图超越善恶 复活黄金时代 他像抢掠一般收复它 却最终败北

  • 1 Ziqi 2022-10-24 16:47:40 浙江

    对原本就熟悉兰波生平或诗歌的读者会比较友好,我这种门外汉看得云里雾里,到底有没有给普通人看的兰波分析!?还是不会法语就永远走不进他的心?😫作者全程自我高潮,文字遍布隔阂与倨傲,根本就不是奔着科普目的来写作。

  • 1 跳房子 2021-04-18 20:08:53

    直接阅读兰波,不容易理解他的节奏、意象、思想。期待这本书已久,还因为喜欢博纳富瓦。他在评述《地狱第一季》时说,有一类生命,它具有两种品德——力与美。“这类生命懂得如何信任自身,懂得如何在自然界自由地自我耗费。”是兰波,时常暴烈,有时矫饰:“洪水的意念刚刚止息,一只野兔停在黄芑与摇曳的铃铛花间,透过蛛网,向彩虹致敬。”致敬。

  • 0 江汀 2021-06-26 22:43:44

    不喜欢博纳富瓦。

  • 1 豌豆侠 2021-05-03 15:23:24

    因为是兰波所以多给一星(是这样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