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品方: 鹦鹉螺
副标题: 8种对人类社会至关重要的材料
原作名: The Alchemy of Us: How Humans and Matter Transformed One Another
译者: 任烨
出版年: 2021-3
页数: 288
定价: 56.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21727463
内容简介 · · · · · ·
材料和人类是相互塑造的。我们不仅生活在物质世界中,也在与物质共舞。我们塑造它们,它们反过来又塑造我们。虽然你可能并未察觉,但那些至关重要的材料相关的科学技术进步已经在无形中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这本书展示了材料是如何被发明家塑造的,也展示了这些材料是如何塑造人类社会文化的。每一章的关键词都是一个动词:互动、连接、通信、拍摄、看见、分享、发现和思考。它们分别对应8种至关重要的材料,通过图文并茂的精彩故事,你将了解这些材料的发明如何改变了人类社会。
比如:
人类对钟表精度的追求,如何改变了现代人的睡眠方式?
电报机的发明,如何影响了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乃至美国文学?
钢制铁轨的发明,如何帮助美国愈合内战的伤痕,还让圣诞节成了一个盛大节日?
而使用硅芯片的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的第二大脑,反过来塑造着人类。
……
这些令人着迷和鼓舞人心的故事,为我...
材料和人类是相互塑造的。我们不仅生活在物质世界中,也在与物质共舞。我们塑造它们,它们反过来又塑造我们。虽然你可能并未察觉,但那些至关重要的材料相关的科学技术进步已经在无形中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这本书展示了材料是如何被发明家塑造的,也展示了这些材料是如何塑造人类社会文化的。每一章的关键词都是一个动词:互动、连接、通信、拍摄、看见、分享、发现和思考。它们分别对应8种至关重要的材料,通过图文并茂的精彩故事,你将了解这些材料的发明如何改变了人类社会。
比如:
人类对钟表精度的追求,如何改变了现代人的睡眠方式?
电报机的发明,如何影响了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乃至美国文学?
钢制铁轨的发明,如何帮助美国愈合内战的伤痕,还让圣诞节成了一个盛大节日?
而使用硅芯片的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的第二大脑,反过来塑造着人类。
……
这些令人着迷和鼓舞人心的故事,为我们重新思考人类社会与技术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我们需要回顾那些科学史上的经典瞬间,同时批判性地看待周围的技术和工具。
作者简介 · · · · · ·
艾妮莎·拉米雷斯(Ainissa Ramirez)是一位材料科学家,也是广受欢迎的公共演说家和科学传播者。她毕业于布朗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曾在贝尔实验室担任研究科学家,并在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学术职位。她曾为《时代》《科学美国人》《美国科学家》《福布斯》等杂志撰稿,并定期出现在PBS的《科技新时代》节目中。
目录 · · · · · ·
第一章 互动
出售时间的女士... 003
不连贯的睡眠... 005
本杰明·亨茨曼的钟表... 009
振荡的宝石... 013
爱因斯坦和爵士音乐家... 018
第二章 连接
林肯的葬礼与国家的连接器... 029
贝塞麦的“火山”... 032
真正的钢铁侠... 037
钢铁如何改变了我们... 041
圣诞节如何变成了受欢迎的节目... 045
第三章 通信
一场本该避免的战争... 051
闪电快信... 055
总统床边的世界... 069
电报与海明威风格 ... 077
第四章 拍摄
一个关于马的问题... 087
牧师的烦心事... 092
曝光不足... 100
罪恶的拍摄... 106
第五章 看见
一个美妙的夏夜... 121
奇才的好点子... 127
萤火虫的警示... 137
第六章 分享
NASA 的太空金唱片... 145
爱迪生的声波梦... 148
西海岸男孩... 155
第七章 发现
科学的战利品... 165
穿过黑暗的玻璃... 167
玻璃泡中的重大发现... 180
第八章 思考
可塑的脑... 189
茶壶把手和内衣钢圈... 192
秘密任务... 195
化学家的逆袭... 199
塑造大脑... 207
结语 ... 217
致谢 ... 221
资料来源及访谈 ... 225
延伸阅读 ... 227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祖先的睡眠方式与我们的有很大不同,他们并不是睡得时间更长或者更好,而是选择了一种我们现在不见得能接受的方式。工业革命之前,我们的祖先会在晚上的两个分开的时间段内睡觉。回顾过去,我们会发现他们在晚上大约九十点钟就睡觉了,这一觉会睡3.5个小时。他们会突然在午夜之后醒来,熬大概一个小时的夜。当他们感到疲倦时,会再次回到床上睡3.5个小时。这两个睡眠时段被称为“第一阶段睡眠和“第二阶段睡眠”,这就是传统的睡眠方式。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互动 -
Report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show that Kodak, the primary producer of color film, was made aware of its film’s flaw, but dismissed it. Addressing complaints from black mothers in the 1950s and 1960s might have been prescient, since this was the dawn of the Civil Rights Era. Black was beautiful, but the status quo was more. All that changed, however, when large corporations made a fuss about Kodak’s film, which they bought in bulk for advertising. A team of two unlikely businesses—furniture makers and chocolate manufacturers—protested against Kodak’s films for discriminating against dark hues.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神奇的材料"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神奇的材料"的人也喜欢 · · · · · ·
神奇的材料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拿起来就放不下,感觉被平平无奇的汉化书名耽误了

更像初中生的课外读物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The MIT Press (2020)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
-
柏書房 (2021)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2021年鹦鹉螺出了什么书 (中信出版鹦鹉螺)
- 2021购书目录 (思郁)
- 科普通识 (森森)
- 科学与科普 (Science而后行)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神奇的材料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陆钓雪de飘飘 2021-03-14 09:46:44
1897年,埃弗里特建成了汤姆逊用于测试阴极射线的越障场地。在此基础上,他又插入了两块金属板,并把它们和另一个电池连接起来,形成可使射线偏转的电场。当埃弗里特启动这个装置时,汤姆逊看到阴极射线朝着下方与电池正极相连的金属板移动,由此知道阴极射线带负电。之后,埃弗里特用一个巨大的马蹄形磁铁围绕着玻璃管的中心部位,当他启动装置时,汤姆逊发现阴极射线像被强风横扫的候鸟一样向上移动。根据他的数学运算,汤姆... 1897年,埃弗里特建成了汤姆逊用于测试阴极射线的越障场地。在此基础上,他又插入了两块金属板,并把它们和另一个电池连接起来,形成可使射线偏转的电场。当埃弗里特启动这个装置时,汤姆逊看到阴极射线朝着下方与电池正极相连的金属板移动,由此知道阴极射线带负电。之后,埃弗里特用一个巨大的马蹄形磁铁围绕着玻璃管的中心部位,当他启动装置时,汤姆逊发现阴极射线像被强风横扫的候鸟一样向上移动。根据他的数学运算,汤姆逊推断出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微小粒子构成的。他计算出这种粒子比原子小,是当时发现的最小物质。当他和埃弗里特用不同的金属板和充有不同气体的玻璃管重复这个实验时,汤姆逊发现同一种带负电的微小粒子存在于所有材料中。他把这种粒子成为“微粒”(corpuscle),不过后来人们都称之为“电子”。钓雪按基本粒子 (展开)
0 有用 红小红的梦 2021-04-09 22:39:01
从材料的角度串联起近代科学史,兼顾故事性与趣味性,是非常好的科普书。
3 有用 Prunus d 2021-12-22 08:14:59
首先,翻译得不对,原书的标题是 the alchemy of us,应该是“现代炼金术造就的我们”这种意象。材料学在各种领域的发明、发展以及如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角度其实很新,读着也有非常融会贯通的感觉。唯有不足的是作者笔触有点不稳定,有时候细节丰富,有时候又略显匆忙,故事没抖得很清爽
0 有用 海滨上空的鸟 2022-02-11 13:28:41
因万家灯火,我们不再仰望满天银河,也因摄影进步,我们定格瞬间成为永恒。作者最后希望在互联网信息洪流的今天,我们应当保持对世间美好的感受力,同理心以及专注深度思考的能力,让科技服务与于人文。
2 有用 醍醐 2021-09-23 13:44:01
这本书写的真的很不错,科普部分写的有趣生动,来龙去脉都写的很详尽,并且不仅着眼于材料发展的本身,更兼具对发明者本人的描写,让这些改变人类生活的发明,带着人文关怀的色彩,最后还有延伸阅读,可以让对某个环节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