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与人二讲 短评

热门 最新
  • 8 Derridager 2021-03-03 20:46:31

    拿到后一口气读完,十分满足。文风平易,译笔流畅。译后记中还专门介绍了德勒兹(和瓜塔里)对同一性的拒斥和对动物问题的强调(在亚稳定状态中借助差异生成),以及斯蒂格勒翻转知识的药学以及“第三持存”,与西蒙东“个体生成”(individuation,这个译名不同于许煜的译法)的渊源。但是就自己而言,读的时候几乎都在想德里达和拉图尔,特别是提到社群和社会的区别,后者受西蒙东的影响真是太明显。总而言之,这本书可以用作西蒙东(技术)思想的入门导读。

  • 8 𝑾𝒂𝒍𝒅𝒆𝒊𝒏𝒔𝒂𝒎𝒌𝒆𝒊𝒕 2021-03-08 23:55:24

    正文无非是围绕“动物与人”的主题作了些许观念史的梳理(还不完整),基本只有文献综述而无创见发挥,离预期有所差距;但鉴于面向群体是大一预科班,故文风晓畅,饶有趣味,仍可一读。倒是代序和译后记对了解西蒙东的思想更有帮助。(只是一堆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概念看得我眼花缭乱云遮雾绕[我怀疑德勒兹就是学他的],还是得读读更多文献。)看得出来,西蒙东对德勒兹和斯蒂格勒的影响极其深远:反“人类学差异”和“前-个体生成”论→德勒兹的“生成-动物”和“差异哲学”;对技术物的关注→斯蒂格勒的技术哲学。期待引进西蒙东的更多作品。

  • 4 寄居象 2021-03-09 23:58:21

    西蒙东的中译本,记录了其两次关于动物学的课堂录音转录稿,内容上从古希腊开始梳理了动物学的辩证法式发展,并提出自己根本的不赞同动物与人之二元论的态度。西蒙东更多的学术内容被放在译者的译后记中,可以当做西蒙东的导论。对动物学的思考不但为西蒙东的技术理论提供了基础,也给后世的德勒兹和斯蒂格勒带来了很多启发。这种意义上,西蒙东是一位极其重要的思想家,他不但为技术理论带来了一片新的视角,其对动物的思考可能会给后世带来重新审视整个生态学的全新角度:1.人在生态学中的技术地位是什么?2.人和动物共同的可能社会是什么?这些问题极其重要,希望更多的西蒙东译本能够快快完成,让其进入更多人的视野。

  • 3 baiya 2021-02-25 16:51:08

    终于,西蒙东来了!在本书中,西蒙东就生命、动物与人的生命之间的统一性,还有生命与智性、习惯、本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问题,为我们呈现了古往今来的思想家如何对此展开思考。

  • 3 扭腰客 2021-03-31 15:17:39

    不同时期,人类对自身的思索与对世界的探求也有所不同。从狂暴的上古诸神,到大爱的宗教偶像,也是人类对自身人设的折射。

  • 1 水橋あきら 2021-03-23 17:58:36

    只能作为小品来看,西蒙栋梳理了前苏格拉底到笛卡尔主义对动物与人差异之间的观念,主要的切入点居然是心理学,对本人思想的涉及较少。读译后记时对了解到的西蒙栋用动物能制造非自然工具的“技术物”(例如道路和庇护所)来反驳“人类学差异”这点引起了兴趣,应该需要读他更多作品。

  • 0 孟羊羊 2021-04-04 23:42:25

    薄薄一本,西蒙东两篇文章很好懂,串联起来西方哲学中关于人与动物的看法。可能是给大一新生的演讲?没有太多引用参考。译后记把两篇讲稿放入西蒙东的科学哲学里理解,也谈了他与德勒兹斯蒂格勒的关系,没怎么读懂……

  • 0 ly的读享生活 2021-03-16 13:53:23

    简明清晰,译文平易。我们可以运用它来讨论和争辩动物拥有什么样的灵魂,它们是否和人类一样具有理性和自我意识,它们是会思考呢还是只依靠生物学意义上的本能行事,它们是否有权利获得我们的尊重,或者仅仅在于我们有责任去尊重它们。西蒙东有关个体生成及技术与文化的阐释影响了吉尔·德勒兹的“动物-生成”理论,还有布鲁诺·拉图尔、贝尔纳·斯蒂格勒等当代思想家。能感觉到译者的认真,序言和译后记是很有用的导读和路径指向。

  • 0 闰闰 2021-03-31 08:18:48

    超薄的一本书,但内容含量一点都不少。讲稿易读,代序和译后记,要走走停停。

  • 0 干燥的白季节 2022-02-19 15:36:06

    代序+译后记与正文篇幅有点不成比例

  • 0 sweetooth 2022-02-22 19:07:54

    “蛮族,或两性异型,那些在某种程度上与我们自身拥有的内在经验区分的存在,我们则假定他们只是自然的产物。” 将女性逼迫、驱逐到他们眼中的自然,父权制是多么依赖人本主义啊。

  • 0 易外太空 2022-03-02 20:11:56

    译后记比原文重要 是目前对于西蒙东思想最好的中文介绍

  • 0 艾多斯 2022-03-04 14:39:53

    简单来说,古希腊时期认为,人与动物具有某种相似性和连续性,人与动物的差异是程度上的差异,近代以来笛卡尔主义认为动物是一种广延物,人是精神主体,人与动物在性质上是对立的,而19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动物在某种意义上和人是一样的,从动物的本能、成长和行为可以理解人。但本书更像一个简要的动物思想史。

  • 0 不謝 2022-02-28 22:25:10

    哪里简洁流畅了,我觉得翻译极尽堆砌之能事。

  • 0 Urpflanzeee 2022-02-05 11:29:51

    西蒙东对动物与人关系的思考超越了“人类学差异”的观点,因为实体不是首要地占据着分类的基础的位置,而是以“个体生成的不同制度”代替。“个体生成”强调发生的行为,通过物理、生命与超个体的个体生成的区分,西蒙东看到了动物在心理生命(超个体)的生成。通过区分社群与社会,说明动物群体中同样呈现出异质性和有机性,动物个体因此兼具“纯粹个体性”(脱离社会的另外生命)与“持续生命”(群体中的个体),其来自“本能”和“习性”的共同作用。说到底,西蒙东排斥的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在此问题上,德勒兹的“生成-动物”和斯蒂格勒的“第三持存”(受刺激/反应模式控制的居于人类记忆之外的激素)也颇受西蒙东的影响。

  • 0 Rhinover 2022-01-28 22:18:08

    意犹未尽。比较明显地提出了区别人与动物的观念是一个逐渐把“非我”驱逐进荒蛮(他者和自然)的过程。人和动物只在智性发生的条件概率上有所不同。看到亚里士多德分析植物生就为了繁殖一段,忽然觉得现在哪有什么进步反而更加退化,二元系统根本不想你有什么为人的自主意识,甚至不希望你有动物的感觉,最好比机械更无感,比植物更功能。

  • 0 Bowie S 2022-01-25 14:14:12

    西蒙東重新回顧哲學史,從中找到挑戰人與動物二元對立界線的反例(笛卡兒立下機械論的嚴格界線),最後提出動物也有「文化技術」(不是人類獨有)。原來在亞里斯多德那邊就有人跟動物作為「功能」的影子。另外裡面提到石頭等非人的生命力也很拉圖。

  • 0 吃月亮的人 2021-12-18 20:33:08

    代序和正文简洁晓畅,译后记写得相当好,一本除了太短以外大概挑不出毛病的书。 在两次讲座里,西蒙东比较含蓄地反对了人与动物,以及身体与心灵的二分法,通过哲学史的简单重述,他试图用技术物的概念建立一个生命的连续光谱。在这个光谱的意义下,生命个体,乃至于物理个体和集体个体(跨个体),都是正在发生的转导,而不是潜能的现实化(亚里士多德),不是拥有几乎无限理性的认识主体(笛卡尔),更不是一种静止不动的理念(柏拉图)。 “此处并没有建立一种人类学的本性或本质,仅是某个门槛被跨越了:比起思考能力,动物拥有更强的生存能力,而人的情况正好相反。但两者都以通常的或特殊的方式生存并思考着。”

  • 0 面包漏水 2021-12-05 04:51:47

    感觉最近看的jonas/barbaras/simondon好多概念还真蛮和古希腊相似)。对亚里士多德来说,“存在着一个不变量,这个不变量就是生命”,诸种生物尽管具有各自的特异性,但本质上却是连续和功能相似的,西蒙东认为正是通过类比(analogy)亚里士多德“才能够以很高的思想密度思考什么是本能”,这一类比涉及到的是也正是西蒙栋的一种视点转换,既从个体的本体论出发来思考生成关系转换到他所提出的从个体生成的关系(ontogenesis)角度来思考个体化过程,而类比也是外在于思想的个体操作(前个体的个体化生成)与思想本身操作的关系(因此同样也是前个体生成的一个相位)。因此,或许对动物/人的本体性区分就是对这一来自相同前个体存在的个体化操作的遗忘,哲学的遗忘。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