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浮桥》一书中,较多地触及到了人类文明的领域,诸如桥梁、古琴、昆曲、朗诵、文学、园林等等。但在作品开头“紫碧湖上”一节中,作品已经率先描述了主人公于家傲沉浸在大自然中的美感。无论是紫碧湖畔的流连忘返,还是紫碧湖上的泛舟而渔,都是一种遗世独立、独与天地往来的胸怀。
书中写到,“ 清晨,时间在湖面上缓缓流淌。日光、水光、天光逐一被解开,一道道地晃漾着。一只又一只的飞鸟掠过水面,一片又一片的叶子飘落在水面。到傍晚,日色、水色、天色仿佛又被扎了起来,一束束地交叠着,在天空中,在湖面上,惊得那已经黄绿相间的柳丝飘啊飘的飘不尽……”
最细致的是这一段对于晨光的描摹,“ 清晨的阳光洒在湖畔一角,被风吹成条条水线,斜斜地波动着,像无数杆铅笔,不断涂划着一幅粗略的素描;又如无数条琴弦,反复拨动着一段简单的旋律”,这是用了工笔的画力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记述。
作者对于大自然的描摹,在“浮桥云海”一节当中达到了最高峰。在嵩山三皇寨的山巅之上,作者虽然要引出的是女主角的出场,但是这个出场,却让作者呕心沥血到将大自然中几乎可以算的是极致的美搬动出来,进行长篇幅的铺垫。书中对于云海的描述称得上穷尽笔触之力,“ 白色的雾气,有时腾腾而上拔地通天,有时如遭重击一般在山岭上散开,露出玉岩柱石的山体来,有时则如同蒸腾的热气一般将连天峰美丽的崖顶烘托出来,在雾海朦胧中,如出浴一般,山开始温润起来。”
大自然之力,既是昭示人生意义存在的可能性,也是一种无可捉摸的象征,“ 万千云峦摧折崩塌,连起嵩岳的千峰万岭,顷刻间变幻乾坤。远方,洁白的云连起一堵白墙,纯洁净雅,透露出一派西天净土的祥和。”即使在大自然自身来看,何尝不是变幻无穷和祥和净土之间的轮转!
紫碧湖的安静,天云海的奔腾,这就是大自然最常见的两幅面孔。
相对应的,人的内心有着宁和与狂放的纠缠;于家傲和尤拉的爱情也有着和风细雨和疾风骤雨;主人公的命运也在娓娓道来和风云突变之间轮转。因此,《浮桥》一书中,对于大自然的描摹也是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另一方面,《浮桥》读来给人的一个明显感受是,在阅读“拖延拖延”一章节的文字时,人们很明显地可以看得到男主人公于家傲,不过就是体制内的一个小业务员,活脱就是一副职场消磨图,而难以思想到山巅的云海、人类的桥梁文明,遑论古琴、昆曲、园林等;而在阅读“浮桥云海”的时候,人们几乎忘掉了这个男主角是“拖延拖延”中的拖延症重症患者。
这两个方面并不是非此即彼或是先此后彼的,其实,在拖延拖延之中,浮桥之上就有云海,大自然并不会因为一段爱情,或者是男女主角的心境而有所变化。
这并不足以让我们去喝骂大自然,如金毛狮王谢逊那样呵斥“贼老天”。大自然本身的价值,何尝不在与人的关联。如此这般的良辰美景,如若无有尤拉和于家傲的注目观瞧,如果不是尤拉和于家傲的相遇相知发生于其中,试问,此等美景对于尤拉,对于于家傲,对于翻动书页的读者来说,又能有多大的意义呢?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