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口述自传 短评

热门
  • 2 逍遥的呆呆 2021-09-06 00:01:07

    最近这些年,大多数的人都逐渐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红利,要不是百年献礼搞了个觉醒年代,讨论大先生和胡适之的内容其实都不太能看到了。要知道一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他们才是舆论的流量明星。关于那段历史,墙内秋千墙外道,不会翻墙死翘翘。但是我以为,不能站在历史结局的上帝视角来判断当时人物的能力和学识,最起码老胡同志的人品是无可挑剔(所以特别反感影视作品对人物的盖棺定论和非善即恶,我们需要的是分析客观事实,来形成自我判断的能力)。胡适传记,唐德刚这本公认为最优,不仅是胡适亲身口述的珍贵,而是德刚兄加的注释不亚于正文。大概就是胡适在前面给外国学生吹牛逼,德刚忙着在后面拆老胡的台,评价辛辣又不失幽默,不是多年老友这种事可干不行。不过,现在还知道“我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已经不多人了吧。

  • 2 愚人 2021-03-09 11:13:40

    通过唐德刚的注文进一步了解胡先生。

  • 1 独乐乐 2021-11-13 20:10:01

    我只想标注自己读过的书而已,较差和还行直接就不能有个过渡叫已读吗?

  • 1 南加小书虫 2021-10-27 12:56:33

    先看德刚,后看胡适,批注才是此书的灵魂!

  • 0 西瓜大婶 2022-01-11 16:14:00

    已读,等于未读。

  • 0 wasteland 2022-12-27 10:26:30 北京

    巨厌恶唐德刚

  • 0 小王子·克 2023-05-17 19:54:30 湖北

    因为一本书走进胡适,走进胡适故居皖南绩溪上庄,也算是一次小规模的游学之旅吧

  • 0 早起的人 2023-07-05 19:42:24 广东

    注释更精彩

  • 0 衛斯理. 2023-11-20 01:04:17 湖南

    再读《整理国故到研究和尚》及《从旧小说到新红学》二章。适之先生讲学理实在是深入浅出,可当高中生学理入门范文来读。

  • 0 清流 2022-04-20 21:47:34

    注释比正文好看系列

  • 0 三把刀客 2022-10-30 10:14:16 四川

    新文化巨匠的朴实人生。其父大名鼎鼎的胡铁花;陈独秀离开北京的缘由;禅宗历史的研究;对哥伦比亚大学的评价;罗果斯“究天人之际的思想语言之学”;沙坪坝的茶馆中躺椅和溺桶;城市是通俗文学的土壤;“布尔乔亚”是中产阶级,“普罗大众”为无产阶级; 限制导游;罗伯特议事规则;美国当年也是污染严重。

  • 0 Butcher 2023-03-02 23:10:40 广东

    一半适之一半唐。 胡一路天上飘,唐一路注释往下拽。

  • 0 第二直觉 2024-04-27 18:48:41 河北

    胡适有些言论确实挺刷新三观了

  • 0 梦魇 2022-09-11 17:59:10 江西

    看的出胡适很自傲,这也与他“作圣”的心理有关,但也确实是有本事。另外,从自述来看胡适更像一个旧派学人。

  • 0 荒了邵平瓜圃 2024-01-09 11:42:12 北京

    启发不如《四十自述》大

  • 0 躺不平的小蛙 2022-05-09 23:07:27

    救命,胡适口述内容仅仅是本书的配角,唐德刚的吐槽比前者有趣一万倍。一本注释长于正文的书,不知道纸质的是如何排版,电子书需通过超链接来回跳转,倒也算一种新的阅读形式。

  • 0 prophecccy 2021-09-23 23:51:24

    追胡而来 捧唐而去:)

  • 0 盐少许 2021-09-22 16:37:37

    20210922草草地翻完了。对前面九章比较兴趣,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及五四时期的。后面的整理国故就不太愿意看了。最大的困惑就是胡适所说的“实验主义”与毛润之的“实践论””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及后来小平同志的"实事求是"“黑猫白猫论”如出一源,毛润之莫非真是胡适之的学生?我国特色的理论到底是从Marx得到的多些,还是从杜威处得到的多些?还是不管中药西药,有疗效就是好药?读书最让人着迷的地方就是不断产生新问题。本书另一特点就是唐的点评,虽然精彩,但有点胜之不武,好像两人比武,另一人绑着手,任唐随意出招,且颇有马后炮的感觉。当然,质疑权威也是对的,但用采访的对象作为靶子,让读者有点不舒服。

  • 1 沉醉梦境 2021-08-16 14:37:55

    本书虽然名为自传,但主要讲胡适的治学方法及思想体系。作者用了大量批注,来证实或反驳,或赞扬,或批评,还原一个真实的胡适。唐德刚先生的注释居然比胡适自己的口述更精彩。对于一个人,我们不要过份崇拜仰视,也不要贬低到一无是处。贡献和局限分开来看。欣赏他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态度。但有时候太过理性又难免缺少温度,从一个极端走入另一个极端,这要警惕。

  • 0 鹿鸣 2021-07-30 22:34:21

    略有点学术,不应该叫自传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