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内容简介 · · · · · ·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国学大师,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他在短短50年的生命历程中,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成为后人研究学习的宝贵财富。
王国维有8位子女,健在的女儿王东明多年来一直默默收集王氏及其后人资料,并撰写文章回忆父亲王国维。本书为王东明撰写的首本王氏家族回忆录。书中对于童年王家旧事、大师清华轶事、大师自杀之谜以及大师后王氏后人的百年飘零均作了深度的记述。王东明本人也是一位百岁老人,在本书的后半部分,她对自己的生活经历也进行了回顾。书中配有大量的照片,同时书后附有王氏家庭各分支谱系图。
作者简介 · · · · · ·
王东明,国学大师王国维之女,1913年出生于日本,1925年入清华园,由父亲亲授《孟子》《论语》。父亲自沉后曾中断学业。1928年就读小学五年级,高中毕业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全面抗战开始后辍学。1942年冬,任教于西安雍村小学。1948年赴台。1950年结婚,后与丈夫创办消费合作社,至70岁时退休。退休后出游美国及东南亚。丈夫过世后独居台北。心胸开阔,是人们称羡的“百岁老人”。
目录 · · · · · ·
上编 记忆中的父亲
第一章 追忆先父王国维先生
一、家世背景 003
二、父亲王国维先生 004
三、与罗振玉先生侨居日本 006
四、在日本的生活 007
五、在上海的工作 008
六、父亲与清华大学 009
七、记忆中的清华园 010
八、清华人物 014
九、辫子二三事 018
十、休闲生活 020
第二章 先父王国维投湖自杀
一、投湖之前的日子 022
二、投湖当天 023
三、父亲的后事 026
四、对母亲造成的打击 027
五、父亲轻生之谜 028
六、父亲的影响 035
第三章 父亲的期望
一、父亲去世后的王家处境 037
二、对子女的期望 039
三、八个儿女与孙辈 040
四、四十年后的香江重聚 049
下编 王东明的百岁自述
第四章 一生回顾
一、我的童年 057
二、读书生涯 062
三、乱离八年 064
四、胜利归来 070
五、前往台湾 071
六、成家创业 071
七、欢乐晚年 076
第五章 生活杂记
一、松江女中 080
二、忆孟师达成先生 083
三、浙光旧事 085
四、粽子“外交” 088
五、宗教 090
六、北京七日行 091
七、病房掠影 101
八、七十学涂鸦 107
九、掌厨记 108
十、节俭与吝啬 110
十一、闲话服饰 111
十二、“摔跤”专家 113
十三、高龄开刀 116
十四、痛失佳媳 117
十五、养生之道:活到一百岁的秘诀 118
十六、我的期望 120
附录
一、王国维家族谱系 126
二、海宁王氏家谱寻源 136
三、王国维年谱及著作 140
四、九位学生的来信 150
参考书目 160
· · · · · · (收起)
第一章 追忆先父王国维先生
一、家世背景 003
二、父亲王国维先生 004
三、与罗振玉先生侨居日本 006
四、在日本的生活 007
五、在上海的工作 008
六、父亲与清华大学 009
七、记忆中的清华园 010
八、清华人物 014
九、辫子二三事 018
十、休闲生活 020
第二章 先父王国维投湖自杀
一、投湖之前的日子 022
二、投湖当天 023
三、父亲的后事 026
四、对母亲造成的打击 027
五、父亲轻生之谜 028
六、父亲的影响 035
第三章 父亲的期望
一、父亲去世后的王家处境 037
二、对子女的期望 039
三、八个儿女与孙辈 040
四、四十年后的香江重聚 049
下编 王东明的百岁自述
第四章 一生回顾
一、我的童年 057
二、读书生涯 062
三、乱离八年 064
四、胜利归来 070
五、前往台湾 071
六、成家创业 071
七、欢乐晚年 076
第五章 生活杂记
一、松江女中 080
二、忆孟师达成先生 083
三、浙光旧事 085
四、粽子“外交” 088
五、宗教 090
六、北京七日行 091
七、病房掠影 101
八、七十学涂鸦 107
九、掌厨记 108
十、节俭与吝啬 110
十一、闲话服饰 111
十二、“摔跤”专家 113
十三、高龄开刀 116
十四、痛失佳媳 117
十五、养生之道:活到一百岁的秘诀 118
十六、我的期望 120
附录
一、王国维家族谱系 126
二、海宁王氏家谱寻源 136
三、王国维年谱及著作 140
四、九位学生的来信 150
参考书目 160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父亲(王国维)去世之后,罗振玉先生送了一份密封的所谓父亲的“遗折”给皇帝,充满孤臣孽子情调的临终忠谏文字。宣统皇帝读了大受感动,和师傅们商量后,发一道“上谕”为父亲加谥“忠悫”,派贝子溥忻前往奠醊,赏陀罗经被并大洋两千元。 “遗折”是罗振玉命他的第四子仿父亲的字迹写成的。罗振玉先生为什么这样做?想是要利用父亲”忠于清室“来标榜自己吧。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9页 -
父親一生清寒,又不善營生,為致力於學術研究,受人濟助,十分無奈,所以希望兒輩不要再走他的老路,能自立自強,將來的學術成就如何,總不及生活過得心安自足為重要。 因此日後大哥進海關,二哥進郵政,三哥、四哥也陸續進了海關,都是朝他嚮往的發展。我們這一代中,二哥天賦最高,也最愛古籍與詩詞,如以他的資質與興趣,能追隨父親繼續鑽研國學,日久必有成就,而父親卻無視於他的愛好和秉賦,竟讓他進入郵政,以獲得較佳的待遇,能獨立生活,當是以自己親身經歷到的寶貴經驗為鑑。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我和我的父亲王国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与王国维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提到王国维,我能想到的只是他的《人间词话》,而其对于词的三种境界指界定,更是烂熟于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
(展开)


《王国维家事》:家国沧桑之中的文化精魂
文/柳已青 王国维一生贫寒,又不擅营生,为致力于学术研究,受人济助,受人掣肘,非常无奈。因此,他希望子女不走他的老路,能自强自立,有一技之长,不管学术成就如何,生活的安心自足最为重要。这些切身感受,应是与罗振玉打交道过程中产生的。考察王国维一生与罗振...
(展开)

王国维为什么要投湖自杀?
父亲为什么要到颐和园鱼藻轩跳昆明湖自杀呢? 关于这件遗憾事,讨论的人很多,提出的原因也各有不同的见解,包括罗振玉先生逼债说、罗振玉先生带回女儿说、殉清说、时局逼迫说等。东明回想起来,可能是各种因素促成的,导火线则是大哥潜明突然病逝、妻子罗孝纯是罗振玉的女儿,...
(展开)

题目还可以,内容差强人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是读王国维评《红楼梦》才注意到这位大学者,进而想了解一下他的人生,为的是对照一下他的哲学思想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了解到他自沉于颐和园的昆明湖之后,更让我觉得理论容易而生活更艰。说实话,这本书不能解开我的迷惑,失望。对王国维的私写太少,基本上都是些... (展开)
王东明《王国维家事》:唯有颠沛最唏嘘
从小就喜欢看杂志上那些样板间的设计,无论是家居用品的选择、配色的基调还是风格的多样,都是我所喜欢的。经常会想,什么时候自己能有一间这样的房子啊。即使高贵的房价也没有让我们低头,我依旧奋斗在买房的路上。租房也不是不可以,但一想到自己不会久待,也不完全属于自己...
(展开)
>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3)6.7分 151人读过
-
臺灣商務印書館/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2)暂无评分 1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20年史学、历史研究新书 (汪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我和我的父亲王国维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飞行鱼 2021-12-17 18:37:07
啊哈,就随便翻翻吧,没太多实质内容,毕竟王国维去世时她才十几岁,也非专业人士,所以不要期待高。
0 有用 粗眉毛的埃迪 2024-12-29 13:07:58 浙江
人生百年大书,即使是下一代似乎也见解寥寥。
0 有用 Gary Zhou 2022-05-09 15:53:19
王氏家族后人的介绍挺让人感慨的,尤其是大哥的英年早逝、二哥的被迫害、三个的洒脱,也算看到当时的流浪社会百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