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大停滞与安倍经济学:日本的教训》认为,要理解“安倍经济学”,必须先去理解日本历史上的经济“大停滞”。日本经济由于陷入停滞的时间过长,使得解释其成因和合理性尤为困难。作者发现,以往的研究忽视了“大停滞”所引发的经济争论也是前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正是这些争论导致了最终的政策混乱,在此期间日本政策制定者的宏观经济管理做得很糟,应对危机乏力。
另一方面,2007年以来全球经济的“大衰退”与日本经济的“大停滞”有许多相似之处。尽管各国经济随后经历了不同强度的复苏,但对陷入长期增长停滞的担忧并未完全消失。就此而言,日本经济“大停滞”的警示和借鉴意义绝不限于一时一国一地,其他经济体应学习如何避免日本式增长陷阱。
若田部昌澄,教授,经济思想史学者,日本早稻田大学现代政治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译者简介:
李枢川,经济学博士,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博士后,目前任职于光大证券。
李承怡,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孙倩,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精彩书摘
> 全部原文摘录
观点大汇总
“三十年危机”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是智识上的!若田部昌澄细致梳理货币、财政及产业政策争执的背后,是想勾勒出“政策观念陷阱”的全景图。反观本域:1.观念上强力整合,强化政治属性,致分歧表达相继由认知检视、政策制定退至政策的执行与效果层面。就此形成的张力平衡还须优化既有的政治性框架;2.有论者称只有“周期”和“人性”是不变的,而对“观念”的执拗恰是“人性”的确定性。本域缺乏的是反向穿透至观念端对认知偏差... “三十年危机”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是智识上的!若田部昌澄细致梳理货币、财政及产业政策争执的背后,是想勾勒出“政策观念陷阱”的全景图。反观本域:1.观念上强力整合,强化政治属性,致分歧表达相继由认知检视、政策制定退至政策的执行与效果层面。就此形成的张力平衡还须优化既有的政治性框架;2.有论者称只有“周期”和“人性”是不变的,而对“观念”的执拗恰是“人性”的确定性。本域缺乏的是反向穿透至观念端对认知偏差的深刻理解和深度反思,这在大学行政化格局中尤甚;3.货币政策(通缩与再通胀)和财政政策(整顿与扩张)的纠缠,作为宏观治理的重要构成,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虚化”的。故“脱虚向实”应有更为本质的丰富内涵:企业主体、政府边界、供需双侧……而本质还需要回归到宪政层面来讨论。 (展开)
导致日本经济失去30年的罪魁祸首是什么?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坚持一贯的经济战略,而汇率政策又是决定资产价格的决定因素。除此,历史,观念甚至文化都对经济政策影响深远。日本面对经济问题还有一个教训是因为低迷时间过长,人们怀疑的对象开始转移到应对危机本身。而这些也可能在中国社会上演。这本书是我至今读过最全面分析日本经济问题的书籍,推荐一读。
日本这几十年“大停滞”期间的经济学观念梳理,“没有感觉任何好转的复苏”这种说法令人印象深刻。经济学的有趣或不有趣之处在于,事已至此,一切都在眼前展开,依然无人能定论到底发生了什么,更别提预判未来会怎样了。而投资,就是身处这团坚实的迷雾中,做决策。
何为历史?一直在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事件就是历史,任何一个改革或者政策的推行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利益集团的博弈以及大众的观念认知,尽人事听天命可能就对不确定性最好的态度吧。
> 更多书评 2篇
> 11人在读
> 36人读过
> 281人想读
订阅关于大停滞与安倍经济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Yu 2025-01-26 11:13:38 上海
观点大汇总
1 有用 比远方更远 2021-01-23 07:28:00
“三十年危机”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是智识上的!若田部昌澄细致梳理货币、财政及产业政策争执的背后,是想勾勒出“政策观念陷阱”的全景图。反观本域:1.观念上强力整合,强化政治属性,致分歧表达相继由认知检视、政策制定退至政策的执行与效果层面。就此形成的张力平衡还须优化既有的政治性框架;2.有论者称只有“周期”和“人性”是不变的,而对“观念”的执拗恰是“人性”的确定性。本域缺乏的是反向穿透至观念端对认知偏差... “三十年危机”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是智识上的!若田部昌澄细致梳理货币、财政及产业政策争执的背后,是想勾勒出“政策观念陷阱”的全景图。反观本域:1.观念上强力整合,强化政治属性,致分歧表达相继由认知检视、政策制定退至政策的执行与效果层面。就此形成的张力平衡还须优化既有的政治性框架;2.有论者称只有“周期”和“人性”是不变的,而对“观念”的执拗恰是“人性”的确定性。本域缺乏的是反向穿透至观念端对认知偏差的深刻理解和深度反思,这在大学行政化格局中尤甚;3.货币政策(通缩与再通胀)和财政政策(整顿与扩张)的纠缠,作为宏观治理的重要构成,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虚化”的。故“脱虚向实”应有更为本质的丰富内涵:企业主体、政府边界、供需双侧……而本质还需要回归到宪政层面来讨论。 (展开)
1 有用 行万里路 2024-11-03 17:00:59 浙江
导致日本经济失去30年的罪魁祸首是什么?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坚持一贯的经济战略,而汇率政策又是决定资产价格的决定因素。除此,历史,观念甚至文化都对经济政策影响深远。日本面对经济问题还有一个教训是因为低迷时间过长,人们怀疑的对象开始转移到应对危机本身。而这些也可能在中国社会上演。这本书是我至今读过最全面分析日本经济问题的书籍,推荐一读。
0 有用 幢幢魔影 2024-06-25 15:53:39 广东
日本这几十年“大停滞”期间的经济学观念梳理,“没有感觉任何好转的复苏”这种说法令人印象深刻。经济学的有趣或不有趣之处在于,事已至此,一切都在眼前展开,依然无人能定论到底发生了什么,更别提预判未来会怎样了。而投资,就是身处这团坚实的迷雾中,做决策。
0 有用 青柠酸奶 2022-06-12 10:53:24
何为历史?一直在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事件就是历史,任何一个改革或者政策的推行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利益集团的博弈以及大众的观念认知,尽人事听天命可能就对不确定性最好的态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