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曾经我也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直到西西弗告诉我人生真谛!
●活着怎么这么累?
●日复一日的生活是为了什么?
●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
加缪说:人生毫无意义,所以更值得一过!
★全新版《西西弗神话》
★加缪之女亲笔推荐:
感谢读客文化为中国读者出品这版漂亮的《西西弗神话 》。 我父亲的著作是为全人类所写的:他将所有人看作平等的,并为他们发声。虽然他出生于北非的阿尔及利亚,但也深受东方文化影响。比起西方的读者,我深信“推石上山这场搏斗本身,就足以充实一颗人心”对中国读者来说有更深的意义。
——卡特琳娜·加缪
★读客三个圈版《西西弗神话》十大版本特色:
【官方认证】加缪之女亲笔致信推荐
【经典译本】资深法语翻译家李玉民教授倾情翻译
【原创导读】法国巴黎索邦大学文学博士原创万字导读
【加缪自序】官方授权,完整收录加缪所作序言
【一图读懂】原创思维导图助你读懂本书
...
曾经我也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直到西西弗告诉我人生真谛!
●活着怎么这么累?
●日复一日的生活是为了什么?
●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
加缪说:人生毫无意义,所以更值得一过!
★全新版《西西弗神话》
★加缪之女亲笔推荐:
感谢读客文化为中国读者出品这版漂亮的《西西弗神话 》。 我父亲的著作是为全人类所写的:他将所有人看作平等的,并为他们发声。虽然他出生于北非的阿尔及利亚,但也深受东方文化影响。比起西方的读者,我深信“推石上山这场搏斗本身,就足以充实一颗人心”对中国读者来说有更深的意义。
——卡特琳娜·加缪
★读客三个圈版《西西弗神话》十大版本特色:
【官方认证】加缪之女亲笔致信推荐
【经典译本】资深法语翻译家李玉民教授倾情翻译
【原创导读】法国巴黎索邦大学文学博士原创万字导读
【加缪自序】官方授权,完整收录加缪所作序言
【一图读懂】原创思维导图助你读懂本书
【收录名画】6幅各时期知名艺术家画笔下的西西弗
【哲学探索】梳理存在主义哲学家对人生意义的探索脉络图
【延伸阅读】梳理存在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作品
【加缪灵感】特别整理《西西弗神话》深度阅读书单
【阅读体验】独特内页设计,翻开书页就能看到西西弗推石小动画
★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永不停息地将巨石推向山顶,而巨石又一成不变地滚下来。这在加缪的一篇随笔里,成了人类生活的象征。然而,依照加缪的解释,推石上山这场搏斗本身就足以充实一颗人心,因此西西弗是幸福的。对于加缪,本质的问题已不是人生是否值得一过,而是如何带着与生俱来的伤痛去生活。
——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我所感兴趣的是探讨怎样行动,更确切地说就是当人们既不相信上帝又不相信理性的时候应该如何生活。
——加缪
★加缪说过,诞生在一个荒谬的世界上的人唯一真正的职责是活下去,是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他说过,如果人类困境的唯一出路在于死亡,那我们就是走在错误的道路上了。正确的路是通向生命、通向阳光的那一条。一个人不能永无止境地忍受寒冷。因此他反抗了。他就是不能忍受永无止境的寒冷。他就是不愿沿着一条仅仅通向死亡的路走下去。他所走的是唯一一条可能不光通向死亡的道路。他所遵循的道路通向生存的阳光,那是一条完全靠我们微弱的力量、用我们荒诞的材料铸造的道路,在生活中它本来并不存在,直到我们造出它来。
——福克纳
★加缪对于我们……是一个人、一个行动和一部作品的奇妙结合体……加缪体现了时代的冲突,并以他对生活的激情超越了这些冲突。
——萨特
★加缪所说的“我的反抗,我的自由,我的激情”是我所看到的对人生意义最好的回应。正因为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它才更值得经历。
——李银河
★由于加缪的加入,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壮大,当时几乎和萨特齐驾并驱。有论说讲他是世界性存在主义的代言人。之所以赢得如此崇高地位,是他有创作表达战后西方人心声。他有三个主题:一,人在异化的世界中的孤独。二,人自身也日益异化。三,罪恶、死亡,最终是不可避免的。
——木心
★我们是那么需要加缪的正义。他毫不矫揉造作地身处真实之中。他不随波逐流。他不是风向标,他是界碑。
——尤内斯科(荒诞派剧作家)
作者简介 · · · · · ·
阿尔贝·加缪
Albert Camus
(1913—1960)
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阿尔贝·加缪,一个“西西弗式”的作家,一生都在为捍卫人的尊严和幸福而斗争。二十九岁时,他将自己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写成《西西弗神话》一书。此书一经出版便大受欢迎,鼓励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给予他们勇敢生活的力量,成为他们的人生指南,加缪也因此被称为“青年的人生导师”。四十四岁时,加缪因其“重要文学创作以明彻的认真态度阐明了我们这个时代人类良知的问题”获诺贝尔文学奖。
加缪在他的作品中描述了人类困境,揭示了人类追求人生意义而世界却无意义的荒诞性,主张要认清人生无意义的本质,像西西弗一样奋起反抗,义无反顾地投入生活。
译者
李玉民,首都师范大学法语教授,1964年作为新中国首批公派留法学生赴法进修。从事法国文学翻译近40年,出版译作、编选作品上百部,总计翻译字数达2500...
阿尔贝·加缪
Albert Camus
(1913—1960)
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阿尔贝·加缪,一个“西西弗式”的作家,一生都在为捍卫人的尊严和幸福而斗争。二十九岁时,他将自己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写成《西西弗神话》一书。此书一经出版便大受欢迎,鼓励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给予他们勇敢生活的力量,成为他们的人生指南,加缪也因此被称为“青年的人生导师”。四十四岁时,加缪因其“重要文学创作以明彻的认真态度阐明了我们这个时代人类良知的问题”获诺贝尔文学奖。
加缪在他的作品中描述了人类困境,揭示了人类追求人生意义而世界却无意义的荒诞性,主张要认清人生无意义的本质,像西西弗一样奋起反抗,义无反顾地投入生活。
译者
李玉民,首都师范大学法语教授,1964年作为新中国首批公派留法学生赴法进修。从事法国文学翻译近40年,出版译作、编选作品上百部,总计翻译字数达2500万。代表译作有《西西弗神话》《悲惨世界》等,主编《加缪文集》《纪德文集》等。
目录 · · · · · ·
加缪之女亲笔推荐信
西西弗画廊
加缪自序
荒诞推理
荒诞人
荒诞的创作
附录——弗兰茨·卡夫卡作品中的希望与荒诞
【三个圈独家文学手册】
导读:在荒诞中弃绝希望,挺身反抗
存在主义发展脉络图
存在主义文学作家作品
《西西弗神话》深度阅读书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西西弗是个荒谬的英雄。他之所以是荒谬的英雄,还因为他的激情和他所经受的磨难。他藐视神明,仇恨死亡,对生活充满激情,这必然使他受到难以用言语尽述的非人折磨:他以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没有效果的事业,而这是为了对大地的无限热爱必须付出的代价。 如果说,这个神话是悲剧的,那是因为它的主人公是有意识的。若他行的每一步都依靠成功的希望所支持,那他的痛苦实际上又在哪里呢?今天的工人终生都在劳动,终日完成的是同样的工作,这样的命运并非不比西西弗的命运荒谬。但是这种命运只有在工人变得有意识的偶然时刻才是悲剧性的。西西弗,这诸神中的无产者,这进行无效劳役而又进行反叛的无产者,他完全清楚自己所处的悲惨境地:在他下山时,他想到的正是这悲惨的境地。造成西西弗痛苦的清醒意识同时也就造成了他的胜利。不存在不通过蔑视而自我超越的命运。 如果西西弗下山推石在某些天里是痛苦地进行着的,那么这个工作也可以在欢乐中进行。这并不是言过其实。我还想象西西弗又回头走向他的巨石,痛苦又重新开始。当对大地的想象过于着重于回忆,当对幸福的憧憬过于急切,那痛苦就在人的心灵深处升起:这就是巨石的胜利,这就是巨石本身。巨大的悲痛是难以承担的重负,这就是我们的客西马尼之夜。 世界只有一个,幸福与荒谬是同一大地的两个产儿。 荒谬的感情还狠可能产生于幸福。“我认为我是幸福的”,俄狄浦斯说,而这种说法是神圣的,它回响在人的疯狂而又有限的世界之中,它告诫人们一切都还没有也从没有被穷尽过。 我把西西弗留在山脚下!我们总是看到他身上的重负。而西西弗告诉我们,最高的虔诚是否认诸神而且搬掉石头,他也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这个从此没有主宰的世界对他来讲既不是荒漠,也不是沃土。这块巨石上的每一颗粒、这黑黝黝的高山上的每一颗矿砂惟有对西西弗才形成一个世界。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应该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最后一章,西西弗神话——含着微笑的悲歌 -
再说,忧伤者有两种忧伤的理由,要么他们无知识,要么他们抱希望。而唐璜有知识,却不抱希望。他使人想到一些艺术家,他们认知自己的局限,从不越雷池一步,在他们的精神有所寄托的短暂间歇,拿着大师的架势,怡然自得。这正是天才之所在:智力识其边界。而唐璜直至躯体死亡边界,扔不知忧伤。一旦得知忧伤,便失声大笑,便对一切都宽恕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西西弗神话"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西西弗神话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60 条 )




-
刘康康 (性不誉人何足怪,交非知己自然狂)
自杀,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承认了,承认自己跟不上或者不理解生活了,承认“这不值得”。 人总是出于种种原因,持续地做出生存所号令的举动,这头一条原因,就是习惯。 我们都是先养成活在世上的习惯,然后才学会思考的习惯。 情愿死亡就意味着确认了:确认了这种习惯的可笑性,确认了活在世上缺乏深刻的理由,确认了每天这样躁动的荒谬性,确认了毫无必要这样受苦受难。 每天起床、乘电车、在办公室或工厂干四小时、吃饭、乘电...2022-03-07 16:52:56 14人喜欢
自杀,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承认了,承认自己跟不上或者不理解生活了,承认“这不值得”。
人总是出于种种原因,持续地做出生存所号令的举动,这头一条原因,就是习惯。
我们都是先养成活在世上的习惯,然后才学会思考的习惯。
情愿死亡就意味着确认了:确认了这种习惯的可笑性,确认了活在世上缺乏深刻的理由,确认了每天这样躁动的荒谬性,确认了毫无必要这样受苦受难。
每天起床、乘电车、在办公室或工厂干四小时、吃饭、乘电车、再干四小时、吃饭、睡觉,而且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全是同样的节奏。
我们生活在未来:明天、以后、等你混出个样儿来、等你长大就会明白。但总归有那么一天,人觉察到,或者说,他已三十岁了。他在时间里就位了。
然后,生活的布景突然坍塌,突然萌生“为什么”的疑问。在这种带有惊讶色彩的厌倦中,一切就开始了。
一种机械生活的行止,到头来就是厌倦,但是厌倦也同时开启了意识的活动。觉醒到一定程度,便有了后果:自杀,或者故态复萌。
这个世界难以描摹,充满了陌生性,由矛盾、二律背反、惶恐和无能为力统治着。
甚至在大自然美丽外表的深处,也潜伏着非人的东西,就说这些山峦、天空的晴朗、这些树木曼妙的图景,转瞬间就丧失了我们所赋予的幻想的意义。
世界原初的敌意,穿越了数千年,又追上我们了。
对人而言,理解世界,就是把世界压缩为人性,打上人的烙印。
而人又是什么?
我所确认的这个“我”,如果我试图抓住,如果我试图确定下来并加以概括,那么“我”就会完全化作水,从我的手指缝里流走。
我可以画出“我”所能呈现的各种面孔,也能画出别人赋予“我”的各种面孔。我确信自己的存在,力图给这种确信提供内容。但这两者之间的沟壑,却永远也填不平。
对于这个世界和我本人,我都是陌生者,唯一可以求救的就是一种意念,而这种意念一旦要肯定什么,就自我否定了。
一边是人的呼唤,另一边是世界毫无理性的沉默,这两者对峙,便产生了荒诞。
荒诞是人与世界的唯一纽带。荒诞将人与世界捆绑在一起,正如仇恨,唯有仇恨能把世人联系起来。
回应 2022-03-07 16:52:56 -
刘康康 (性不誉人何足怪,交非知己自然狂)
假如我指控一个有品德的人贪恋亲妹妹的美色,对方就会说我的指控很荒诞。因为我所指控的罪行,与他信守的原则之间,存在着不容置疑的二律背反。 假如我看见一个人赤手空拳,去攻击一伙架着好多机关枪的人,我会认为他的行为是荒诞的。因为他行为的意图与等待他的结果之间是完全失衡的。 荒诞产生于比较,本质上是一种离异。荒诞不存在于比较成分的任何一方,而产生于双方的对照。 荒诞不寓于人,也不寓于世界,而在于两者一起出...2022-03-09 17:44:41 10人喜欢
假如我指控一个有品德的人贪恋亲妹妹的美色,对方就会说我的指控很荒诞。因为我所指控的罪行,与他信守的原则之间,存在着不容置疑的二律背反。
假如我看见一个人赤手空拳,去攻击一伙架着好多机关枪的人,我会认为他的行为是荒诞的。因为他行为的意图与等待他的结果之间是完全失衡的。
荒诞产生于比较,本质上是一种离异。荒诞不存在于比较成分的任何一方,而产生于双方的对照。
荒诞不寓于人,也不寓于世界,而在于两者一起出场。离开人的思想,荒诞就不存在了。当然,离开这个世界,荒诞也不存在。
舍斯托夫说:唯一真正的出路,恰恰就在人类判断没有出路的地方。大家转向上帝,只为获取不可能得到的东西。至于办得到的事,有人就足够了。
舍斯托夫满怀激情,分析到最后,却发现一切存在的根本荒诞性,可他不说“这就是荒诞”,而是说“这就是上帝”。
舍斯托夫认为,上帝的伟大,就在于他不合逻辑,他的证据就是他的非人性。舍斯托夫的思想,就是揭示荒诞,以便让荒诞带来的巨大希望同时涌现。
但荒诞产生于比较,而不是在比较的任何一方里。舍斯托夫恰恰将荒诞的全部重量,都压到其中一项上(非理性)。
我们对理解世界的巨大胃口,对绝对事物的眷恋,恰恰是因为我们能够理解并解释许多事物。正因为如此,我们什么都想弄得一清二楚。
恰恰是这种有效而又有限的理性,同总是不断再生的非理性相遇。
理性在一定限度里有效,超过限度就自我否定,催生了荒诞。
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与疾病共存。
我知道荒诞建在什么基础之上:精神和世界彼此支撑,却又不能拥抱在一起。
对荒诞精神而言,世界既不那么合理,也不那么非理性。世界是不可理喻的,也只能这么说。
荒诞,是清醒的理性,确认了自己的局限。
回应 2022-03-09 17:44:41 -
刘康康 (性不誉人何足怪,交非知己自然狂)
创作,就是活两次。 伟大的作品,体现出一种理性的悲剧。思想放弃了自身的威望,只彰显表象,用大量形象覆盖住没有道理的事物。如果说世界明明白白,艺术则不清不楚。 艺术创作与思想不同。思想,首先就是想要创造一个世界,一个由理性掌控的,或者由类似理性的东西照亮的宇宙。而艺术创作,始于思想结束之处。 作家选择用形象,而非用推理写作。他们确信任何解释的原则都用不上了,而感性的表象反而含有教育的信息。 我想让我...2022-03-15 18:31:38 7人喜欢
创作,就是活两次。
伟大的作品,体现出一种理性的悲剧。思想放弃了自身的威望,只彰显表象,用大量形象覆盖住没有道理的事物。如果说世界明明白白,艺术则不清不楚。
艺术创作与思想不同。思想,首先就是想要创造一个世界,一个由理性掌控的,或者由类似理性的东西照亮的宇宙。而艺术创作,始于思想结束之处。
作家选择用形象,而非用推理写作。他们确信任何解释的原则都用不上了,而感性的表象反而含有教育的信息。
我想让我的宇宙摆脱理性的幽灵,仅仅布满我不能否定其存在的、有血有肉的真实。
对一个不相信永生的人来说,人生是一种十足的荒诞。
他感到上帝必不可少,就应该存在上帝。可是他知道,上帝并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要自杀,有这一条理由就足够。
耶稣体现了人类的全部悲剧:基督死的时候,并没有回到天堂,白白受酷刑,根本没有作用。
人为了不自杀,只好发明了上帝,这就是迄今为止,人类通史的概要。
最可怕的惩罚,莫过于无用而又无望的劳作。
西西弗推着巨石滚动上山,快要到达目的地时,却眼睁睁看着巨石转瞬间又滚落到山下,必须重新推上山顶,于是,他又下山走向平原。
然而,我所感兴趣的,正是在这样回返、这样间隙中的西西弗。
我看见这个人迈着均匀的沉重步伐,重又下山,走向他也不知尽头的磨难,这一时刻仿佛一阵喘息。
这则神话之所以悲壮,正因为主人公具有清醒的意识。如今的工人,一生中天天劳作,干同样的活儿,然而,只有在工人变得有意识的时刻,命运才是悲惨的。
洞察力造成他的痛苦,同时也完成了他的胜利。这样一趟趟下山,如果说有些日子行走在痛苦里,也有可能走在欢乐中。
因为他的命运属于自己,他的那块巨石是他的事。在突然恢复寂静的天宇中,土地便升起万千细微的惊叹声音。这片天地,从此没有了主子,一切的根源只在于人。推石上山这场搏斗本身,就足以充实一颗人心。
回应 2022-03-15 18:31:38 -
刘康康 (性不誉人何足怪,交非知己自然狂)
能促使人工作并忙活起来的一切,无不利用希望。唯一不说谎的思想,就是一种毫无结果的思想。抱着希望生活的人,却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唐璜所执行的,是一种数量的伦理,同追求质量的圣人相反,他不相信事物有深意。我所了解的爱情,无非是把我同某个人联结起来的这种欲望、温情和智力的混杂。唯独同时自知是短暂而又独特的爱情,才是慷慨的爱情。唐璜否定了追求永恒,爱并拥有,征服并耗尽,就是他的认识方法。 观众喜欢剧院... (5回应)2022-03-15 10:56:29 7人喜欢
能促使人工作并忙活起来的一切,无不利用希望。唯一不说谎的思想,就是一种毫无结果的思想。抱着希望生活的人,却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唐璜所执行的,是一种数量的伦理,同追求质量的圣人相反,他不相信事物有深意。我所了解的爱情,无非是把我同某个人联结起来的这种欲望、温情和智力的混杂。唯独同时自知是短暂而又独特的爱情,才是慷慨的爱情。唐璜否定了追求永恒,爱并拥有,征服并耗尽,就是他的认识方法。
观众喜欢剧院,喜欢看戏,那么多命运在他眼前展现,而他不受其苦,只接受其诗意。演员统御着必然消亡的场景。在所有荣耀中,演艺的荣耀最为短暂。其实,各种荣耀无不昙花一现。一万年之后,歌德的作品就将化为尘埃,他的名字也将被人遗忘。最可靠的事物,即当下的事物。在所有荣耀中,欺骗性最小的,就是能当场感受到的荣耀。演员在这短暂的过程中,在五十平方米的舞台上,从生到死表演这些人物,堪称追逐灵魂的旅行者。
演员模仿易逝的人生,舞台上的约定俗成,就是心灵仅仅通过肢体动作让人理解。一切都加码放大,用肉体表达出来。舞台上的沉默应当听得见,甚至静止不动也变得壮观。舞台为表象牺牲了一切,完全为眼球而设。
在历史和永恒之间,我选择了历史,只因我喜爱确定的东西。
个人什么都干不成,然而什么都可以干。我提供给个人全部应有的权利。
肉体,即使受屈辱,也是我唯一确定的东西。
人就是他本身的目的,也是他唯一的目的。在某些时刻,任何人都感到自己相当于一个神。在这脆弱的天地里,与人有关的一切,唯独与人有关的事物,才具有一种更为火辣的意义。
这些都是真正的财富,恰恰因为它们转瞬即逝。所有教会,神圣的或者政治的,都自诩为永恒。我对那些理念和永恒根本没兴趣。适合我的真理,必须我一抬手就能碰触到。
被剥夺了希望,不等于绝望,大地的火焰,完全抵得上天国的芳香。
5回应 2022-03-15 10:56:29
-
《西西弗神话》 #为个人感悟 吾魂呦勿求永生,但尽人事之可能。 一、荒诞与自杀 1. 判断人生是否值得,就是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2. 自杀,就是承认了,承认自己跟不上或者不理解生活了。 3. 情愿死亡确认了活在世上缺乏深刻的理由,确认了每天这样躁动的荒谬性,毫无必要受苦受难。 4. 希望另一种必须“值得”的人生,或者像那些弄虚作假的人,他们活着不是为了生活本身,而是为了超越生活,把生活崇高化的伟大理想:这种弄虚...
2022-06-29 01:52:06
《西西弗神话》
#为个人感悟
吾魂呦勿求永生,但尽人事之可能。
一、荒诞与自杀
1. 判断人生是否值得,就是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2. 自杀,就是承认了,承认自己跟不上或者不理解生活了。
3. 情愿死亡确认了活在世上缺乏深刻的理由,确认了每天这样躁动的荒谬性,毫无必要受苦受难。
4. 希望另一种必须“值得”的人生,或者像那些弄虚作假的人,他们活着不是为了生活本身,而是为了超越生活,把生活崇高化的伟大理想:这种弄虚做假赋予人生以某种意义,同时也背叛了人生。
二、荒诞之壁
1. 无论哪个人,走到哪条街的拐角,荒诞感都会扑面而来。
2. 一个人对我们来说始终是陌生的,情况大概确实如此:他身上总有什么我们把握不住的东西。#人性的不确定性
3. 不可能完全认识真相。
4. 一个人用“没什么”回答关于他的思想本质的提问,也许就是一种敷衍。
5. 他为什么活着?
6. 人人都活在世上,却好像谁也“不知道”似的。
7. 如果只能写一部人类思想有深意的历史,那就应该写人不断懊悔而又无能为力的历史。
8. 我对我本人,始终是陌生的。
9. 须知人的内心深处,总回荡着弄清世界的呼吁。
10. 这个世界难以描摹,由矛盾、二律背反、惶恐或无能为力统治着。#二律背反是针对同一对象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两者自相矛盾,却又能各自自圆其说。大自然是自洽和谐的,不存在二律背反,是人自己的局限性、不完备性问题。
11. 海德格尔冷眼审视人类生活状况,宣称这种生存是一种侮辱。
12. 最可靠的沉默,不是三缄其口,而是开口说话。
13. 玫瑰花瓣、公路的里程碑,或者人手,比起爱、欲望或者万有引力来,都具有同等重要性。
三、哲学式自杀
1. 有些婚姻是荒诞的,有些挑战、怨恨、沉默、战争,甚至有些和平也是荒诞的。
2. 与荒诞对峙的无休止的斗争。
3. 一个人总是他真理的猎物。
4. 一个人没了希望,并且意识到了无望,就不再属于未来了。#只属于此生
5. #宗教=智力的牺牲、理性的牺牲。
6. #不可神化非理性,因为非理性并不是真的非理性,而是源于人的认知和信息局限,即不可全局观测性和推理能力局限性。
7. 荒诞是觉悟人的原本状态。
8. 从世界无意义的一种哲学出发,最终为世界找到一种意义和一种深度。
9. 意味深长的是,当代思想最相信一种主张世界无意义的哲学,同时又在这种哲学的结论中最受折磨。
10. 对荒诞精神而言,世界既不那么合理,也不那么非理性。荒诞是清醒的理性,确认了自己的局限。#纯粹理性在部分可观测的局限下,退化为非理性的表象。
四、荒诞的自由
1. 人生正应为没有意义,就更值得一过。
2. 反抗,就是人同自己的茫然、不解永恒的对抗。
3. 反抗,就是人时时刻刻面对自身。
4. 人心中一切难以克制的、激情澎湃的力量,无不激励意识和反抗同他的生活较劲。死也不会和解,也绝不会甘愿自杀,自杀就是一种无知。#自杀是一种认输
5. 我同样没有永生的自由,而是奴隶,尤其是不肯求助于藐视的态度,无望永恒革命的奴隶。
6. 我的所作所为,无异于许许多多精神上和心灵上的公务员:他们只能引起我的厌恶,而现在的我也看清楚了,他们没干别的,只是把人的自由当一回事。
7. 古代奴隶不属于自己,但是他们体验到这种自由,即毫无责任感。#逃避自由,不敢对自己的命运负责,其实命运就在自己手里,每分每秒都是!
8. 荒诞之人乃是迁就生活之人的反面。
9. 到这时候,荒诞人就可以决定接受在这洞天地里生存,从中汲取自己的力量,汲取不抱希望的态度以及没有慰藉的生活执着的见证。
10. 二十年的生活和经验,永远是无可替代的。
11. 顺应火热的激情,这最容易同时又最难。不过,人同困难较量,有时也好评价自己。这事儿唯独自己能办到。
五、荒诞人
1. 他确认了自己有期限的自由,没有前途的反抗以及会消亡的意识,便在他活着期间继续他的冒险。
2. “可以为所欲为!”伊凡.卡拉马佐夫嚷道。
3. 时间将激活时间,生活将支持生活。
4. “读您的作品,真想用四脚走路”。
5. 能使人工作并忙活起来的一切,无不利用希望。
六、唐璜主义
1. 为什么爱得深切,就必须爱得(的人)少呢?
2. 忧伤的人有两个感伤的理由:要么蒙昧无知,要么抱有希望。#我认为主要是前者,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也是一种蒙昧无知。
3. (唐璜)这就是天才:智力了解自己的边界。
4. 今世生活让他心满意足,失去了就比什么都糟糕。这个疯子才是个大智者。
5. 唐璜所执行的,是一种数量的伦理,同追求质量的圣人正相反。不相信事物有深意,这是荒诞人的本色。#爱情亦是没有深意
6. 那些热情洋溢或者惊叹不已的面孔,他都领略了,都存储起来,并且付之一炬。
7. 驱动唐璜的是另一种爱情,是解放者之爱。这种爱带来世上所有面孔,它那种战栗发自不会长久的认知,唐璜选择了爱后完全消失。
8. 唯独同时自知是短暂而又独特的爱情,才是慷慨的爱情。
9. 爱并拥有,征服并耗尽,这就是他的认知方法。
10. 那些理直气壮的人苦不堪言。
11. 享乐和苦修可以作为同一贫乏的两幅面孔。#都是缺乏意义
12. 要把戏演完等待终场,面对面侍奉这个他不崇敬的上帝,就像以前侍奉生活那样,跪在虚无面前,双臂伸向他知道既不雄辩又没深度的上天。#“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13. 壮丽而没有灵魂的土地。
七、戏剧
1. 因而他喜欢剧院,喜欢看戏,那么多命运在他眼前展现,而他不受其苦,只接受其诗意。
2. 荒诞人开始于此人终止之外:他不再观赏,精神要投入游戏了。深入所有这些生活,感受生活的多样性,这纯粹就是表演生活了。
3. 万物总有消亡的一天,正是演员从中得出最好的结论。
4. 演员就是这样,横跨好几个世纪,经历各种精神,模仿人可能和实际的样子,从而契合了另一个人物,荒诞的旅行者。演员也像荒诞人那样,耗尽某种事物,不停地奔波。他是时间的旅行者,在最好的情况下,堪称灵魂追逐的旅行者。
5. 不错,他使之活跃在舞台上的人物,跟他的距离并不遥远。
6. 因为,这正是他的艺术,绝对的假扮,尽可能深入不是他本人的那些生活。
7. 尽心尽力达到谁也不是,或者化为很多人。
8. 必须在三小时内,体验并表现一种非凡命运的全过程。
9. 这三个小时内,他要将走不通的路走到底,而观戏的人却要走一辈子。
10. 人生有一半的时间是暗示,掉过头去,沉默不语。#最喜欢这句话!
11. 单独一个躯体,凝聚了那么多灵魂。
12. 这个人什么都想达到,什么都想经历,这是徒劳的企图,这是毫无意义的固执。
13. 重要的不是永恒的生命,而是永恒的活力。
14. (女演员)在上天和一种可笑的专一之间进行选择,更加珍爱自己,不用永恒的贡品。
15. 其实,天才什么都不原谅,恰恰是因为天才本来就拒绝。
16. 演员事先体验的正是这种惩罚,而且全盘接受。
17. 他越是经历不同的人生,越容易同那些人生分手。时间一到,他就必须死在舞台上,从这世间消失。
18. 他感到一生冒险所包含的撕心裂肺和不可替代的成分。他全看透了,现在可以去死了。那些老演员可以住进养老院。
八、征服
1. 一个人沉默多于讲话,必成为一个强人。
2. 我意识到我离不开自己的时间,就决定同时间合为一体。我之所以这么重视个体,只因为在我看来,个体微不足道而又备受屈辱。
3. 必须跟时间共同生活,一起死去,或者为了一种更伟大的人生而逃避时间。
4. 我知道人可以妥协,可以生活在当代而相信永恒。这就叫做接受。#认输
5. 无论怀旧还是人生苦涩,我都不愿意记到我帐上,只想看清楚了。
6. 时代恰逢其时。
7. 我直面压垮人的东西激励人。
8. 不错,人就是他本身的目的,也是他唯一的目的。
9. 在某些时刻,任何人都感到自相当于一个神。
10. 紧绷的面孔,受到威胁的博爱、人与人之间既特别牢固又特别羞怯的友谊,这些都是真正的财富。
11. 死亡也需要人征服。死亡是登峰造极的滥用权力。
12. 命运就面对着我们,我们不断挑战的也是命运。主要不是自尊使然,更是出于我们的意识:认识到我们毫无意义的生活状况。
13. 情人、演员或者冒险家,无不扮演着荒诞。
14. “明智”一词,如果用于知足者,生活上满足于已有,并不胡思乱想没有的东西,那么我们这里所说的人就是明智者了。
15. 这个无神的“荒诞”世界,于是就住满了思路清晰而不再抱希望的人。
九、荒诞的创作
1. 那是因为什么也逃避不了。
2. 征服或游戏、数不胜数的爱情、荒诞的反抗,这些全是人在一场明知必败的战役中,向自己的尊严表示的敬意。
3. 幼稚般寻找遗忘,呼唤满足,现在却没有回声。
4. 创作,就是活两次。
5. 所有人都试图模仿、重复,重新创造现实,即他们的现实。最终我们总能拥有我们人生的真相。对一个背离永恒的人来说,整个人生,不过是一种戴上荒诞面具的过度模仿。
6. 人即使没有福音,也有他们的橄榄山。他们在自己的橄榄山上,也同样不能睡觉。
7. 一切都始于富有洞察力的冷漠。
8. 少许思想使人远离生活,更多思想把人带回生活。
9. 我就是想知道,人义无反顾地接受生活之后,是否还能同样义无反顾地工作和创作,究竟是什么道路通向这些自由。
10. 作品就是如此。如果荒诞的要求没有得到尊重,如果作品没有反映分离与反抗,而是趋奉幻想并诱发希望,那就谈不上无动机了。
11. 我能否忠于荒诞而不趋附下结论的渴望呢?
12. 幸福置于脑后,采取的手段反而成了目的。
13. 如果荒诞在作品中未得到尊重,我们也能看出幻想是从什么途径潜入的。
十、基里洛夫
1. 这个绝望者确信,对一个不相信永生的人来说,人生是一种十足的荒诞。
2. 大自然排演的这出喜剧十分愚蠢,既然我接受参演甚至认为大失颜面。。。
3. 人为了不自杀,只好发明了上帝,这就是迄今为止,人类通史的概要。
4. “无论什么,我也憎恶不起来。”他是沉浸在冷漠中的沙皇。
5. 荒诞精神的基本反应就是问一句:“这能证明什么呢?”
6. 基里洛夫的手枪,还在俄罗斯什么地方打响,然而世界还继续推动着它那些盲目的希望,使人并没有明白“这一点”。
7. 一部荒诞作品正相反,并不提供答案。
十一、没有前途的创作
1. 劳作和创造,“什么也不图”,用泥土塑造,明知自己的作品没有前景,甚至可能毁于一旦,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归根结底,创造传世之作也不见得更为重要。#这句话实在是太好了,创造传世之作不见得更重要。
2. 创造也是人的尊严唯一激动人心的见证:顽强反抗自己的生存现状,在成果无望的抗争中坚持不懈。
3. 战胜心生的幽灵,更接近一点儿自身赤裸裸的现实。
4. 最终承认作品本身,不管是征服、爱情还是创造,可以视若不存在,从而圆成个人的一生深刻的无用性。
5. 取悦于人并蒙蔽人的,倒不是神话寓言,而是人世的面貌、行为和悲剧。
十二、西西弗神话
1. #诸神便是生活,巨石就是痛苦,生活给西西弗施加痛苦,但西西弗接受生活的安排并试图在推石的间隙里发现对生活的热爱与喜悦,便是一种反抗,对巨石、产生自荒诞的痛苦的反抗。“你不让我幸福,我偏要幸福。”
2. 他鄙视诸神,仇恨死亡,热爱生活。
3. 如果每走一步,都有成功的希望来支撑,那么他的痛苦又焉在?
4. #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培养,而是为整个民族提供用以安抚的希望,所以要不断造神。
5. 以鄙视的态度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命运。
6. #一切皆存在,没有好坏,没有善恶。
7. 他的命运属于他自己,他的那块巨石是他的事。
8. 无意识而隐秘的呼唤、各种各样面孔的邀请,都是必不可少的反面和胜利的代价。
9. 除此之外,他清楚自己的岁月由自己做主。
10. 这片天地,从此没有了主子,在他看来既没有更贫瘠,也不是更无价值。
十三、弗兰兹.卡夫卡作品中的希望与荒诞
1. 重大的问题都在街巷里。
2. “这不可能”,语气中已经道出绝望的肯定:“这”有可能。
3. 可是,现代人不再无视好运来了时,却贪天之功,归于自己的才德。
4. 促使我们爱上摧垮我们的东西,在一个没有出路的世界中催生希望。
5. 最终弗丽达之所以成为一名卫士的情妇,那是因为她偏爱装饰胜过真实,偏爱日常生活而不愿分担忧虑。
6. 吞噬他的心的永恒之火相当猛烈,他们就随便,也将身边人的心投进火中烧毁。
7. 他不再信守初衷,放弃了道德、逻辑和精神的真理,仅仅怀着丧失理性的希望,试图进入圣宠的荒漠。
8. 从希望到绝望的悲伤,从绝望的明智到情愿盲目地日复一日地摆渡。
9. 一种无结果进取的清醒中,寓于一种对任何超自然安慰的固执否定中。
十四、导读 张博
1. 希望把之前的一切灾难合理化,这才是最可怕、最终极的灾难,他反对为了某种飘渺的希望而甘心与正身处其中的生活境遇妥协。
2. 人们觉得未来终究会变好,所以停止一切当下的行动,在停滞中默默等待那个美好希望的自发实现,并且忍受一切不堪忍受的现实。
3. 希望的区别在于如何面对当下的生活,是将其牺牲还是亲手把握。
4. 胡塞尔的理论则磨灭了世界无理性的沉默,将其还原为一种静态的极端理性,另荒诞不再寓于世界。
5. #人的部分观测性+推理能力有穷性,导致世界看似非理性。
6. 不存在明天。
7. “流水与阳光,大海与温热的石块”。
8. 加缪不追求天使或永恒的幸福,他追求的是人间一分一秒中切实可感的价值。
回应 2022-06-29 01:52:06 -
在意识到人类的肉身必将腐烂时,便同时意识到必须在当下珍惜每一个一去不返的瞬间。人类必将在泥土中渐渐腐烂的身体,在加缪看来正是对永恒的驱逐和对当下的确证。对加缪而言,“当下”并非意味着人们寻常所说的达到结果之前值得珍惜或回味的一个个过程,因为当下的体验本身就是他所追求的结果。所以,肉体对应当下,对应今天,而不是所谓 “明天”。不能把一切推到明天,必须把握今天,赢得当下。放弃今天,盼望明天,必然导致...
2022-06-05 19:57:06
-
山涧鹧鸪 (Do the next right thing)
西西弗神话 阿尔贝·加缪 4个笔记 ◆ 征服 >> 一个人沉默多于讲话,必成为一个强人。 >> 在静观和行动之间,总有事到临头必须选择的时候。这就叫作长大成人。这种撕心裂肺的痛苦实不堪忍受。然而对一颗自豪的心灵来说,就没有中间路可走。 >> 紧绷的面孔,受到威胁的博爱、人与人之间既特别牢固又特别羞怯的友谊,这些都是真正的财富,因为无不转瞬即逝。 >> “明智”一词,如果用于知足者,生活上满足...2022-05-08 20:57:47
-
山涧鹧鸪 (Do the next right thing)
西西弗神话 阿尔贝·加缪 10个笔记 ◆ 唐璜主义 >> 如果有爱就足够了,那事情就太简单了。人越爱,荒诞就越牢固 >> 为什么爱得深切,就必须爱得少呢? >> 这就是天才:智力了解自己的边界。 >> 唐璜则相反,要求的是餍足。他离开一个女人,并不是绝对因为对她没有欲求了。美妇人总是那么秀色可餐。不过,他那是对另一个女人产生欲望,这不是一码事儿。 >> 抱着希望生活的人,却与这个世界格格不...2022-05-08 20:47:13
西西弗神话
阿尔贝·加缪
10个笔记
◆ 唐璜主义
>> 如果有爱就足够了,那事情就太简单了。人越爱,荒诞就越牢固
>> 为什么爱得深切,就必须爱得少呢?
>> 这就是天才:智力了解自己的边界。
>> 唐璜则相反,要求的是餍足。他离开一个女人,并不是绝对因为对她没有欲求了。美妇人总是那么秀色可餐。不过,他那是对另一个女人产生欲望,这不是一码事儿。
>> 抱着希望生活的人,却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只因这个世界善良让位给了慷慨,柔情让位给了男性的沉默,同心同德让位给了孤独的勇气。
>> 所有情欲专家都告诉我们,只有闹别扭的爱才是永恒的。没有争斗就没有什么激情。这样一种爱情,只有在终极的矛盾——死亡中,才能找到归宿
>> 心里只装着一种情感,只装着一个人,只装着一张面孔,可是自身整个儿被吞噬了。
>> 唯独同时自知是短暂而又独特的爱情,才是慷慨的爱情。
>> 爱并拥有,征服并耗尽,这就是他的认识方法。(《圣经》称“认识”为爱的行为,在《圣经》偏爱的这个词中自有深意)
>> 终局,等待而从不企盼,终局无足挂齿。
回应 2022-05-08 20:47:13
-
《西西弗神话》 #为个人感悟 吾魂呦勿求永生,但尽人事之可能。 一、荒诞与自杀 1. 判断人生是否值得,就是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2. 自杀,就是承认了,承认自己跟不上或者不理解生活了。 3. 情愿死亡确认了活在世上缺乏深刻的理由,确认了每天这样躁动的荒谬性,毫无必要受苦受难。 4. 希望另一种必须“值得”的人生,或者像那些弄虚作假的人,他们活着不是为了生活本身,而是为了超越生活,把生活崇高化的伟大理想:这种弄虚...
2022-06-29 01:52:06
《西西弗神话》
#为个人感悟
吾魂呦勿求永生,但尽人事之可能。
一、荒诞与自杀
1. 判断人生是否值得,就是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2. 自杀,就是承认了,承认自己跟不上或者不理解生活了。
3. 情愿死亡确认了活在世上缺乏深刻的理由,确认了每天这样躁动的荒谬性,毫无必要受苦受难。
4. 希望另一种必须“值得”的人生,或者像那些弄虚作假的人,他们活着不是为了生活本身,而是为了超越生活,把生活崇高化的伟大理想:这种弄虚做假赋予人生以某种意义,同时也背叛了人生。
二、荒诞之壁
1. 无论哪个人,走到哪条街的拐角,荒诞感都会扑面而来。
2. 一个人对我们来说始终是陌生的,情况大概确实如此:他身上总有什么我们把握不住的东西。#人性的不确定性
3. 不可能完全认识真相。
4. 一个人用“没什么”回答关于他的思想本质的提问,也许就是一种敷衍。
5. 他为什么活着?
6. 人人都活在世上,却好像谁也“不知道”似的。
7. 如果只能写一部人类思想有深意的历史,那就应该写人不断懊悔而又无能为力的历史。
8. 我对我本人,始终是陌生的。
9. 须知人的内心深处,总回荡着弄清世界的呼吁。
10. 这个世界难以描摹,由矛盾、二律背反、惶恐或无能为力统治着。#二律背反是针对同一对象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两者自相矛盾,却又能各自自圆其说。大自然是自洽和谐的,不存在二律背反,是人自己的局限性、不完备性问题。
11. 海德格尔冷眼审视人类生活状况,宣称这种生存是一种侮辱。
12. 最可靠的沉默,不是三缄其口,而是开口说话。
13. 玫瑰花瓣、公路的里程碑,或者人手,比起爱、欲望或者万有引力来,都具有同等重要性。
三、哲学式自杀
1. 有些婚姻是荒诞的,有些挑战、怨恨、沉默、战争,甚至有些和平也是荒诞的。
2. 与荒诞对峙的无休止的斗争。
3. 一个人总是他真理的猎物。
4. 一个人没了希望,并且意识到了无望,就不再属于未来了。#只属于此生
5. #宗教=智力的牺牲、理性的牺牲。
6. #不可神化非理性,因为非理性并不是真的非理性,而是源于人的认知和信息局限,即不可全局观测性和推理能力局限性。
7. 荒诞是觉悟人的原本状态。
8. 从世界无意义的一种哲学出发,最终为世界找到一种意义和一种深度。
9. 意味深长的是,当代思想最相信一种主张世界无意义的哲学,同时又在这种哲学的结论中最受折磨。
10. 对荒诞精神而言,世界既不那么合理,也不那么非理性。荒诞是清醒的理性,确认了自己的局限。#纯粹理性在部分可观测的局限下,退化为非理性的表象。
四、荒诞的自由
1. 人生正应为没有意义,就更值得一过。
2. 反抗,就是人同自己的茫然、不解永恒的对抗。
3. 反抗,就是人时时刻刻面对自身。
4. 人心中一切难以克制的、激情澎湃的力量,无不激励意识和反抗同他的生活较劲。死也不会和解,也绝不会甘愿自杀,自杀就是一种无知。#自杀是一种认输
5. 我同样没有永生的自由,而是奴隶,尤其是不肯求助于藐视的态度,无望永恒革命的奴隶。
6. 我的所作所为,无异于许许多多精神上和心灵上的公务员:他们只能引起我的厌恶,而现在的我也看清楚了,他们没干别的,只是把人的自由当一回事。
7. 古代奴隶不属于自己,但是他们体验到这种自由,即毫无责任感。#逃避自由,不敢对自己的命运负责,其实命运就在自己手里,每分每秒都是!
8. 荒诞之人乃是迁就生活之人的反面。
9. 到这时候,荒诞人就可以决定接受在这洞天地里生存,从中汲取自己的力量,汲取不抱希望的态度以及没有慰藉的生活执着的见证。
10. 二十年的生活和经验,永远是无可替代的。
11. 顺应火热的激情,这最容易同时又最难。不过,人同困难较量,有时也好评价自己。这事儿唯独自己能办到。
五、荒诞人
1. 他确认了自己有期限的自由,没有前途的反抗以及会消亡的意识,便在他活着期间继续他的冒险。
2. “可以为所欲为!”伊凡.卡拉马佐夫嚷道。
3. 时间将激活时间,生活将支持生活。
4. “读您的作品,真想用四脚走路”。
5. 能使人工作并忙活起来的一切,无不利用希望。
六、唐璜主义
1. 为什么爱得深切,就必须爱得(的人)少呢?
2. 忧伤的人有两个感伤的理由:要么蒙昧无知,要么抱有希望。#我认为主要是前者,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也是一种蒙昧无知。
3. (唐璜)这就是天才:智力了解自己的边界。
4. 今世生活让他心满意足,失去了就比什么都糟糕。这个疯子才是个大智者。
5. 唐璜所执行的,是一种数量的伦理,同追求质量的圣人正相反。不相信事物有深意,这是荒诞人的本色。#爱情亦是没有深意
6. 那些热情洋溢或者惊叹不已的面孔,他都领略了,都存储起来,并且付之一炬。
7. 驱动唐璜的是另一种爱情,是解放者之爱。这种爱带来世上所有面孔,它那种战栗发自不会长久的认知,唐璜选择了爱后完全消失。
8. 唯独同时自知是短暂而又独特的爱情,才是慷慨的爱情。
9. 爱并拥有,征服并耗尽,这就是他的认知方法。
10. 那些理直气壮的人苦不堪言。
11. 享乐和苦修可以作为同一贫乏的两幅面孔。#都是缺乏意义
12. 要把戏演完等待终场,面对面侍奉这个他不崇敬的上帝,就像以前侍奉生活那样,跪在虚无面前,双臂伸向他知道既不雄辩又没深度的上天。#“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13. 壮丽而没有灵魂的土地。
七、戏剧
1. 因而他喜欢剧院,喜欢看戏,那么多命运在他眼前展现,而他不受其苦,只接受其诗意。
2. 荒诞人开始于此人终止之外:他不再观赏,精神要投入游戏了。深入所有这些生活,感受生活的多样性,这纯粹就是表演生活了。
3. 万物总有消亡的一天,正是演员从中得出最好的结论。
4. 演员就是这样,横跨好几个世纪,经历各种精神,模仿人可能和实际的样子,从而契合了另一个人物,荒诞的旅行者。演员也像荒诞人那样,耗尽某种事物,不停地奔波。他是时间的旅行者,在最好的情况下,堪称灵魂追逐的旅行者。
5. 不错,他使之活跃在舞台上的人物,跟他的距离并不遥远。
6. 因为,这正是他的艺术,绝对的假扮,尽可能深入不是他本人的那些生活。
7. 尽心尽力达到谁也不是,或者化为很多人。
8. 必须在三小时内,体验并表现一种非凡命运的全过程。
9. 这三个小时内,他要将走不通的路走到底,而观戏的人却要走一辈子。
10. 人生有一半的时间是暗示,掉过头去,沉默不语。#最喜欢这句话!
11. 单独一个躯体,凝聚了那么多灵魂。
12. 这个人什么都想达到,什么都想经历,这是徒劳的企图,这是毫无意义的固执。
13. 重要的不是永恒的生命,而是永恒的活力。
14. (女演员)在上天和一种可笑的专一之间进行选择,更加珍爱自己,不用永恒的贡品。
15. 其实,天才什么都不原谅,恰恰是因为天才本来就拒绝。
16. 演员事先体验的正是这种惩罚,而且全盘接受。
17. 他越是经历不同的人生,越容易同那些人生分手。时间一到,他就必须死在舞台上,从这世间消失。
18. 他感到一生冒险所包含的撕心裂肺和不可替代的成分。他全看透了,现在可以去死了。那些老演员可以住进养老院。
八、征服
1. 一个人沉默多于讲话,必成为一个强人。
2. 我意识到我离不开自己的时间,就决定同时间合为一体。我之所以这么重视个体,只因为在我看来,个体微不足道而又备受屈辱。
3. 必须跟时间共同生活,一起死去,或者为了一种更伟大的人生而逃避时间。
4. 我知道人可以妥协,可以生活在当代而相信永恒。这就叫做接受。#认输
5. 无论怀旧还是人生苦涩,我都不愿意记到我帐上,只想看清楚了。
6. 时代恰逢其时。
7. 我直面压垮人的东西激励人。
8. 不错,人就是他本身的目的,也是他唯一的目的。
9. 在某些时刻,任何人都感到自相当于一个神。
10. 紧绷的面孔,受到威胁的博爱、人与人之间既特别牢固又特别羞怯的友谊,这些都是真正的财富。
11. 死亡也需要人征服。死亡是登峰造极的滥用权力。
12. 命运就面对着我们,我们不断挑战的也是命运。主要不是自尊使然,更是出于我们的意识:认识到我们毫无意义的生活状况。
13. 情人、演员或者冒险家,无不扮演着荒诞。
14. “明智”一词,如果用于知足者,生活上满足于已有,并不胡思乱想没有的东西,那么我们这里所说的人就是明智者了。
15. 这个无神的“荒诞”世界,于是就住满了思路清晰而不再抱希望的人。
九、荒诞的创作
1. 那是因为什么也逃避不了。
2. 征服或游戏、数不胜数的爱情、荒诞的反抗,这些全是人在一场明知必败的战役中,向自己的尊严表示的敬意。
3. 幼稚般寻找遗忘,呼唤满足,现在却没有回声。
4. 创作,就是活两次。
5. 所有人都试图模仿、重复,重新创造现实,即他们的现实。最终我们总能拥有我们人生的真相。对一个背离永恒的人来说,整个人生,不过是一种戴上荒诞面具的过度模仿。
6. 人即使没有福音,也有他们的橄榄山。他们在自己的橄榄山上,也同样不能睡觉。
7. 一切都始于富有洞察力的冷漠。
8. 少许思想使人远离生活,更多思想把人带回生活。
9. 我就是想知道,人义无反顾地接受生活之后,是否还能同样义无反顾地工作和创作,究竟是什么道路通向这些自由。
10. 作品就是如此。如果荒诞的要求没有得到尊重,如果作品没有反映分离与反抗,而是趋奉幻想并诱发希望,那就谈不上无动机了。
11. 我能否忠于荒诞而不趋附下结论的渴望呢?
12. 幸福置于脑后,采取的手段反而成了目的。
13. 如果荒诞在作品中未得到尊重,我们也能看出幻想是从什么途径潜入的。
十、基里洛夫
1. 这个绝望者确信,对一个不相信永生的人来说,人生是一种十足的荒诞。
2. 大自然排演的这出喜剧十分愚蠢,既然我接受参演甚至认为大失颜面。。。
3. 人为了不自杀,只好发明了上帝,这就是迄今为止,人类通史的概要。
4. “无论什么,我也憎恶不起来。”他是沉浸在冷漠中的沙皇。
5. 荒诞精神的基本反应就是问一句:“这能证明什么呢?”
6. 基里洛夫的手枪,还在俄罗斯什么地方打响,然而世界还继续推动着它那些盲目的希望,使人并没有明白“这一点”。
7. 一部荒诞作品正相反,并不提供答案。
十一、没有前途的创作
1. 劳作和创造,“什么也不图”,用泥土塑造,明知自己的作品没有前景,甚至可能毁于一旦,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归根结底,创造传世之作也不见得更为重要。#这句话实在是太好了,创造传世之作不见得更重要。
2. 创造也是人的尊严唯一激动人心的见证:顽强反抗自己的生存现状,在成果无望的抗争中坚持不懈。
3. 战胜心生的幽灵,更接近一点儿自身赤裸裸的现实。
4. 最终承认作品本身,不管是征服、爱情还是创造,可以视若不存在,从而圆成个人的一生深刻的无用性。
5. 取悦于人并蒙蔽人的,倒不是神话寓言,而是人世的面貌、行为和悲剧。
十二、西西弗神话
1. #诸神便是生活,巨石就是痛苦,生活给西西弗施加痛苦,但西西弗接受生活的安排并试图在推石的间隙里发现对生活的热爱与喜悦,便是一种反抗,对巨石、产生自荒诞的痛苦的反抗。“你不让我幸福,我偏要幸福。”
2. 他鄙视诸神,仇恨死亡,热爱生活。
3. 如果每走一步,都有成功的希望来支撑,那么他的痛苦又焉在?
4. #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培养,而是为整个民族提供用以安抚的希望,所以要不断造神。
5. 以鄙视的态度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命运。
6. #一切皆存在,没有好坏,没有善恶。
7. 他的命运属于他自己,他的那块巨石是他的事。
8. 无意识而隐秘的呼唤、各种各样面孔的邀请,都是必不可少的反面和胜利的代价。
9. 除此之外,他清楚自己的岁月由自己做主。
10. 这片天地,从此没有了主子,在他看来既没有更贫瘠,也不是更无价值。
十三、弗兰兹.卡夫卡作品中的希望与荒诞
1. 重大的问题都在街巷里。
2. “这不可能”,语气中已经道出绝望的肯定:“这”有可能。
3. 可是,现代人不再无视好运来了时,却贪天之功,归于自己的才德。
4. 促使我们爱上摧垮我们的东西,在一个没有出路的世界中催生希望。
5. 最终弗丽达之所以成为一名卫士的情妇,那是因为她偏爱装饰胜过真实,偏爱日常生活而不愿分担忧虑。
6. 吞噬他的心的永恒之火相当猛烈,他们就随便,也将身边人的心投进火中烧毁。
7. 他不再信守初衷,放弃了道德、逻辑和精神的真理,仅仅怀着丧失理性的希望,试图进入圣宠的荒漠。
8. 从希望到绝望的悲伤,从绝望的明智到情愿盲目地日复一日地摆渡。
9. 一种无结果进取的清醒中,寓于一种对任何超自然安慰的固执否定中。
十四、导读 张博
1. 希望把之前的一切灾难合理化,这才是最可怕、最终极的灾难,他反对为了某种飘渺的希望而甘心与正身处其中的生活境遇妥协。
2. 人们觉得未来终究会变好,所以停止一切当下的行动,在停滞中默默等待那个美好希望的自发实现,并且忍受一切不堪忍受的现实。
3. 希望的区别在于如何面对当下的生活,是将其牺牲还是亲手把握。
4. 胡塞尔的理论则磨灭了世界无理性的沉默,将其还原为一种静态的极端理性,另荒诞不再寓于世界。
5. #人的部分观测性+推理能力有穷性,导致世界看似非理性。
6. 不存在明天。
7. “流水与阳光,大海与温热的石块”。
8. 加缪不追求天使或永恒的幸福,他追求的是人间一分一秒中切实可感的价值。
回应 2022-06-29 01:52:06 -
在意识到人类的肉身必将腐烂时,便同时意识到必须在当下珍惜每一个一去不返的瞬间。人类必将在泥土中渐渐腐烂的身体,在加缪看来正是对永恒的驱逐和对当下的确证。对加缪而言,“当下”并非意味着人们寻常所说的达到结果之前值得珍惜或回味的一个个过程,因为当下的体验本身就是他所追求的结果。所以,肉体对应当下,对应今天,而不是所谓 “明天”。不能把一切推到明天,必须把握今天,赢得当下。放弃今天,盼望明天,必然导致...
2022-06-05 19:57:06
-
山涧鹧鸪 (Do the next right thing)
西西弗神话 阿尔贝·加缪 4个笔记 ◆ 征服 >> 一个人沉默多于讲话,必成为一个强人。 >> 在静观和行动之间,总有事到临头必须选择的时候。这就叫作长大成人。这种撕心裂肺的痛苦实不堪忍受。然而对一颗自豪的心灵来说,就没有中间路可走。 >> 紧绷的面孔,受到威胁的博爱、人与人之间既特别牢固又特别羞怯的友谊,这些都是真正的财富,因为无不转瞬即逝。 >> “明智”一词,如果用于知足者,生活上满足...2022-05-08 20:57:47
-
山涧鹧鸪 (Do the next right thing)
西西弗神话 阿尔贝·加缪 10个笔记 ◆ 唐璜主义 >> 如果有爱就足够了,那事情就太简单了。人越爱,荒诞就越牢固 >> 为什么爱得深切,就必须爱得少呢? >> 这就是天才:智力了解自己的边界。 >> 唐璜则相反,要求的是餍足。他离开一个女人,并不是绝对因为对她没有欲求了。美妇人总是那么秀色可餐。不过,他那是对另一个女人产生欲望,这不是一码事儿。 >> 抱着希望生活的人,却与这个世界格格不...2022-05-08 20:47:13
西西弗神话
阿尔贝·加缪
10个笔记
◆ 唐璜主义
>> 如果有爱就足够了,那事情就太简单了。人越爱,荒诞就越牢固
>> 为什么爱得深切,就必须爱得少呢?
>> 这就是天才:智力了解自己的边界。
>> 唐璜则相反,要求的是餍足。他离开一个女人,并不是绝对因为对她没有欲求了。美妇人总是那么秀色可餐。不过,他那是对另一个女人产生欲望,这不是一码事儿。
>> 抱着希望生活的人,却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只因这个世界善良让位给了慷慨,柔情让位给了男性的沉默,同心同德让位给了孤独的勇气。
>> 所有情欲专家都告诉我们,只有闹别扭的爱才是永恒的。没有争斗就没有什么激情。这样一种爱情,只有在终极的矛盾——死亡中,才能找到归宿
>> 心里只装着一种情感,只装着一个人,只装着一张面孔,可是自身整个儿被吞噬了。
>> 唯独同时自知是短暂而又独特的爱情,才是慷慨的爱情。
>> 爱并拥有,征服并耗尽,这就是他的认识方法。(《圣经》称“认识”为爱的行为,在《圣经》偏爱的这个词中自有深意)
>> 终局,等待而从不企盼,终局无足挂齿。
回应 2022-05-08 20:47:13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限时抢
-
低至5元,每满69减2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7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8.8分 11379人读过
-
限时抢
-
Vintage (1991)9.4分 353人读过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8.8分 7930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8.8分 437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 (无心恋战)
- 选择性待购—4 (大雨中的狼)
- 我的实体书 (喂,是念念啊)
- 金泰梨的有声书书单及推荐过的书 (金泰梨的记录册)
- 纸质实体书收藏 (路陽Fr1Day)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西西弗神话的评论:
feed: rss 2.0
36 有用 岳爱华 2021-01-09 15:10:47
人生有没有意义?可能真的没有。加缪写了一本书,帮我指出这个困扰整个人类历史的难题答案。比起纠结没有意义,活在当下更值得让我去努力,去付出。
10 有用 艾米丽要努力呀 2021-01-23 23:16:17
书角上的动图设计很有新意
9 有用 大白能喵 2021-01-28 00:27:19
人生是荒诞虚无的,可是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不寄托希望或幻想于虚无缥缈的未来,而依然有“我的反抗、我的自由和我的激情”,才更显得勇敢坚韧而饱含生命力。
13 有用 蜗牛有个家 2021-01-19 10:56:26
以鄙视的态度,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命运!这一版《西西弗神话》很用心
8 有用 荷尔萌 2021-01-26 10:10:12
虽然似懂非懂,但是书整体很好读。
0 有用 maddy 2022-06-29 21:55:43
他以那种固执的,既狭隘又纯洁的、既严峻有耽于肉欲的人道主义,向这个时代种种巨大的、畸形的事件展开胜负难卜的战斗。-萨特
0 有用 cat 2022-06-28 22:22:16
应当设想西西弗是幸福的
0 有用 苏莫 2022-06-27 20:48:31
人生本就是虚空,所有追问的意义最后都是没有意义。而整个课题或许就是找寻对抗这种虚无世界的钥匙吧,而爱是一切伟大意义的载体。推一个石头上山本身没有意义,是对抗跟坚持创造了意义。绕来绕去,我没读懂,写来写去,毫无意义。
0 有用 月直直 2022-06-27 13:52:01
什么时候才会有在受苦里感到我是在对抗荒诞的格局。虽然读完了西西弗神话,回过神来依然感到深深受苦。
0 有用 乡村的卡夫卡 2022-06-27 01:19:12
断断续续读了一年,这个译本非常晦涩,基本感觉像读诗。另,加缪没有说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