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http://lockedroom.net/blog/?p=4689 过去和当下两起杀人案在第一章便出现,之后通篇家访,叙述冗长,说故事有待提高。主要线索是两封伪造遗书和一封威胁信,棺材和打字机的设计明显致敬 Ellery Queen。结尾从证物细节出发锁定作案时间,进而推出骇人真相,过程相当精妙,犯人身份更是击中极大盲点,意外性比原作有过之而无不及。推荐。
不负期望的杰作。非推理部分灌水过多,但解谜篇非常精彩,柄刀一把握到了奎因作品的精髓即具备强调办案过程中逻辑性并以此引出真相的感觉,此作通过建立在物证上的大段逻辑分析和丰富的细节排除所有其它的可能性(包括共犯和假线索这些一般作品不会去考虑的情况)留下真相,逻辑分析的质量极高,但和情节结合得不是很好,会让人觉得前面的推理过分严谨而结尾最重要部分的推理又交代不足。其余一般,情节,伏线,公平性都不太行(这种写法总会导致线索后置),布局差强人意,除此以外有不少致敬奎因的元素。虽然有不少缺点但毕竟逻辑分析写得好,仍然是很值得一读的纯本格推理,推荐。
顶级神作。故事和推理部分相对来说比较割裂,从开篇第一个字开始,牵扯到案件的部分,无论是第三视角描写还是人物对话,细节都足够丰满,人物之间对于案件的探讨部分很注重思考,无用的废话很少。非推理部分则恰恰相反。 黑与白的立意、希腊,船与棺材三者互相映衬的hint,这一切让一个源于国外但日本化的大家族的故事读起来并不枯燥,柄刀一的文笔和丰富的知识很适处理本书中这种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背景。 从物证细节切入,围绕着两封遗书、威胁信、打字机、棺材、监控摄像头的相关的物证构成的物证网展开的推理异常严谨,对真伪线索的讨论和某部分大段排除法在日系中实乃罕见,个别逻辑链的巧妙和严谨丝毫不亚于希腊棺材之谜。诡计部分很一般,但是用逻辑阐释诡计的技法深得我心。 最后的伏线回收之后的真相更是意外性十足,而且非常合理。
棺材,打字机,还有标题——希腊棺材之谜,这本书毫无疑问是对奎因那本旷世名作的致敬。 不过致敬仅停留在案件元素中,甚至可以说,对于希腊棺材这一元素的运用,这本要贴切得多。一个和希腊息息相关的家族,一个以船为棺的家族习俗,一个黑与白交错的故事。虽说叙事冗长,但悄然埋下的伏笔确实也足够惊喜。 逻辑推理更是大开大合,凶案,威胁信,遗书,看似紧密相关的内容,却在作者安排下巧妙的分开拆解,又在最后汇聚成更猛烈的动机。用一个相当欧美的叙事节奏和逻辑展开方式,展现了一个完全日式的故事。 おかしな信仰や目もく論ろみを投影されすぎたから、棺のほうも得体の知れない影響力を持ったかのようでもある。 这句话可以当做这本书最好的注解
8.5 水平颇佳的致敬作,能忍受前面柄式文风的干巴,就能享受到其后高密度解谜的快感。设计案件的核心思想估计是“黑白就一定分别代表恶善吗”,包装手法十分厉害,以遗书和威胁信为栽土埋藏的意图对抗,从完全不相容的两个极点出发,结合反转的意外性将所有真相的质量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其中遗书的推理略有珠玉在前的茶杯诡计的影子,威胁信的推理则站在某经典诡计的变体上
71/100
2024-337(7.7) 在经历了如此漫长的家访之后,我已经无法正确判断这个诡计究竟是什么程度的诡计了,所有的意外性都已经被磨灭了好吧,甚至有点爱咋咋地的摆烂心态,家访之神救救我吧QAQ明明是很带感的船棺和很带感的家族,我怎么就从头到尾都没提起来劲呢……
8.3。从逻辑流的角度看的确是佳作,几个关键物品上的推理错综复杂,风格也是板正的奎因流。真相则巧妙地击中盲区,牵扯出关于黑与白的探讨。动机比较日系,也算是岛国特色了。不过整本书作为小说的确差了些味,长篇的家访和平铺直叙的叙述让故事前中期略显枯燥,比较劝退新人读者。
三点五星,标记三星。 很难喜欢起来的一本。案子开头就给了,然后便是事无巨细的查案,篇幅占了全书约2/3,这部分的阅读体验堪称灾难。冗长又无趣,过于乏味,让你自己致敬希腊棺材,没让你把缺点一起致敬了( 推理涉及对毒杀、遗书和威胁信三个部分的解答。逻辑部分还算不错,尤其是毒杀和第一封遗书中对伪造线索的讨论和其他可能性的排除。同时毒杀和威胁信部分真凶的身份以及某人设下的计划,都具有十足的意外性。但缺点是与故事背景内容相联系的动机说服力不够,柄刀一老师实在是缺乏足够的笔力去让人体会人物犯案时背后的感情,动机写出来更多的是给我一种闹麻了的感觉。 总体而言,推理不错,但和故事、动机搅在一起看就很一般了。柄刀一老师,你还是老老实实写短篇去吧(
充满诚意的奎因致敬作,围绕棺材、打字机、色带、两份遗嘱与两封恐吓信展开海量的推演。可惜作品前中期节奏堪称灾难,而柄刀一的逻辑流写法亦值得商榷。他的逻辑往往纠结于特定线索的真伪,并花大篇幅对此进行讨论(例如本作中的下水道纸片是否为凶手伪造)。看似严谨,却反而让逻辑结构与锁凶思路呈现得不够清晰、畅快。实际上结尾揭露的真凶行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南美希风的猜测,与中后段过度严谨的排除分析并不搭。另一方面,近年来本人越发觉得“用逻辑推出诡计”是高明的写法,而此作中的大梗(凶手设置)却并不新颖,在泡坂妻夫与周木律的作品中均存在类似的设计,这着实令人遗憾。
逻辑的部分很扎实,用了打字机,希腊棺材和恐吓信的要素进行推理,致敬的意味很浓,不过因为人物形象太模糊而且叙述过于无聊,感觉真相的意外性甚至比不过1932年的本尊。比较喜欢最后基于第二封恐吓信的位置展开锁凶的那段逻辑,是全书的精华所在了。
柄刀一No.8: 可读性和致敬的奎因原作一样比较枯燥,全程对于伪造的遗书和恐吓信细节展开调查,棺材和打字机等要素复古,结尾揭开真相非常震撼,动机流佳作。
可读性实在是太差太差了,剧情节奏把控还有角色台词都不行。而且就结局意外性其实也没那么意外,至少我是猜到了。推理还凑合吧
来路不明的四封信,不为人知的操控,略带隐喻的家庭构图下的悲剧,两代死者的对称、以及隐藏在背后的犯人画像——这本书不仅仅是致敬在《希棺》,还散发着浓厚的莱特镇系列气息。案件真相与整个故事其实是沉郁的、余味十足的,无奈阿柄的笔力实在是太差了,硬是写成了一部白开水长篇谜题。逻辑推演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反复论证线索真伪数十页,第二段是天降巧合线索、直接锁定犯人,这种‘严密的推理>意外的推理’ 的写法令人想起冰川透。不过我认为本书重点不是在于推演,而在于犯人部分,这个设计是真的精彩,特别莱特镇、特别后期奎因。作者身为卡尔粉,却对奎因有这么透彻的理解,很难得。
船的寓意是真的好啊,但是涉及这一部分的笔墨还是太少了吧,柄刀一的文笔还是太“现实”了,以至于在漫无止境的调查中,突然出现一个这么好的意象反而有点格格不入了。直接写成宗教推理说不定观感会好不少
柄刀一老师的文笔在那帮作家里绝对不算差,只是前期的文字还是有些干巴,但后期解密的快感绝对是顶级的。 下毒手段作为前菜可以算是合格,通过犯人处理第一封伪造遗书的方式展开出色的逻辑推理,凶手的某个动作解释得相当出色,同时附上了一个奇特的伪造遗书的动机(放在这个故事里却相当合理);最后的威胁信的推理则更气势磅礴,用信上的血痕推理出一个隐蔽的真凶,揭露了一个极其猛烈的动机,并围绕着棺材,将这些人连接在一起,还顺手升华了主体,拉高了质量。本作有两个我印象深刻的情节设计:开头的小鸟撞玻璃门,以及贯穿全文的“黑与白的对抗” おかしな信仰や目もく論ろみを投影されすぎたから、棺のほうも得体の知れない影響力を持ったかのようでもある。 能与片桐大三郎一起代表着致敬作的最高点的作品。
> 或るギリシア棺の謎
5 有用 Fang 2021-06-02 12:14:55
http://lockedroom.net/blog/?p=4689 过去和当下两起杀人案在第一章便出现,之后通篇家访,叙述冗长,说故事有待提高。主要线索是两封伪造遗书和一封威胁信,棺材和打字机的设计明显致敬 Ellery Queen。结尾从证物细节出发锁定作案时间,进而推出骇人真相,过程相当精妙,犯人身份更是击中极大盲点,意外性比原作有过之而无不及。推荐。
2 有用 greekcoffin 2025-03-18 17:00:30 北京
不负期望的杰作。非推理部分灌水过多,但解谜篇非常精彩,柄刀一把握到了奎因作品的精髓即具备强调办案过程中逻辑性并以此引出真相的感觉,此作通过建立在物证上的大段逻辑分析和丰富的细节排除所有其它的可能性(包括共犯和假线索这些一般作品不会去考虑的情况)留下真相,逻辑分析的质量极高,但和情节结合得不是很好,会让人觉得前面的推理过分严谨而结尾最重要部分的推理又交代不足。其余一般,情节,伏线,公平性都不太行(这种写法总会导致线索后置),布局差强人意,除此以外有不少致敬奎因的元素。虽然有不少缺点但毕竟逻辑分析写得好,仍然是很值得一读的纯本格推理,推荐。
2 有用 Demon Hunter 2024-03-15 18:59:50 辽宁
顶级神作。故事和推理部分相对来说比较割裂,从开篇第一个字开始,牵扯到案件的部分,无论是第三视角描写还是人物对话,细节都足够丰满,人物之间对于案件的探讨部分很注重思考,无用的废话很少。非推理部分则恰恰相反。 黑与白的立意、希腊,船与棺材三者互相映衬的hint,这一切让一个源于国外但日本化的大家族的故事读起来并不枯燥,柄刀一的文笔和丰富的知识很适处理本书中这种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背景。 从物证细节切入,围绕着两封遗书、威胁信、打字机、棺材、监控摄像头的相关的物证构成的物证网展开的推理异常严谨,对真伪线索的讨论和某部分大段排除法在日系中实乃罕见,个别逻辑链的巧妙和严谨丝毫不亚于希腊棺材之谜。诡计部分很一般,但是用逻辑阐释诡计的技法深得我心。 最后的伏线回收之后的真相更是意外性十足,而且非常合理。
1 有用 好耶 2024-02-05 22:31:44 河北
棺材,打字机,还有标题——希腊棺材之谜,这本书毫无疑问是对奎因那本旷世名作的致敬。 不过致敬仅停留在案件元素中,甚至可以说,对于希腊棺材这一元素的运用,这本要贴切得多。一个和希腊息息相关的家族,一个以船为棺的家族习俗,一个黑与白交错的故事。虽说叙事冗长,但悄然埋下的伏笔确实也足够惊喜。 逻辑推理更是大开大合,凶案,威胁信,遗书,看似紧密相关的内容,却在作者安排下巧妙的分开拆解,又在最后汇聚成更猛烈的动机。用一个相当欧美的叙事节奏和逻辑展开方式,展现了一个完全日式的故事。 おかしな信仰や目もく論ろみを投影されすぎたから、棺のほうも得体の知れない影響力を持ったかのようでもある。 这句话可以当做这本书最好的注解
2 有用 SaoriiiWagonnn 2023-09-06 16:34:49 湖南
8.5 水平颇佳的致敬作,能忍受前面柄式文风的干巴,就能享受到其后高密度解谜的快感。设计案件的核心思想估计是“黑白就一定分别代表恶善吗”,包装手法十分厉害,以遗书和威胁信为栽土埋藏的意图对抗,从完全不相容的两个极点出发,结合反转的意外性将所有真相的质量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其中遗书的推理略有珠玉在前的茶杯诡计的影子,威胁信的推理则站在某经典诡计的变体上
0 有用 阿瑞斯 2025-04-14 23:13:28 四川
71/100
0 有用 犀川奈奈 2024-05-03 14:44:35 黑龙江
2024-337(7.7) 在经历了如此漫长的家访之后,我已经无法正确判断这个诡计究竟是什么程度的诡计了,所有的意外性都已经被磨灭了好吧,甚至有点爱咋咋地的摆烂心态,家访之神救救我吧QAQ明明是很带感的船棺和很带感的家族,我怎么就从头到尾都没提起来劲呢……
0 有用 霙与伞 2024-10-07 23:38:28 北京
8.3。从逻辑流的角度看的确是佳作,几个关键物品上的推理错综复杂,风格也是板正的奎因流。真相则巧妙地击中盲区,牵扯出关于黑与白的探讨。动机比较日系,也算是岛国特色了。不过整本书作为小说的确差了些味,长篇的家访和平铺直叙的叙述让故事前中期略显枯燥,比较劝退新人读者。
0 有用 流星和繁星 2025-03-25 13:54:50 重庆
三点五星,标记三星。 很难喜欢起来的一本。案子开头就给了,然后便是事无巨细的查案,篇幅占了全书约2/3,这部分的阅读体验堪称灾难。冗长又无趣,过于乏味,让你自己致敬希腊棺材,没让你把缺点一起致敬了( 推理涉及对毒杀、遗书和威胁信三个部分的解答。逻辑部分还算不错,尤其是毒杀和第一封遗书中对伪造线索的讨论和其他可能性的排除。同时毒杀和威胁信部分真凶的身份以及某人设下的计划,都具有十足的意外性。但缺点是与故事背景内容相联系的动机说服力不够,柄刀一老师实在是缺乏足够的笔力去让人体会人物犯案时背后的感情,动机写出来更多的是给我一种闹麻了的感觉。 总体而言,推理不错,但和故事、动机搅在一起看就很一般了。柄刀一老师,你还是老老实实写短篇去吧(
0 有用 IsoNation 2025-04-04 22:49:31 上海
充满诚意的奎因致敬作,围绕棺材、打字机、色带、两份遗嘱与两封恐吓信展开海量的推演。可惜作品前中期节奏堪称灾难,而柄刀一的逻辑流写法亦值得商榷。他的逻辑往往纠结于特定线索的真伪,并花大篇幅对此进行讨论(例如本作中的下水道纸片是否为凶手伪造)。看似严谨,却反而让逻辑结构与锁凶思路呈现得不够清晰、畅快。实际上结尾揭露的真凶行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南美希风的猜测,与中后段过度严谨的排除分析并不搭。另一方面,近年来本人越发觉得“用逻辑推出诡计”是高明的写法,而此作中的大梗(凶手设置)却并不新颖,在泡坂妻夫与周木律的作品中均存在类似的设计,这着实令人遗憾。
0 有用 黑船子 2025-03-19 11:54:20 安徽
逻辑的部分很扎实,用了打字机,希腊棺材和恐吓信的要素进行推理,致敬的意味很浓,不过因为人物形象太模糊而且叙述过于无聊,感觉真相的意外性甚至比不过1932年的本尊。比较喜欢最后基于第二封恐吓信的位置展开锁凶的那段逻辑,是全书的精华所在了。
0 有用 闻人 2025-03-19 16:06:44 江苏
柄刀一No.8: 可读性和致敬的奎因原作一样比较枯燥,全程对于伪造的遗书和恐吓信细节展开调查,棺材和打字机等要素复古,结尾揭开真相非常震撼,动机流佳作。
0 有用 啦啦啦 2025-03-19 02:13:51 辽宁
可读性实在是太差太差了,剧情节奏把控还有角色台词都不行。而且就结局意外性其实也没那么意外,至少我是猜到了。推理还凑合吧
0 有用 关口关 2025-03-22 10:39:08 广东
来路不明的四封信,不为人知的操控,略带隐喻的家庭构图下的悲剧,两代死者的对称、以及隐藏在背后的犯人画像——这本书不仅仅是致敬在《希棺》,还散发着浓厚的莱特镇系列气息。案件真相与整个故事其实是沉郁的、余味十足的,无奈阿柄的笔力实在是太差了,硬是写成了一部白开水长篇谜题。逻辑推演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反复论证线索真伪数十页,第二段是天降巧合线索、直接锁定犯人,这种‘严密的推理>意外的推理’ 的写法令人想起冰川透。不过我认为本书重点不是在于推演,而在于犯人部分,这个设计是真的精彩,特别莱特镇、特别后期奎因。作者身为卡尔粉,却对奎因有这么透彻的理解,很难得。
0 有用 noPartyTonight 2024-09-07 20:27:28 湖北
船的寓意是真的好啊,但是涉及这一部分的笔墨还是太少了吧,柄刀一的文笔还是太“现实”了,以至于在漫无止境的调查中,突然出现一个这么好的意象反而有点格格不入了。直接写成宗教推理说不定观感会好不少
0 有用 WCY123456 2024-03-12 18:16:27 江苏
柄刀一老师的文笔在那帮作家里绝对不算差,只是前期的文字还是有些干巴,但后期解密的快感绝对是顶级的。 下毒手段作为前菜可以算是合格,通过犯人处理第一封伪造遗书的方式展开出色的逻辑推理,凶手的某个动作解释得相当出色,同时附上了一个奇特的伪造遗书的动机(放在这个故事里却相当合理);最后的威胁信的推理则更气势磅礴,用信上的血痕推理出一个隐蔽的真凶,揭露了一个极其猛烈的动机,并围绕着棺材,将这些人连接在一起,还顺手升华了主体,拉高了质量。本作有两个我印象深刻的情节设计:开头的小鸟撞玻璃门,以及贯穿全文的“黑与白的对抗” おかしな信仰や目もく論ろみを投影されすぎたから、棺のほうも得体の知れない影響力を持ったかのようでもある。 能与片桐大三郎一起代表着致敬作的最高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