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我们WoMen”书系:
经由我们,看见世界。
“普通人有权利定义,生活要以何种方式继续!”
《华盛顿邮报》畅销书×《华尔街日报》畅销书
×蝉联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微不可见的针线,杂乱拼凑的碎布
是她们战斗的武器,也是她们凝聚的力量
🌊
编辑推荐:
◎普通人有权利定义,生活要以何种方式继续:
1940年,在被纳粹占领的法国巴黎,三个来自外乡的女裁缝同住一间员工公寓,在至暗时刻,她们决定加入抵抗组织,贡献出普通人的非凡力量。
★振聋发聩的道德拷问:微不足道的我们,活下去已是苦战,还能改变什么?
——只剩下我们了,克莱尔。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反击,反抗这个活生生的噩梦。
★并肩作战的女性情谊:动荡年代中,一无所有的她们,是彼此最珍贵的礼物。
——一抹并不强烈的冬日阳光照亮了她,朋友那一瞬间的美让克莱尔失神,这种美与死气沉沉的营地格格不...
“我们WoMen”书系:
经由我们,看见世界。
“普通人有权利定义,生活要以何种方式继续!”
《华盛顿邮报》畅销书×《华尔街日报》畅销书
×蝉联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微不可见的针线,杂乱拼凑的碎布
是她们战斗的武器,也是她们凝聚的力量
🌊
编辑推荐:
◎普通人有权利定义,生活要以何种方式继续:
1940年,在被纳粹占领的法国巴黎,三个来自外乡的女裁缝同住一间员工公寓,在至暗时刻,她们决定加入抵抗组织,贡献出普通人的非凡力量。
★振聋发聩的道德拷问:微不足道的我们,活下去已是苦战,还能改变什么?
——只剩下我们了,克莱尔。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反击,反抗这个活生生的噩梦。
★并肩作战的女性情谊:动荡年代中,一无所有的她们,是彼此最珍贵的礼物。
——一抹并不强烈的冬日阳光照亮了她,朋友那一瞬间的美让克莱尔失神,这种美与死气沉沉的营地格格不入,就像一颗被放在破布包里的红宝石。
🪡
◎脆弱的丝线在岁月中穿梭,把我和我的母亲、把她和她的母亲连在一起:
2015年,饱受母亲早逝之痛的女孩哈丽特前往巴黎,步入向往已久的时尚行业,住进了半个世纪前的那间公寓,却意外揭开了外祖母尘封多年的往事,重拾起生活的勇气与希望。
★三代女性的命运相连,逃离是她们永恒的史诗。
——母亲教会她的针线活将会成为她离开那里的通行证。
★传承自外祖母的“裁缝师的礼物”,是服装,是勇气,是抗争与爱。
——克莱尔和薇薇跨越年岁与光阴,握住我的手,轻声说:“嘘。我们在一起。一切都会好的。”
💯
◎英国畅销书作家、作品销量超过200万册——菲奥娜·瓦尔皮最受欢迎的代表作,出版第一个月即畅销5万册,亚马逊网站上近10万人打出4.5分!
★在为《裁缝师的礼物》部分章节做研究时,我感到举步维艰,但我觉得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我必须准确地讲述那些在二战期间为抵抗组织工作,并在纳粹集中营受难的勇敢女性的故事。在了解她们的故事之后,我决定将这本书献给她们。 ——菲奥娜·瓦尔皮
📖
内容简介:
1940年,三名怀揣梦想的女裁缝来到巴黎,合住在一间破旧公寓,战争爆发彻底改变了她们的生活轨迹。2015年,一名孤独的英国女孩来到巴黎,她饱受母亲早逝之痛,却在异国他乡发现了外祖母的往事痕迹……
🎙️
媒体推荐:
★历史的细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都会令你感到欲罢不能。
——《女性周刊》
★《裁缝师的礼物》本身就是一本值得阅读的礼物……一本写得很漂亮的书,其核心是四个有趣且鼓舞人心的女性。历史细节是精密的,以令人震惊的细节将战争的经历带入生活。
——Bookliterati书评
★这本书让我心碎到说不出话来,怎么推荐它都不过分……一本美丽、有力、感人的读物——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书之一。
——Writing Garnet
裁缝师的礼物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著者简介:
菲奥娜·瓦尔皮(Fiona Valpy),英国畅销书作家。二〇〇七年从英国搬到法国,在那里生活了七年,随后回到苏格兰定居。她常常将对英法两国历史的热爱融入到写作之中,同时也擅长从坚强女性的故事中汲取灵感,尤其是生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女性,她对历史细致的研究赋予了其笔下故事耐人寻味的真实感,令作品广受欢迎。
迄今为止,菲奥娜的书已被翻译成三十多种不同语言,并在全球范围内售出上百万册。
译者简介:
郑诗画,爱丁堡大学现代文学硕士,自由文学译者。译有:艾丽丝·门罗《幸福过了头》、J.R.R.托尔金《星眉传奇》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参观博物馆还让我明白了一件事:即使在最黑暗的时期,女性也能通过自己的外表寻得一种自豪感。巴黎女人找到了折中的方法,战争年代的服装风格也反映了这一点:她们用优雅的头巾掩盖肮脏的头发或灰白的发根;当高跟鞋的鞋跟磨损断掉时,她们就把软木楔子粘上去加以替代;劣质的咖啡渣成了腿部润肤霜,腿部后侧用木炭画出的线条是伪造的长筒袜痕迹。面对无处不在的纳粹宣传,巴黎的妇女们以自己的方式向占领者传递着这样的讯息:即便是穿着自制的时装,她们也要昂首挺胸,她们没有被打败。 对比战争年代,现代时装业的铺张与奢侈简直天差地别。我最近才加入公司,且毫无工作经验,所以无法为九月的巴黎时装周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办公室里的大家越来越忙,而我只能在一旁看着(更确切地说是从前台的桌子后面看着),独自一人负责接听那些根本不会响的电话,而每一位同事都在外面参加时装周活动,从早忙到晚。西蒙娜会不定时地出现,告诉我最新的时装系列有哪些,或者她那天晚上在接待会上见到了谁。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0页 -
我很惊讶,自己如此轻易就融入了这群年轻的巴黎人。无论是在高中还是大学,我从来没有交到过任何亲近的朋友,如今我意识到,我从来没在任何一个地方找到过真正的归属感。那种格格不人的感觉也许来源于家里,源于长期和我父亲以及继母相处,也许那种感觉削弱了我在面对世界时的自信心。在我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仿佛一直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岛屿上,在那里,适应孤独比试图融人要更加容易。我总觉得自己和同龄人之间隔着一段距离,他们没有体会过,在自己母亲的葬礼后不久,就要去参加亲生父亲婚礼的感觉。而在这里,在这群陌生人的陪伴下,我没有那种必须解释些什么的感觉,解释自己曾是母亲唯一的牵挂,只是那份牵挂并不足以让她想要留在这世上。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裁缝师的礼物"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裁缝师的礼物"的人也喜欢 · · · · · ·
裁缝师的礼物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4 条 )

这份可敬背后,藏着时尚世界如谜般的神秘色彩

缝在时光里的勇气,是暗夜蕞温柔的抵抗

“修补比创造更难,因为要先理解破碎。”

“修补比创造更难,因为要先理解破碎。”

永远不要低估女性友谊的力量!
> 更多书评 5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Lake Union Publishing (2019)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納粹德國相關書籍 1000 部 (二狗蛋施坦因)
- 暴力:呈现、反思与解毒 (🦉的瓦涅密)
- 「后浪2025书目」 (后浪)
-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Halcyon)
- 书单|【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5 (普照)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47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裁缝师的礼物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Skyearn 2025-03-25 14:54:36 河北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女性的力量都是不可忽视的
1 有用 大大大大大铁锤 2025-02-12 14:00:59 北京
女性之间的帮助和扶持,面对苦难的勇敢和无畏,对于生活的坚持和希望,跨越时空的深刻羁绊……在故事中被淋漓尽致得展现出来 或许有太多事是个体无法改变的,但普通人当然有权定义,生活以何种方式继续。
10 有用 乘风吃烤羊肉串 2025-02-10 17:20:30 广东
又被营销骗了一下= =|||感觉是一种欧洲风格的预制小说,因为还蛮符合工业流水线标准的所以不会难看到哪里去,就是觉得这样的故事太类型化了太赶流程了让读者没法特别沉浸。不过这书倒是很适合拍成只有一季的迷你剧,建议《艾米丽在巴黎》的编剧再给艾米丽编个类似的身份背景,美国人回欧洲寻根这事也很合情合理。
6 有用 李西西 2025-02-10 07:22:46 上海
相互联结的平行时空叙事,双层并进的对比蒙太奇。一面探寻,一面追忆,一面悲悯,一面治愈。故事诉说了足够细致的历史之觞,也埋藏了足够婉转的命运之谲。不同时代的不同境遇,竟然可以置于相似的奔赴与抗争之下。战争如此荒诞不经,罪恶如此面目可憎,这世界很残酷不是吗?但总有一些人,凭借着坚韧和果敢,于历史的悲恸中将时代的烈焰与现实的悲苦隔绝开来,在无边的暗夜里拼凑起一片片杂乱的碎布,用细密的针线剪裁出一件件夺目... 相互联结的平行时空叙事,双层并进的对比蒙太奇。一面探寻,一面追忆,一面悲悯,一面治愈。故事诉说了足够细致的历史之觞,也埋藏了足够婉转的命运之谲。不同时代的不同境遇,竟然可以置于相似的奔赴与抗争之下。战争如此荒诞不经,罪恶如此面目可憎,这世界很残酷不是吗?但总有一些人,凭借着坚韧和果敢,于历史的悲恸中将时代的烈焰与现实的悲苦隔绝开来,在无边的暗夜里拼凑起一片片杂乱的碎布,用细密的针线剪裁出一件件夺目的华裳。 (展开)
1 有用 这你也信我呀 2025-02-11 21:17:52 山东
流畅的阅读体验,双线并行的故事线,孤身一人来到巴黎的哈丽特追探寻祖母的故事、母亲的死亡,三代人,由针线、布料缝制起一种共享的命运。只看结尾,这是个相当圆满的故事,哈丽特倾注爱和勇气,找回祖母的一生,看透母亲的死亡,谅解父亲的苦楚,收获满足的爱情。但祖母克莱尔的故事发生在集中营,集中营“劳动使人自由”的牌匾立在惊慌失措筋疲力尽的囚犯的头上,克莱安与薇薇安在这样一句话下遭受毒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劳作... 流畅的阅读体验,双线并行的故事线,孤身一人来到巴黎的哈丽特追探寻祖母的故事、母亲的死亡,三代人,由针线、布料缝制起一种共享的命运。只看结尾,这是个相当圆满的故事,哈丽特倾注爱和勇气,找回祖母的一生,看透母亲的死亡,谅解父亲的苦楚,收获满足的爱情。但祖母克莱尔的故事发生在集中营,集中营“劳动使人自由”的牌匾立在惊慌失措筋疲力尽的囚犯的头上,克莱安与薇薇安在这样一句话下遭受毒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劳作,人究竟能对同类作恶到何种程度,在奥斯维辛找不到答案,但同样,克莱尔活下去用孙女的名字纪念牺牲的薇薇安,同样有熠熠光辉的盟友情谊。 不愿称书中的克莱尔为“外祖母”,流淌在哈丽特与克莱尔之间的血液,组成三代女性生命根基的联结感和延续感,远远用不上“外”这个限定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