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对中国来说,可以说是恰如此时此刻,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理查德·库、张维迎均发布过类似观点,已经出现了 “日本化” 的迹象,日本犯过的错误,中国还会再犯一遍吗?
有点类似于论文的literature review,把关于日本大停滞以及安倍经济学的各方面观点做了一个相对清晰的整理。缺点是没有自己的观点,并没有独立给出大停滞的原因的应对建议。
非常清晰的读物,介绍了"大停滞"的发展过程以及各种分析"大停滞"的经济学观点(一些保守派观点还真是顽固,既有日本央行前官员也有一些有声望经济学者),而且记录了作者2015年时对安倍经济学的客观评价;当然,我个人同意货币政策"长期无效论",而且认为健康的结构、实质性创新与合理的勤奋是经济进步的基本动力,高经济泡沫和高通胀对社会是有害的,但这些不妨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作为短期启动项;现在来看,安倍经济学的方向当然是正确的,还遇上了地缘政治导致的高技术产业链、资本、人才、劳动力纷纷再次向日本聚集的加持,第三支箭的有效性会大大提高,日本经济会再次迎来实质性的总量高速发展,而且日本是否存在真正的"大停滞"也是可讨论的
“三十年危机”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是智识上的!若田部昌澄细致梳理货币、财政及产业政策争执的背后,是想勾勒出“政策观念陷阱”的全景图。反观本域:1.观念上强力整合,强化政治属性,致分歧表达相继由认知检视、政策制定退至政策的执行与效果层面。就此形成的张力平衡还须优化既有的政治性框架;2.有论者称只有“周期”和“人性”是不变的,而对“观念”的执拗恰是“人性”的确定性。本域缺乏的是反向穿透至观念端对认知偏差的深刻理解和深度反思,这在大学行政化格局中尤甚;3.货币政策(通缩与再通胀)和财政政策(整顿与扩张)的纠缠,作为宏观治理的重要构成,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虚化”的。故“脱虚向实”应有更为本质的丰富内涵:企业主体、政府边界、供需双侧……而本质还需要回归到宪政层面来讨论。
作者有功底,书看着还行,讲的有点浅
读了十本左右日本经济的书,唯一一本看完觉得比较成体系的。萧条时间过长成为全球经济讨论难题,有其国外政治(作者没点明)和国内政治原因,经济举措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协调原因,经济观点不统一的认识原因,文化上受顶点时期跌落创伤引起的思想厌恶增长的原因。 其中刺激政策下的费雪公式,菲尔普斯曲线跟徐高讲的经济理论相符。9分
相当优秀。值得一读
日本这几十年“大停滞”期间的经济学观念梳理,“没有感觉任何好转的复苏”这种说法令人印象深刻。经济学的有趣或不有趣之处在于,事已至此,一切都在眼前展开,依然无人能定论到底发生了什么,更别提预判未来会怎样了。而投资,就是身处这团坚实的迷雾中,做决策。
观点大汇总
何为历史?一直在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事件就是历史,任何一个改革或者政策的推行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利益集团的博弈以及大众的观念认知,尽人事听天命可能就对不确定性最好的态度吧。
因为想了解2022年日本与发达经济体间完全不同的货币政策的选择,找到了这本书。是一本历史书籍,介绍了日本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发展过程,对目前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选择提供了历史背景的参考。有帮助,但是还需要更多的知识去理解日本当下选择的背景和考量。
导致日本经济失去30年的罪魁祸首是什么?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坚持一贯的经济战略,而汇率政策又是决定资产价格的决定因素。除此,历史,观念甚至文化都对经济政策影响深远。日本面对经济问题还有一个教训是因为低迷时间过长,人们怀疑的对象开始转移到应对危机本身。而这些也可能在中国社会上演。这本书是我至今读过最全面分析日本经济问题的书籍,推荐一读。
量化宽松的红与黑
> 大停滞与安倍经济学
4 有用 xlzhu 2023-09-07 18:27:58 广东
对中国来说,可以说是恰如此时此刻,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理查德·库、张维迎均发布过类似观点,已经出现了 “日本化” 的迹象,日本犯过的错误,中国还会再犯一遍吗?
2 有用 HELLO_THIS_IS 2022-09-17 15:47:43 北京
有点类似于论文的literature review,把关于日本大停滞以及安倍经济学的各方面观点做了一个相对清晰的整理。缺点是没有自己的观点,并没有独立给出大停滞的原因的应对建议。
2 有用 clemenceau 2023-07-23 16:32:35 湖北
非常清晰的读物,介绍了"大停滞"的发展过程以及各种分析"大停滞"的经济学观点(一些保守派观点还真是顽固,既有日本央行前官员也有一些有声望经济学者),而且记录了作者2015年时对安倍经济学的客观评价;当然,我个人同意货币政策"长期无效论",而且认为健康的结构、实质性创新与合理的勤奋是经济进步的基本动力,高经济泡沫和高通胀对社会是有害的,但这些不妨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作为短期启动项;现在来看,安倍经济学的方向当然是正确的,还遇上了地缘政治导致的高技术产业链、资本、人才、劳动力纷纷再次向日本聚集的加持,第三支箭的有效性会大大提高,日本经济会再次迎来实质性的总量高速发展,而且日本是否存在真正的"大停滞"也是可讨论的
1 有用 比远方更远 2021-01-23 07:28:00
“三十年危机”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是智识上的!若田部昌澄细致梳理货币、财政及产业政策争执的背后,是想勾勒出“政策观念陷阱”的全景图。反观本域:1.观念上强力整合,强化政治属性,致分歧表达相继由认知检视、政策制定退至政策的执行与效果层面。就此形成的张力平衡还须优化既有的政治性框架;2.有论者称只有“周期”和“人性”是不变的,而对“观念”的执拗恰是“人性”的确定性。本域缺乏的是反向穿透至观念端对认知偏差的深刻理解和深度反思,这在大学行政化格局中尤甚;3.货币政策(通缩与再通胀)和财政政策(整顿与扩张)的纠缠,作为宏观治理的重要构成,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虚化”的。故“脱虚向实”应有更为本质的丰富内涵:企业主体、政府边界、供需双侧……而本质还需要回归到宪政层面来讨论。
0 有用 艾力风 2022-07-01 22:15:54
作者有功底,书看着还行,讲的有点浅
0 有用 tytjoy 2025-04-04 22:50:49 上海
读了十本左右日本经济的书,唯一一本看完觉得比较成体系的。萧条时间过长成为全球经济讨论难题,有其国外政治(作者没点明)和国内政治原因,经济举措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协调原因,经济观点不统一的认识原因,文化上受顶点时期跌落创伤引起的思想厌恶增长的原因。 其中刺激政策下的费雪公式,菲尔普斯曲线跟徐高讲的经济理论相符。9分
0 有用 礼拜八 2022-09-24 08:38:48 广东
相当优秀。值得一读
0 有用 幢幢魔影 2024-06-25 15:53:39 广东
日本这几十年“大停滞”期间的经济学观念梳理,“没有感觉任何好转的复苏”这种说法令人印象深刻。经济学的有趣或不有趣之处在于,事已至此,一切都在眼前展开,依然无人能定论到底发生了什么,更别提预判未来会怎样了。而投资,就是身处这团坚实的迷雾中,做决策。
0 有用 Yu 2025-01-26 11:13:38 上海
观点大汇总
0 有用 青柠酸奶 2022-06-12 10:53:24
何为历史?一直在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事件就是历史,任何一个改革或者政策的推行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利益集团的博弈以及大众的观念认知,尽人事听天命可能就对不确定性最好的态度吧。
0 有用 专注玉米三十年 2022-12-21 15:14:50 福建
因为想了解2022年日本与发达经济体间完全不同的货币政策的选择,找到了这本书。是一本历史书籍,介绍了日本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发展过程,对目前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选择提供了历史背景的参考。有帮助,但是还需要更多的知识去理解日本当下选择的背景和考量。
1 有用 行万里路 2024-11-03 17:00:59 浙江
导致日本经济失去30年的罪魁祸首是什么?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坚持一贯的经济战略,而汇率政策又是决定资产价格的决定因素。除此,历史,观念甚至文化都对经济政策影响深远。日本面对经济问题还有一个教训是因为低迷时间过长,人们怀疑的对象开始转移到应对危机本身。而这些也可能在中国社会上演。这本书是我至今读过最全面分析日本经济问题的书籍,推荐一读。
0 有用 大萌濛打怪兽 2021-02-21 10:30:50
量化宽松的红与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