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考研辅导老师,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使用考试真题"。
这个间题看似容易回答,却很难回答好。真题是对考试大纲最直接的体现,也是很多考生反复照题的材料。但是问题也随之产生∶大家会很快发现,真题的难度太高,则一遍不管用,再瑚又没有了感觉。最后只能变成了背咨案、拆句子。可是答案背了也没用,因为几乎不可能再考原题;句子拆起来也很让人崩溃,因为这不能等同于阅读能力的提高。真题就像一座我们需要仰望的大山,在它面前我们实在太弱小。从山脚出发,如何才能跨越险壑陡峭, 成功到达顶峰呢?
这也正是我们策划这套丛书的初衷。我们的设计理念,就是以学生实际水平为出发点,以真题难度为依据,规划出可行的学习路径,帮助学生少走弯路、步步为营、踏上通往成功的阶梯。再打个比方,在健身行业里,当学员无法完成标准动作时,教练就会迅速为其规划"退阶动作"。比如,密卧撑的退阶动作可以是跪姿俯卧撑;引体向上的退阶动作可以是弹力带辅助引体。类似地,在考研英语真题中,当我们无法完成思辨类的题目时,我们可以先尝试本书提供的基础词汇、语法训练等语言能力相关的题目;我们无法在四个选项中排除干扰项时,我们就可以尝试本书提供的二选一、三选一的题目,把需要应对的干扰项减少。通过降维训练,可以让我们找到最合适的起点、最合适的努力方向,从而迈出通往成功的、
最准确的一步。
本书以历年真题阅读文章作为学习的课文,每一篇文章又按照语言能力进一步拆解为
三个进阶模块∶词汇、语法、逻辑(更准确的说是语篇和批判性思维等),并分别给出知识讲解与训练题。之所以这么拆分,是因为我们认为影响阅读能力的最核心因素是词汇。博塞斯(Bossers)在1992年的论文里指出,与语法相比,词汇更影响阅读能力。阅读测试领域的领袖专家查尔斯·奥尔德森(Charles Alderson)也曾明确指出,词汇量和阅读理解的相关性极强。这也解释了为何我们把词汇内容放置于语法之前。这其实不难理解,我们看以下这段话∶"研表究明,人在看字时,会动自字将排好。不信你读重一下段这话,就会现发字全都乱是的。"这表明了,只要单词量足够高,语法对阅读能力的影响虽然存在,但相对有限。既然单词如此重要,那么该如何解决词汇的背诵问题呢?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顾永琦教授就发布论文指出,在阅读中记单词的效果远超过机械地背诵词汇表的效果。关于这点,我本人于2017年在伦敦求学时,也多次得到诸如克里斯,崔佰(Chris Tribble)等学者们的确认。这也是为何我们在本书的每篇文章后都设置了对应的词汇练习。
在语法和逻辑等模块,我们也都是讲练结合,来训练学生对真题的掌握。我们深信,知识不是"看"会的,而是"做"会的。仅仅是罗列知识点,根本无法确保学生可以吸收和掌握。只有让学生亲自去做练习,才能推动学生进步。
编写本书逻辑板块的时候,我们参考了大量英美国家的学术教材,试图以最科学和最有效的视角来解说真题。比如,作者如何支持某个观点?有哪些方式可以支持一个观点?是举例,是数据,还是什么?举的额子是实验证据(empirical evidence),是个人铁事(personal anecdote),还是什么?…这些都已经在国内外的学术英语体系中达成共识,并且在本书中也得以较好地体现。
在考研备考过程中,我们非常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期待。得分固然重要,但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才是更重要的。我们在疯狂的刷题中往往容易忽视语言的本质。正如,很多人在弹琴中忽视了读谱的技能,在绘画练习中忽视了构图的能力。只有在过程中钻研那些基本要素,才能带来理想结果。当一个人读博不是为了职称考试不是为了分数,工作不是为了收入……你会发现,这样的人反倒容易获得成功。因为要靠世俗功利去维持日复一日的枯燥付出,是很难的。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大家认清阅读的本质,更多关注文章本身而不是刷题,更有效地提升阅读能力而不是应试技巧,真正靠实力实现自己的考研梦。
非常有幸能与考虫研究院的英语教研团队合作完成了这本具有行业突破性的教材。如果您在使用中有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随时联系我们。
陈仲凯
二〇二〇年七月七日清晨四点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