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天文历法讲座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感冒的冬天 2024-01-22 11:32:49 福建

    这本书解答了3个我一直以来的疑问。1是何时开始以干支记录年与日,中间是否断档或者重置过。书中答案为年从公元前427年甲寅年为起点。日早于殷商,具体不可考。都没有断过。2是古代月都为月亮周期,为什么又有夏建寅,商建丑,周建子这样的说法。作者认为每年正月朔日的北斗斗柄所指方位不同,并非每个朝代都以其一为固定起点。3是日月星辰中的辰所指。人人都知时辰,然日月星皆为实物,辰若不为,需要有特别的解释。这问题网上多数答案都是由今推古。但是正确研究方法是找出现这个词所处时代相近的文献。后来人之论可作参考却无法板上钉钉。作者从公羊传中大火為大辰,伐為大辰,北辰亦為大辰,推辰为恒星。算是比较有道理的。不过所凭也只有三处。辰为一些重要的恒星,还是能泛指我觉得还有讨论的空间。北辰为不动的北天极还是最靠近的北极星

  • 0 永恒的贝多芬 2024-01-17 17:42:38 浙江

    读到四分历的时候有事搁置了两个月,再读就接不上了。

  • 0 winter-vera 2024-04-20 21:23:25 北京

    强烈推荐!

  • 0 王小差🐺 2024-05-06 18:43:28 河南

    古代天文历法的入门读物。诚如作者所言,不懂得古代天文历法,对于上古史的研习始终是门外汉(因为无法读原始文献)。这本书是有七篇讲座集合而成,第一篇“为什么要了解古天文历法”介绍了大量的基础概念和天文知识,需要耐心理解透彻,否则影响后面的阅读。第二篇“纪时系统”介绍了古今中外诸多基于太阳回归年或者月相的历法,第三讲“观象授时”属于进阶,这一讲把天象引入了文献解读,比如陌上桑中“日出东南隅”、诗经豳风中“七月流火”等文献中的天象解释,是对上古史指导意义最大的一篇。第四讲“二十四节气”对了解中国文化比较有帮助,第五、六、七讲是一个整体,从历法角度上系统讲解了汉武帝“太初改历”的动机和原理。附录内容与作者的《铜器历日研究》和《西周王年轮稿》两本专著有重叠。

  • 0 李叔恒 2021-02-17 01:56:15

    翻了一遍,不明觉厉

  • 0 流云似水 2024-04-26 15:03:42 重庆

    出于好奇看的,没啥天文学基础。不过书里层层递进,好歹看懂了古代天文历法的迭代演化。当然要我去推步,那是不可能的

  • 0 慢慢走 2024-06-08 19:46:31 陕西

    审读《中华早期帝国》时资料。 深入浅出,作为历法入门教科书甚佳。感谢张老师帮小弟看清什么是四分法,什么是八十一分法🙏🏻。

  • 0 三马 2024-06-08 14:08:18 山东

    上古历·庚子作 伏羲一画开天地,娲皇补历没盘古。本草育农禹连山,归藏周传失本易。

  • 0 276088996649 2024-06-19 18:43:41 北京

    很难读,不是入门科普,而且会把兴趣磨没编排上也有问题,很多内容反复讲。一些结论(比如周灭商在哪一年)是不是真的像作者说的那样确定,我也没能力判断

  • 0 鎏叶里 2023-05-31 23:53:43 新疆

    五月读完的第一本。匆匆读完的,很多东西捉摸不到就忽闪而过了。要细读才有趣。

  • 1 涉大江 2022-11-20 21:28:14 浙江

    看得云里雾里,配合starwalk2画了无数个图之后下单了一本高中地理五三……

  • 0 最长情的告白 2024-05-31 16:26:55 湖北

    专精之学。不过从第五章开始讲四分历、历法推算起就看不懂了,不过前面几章的科普还是能帮助我读古籍时不至于陷入迷惑。

  • 0 quaint 2023-12-07 11:48:10 北京

    辛德勇老师课上推荐的教材,确实很适合文史专业的小白读,但仅凭我浅薄的高中地理知识,有些地方并没有完全读懂。感觉上古天文历法有些像古音学,都是在一种构拟的体系中追求解释力,可能并非事实。此书采用张汝舟的体系,以四分历推算为重点,卓然一家。需要注意的是,张汝舟的体系在学界的认可度似乎不太高,此书的附录多有diss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内容。此书有些观点可能存在问题,比如对岁星纪年的看法。另外,此书核校不精,多有排印错误,阅读时需保持警惕。

  • 0 呆头认为 2024-02-19 10:53:03 河南

    对一些基础知识的讲解深入浅出,是很好的入门之作。但到后面涉及先秦史推算的部分,我实在是无力理解验算,匆匆读过。

  • 0 卡鹅斯 2023-04-08 01:32:39 四川

    前部分作为古代文学的用典打底百科还蛮实用的。后半作为外行觉得有些无聊。在关于天干地支可能起源于少数民族语言的论述上,态度遮遮掩掩,再一次看到了考古界的政治正确。

  • 2 繁星若尘你若风 2021-12-26 19:34:17

    讶异于古人的智慧。星空与历法之美

  • 0 kuansa 2022-09-16 15:43:43 广东

    普及一下古代天文知识,虽然看了半天也不会推算。小时候读历术甲子篇,简直是天书。

  • 0 风中尧天 2024-06-21 12:55:05 四川

    严格说,书里面有些概念我还没有完全看懂,推算也还没有完全消化,需要反复读。但是不妨碍这是一本好书,如果套用网络常用词就是:不明觉厉,但是绝对没有贬义。作者不愧是天文历法的专家,所有的讲述都有理有据,没有任何地方是凭感觉来的,这不正是历法的本来面目吗——实事求是,一切推算都通过实际天象来验证。很喜欢这种让天文历法回归到本来面目的做法,对刘歆的批评也很在理,虽然他也确实是一个厉害的历史人物,在焚书坑儒后算是读书最多的人之一,对后世影响巨大。夏商周属于断代史,国际上的承认不够,我们自己的史料也不够,从天文历法去印证出土文物字数金贵的铭文,推演出来印合的天象就是不争的事实。历史可能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法和天象却是世界运转不变的规律,即使有被利用为统治者服务的时候,但不变的总会回归其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