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前后的空间体验与建构 短评

热门 最新
  • 4 城市笔记人 2010-01-15 18:36:45

    本书针对线性透视在建筑史中的作用以及相关重要文献做了一次综述,尤其注重了比较不同建筑表现模式的价值观和文化特征。难能可贵,在于作者把透视与空间的讨论,带入到习惯上“我们对于作为主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世界”的重新理解中去了,从而展示了透视并不简单,不止视觉,在形成主客对立的过程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并且关乎到了“我们是谁?站在何处?我们与他者的关系?我们与世界和时间的关系”这样一些哲学命题。这是相关讨论一般不太愿意触碰的话题。所以,对于想了解“一点透视”和“建筑学”关系的读者,这本书给出的阅读路径,没有流于形象,而是进入了哲学讨论。比较弱的地方是结尾,读者最终没有搞明白,我们是否会因为把一点透视的表现方式改成了拼贴或是轴侧,我们的实体建筑就拼贴或轴侧了。。。。这最后的落脚点,正是James Corner这些人的软肋。事实上,我们如今声讨一点透视,还是要回头看到它诸多的好处;而警惕一点透视对于我们控制世界的那种膨胀的欲望。上海最近搞滨江大道,就要搬老房子。说起来,也是跟透视观念下宏大造景的野心有关。谁说了滨江大道不能是滨江小道?如果我们清楚了这样的概念,一点透视的魔咒也就消失了。

  • 2 枫叶草 2010-03-26 12:21:51

    撇开别的不说,作者对与透视的历史,空间的历史的梳理对于我们认识空间还是很有用的,还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 0 HY 2013-10-13 17:52:41

    关于“看”的心理学研究。

  • 0 quicksand 2011-07-10 09:25:17

    4.5分,是好书,好在做了比较完整的综述,以及文字流畅。最弱的地方在结语部分,给人匆忙收笔的感觉。另外,还有不少地方出现了原作理解上而不是翻译上的错误,例如P99对柯林·罗“透明性”的阐述中,显然包豪斯校舍并不是罗赞同的对象。不过总体上看,瑕不掩瑜。

  • 0 林里安 2010-05-30 19:49:34

    軸側空間,拼貼空間;烏托邦,異托邦

  • 0 懿千叶 2015-09-16 11:09:32

    蛮有意思的视角和分析,需要其它知识补充来帮助理解

  • 0 Scarlett S 2012-02-02 15:24:34

    关于空间的解读方式。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技术背景下,解读方式与空间产生有意思的相互影响。可结合《建筑空间论》读,至少我是在读后者时突然更懂了此书。

  • 0 腐烂的泥土 2013-01-05 19:19:48

    想看一下绘画与建筑的关系 然后看了这本书,虽然逻辑性并不是那么强,但是里面的信息还是蛮丰富的。

  • 0 马蹄糕 2017-04-27 12:06:00

    讲国画那章最弱。

  • 1 骆驼 2018-01-28 11:00:20

    推。关于透视、轴测、拼贴的梳理。有关看的方式与描述、制图、再现、表现关联,以及在体验、心理、哲学层面上的阐述。喜欢的领域,因为建筑原因,空间方面讨论的多,绘画方面少些。

  • 0 女宛心兑 2023-01-05 16:42:13 四川

    四星半。挺棒的视角,有洞见,也有比较完整的资料收集,唯一比较遗憾是自己的观点输出不够多。总结他人观点比较多。

  • 0 zigzag 2010-12-21 12:06:40

    很值得深入的话题

  • 0 GERMAINE 2013-06-05 16:31:31

    很有趣的博士论文

  • 0 白砚 2021-08-20 11:03:14

    图书馆里的这本书,贴了满满的便利贴,记了的满满的笔记。曾经从同尘讲座里听来的观点在这里又看了一遍,神性褪去了一些,然后才能开始思考吧。下一步想看看讲逻辑学的书。

  • 0 Villa Rotonda 2015-02-05 05:30:29

    我们如何看待空间,我们如何看待我们自己。

  • 0 2018-12-14 21:31:42

    颇有启发,待延伸的话题

  • 0 shakka 2011-05-13 11:25:48

    更像一本以透视来划分界限的建筑画发展史书。。。

  • 0 马丫儿 2014-09-12 19:22:42

    我觉得写的不错,准备有时间再看一遍

  • 3 冯炜 2017-12-20 08:42:53

    回答上面的提问,这本书的确不是博士论文的忠实翻版。英文版因为要符合学位论文的套路,所以写的比较僵硬,当然和英文水平也有关系。在中国出版时,我可以不按照论文的框架去写了,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将我更感兴趣的片段并置在一起就好了,所以本书实际上更加接近于我当时的所思所想。十多年过去了,回想一下,的确当时受很多西方学界的流行概念所影响,认为我们以前很多的所谓东西文化比较,其实不是空间上东西的比较,而是时间上现代前后的比较。欢迎大家提出批评,也感谢笔记人老师的赐教。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