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丹尼尔·奥尔布赖特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折射集
副标题: 泛美学研究
原作名: Panaesthetics:On the Unity and Diversity of the Arts
译者: 徐长生 杨贤宗 等
出版年: 2021-1-1
页数: 392
定价: 69
装帧: 平装
丛书: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ISBN: 9787305236556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折射集
副标题: 泛美学研究
原作名: Panaesthetics:On the Unity and Diversity of the Arts
译者: 徐长生 杨贤宗 等
出版年: 2021-1-1
页数: 392
定价: 69
装帧: 平装
丛书: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ISBN: 9787305236556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通识/通史:多学科的视野 (🦉的瓦涅密)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美学、趣味与社会 (🦉的瓦涅密)
- 收集好看的封面 (Xiaoji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03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缪斯之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仓奈先生 2022-01-08 08:24:14
莱奥纳多对于战争题材绘画的深思也是值得揣摩的东西!
6 有用 里相玉 2021-02-14 16:52:57
近半年读过最享受的书之一,作者思路开阔,译笔精准,编排得当,除了几处疑似疏漏真的不能要求更多,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奥尔布赖特引进😍。 本书展现了艺术在一与多之间斡旋的图景,主要的论敌是从莱辛到格林伯格、阿多诺直到麦克卢汉的坚持媒介独特性的论调。“拉奥孔”,“走向更新的拉奥孔”,现代艺术如此受制于这尊雕塑的苍白律令,奥尔布赖特则从中听到了aum般的宇宙之音,从α到Ω都包覆在差异与同一的旋律中,各种媒介之... 近半年读过最享受的书之一,作者思路开阔,译笔精准,编排得当,除了几处疑似疏漏真的不能要求更多,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奥尔布赖特引进😍。 本书展现了艺术在一与多之间斡旋的图景,主要的论敌是从莱辛到格林伯格、阿多诺直到麦克卢汉的坚持媒介独特性的论调。“拉奥孔”,“走向更新的拉奥孔”,现代艺术如此受制于这尊雕塑的苍白律令,奥尔布赖特则从中听到了aum般的宇宙之音,从α到Ω都包覆在差异与同一的旋律中,各种媒介之间互相转化互相倚靠。 尽管奥尔布赖特对诸种艺术的起源评价不高,这本书仍然求助于各种极端和首创的尝试,以及在原初中的冥合,这应该是终章三种螺旋归于舞蹈的缘由吧。 (展开)
9 有用 Gouerwa 2021-04-13 17:07:20
主题是比较艺术/跨媒介艺术。主要论点:1.艺术品是被“制作”的;2.艺术品必然影响观者的身心;3.任何艺术都是叙事的,并预设了自身媒介的历史;4.艺术处于言说与不可言说的悖论之间。作者提倡跨媒介和假晶艺术(单一媒介承担异质媒介的功能,如从绘画到文学的“艺格符换”和从文学到图画的“书籍插图”)。结论部分,作者认为“联觉”现象取消了不同媒介之间的区隔,不存在异质媒介,或者说所有的艺术都是跨媒介的;审美... 主题是比较艺术/跨媒介艺术。主要论点:1.艺术品是被“制作”的;2.艺术品必然影响观者的身心;3.任何艺术都是叙事的,并预设了自身媒介的历史;4.艺术处于言说与不可言说的悖论之间。作者提倡跨媒介和假晶艺术(单一媒介承担异质媒介的功能,如从绘画到文学的“艺格符换”和从文学到图画的“书籍插图”)。结论部分,作者认为“联觉”现象取消了不同媒介之间的区隔,不存在异质媒介,或者说所有的艺术都是跨媒介的;审美现象预设了“身体的存在”,其本质是“如何理解人体通过艺术品而扭动、伸展,形成优美的造型”;艺术与人类共生,帮助我们发展新的“感觉器官”,因为审美不过是感知现实的一种模式,世界本身就是艺术。其中最受启发的,是书中对绘画(言说艺术)中现实、印象、立体、象征和抽象主义的梳理和区分,图文并茂,堪称绘画简史。 (展开)
1 有用 韧勉 2021-11-09 21:30:51
本书作者探讨了艺术的根本性问题,以一种类似于道家哲学中“三生万物”的思考,艺术的本质到底是“一”,还是“多”的根本结构。作者提出了四个论点,其一,艺术品是否能成为艺术品,去决议其看起来在多大程度上是被“制作”的。其二,艺术品是巫毒娃娃。其三,艺术与艺术,艺术史与历史是相关的。其四,艺术既是语言也不是语言。就单一媒介而言,作者将艺术与文学对比,作者指出文学的目的,一部分是为了把需要记录的东西永久地记... 本书作者探讨了艺术的根本性问题,以一种类似于道家哲学中“三生万物”的思考,艺术的本质到底是“一”,还是“多”的根本结构。作者提出了四个论点,其一,艺术品是否能成为艺术品,去决议其看起来在多大程度上是被“制作”的。其二,艺术品是巫毒娃娃。其三,艺术与艺术,艺术史与历史是相关的。其四,艺术既是语言也不是语言。就单一媒介而言,作者将艺术与文学对比,作者指出文学的目的,一部分是为了把需要记录的东西永久地记录下来,一部分是为了帮助消除记忆,甚至包括那些应该被记住的东西。人类的知识来自于无知,又会归于无知。就多重媒介而论,作者认为艺术从二维的绘画开始,就是把语言象征化、立体化,故而多形态的艺术也是语言集合体的交织,那么视为一个整体,还是一个丰富结构,都是美学层面的讨论,全书语言简朴易懂,观点却振聋发聩。 (展开)
12 有用 喜喜 2021-02-21 19:18:36
非常羡慕作者宏大的知识储备量,这本书读起来像是一本包罗万象的美学大杂烩。第六部分对假晶艺术的论述让我想到了济慈《恩底弥翁的沉睡》和吉罗代的画,以及巴特的论述。但是读完依旧没明白艺格符转和假晶术的区别在哪里,感觉这部分的论述有些乱。我猜奥尔布赖特一定是个很浪漫的人,他在扉页的致辞是我在学术书中见过最动人的,“致玛尔塔,希望此书能有你十分之一的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