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风,平成雨》的原文摘录

  • “从父母处的岩波文库,我得到了优美的东西、严肃的东西、激动人心的东西,乃至一切生活的根源。” (查看原文)
    Adobe Anna 1赞 2021-02-12 18:00:48
    —— 引自章节:○ 特高课的囚犯 229
  • 另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快速崛起也跟得以免去大量的战争赔偿有直接的关系。在1951年9月举行的“旧金山和会”上,在美国的要求与斡旋下,英国、苏联、荷兰、澳大利亚都宣布放弃日本的战争赔偿,但东南亚诸国则坚持赔款要求。从1954年至1959年间,日本先后同缅甸、菲律宾、印尼、南越签订了赔偿协议的同时,又与其签订带有经济援助性质的中长期贷款协议,所以赔偿与经济援助属于彼此挂钩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不仅不会使有限的赔偿成为日本的沉重负担,相反还能促进日本经济结构转型与对外贸易。自50年代后日本对上述这些国家的重工业产品出口大幅度上升,同时也为日本找到了新一批长期稳定的原料来源地。同时,在技术援助方面,日本可以把已经或即将淘汰的设备作为补偿品提供给受偿国。1959年日本通产省在官方文件中便承认:日本的战争赔偿产生了与海外经济合作相同的效果,并借此可以开辟新的市场。日本以赔偿为手段,扩大了对东南亚国家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并且极大地加深了日本经济对东南亚各国经济的渗透。 (查看原文)
    不暖_ 1赞 2021-07-30 17:18:34
    —— 引自章节:◊ 樱桃小丸子家的“新中产生活” ——————003
  • 而当日本面对朝鲜、中国台湾这样的殖民地,又或是中国东北这样强占的地区时,“棒球”又成了现代化与所谓日本精神的象征,既可以维系当地日本移民与本土之间文化情感的联系,又可以将之外化为某种帝国的对外象征。英国在印巴等殖民地推广板球运动时,也有与之类似的过程:通过有意识地在殖民地普及板球运动,将之变为改善殖民地与宗主国间关系的“纽带”,进而发挥文化整合的作用。在日本的例子中,棒球则是现代化与所谓“日本精神”的象征,一方面可以教导殖民地民众“知礼守序”,另一方面则可借此强化日本武士道传统的忠勇牺牲精神,发挥“同化”效果。 (查看原文)
    Stay alive❤️ 1赞 2021-08-19 18:02:57
    —— 引自章节:○ 甲子园球场上的“大连商业高中” 130
  • 1931年,来自台湾南部的嘉义农林学校棒球队成为当年夏季甲子园大会的最大黑马,一举夺得亚军。这一年夏天,第十七届全国中等学校棒球大会的决赛组合,是当年的春季大会亚军中京商(爱知县)对战来自台湾地区的嘉义农林。嘉义农林的队伍由汉族、日本人和高山族“三民族混成”,并在台湾地区大会打破日本人学校队伍的长年垄断,夺得冠军。嘉义农林初次亮相甲子园就一路过关斩将,表现堪称惊艳,虽然是日本海外殖民地代表,打到决赛时反而有大量日本民众“路转粉”,为嘉农真心诚意地摇旗呐喊。决赛中,两队力战,最终中京商四比零胜出夺冠。但屈居亚军的嘉义农林仍然赢得日本主流社会认可,留下“天下嘉农”的美誉。此役是台湾地区作为海外殖民地参与日本甲子园大会所取得的最好成绩,也大大刺激了台湾棒球运动的发展。 (查看原文)
    Stay alive❤️ 1赞 2021-08-19 18:02:57
    —— 引自章节:○ 殖民地棒球还是民族棒球? 135
  • 自1925年后,甲子园大会迈入黄金期。虽然昭和初年的日本正经历内外动荡的腥风血雨,但甲子园球场上的热斗却在继续上演。即便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甲子园大会依旧一切如常,唯一的变化似乎只是文部省在次年接管了大会的主办权。然而,此时的甲子园已经不再是学生竞技的“道场”,而是成了战时日本的“军训场”;“武士道”、“为国效忠”也成了比赛的主题词。1938年夏季甲子园大会的开幕式上,来自静冈县挂川中学的投手村松代表全体选手宣誓,喊出了贯彻“武士道精神”的口号。六年后,这位甲子园少年作为日军的一员,殒命于太平洋战场。 1941年至1945年,成为甲子园百年历史上唯一的空白期。1941年文部省成立体育局,中止甲子园大会是首任局长小笠原道生上任不到半年时下达的一道行政命令。小笠原本人高中时曾作为选手参加过1915年、1916年的第一、二届全国中等学校棒球大会,那是甲子园球场还未建成的时代。他认为,主张以教化目的开展棒球运动,强调甲子园大会的“武士道”精神,是在咖啡厅、舞厅、电影院、麻将馆遭到封禁的大环境下,为体育争取最后的生存空间所能做的唯一努力。哪怕借军队之威,也要在战争之中把体育活动保留下来。1943年,他给朝日新闻社出版的《全国中等学校优胜野球大会史》寄稿,写道:“我比任何人都更感到惋惜。甲子园大会的精神将会由新的大会代代继承下去。” 伴随着赛事的中断,大量学生球员被征召送上前线。1943年后,由于兵源不足,日本当局开始征召学生入伍,即所谓“生徒出阵”。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甲子园黄金时代的明星球员都相继被征入伍,派往中国及南方战场,最终丧命异乡。其中,不仅包括楠本保、中田武雄、松井荣造等人,还有在日本职业棒球界大放异彩、 被誉为“日本战前最伟大的投手”的泽村荣治。泽村 曾作为日本队投手迎战过美国职棒大联盟的访日联队,高超的球技让包括贝比·鲁斯在内的美国球星刮目相看。1944年,... (查看原文)
    Stay alive❤️ 1赞 2021-08-19 18:02:57
    —— 引自章节:○ 军国阴影下的甲子园 144
  • 政界、经济界围绕“究竟是不良债权问题导致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还是经济的长期不景气导致了银行抱在一起的不良债权问题?”这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争论了再以金方数年。但难题却没有被解决,反而愈演愈烈。 小泉纯一郎时代的负责处理金融问题的特命担当大臣竹中平藏将当时的日本政府的处理方式称为“不取出癌细胞,光给是营养剂”,而陷人困境的银行和企业居然也同样拒绝“手术”。 (查看原文)
    Adobe Anna 2021-02-09 07:22:22
    —— 引自章节:○ “平成不况” 072
  • 如果知道错了,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改正,像个男人一样重新开始,为此即使需要百年的时间也行啊! (查看原文)
    Adobe Anna 2021-02-12 17:58:50
    —— 引自章节:○ 让日本重新走向“世界” 236
  • 在日本的例子中,棒球则是现代化与所谓“日本精神”的象征,一方面可以教导殖民地民众“知礼守序”,另一方面则可借此强化日本武士道传统的忠勇牺牲精神,发挥“同化”效果。 (查看原文)
    弗兰 2021-06-11 16:17:43
    —— 引自章节:○ 甲子园球场上的“大连商业高中” 130
  • “高中棒球是教育的一环”这句话是经常被引用的日本高校棒球名言。这个说法最早来自原早稻田大学棒球部教练飞田穗洲。这位日本学生棒球的奠基人曾喊出“一球入魂”的口号,并明确指出:“高中棒球是为了对学生进行精神教育的场所,球场是纯粹的精神和道德的教室。这就是高中棒球的本质。”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所说教育之概念,多少承袭自明治天皇 1890年颁发的《教育敕语》中“教育”的定义:所谓“教育之要,在于明仁义忠孝。”根据《教育敕语》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西方知识的同时应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锻炼。强调“克忠克孝、仁爱信义、皇权一系、维护国体、遵宪守法、恭俭律己”的道德观,尤其重视皇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基本意识。因此《教育敕语》也被视作日本军国主义“教典”之一,常与《军人敕语》并列。日本战败后,《教育敕语》就被麦克阿瑟领导的GHQ在第一时间予以废除。然而,强调德育、强调服从、强调精神力的风气依然可以从甲子园大会中感受到。每年夏天的甲子园已不再是一座棒球场,而是成了日本全国青年进行精神修炼的“道场”。 除了“道场”的意义外,对日本社会大众来说,甲子园大会也是一场类似元旦、盂兰盆节那样的节日祭典。罗伯特·怀特宁在采访甲子园大会时曾听一位日本编辑这么讲道:“对生活在都市的日本人来说,甲子园的意义宛如自己的故乡。对他们而言,甲子园是回到一去不返的青春岁月的乡愁与钥匙。”换言之,甲子园承载着整个社会对青春、家乡又或是美好过往时代的回忆与想象。于是,提起甲子园,总是会与纯洁、青春、热血、礼仪端正等赞美之词联系在一起,甚至形成一种高度模式化的叙述方式。 “甲子园”的精神寄托并不局限于球员,也施加于现场观众。他们同样也是整场节日祭典的一部分。正是因为“高中棒球是教育的一环”,所以比赛不仅仅是球队之间的事,看台上的观众同样是这一环教育中的参与者,而非心安理得被取悦的旁观者。观众显得过于悠闲,就是对不起球场上正在拼尽全力比... (查看原文)
    Stay alive❤️ 2021-08-19 18:09:10
    —— 引自章节:○ “高中棒球是教育的一环” 173
  • 这场由新中产阶级引领的消费革命之所以能席卷日本,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国内贫富差距并未因经济高速增长而拉大,相反却是在不断缩小。这种日本特色经济发展模式,使大部分工薪族即中产阶层的收人趋于平等化,基尼系数稳步缩小。 (查看原文)
    哈梨 2023-10-10 18:31:11
    —— 引自章节:○ 一亿总中流 034
  • ……从1979年开始,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向中国提供由日元贷款、无偿援助和技术援助组成的政府开发援助。其中,尤以日元贷款为多,占到了对华援助总额的90%以上。根据日本外务省的统计,自1979年至2016年,对华日元贷款达到3兆3165亿日元,无偿援助为1576亿日元,技术援助为1845亿日元。第一笔日本对华日元贷款始于1979年12月。当时,时任首相大平正芳率团访华。在这次访问中,日方正式确认对华实施日元贷款。日本由此成为了第一个向中国提供政府贷款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批项目提供500亿日元的贷款,年息3%,10年宽限期,20年内偿付,采购方式上采取非捆绑方式。这些贷款对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当然有极大助益,但对日本来说同样非常划算。1978年8月,园田直外相曾明确指出:“日本没有对中国提供援助这样一种傲慢的想法。而是希望互通有无,从而对双方都有益。”他的继任者大来佐武郎也说过:“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日本,而且也绝不是单方面的贷款,从长远有利于我国的能源政策来看,对华日元贷款是互惠的,从日本的国家利益来说,也是做一点事才更好。”而之后中曾根康弘也曾对中国的领导人说过:“对华合作,是对于由于战争给中国造成重大损失的反省的表现,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这也为日本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查看原文)
    哈梨 2023-10-10 22:50:06
    —— 引自章节:○ “日本第一” 047
  • 伴随日本在战争泥潭中越陷越深,日本国内的政治气氛也变得愈加肃杀。岩波书店的出版发行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干扰,例如曾被迫将马克思主义学者山田盛太郎的《日本资本主义》予以绝版。1940年初,岩波书店又因出版津田左右吉的《古事记及日本书纪研究》 《神代史研究》而遭检举,理由是这一系列著作以“疑古”的方式损害了皇室的尊严。结果,作者津田左右吉与发行人岩波茂雄一审分别被判处监禁三个月、两个月,后经上诉与缓刑才免了牢狱之灾。对越来越严苛的审查,小林勇的抱怨也越来越多且毫不避违: "文库中被称为‘白带’的社会科学类,特别是有关马克思主义的部分,却全部被强制停止出售。审查越来越严。过去只有内务省负责审查,现在就连陆海军情报部也借用御用学者的鬼点子,开始参与‘审查’。他们的镇压毫无道理。" (查看原文)
    哈梨 2023-10-16 18:37:16
    —— 引自章节:○ 特高课的囚犯 229
  • 正如韩国延世大学白永瑞教授就东亚各国历史和解问题时所说的那样,“结束‘历史战争’的最终动力来自人们探寻历史之‘真诚态度’”。包括中日在内,东亚各国的历史和解之路必然是漫长的,这不仅需要基于现实利益联系的共建,更有赖于各方面面对过去的"真诚态度"。 (查看原文)
    哈梨 2023-10-16 19:23:54
    —— 引自章节:○ 让日本重新走向“世界” 236
  • ……2001年12月的某天,时任岩波书店社长大冢信一接到一通意料之外的电话,来电者是他相识三十多年的作者。原来是这位作者在报纸上看到某间与岩波书店关系密切的代销公司倒闭的消息。当时,不少媒体据此揣测日本老牌出版社岩波书店经营可能陷入困境。得知此事后,这位忧心如焚的作者便联络大冢信一,主动表示可以将自己的毕生存款交给岩波书店应急。…… (查看原文)
    哈梨 2023-10-16 19:32:26
    —— 引自章节:○ “不多赚也不亏损”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