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天文历法讲座 短评

热门 最新
  • 2 我家儿子是肥宅 2022-02-04 08:56:41

    前半部还看得懂,后半部就云里雾里,可能我数学太差

  • 5 自游随风 2021-11-15 21:10:42

    学术书籍,对了解古代天文历法很有帮助,就是历法推算太硬核了,看得头疼。中国古代文献浩如渊海,日期换算就是一到门槛啊。

  • 14 天池一苇 2021-10-29 21:54:42

    十年前读过旧版。张汝舟先生的体系自成一派,有相当的科学性和说服力,本书的内容也堪称全面细致。以个人的经验来看,阅读古代天文历法的相关内容,其困难性来源于多方面:其一需要有一些古代天文的基本常识(比如斗建,岁星纪年法,古人对冬至点的测算,二十八宿距星,平气与定气之分等),本书对该部分的介绍较为详细。其二需要有现代天文学的基本常识,也需要对星象有一定的熟悉程度,了解星座的大致方位和构成。其三则是古代叙述历法时的语句不易理解(本书对历术甲子篇的解读非常精彩,前大余-前小余-太阴历,后大余-后小余-太阳历一目了然)。阴阳历的本质无非在于调和朔望月与岁实的周期,整出章蔀纪元也无非是要满足一种周而复始的和谐性。基于该体系,对不少文学现象和史学问题,就能做出独到的解释,如对三统历的澄清、月相定点说等等。

  • 0 道藏裡的蠹鱼 2022-11-20 15:30:20 江苏

    历算……要命。

  • 1 Loncho 2022-10-04 13:38:46 天津

    跳读重点看了一些基本常识及二十四节气部分。

  • 1 穿风衣的猫 2022-10-08 03:05:39 贵州

    想不到这等学究天人的饱学之士居然任职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当年流连校园时,说不定还听过他老人家的古文课。

  • 3 木子络 2022-04-23 20:23:57

    实事求是的说,这本书我有70%都没读懂。因为书里大部分讲述的是天文学的一个基础:推步。说白了就是天文中对日期的计算。对于数学基础很差那我来说,看到各种数字的时候就已经懵了。。。一开始理论基础部分还可以勉强应付,到了对实际天象推演的部分,就好像雾里看花,茫然无措。不过仅仅从这侥幸读懂30%中,真切感受到了张教授在天文学方面的学术思想的严谨,也给我打开了一扇走进古天文学的大门,虽然还没有办法走进去,起码让我有了一个不至于走入旁门的指引。受益颇多!等再多学习一些后,重新回来在技术层面,好好学习一下吧!!

  • 1 感冒的冬天 2024-01-22 11:32:49 福建

    这本书解答了3个我一直以来的疑问。1是何时开始以干支记录年与日,中间是否断档或者重置过。书中答案为年从公元前427年甲寅年为起点。日早于殷商,具体不可考。都没有断过。2是古代月都为月亮周期,为什么又有夏建寅,商建丑,周建子这样的说法。作者认为每年正月朔日的北斗斗柄所指方位不同,并非每个朝代都以其一为固定起点。3是日月星辰中的辰所指。人人都知时辰,然日月星皆为实物,辰若不为,需要有特别的解释。这问题网上多数答案都是由今推古。但是正确研究方法是找出现这个词所处时代相近的文献。后来人之论可作参考却无法板上钉钉。作者从公羊传中大火為大辰,伐為大辰,北辰亦為大辰,推辰为恒星。算是比较有道理的。不过所凭也只有三处。辰为一些重要的恒星,还是能泛指我觉得还有讨论的空间。北辰为不动的北天极还是最靠近的北极星

  • 0 永恒的贝多芬 2024-01-17 17:42:38 浙江

    读到四分历的时候有事搁置了两个月,再读就接不上了。

  • 0 读书识小录 2024-03-07 16:30:39 北京

    评分过高了,对于很多问题理解的还不到位,但对于初通文史的人也够用了。和薄树人对于三统历的解法比,还是差距很远。而且关注中国古代历法,想要了解古历的基本结构,最重要的就是三统历和大衍历。

  • 0 水生葳蕤 2023-12-23 19:51:15 河北

    读到一半的时候还能理解。再后面读到四分历的时候就发现不大行……

  • 0 另一种蓝色 2024-03-05 10:54:08 上海

    东西的尊卑的地方感觉讲的不全对

  • 0 江湖雨子 2024-01-02 19:21:37 陕西

    总算是看懂了

  • 0 无无如如 2024-01-03 17:22:31 陕西

    主要讲历法。

  • 0 仙儿 2022-05-02 16:01:43

    翻出另一本钦天监教材,和卢央老师的对照参看,体系不同有助理解,侧重历法而非占断,结构更贴近自己的体系,还有四分历的专题。总之古代天文历法这件事,就是常看常忘,忘了再看,看了又忘。具体用处,除了莫名好奇,大概就跟拉丁希腊语差不多,读其他书时涉及时间或者引用,不用停下再查,心下直接了然带来的纲举目张之乐。

  • 4 思鸣 2022-07-25 16:07:07

    很精彩的书,收获满满!!!只有既熟悉传世文献,又熟悉考古资料和出土文献,既懂文字训诂,又懂天文历法的学者才能写出这样的好书!全书去掉附录总共420页,但前前后后却读了4天,但是细细地读了一遍。张汝舟先生先生真是太了不起啊,太史公附在历书后的「历数甲子篇」,两千年都没人看懂,竟被先生研究透了了!个人建议,读到「四分历的编制」一章时,要自己动手算一下前六年的闰朔表,算起来虽然不难,但是要有耐心。只有自己亲自动手算了,才知道是如何置闰、如何安排大小月的。不自己计算一下,后面关于系年考证之类的内容也是难看懂的。

  • 1 包子 2022-09-06 22:59:08 四川

    觉得很有意思,虽然里面关于计算的我都没懂,但是觉得是因为我看电子书,不方便对照附录的表格查看,如果好好研究可能能看懂

  • 1 沐青 2022-07-11 15:28:09

    前半部分是入门科普,或许因为是讲座,有些结论可能不是那么严谨并且缺少出处或详细推理;后面四分历的章节算是一家之言,师门气息过重。如果有更好的入门书可以不选这本吧…几处问题:1、第112页图片黄道和赤道的文字位置是不是放反了?2、第132页,图表第三行“在下”应为“下”;3、第142页,图片里地球与东大距的连线是否应为一条切线?4、第159页,“[上臼下土]田”,哪位可以告知下这个字的出处吗(感谢);5、第166页,“黄道规牵牛初值斗二十一度,去极百一十五度”似应为“黄道规牵牛初直斗二十度,去极二十五度”

  • 1 大骏马 2022-06-26 15:12:36

    读古代文学必须了解天文历法,了解天文历法就读这本书。前半部分扫除了不少读古代文学时遇到的疑惑,后半部分太专业了,也没打算自己推演考证古文中的年月日,所以没有深入学习推导。

  • 2 lanlanlan 2022-06-09 16:06:40

    一般叫某某讲座的书,都是该领域最好的入门书。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