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自己的书一本没写 短评

热门 最新
  • 40 猫三立 2020-12-23 21:27:02

    论怎么把写不出书写成一本书

  • 21 菠萝油条虾 2020-12-31 21:17:36

    你不知道我为了今年最后一个标记不要停留在《风声》做了多少努力...

  • 14 2021-01-03 00:52:15

    标题不玄乎,因为他口中要写的不是这本书。作者做了答辩来划清界限,毕竟法国的实验文学和经验读者不少。十五页过去。作者开始描述那本不存在的书和写不出来的原因,不时与读者对话。不过对我来说,三分之一开始才渐入佳境。作为一个最近没写什么成篇文字的作者,我心想“你再骂?”。其实还是一部情感而非机智的作品。那些精彩的摘录不得不提。为写作烦恼的人可以看看。但本书不能减轻你的焦虑。

  • 7 死香 2021-01-03 10:31:00

    翻译有些过于重视原文了,导致很多地方表达得都模棱两可,不过有些篇章的有些段落,确实也颇为精彩。

  • 3 47.xxx 2021-01-21 23:15:29

    充满讥诮和自嘲,一开始便嘲弄了一番法国文学,嵌套结构不玩了,故事也不讲了。看到后面才意识到这更是一份忏悔书,也在重新确认自己为什么要写作。最后一部分很可爱,遇到了乌力波,干脆就“以圈套对圈套,欺诈对欺诈”。

  • 3 兔头 2021-04-05 20:10:21

    写出了昧着良心生产毫无意义的文章的学术民工的心声。“有些书带给我沮丧感,不是因为它们让我失望;恰恰相反,是因为读它们的时候我总忍不住去想我又错失了一个机会。”donc别着急,慢慢写,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写作的个人行为和出书的社会事实之间隔着无限远的距离。写自己想写作,那已然是写作;写自己无法写作,那仍然是写作。作者在证明自己写作不能的同时,发现自己成了作家。

  • 5 GINI🐱 2021-01-21 08:20:05

    没有无效的努力,西西弗斯练出了肌肉💪🏻 哈哈哈作者太精辟了👍🏻

  • 1 刀叢中的小詩 2021-08-28 09:03:52

    《我为什么自己的书一本没写》——可以引以为同调,找了很多懒人,证明不写绝非不能写,而是不想写。再说写,只是释放的一种,如果有其他可以解放的渠道,倒不用如此费力地敲破键盘了。有时不想写的最大因素,是想比试图写出来更加完整,言语和文字的局限乃至无力,就在这些地方。

  • 1 acid 2021-01-18 23:37:03

    某种角度而言,这是否是一本“未来之书”,从过去的线索(心得)中留下待完成的书的线索?故事,可以是明确的主人公与剧情,但与此同时,故事为何不能是迟迟未发生的延续。

  • 2 Bonbon和猫 2021-01-20 20:42:52

    乌力波就是可以让我在最沮丧的时候笑出声来,笑完又觉得很空虚。乌力波终身临时秘书兼临时终身秘书惹人嫉妒。“我确实没有料到有一天我的处境会是成了我自己,同时又什么都不是”扎心了,那,还是成为夏多布里昂吧。。。。

  • 2 透明的香蕉鱼 2021-01-25 19:59:44

    我本想祝贺作者,直到我看到他的简介“著有多部史学及文学作品”,本书获“黑色幽默文学大奖”。我觉得我有点受骗了,因为它真的让我很感动。 我拥抱每一个爱这本书的人。

  • 2 Sebastian 2021-01-31 09:36:56

    如果说元小说意味着元神出窍俯瞰自己的肉身,那么本书就是俯瞰着一片虚无,不过既然讲述创作过程的小说是小说,那么记述啥也没写出来的小说难道就不是小说了么?毕竟它都印出来了,一百好几十页呢!“写自己想写作,那已然是写作。写自己无法写作,那仍然是写作。”作家本人和叙事者“我”并不等同,贝纳布在开始便亮出了杀招,仔细想想,很多经典文学作品的主人公一样什么都没干,除了跟自己较劲。再不济,还可以把本书当成一个无疾而终的爱情故事,是“它的作者和某个文学理念之间的爱情”,这无异于对类型文学的解构和套用。另外,本书还指出了自白文学的危险性、作家在虚构时滥用权利的问题以及资深阅读者的身份对写作者的困扰(即如何区分原创的与挪用的),虽然这不过是主人公憋不出旷世杰作的借口,但若以评论者的身份讲出,就还有几分道理~

  • 1 ROY 2021-01-26 21:03:49

    能把散乱边角料变成一道佳肴,可见作者的功力与真诚。理想之“书”永远也写不出,这必然是每个有创作的人共同心声。适合一读再读,尤其是写不出来新作品的时候。

  • 2 Witzelsuchtt. 2021-01-18 01:02:24

    非常有趣的一本书,不啻为一次文本实验。作者游刃有余地穿梭在各类文本与视角当中,通过在外围游荡与逡巡,在不经意间完成了一个“不可能”:明明是自己的书一本都没有写,却诞生了在读者眼前的这本著作。黑色幽默的背后是一股子文化人独特的“自以为是”。

  • 2 看不见的城市 2021-04-28 16:49:10

    你们法国佬的花花肠子还真是多。尝试穷尽一切的罗列与借口之书,可叹的是说了这么多,原创的部分比起引用的经典,真的是狗屁不通,自取其辱。

  • 1 逝者如斯 2021-06-21 08:55:53

    太爱这样绝顶聪明的作者了:所有的心思和想法已经在这几千年时间里被人写过了,那为何要再做一遍而挨骂呢?那么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呢? 多棒的开始! 然后各种揭伤疤, 自嘲并且把读者真正当作对等或者更高一招的对手, 这样的作者不多见了呢.

  • 1 板栗大副 2021-08-16 02:00:17

    是一场漫长的反思与回归,反思了写作对于作者本身、观众以至于社会的意义。但总不能因为执念把欲望束之高阁,欲望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玻璃娃娃,要有勇气面对它,无用的努力总有一天也能让西西弗斯练出肌肉。作者絮絮叨叨很有意思,他逃避的东西终还是以这种形式呈现了。

  • 0 墨瞳凉薄笑倾城 2021-02-06 23:11:03

    不安者身边存在着冷静者,疯子身边存在着理智者,与失语者紧密相连的是辞藻华丽的演说家。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