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云南行记 短评

热门 最新
  • 3 杨摩 2021-01-15 21:39:46

    1.一本博物学家的中国行记,时间是1916年,正是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份。 2.那时候许多西方传教士、博物学家和探险家,来到中国西南边陲地带进行探险。传教和求知的渴望让他们得以克服重重艰难,为我们留下一份独特的关于中国的记忆。 3.这本书最有趣的是作者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以及保留下来的珍贵的照片。诸多细节描绘从侧面记录了当时中国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颇有人类学研究的参考价值。大理丽江的老照片格外让我感到亲切。

  • 2 白玉京 2021-07-26 14:40:46

    就像小时候最喜欢看的《哈尔罗杰历险记》的日记版。博物学家在云南地区搜集标本的旅程,并没有很多的人文观察。有意思的一点是作者署名夫妇,夫人并不是跟随者而是队员之一,负责摄影这一很重要的工作,在书中可以看出主语时不时的转换说明这是两人合写的记录。

  • 2 白鹿散人 2021-06-05 16:00:35

    作为一个云南人,一场一个世纪前的科考之旅让我对故乡的山河充满了骄傲,科学家的笔下也有充满趣味的记叙。一个世纪的物是人非,但当读到作者在腾越和一只小熊开启的故事时,还是让人觉得惊喜和羡慕。

  • 2 Ashtree 2022-11-27 22:25:56 天津

    为那些杀戮减一星

  • 0 Diane 2022-11-02 20:51:53 上海

    非常珍贵的记录,当时还有一些中国女性缠足。作者还写了动物。

  • 0 zen 2022-10-12 13:49:04 北京

    狩猎云南

  • 0 睡虫 2022-10-12 22:03:46 上海

    书是好书,也是让人钦羡的经历,就是读的时候感受有点复杂。

  • 0 风のように 2024-02-01 13:10:17 中国香港

    从南平到八莫,有机会我也要走一遍

  • 0 Muztaga 2023-11-08 19:30:43 云南

    精彩的游记加狩猎观察加国民性观察

  • 0 禾呈 2024-03-03 00:30:39 广东

    跟随作者重温一百年前的旅途,很奇幻的感觉,作者对汉民族的看法远不及其他民族,这一点倒是无可指摘

  • 0 Dorje 2022-08-18 23:17:19

    有点流水账

  • 2 雪颜冰影 2022-09-11 15:25:21 辽宁

    记录很珍贵,读着流畅又憋屈。1916,中国和这个世界有着巨大的落差,当他们满世界的考察地理历史动物植物拓展知识范围和深度的时候,中国在水深火热无力反驳的境遇之中。 “由于施工仓促,又赶上强降雨,隧道和桥梁常常塌陷或者被水冲垮。这条铁路一年里能够运营的天数十分有限,也因此而著称。尽管如此,法国人修建的这条铁路依然值得高度赞扬,在延伸到云南山区的路上,几乎每一英里都需要修建隧道或者桥梁。当铁路修建至热病肆虐的丛林中时,劳工像蚊蝇一样大量死去,不得不在整个夏季停止所有工作。 滇越”

  • 4 judauzz 2022-06-11 12:09:57

    无比憧憬那个世界还是一片迷雾的时代,而打开我的世界迷雾看见大片的空白和单调的轨迹又无比羞愧,不是世界变清晰了,而是终究还没有迈出去的勇气。“那天晚上,当我在凉爽的黄昏中越过山丘时,我不愿与地球上的任何人交换命运。”

  • 0 蘑菇哥 2023-06-05 11:09:37 浙江

    近代中国云南边境地区人民和地貌的全面写照。作为科考行为,一帮外国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作业显示了非凡的敬业精神。当然,在当时的环境下,在书中的描述中还不时出现不同意识形态的不同理念和观点。但与书的本质相比,这些都可以理解

  • 0 聂政无痕 2023-09-23 00:10:06 四川

    作者文笔极其活泼生动,译者也是功力了得,让读者能感受到作者文字的活泼生动。作为自然博物馆的科考之旅,作者注重的是动物,但我更关注的是对当时当地,人和社会的描写。好在作者于科考之中免不了得要和人打交道,且又生有一双观察力超强的毒眼,故而读来兴味盎然。五星力荐。

  • 2 view 2023-09-12 18:05:48 广东

    夫妻合写的著作,两位作者的视角很有意思。女作者好几次提到考察过程中所看到的中国女性的现状,尤其是缠脚对于女性的残害。而男作者则多次对考察过程中所遭遇的脚夫、猎人、民众进行较低的评价,对于村庄、城市里乡民们恶劣的生活条件也直言不讳,不掩饰对其的厌恶。能比较明显的在作者们的表述里看到所谓“文明”与“落后”的对比。当然,着墨更多的是对于捕取标本中猎杀过程的描写,虽然无法用现在的环保观念来评价当时的科考行为,但看见一串串数字后死亡的生物,还是有一些不适。

  • 1 sergeli 2022-12-22 10:05:53 湖南

    可以对照着艾芜的那本《南行记》一起看,只是这一本更多的是讲科考经历,顺带着记录了些近代中国的片段,只是这些记录比较零碎又浮于表面,看多了也千篇一律了。

  • 2 路上的我 2023-02-25 11:12:16 广东

    1916年有只美国动植物科考队到云南采集标本,里面的美国人怎么看待中国人? 一、关于中国美食,里面几乎没提到过;二、不过他们新到中国的印象却极差,一群脚夫们大声的争夺生意,外围永远有一大群人无所事事在看热闹。三、脚夫们的秩序很差,速度不一,走累了就会自顾自的休息,早上开始上路时需要催;四、相比文弱的要坐轿子的汉族,作者对云南的少数民族更欣赏,他们的害羞、健美、尚武;五、被地方官员派去保护的士兵们非常糟糕,没有合适的武器,靠号服对老百姓呼呼喝喝,勒索偷抢,老百姓的安全反而要靠外国人的制止才能保护。

  • 1 花与爱丽丝 2023-01-28 18:28:02 云南

    完美。我背着它走进雨崩,晚上读上几页,还要求着室友让我读给她听!!太精彩了,这书!!

  • 0 妖界魔女 2022-05-14 11:17:05

    大多数内容是作者作为一个“猎人”在云南捕猎的过程,但是可以从侧面了解当时的一个社会状况、人物面貌,和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怎么看待当时的中国。不一样的收获。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