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Trình tự Kudryavka的创作者
· · · · · ·
-
米泽穗信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米泽穗信,1978年出生于岐阜县。2001年,以本作《冰菓》获得第五届角川校园小说大赛“青春推理&恐怖部门”鼓励奖出道。主要著作有《愚者的片尾》《库特利亚芙卡的顺序》《绕远路的雏人偶》《两人距离的概算》《再见了,妖精》《春季限定草莓塔事件》《瓶颈》《算计》等。2011年,凭《折断的龙骨》获得了第64回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绝望的差距会诞生期待。但是啊,如果那个期待得不到回应的话,那么前进的道路上就只有失望而已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77页 -
俗话说得好,真人不露相。如果奉太郎有一天真的注意到自己那不同寻常的一面,我真的能够发自内心地感到愉快吗? 因此、我没有去期待奉太郎能够解决这个不适合他的“十文字”事件,而是准备自己亲手解决。 身为数据库的我主动寻觅真相,这原本不符合我的性格。但是,为了模仿我现在不得不稍稍拾头仰望的朋友,我决定这么做。我深知这个行为有多么衡囊,也自知“帮助古籍研究社的宣传”这种说法只是对外的借口罢了 这种事情只有我自己一个人知道就好。 只不过是编造借口而已,就算是小学生也能轻松做到吧。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四 又一个不眠之夜
> 全部原文摘录
Trình tự Kudryavka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超短评】多视角叙述的弊端——暨其它
本来是想打三星的,因为看完第四章感觉看不下去了。但隔了一天再看,却一口气顺顺利利地看完了,所以加一星。 其实看这一卷之前,我又重新看了这一卷的TV版动画。说实话,我个人觉得学园祭是目前为止本系列写得最好的故事,但为什么小说却读不下去呢? 我觉得是多视角叙述的...
(展开)

不要温柔地接受这个世界的一切
你听说过“日常推理”么?反正在看《库特利亚芙卡的排序》之前我从没听说过。 有很多人对“日常推理”不感冒,感觉像是小孩子在扮家家酒。说实话在开头部分我也是看得比较索然,感觉像在看学生日记。可你要硬说“日常推理”不算推理,那还真不是。 什么是推理?诡计,逻辑,还...
(展开)

文化祭最棒了,青春最棒了!
那么接下来就来谈正经的。首先本书的氛围就强了不少,虽然冲着推理去看的话可能会觉得有些闷,但是在细细品味之后,还是能被文化祭的氛围所渲染,虽然读者没有亲身经历,但通过四人的视角转换,全方面地将文化祭的热闹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通读全文后,就像是亲自参加了文化祭...
(展开)

“古籍研究社”四人组,继续挑战谜案!(内有少量剧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是《冰菓》系列的第三集。期待已久的文化祭开始了,奉太郎所在的古籍研究社打算推出文集,但由于出了差错,导致印数过多。与此同时,校园里出现了一个自称“十文字”的怪盗,专门偷走其他社团在文化祭上需要用到的小道具。奉太郎等人认为可以凭借解决这个事件提升古籍研究... (展开)
解谜重要,生活更重要
正如后记所说“整本书的主角是这场文化祭”,读者通篇读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学校里的正常文化祭内容真丰富,活动之多,学生参与热情之高和社团种类之丰富,如一张清明上河图般描绘了这座学校的活力。米泽穗信娓娓道来,永古典部四人,四个视角来展开这场文化祭的一点一滴,每...
(展开)

为何文化祭上会接二连三的丢东西❓
🌟总体来谈谈 依然延续了冰菓系列的传统,这次故事发生在了文化祭上。在文化祭上接二连三丢弃了一些小物件,为了挽救古籍研究社文集的销量,奉太郎将再次开动自己的大脑揪出背后的“凶手”!相比之前作品来说,文字有些许增加,但是在通读情况下三个小时没有问题。 ✨讲讲...
(展开)
> 更多书评 1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3)8.7分 3257人读过
-
獨步文化 (2013)8.9分 373人读过
-
KADOKAWA (2008)9.1分 73人读过
-
角川書店 (2005)7.9分 17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Trình tự Kudryavka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