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的书评 (14)

伊甸园 2022-02-04 16:44:33

莱姆早期作品——《伊甸》书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伊甸》成书于1959年,是斯塔尼斯瓦夫·莱姆很早期的作品,在本次译林出版社集中出版的六部曲:《索拉里斯星》、《未来学大会》、《无敌号》、《惨败》、《其主之声》、《伊甸》中,本书是最早的一本。 我们可以从行文结构中看到科幻作家早期作品的青涩,但必须强调的是,就算...  (展开)
格桑红莓覆盆子 2022-08-08 20:34:07

说不出的难受

我太喜欢这篇里的医生和工程师了。尤其是工程师。看下来,寥寥几段动作和心理描写把他的转变写活了。质疑所学所知的迷惘痛苦,对太过熟悉之景色的颤抖。对医生的欣赏,嘲讽,在意,较劲,比较,恼怒,信服。到强撑做他们拥有武力无所畏惧,却已然动摇于他们造成的局面,到后面...  (展开)
王云峰 2021-09-18 00:16:41

伊甸之外仍有无穷的期待——读莱姆《伊甸》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莱姆作品集共六本,《伊甸》是笔者阅读的第三本。如果用一个词概括每部作品的主题,我认为《索拉里斯星》是回忆,站在外星球回忆地球;《未来学大会》是展望,预测70多年后的现实景象;《伊甸》则是接触,地球人与外星智慧生命的近距离沟通。 和外星智慧生物的接触,一直是科幻...  (展开)
猫猫大王 2022-04-01 22:26:35

一个回味无穷的拼图,一个引人深思的隐喻

作为莱姆的早期作品,伊甸的节奏明显没有后来的索拉里斯星和无敌号紧凑。到中途的时候我甚至还感到有些无聊。一个接一个不能理解的事物,一个接一个想不明白的情况,在作者没有努力营造悬疑感的时候,就会让人一直感到很困惑。虽然科学家们到处探险,但是也没有像无敌号那样不...  (展开)
永远的开关 2022-01-26 19:36:07

文明之间无法正确交流的PTSD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品的基本叙事是个循环:整装、探险、接触、归来。整装部分以主角六人在一头扎进土里的飞船上进行各种修缮工作和做外出的准备工作为主。探险部分以写景为主,莱姆受到到超现实主义画作的影响,笔下的景物基本上是荒野中充斥着人类无法理解的生命体和双生体的建筑,实在想象不...  (展开)
出门散步去了 2021-09-20 13:32:39

“我只知道,我们一无所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莱姆是那种可以把故事写得很具体,但用语又很精简的人。伊甸是我读的第四本,依然在开篇就被抓住了全部的注意力,读完不自觉陷入长而深的沉默… 据说伊甸是莱姆早期的作品,从这本就能看出他擅长让人物用普通的语言,树立形象: 富有责任心的可靠的船长,在第二次探险中,化学...  (展开)
Kondle V 2024-02-02 22:54:28

有些遗憾

一场异星鲁滨逊漂流记,一艘火箭,六位科研人员,一颗星球。 求生,探索,接触。 本作的叙事性不强,大段大段的篇幅是极为死板又认真的勾画,像是无感情的机器人,原本就陌生的异星环境在这样的描写下显得异常抽象,如果想要完全理解他所描写的那些地貌与几何构造,无疑是痛苦...  (展开)
vzxu 2023-11-13 19:54:09

伊甸,1984

伊甸,1984 莱姆的这部伊甸,可以说前十分之九都是让你等待,让你在一堆冗长、繁杂和充斥沙漠般的场景语言中焦虑的等待最后结果。最后你反复看后面十分之一部分终于明白,这个没有特定身份“老大哥”统治的名为伊甸的星球,控制着所有信息,也控制着星球上所有依靠无机物为食的...  (展开)
Melancholy 2023-10-30 07:41:26

今夜,我们都是逃无可逃的伊甸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完成于1959年,在莱姆的作品时间表上相当靠前。 请注意,“跨星球文明交流”和“暗讽极quan社会”这两大主题将在此后反反复复出现在莱姆的作品中,因此对比后期创作,《伊甸》的确不出彩,甚至很糟糕。 它在处理节奏和视角方面是失控的。 相比《索拉里斯星》寥寥数语便能勾...  (展开)
泊欣 2023-01-31 16:51:18

高低阶接触,是毁灭,是远观,还是帮助?

看完《惨败》再看《伊甸》真是莫大的安慰。我不知道作者写书的顺序。关于高阶文明和低阶文明接触时,是帮助还是远观,这可真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了。 全书还是一以贯之的没有女性角色,但每个人物都很鲜活,最喜欢的还是医生,莱姆的冷幽默无处不在 。 P5" 他变成鳏夫了。“ 医生...  (展开)
Jellyfish 2022-07-25 15:49:12

一些感想

伊甸,旧约里生命诞生的花园,而在初登陆的开端,透过人的视角,星球上仿佛处于一种高度发展而又文明衰退的末端。这是我的第二本莱姆,由于是比较早期的作品,前期大量关于星球景观和未知工序的铺陈描述一如既往的奇诡而难以想象,但不得不说对于景观的描写真的太多了,前十章...  (展开)
echoz 2022-06-24 18:14:25

外星文明中的1984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美好的名字可能只是恶的掩饰,本书取名《伊甸》,也许只是一个讽刺,否则这个信息自由被完全剥夺的星球为什么用人类的乐园来命名。 本书不是硬科幻,没有创造出一个完全的科技树,虽然描写外星文明,甚至人类文明也已经有了反物质武器,但是总体来讲都是服务于人类与外星文明相...  (展开)
Nellie 2022-04-29 18:17:11

想象力的天花板有多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琢磨半天这个书名,应该是反讽吧? 太佩服作者的想象力了,这本书从第一页开始就充满各种悬念。 如果说常规的关于太空航行的飞行器的描写算得上中规中矩的话,那他想象出的伊甸星的自然风貌和生物体系可以称得上惊艳了。可以说达到了我之前对外星人想象的天花板。 但这还不是最...  (展开)
有一些书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壹颗贰颗杨梅 2024-03-05 22:49:05

还会有更美的存在

终于开始读起来了,起因是今天中午看到了贝克辛斯基的画,那一瞬间就把我扯进了这个地区(西俄?)独有的孤独,宏大,寒冷,痛苦,迷茫,黑暗,冷淡,恐惧……无数形容词。所以就打开了同样也是二战后波兰的莱姆的书。 说起来,书里的伊甸星银白色的光芒,伊甸星人,植物风貌也...  (展开)

订阅伊甸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