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2010年11月,明就仁波切帶著40位東西方弟子,走路回到他尼泊爾的家鄉——努日‧薩瑪岡。
明就仁波切喜歡走路,喜歡登山,他說:「人在山裡,那種寬廣、放鬆,自然就有禪修的感覺。」
山裡出生、喜歡登山的仁波切,一直有回出生地努日地區薩瑪岡的心願。2010年,明就仁波切結束了全球的弘法行程,於閉關前夕,終於完成心願,回到闊別26年的家鄉。
本書由攝影師殷裕翔隨行拍攝9天行腳的旅程,黃靖雅隨行文字紀錄,為明就仁波切閉關前闊別的返鄉之旅,留下珍貴的行腳紀錄。
指導.開示
詠給•明就仁波切|Yongey Mingyur Rinpoche,1975
1975年出生於尼泊爾,是著名的禪修大師祖古鄔金仁波切最小的兒子。明就仁波切十一歲開始正式進入佛學院學習,兩年後開始第一次三年閉關。明就仁波切的教學風格融合了藏傳佛教教理和實修,以及現代西方科學和心理學。他建立了國際德噶和亞洲德噶兩大非藏語禪修社團,在亞洲、歐洲和美洲推動禪修,同時也指導和管理尼泊爾、印度以及西藏的德噶寺和佛學院。
明就仁波切著作了兩本禪修暢銷書《世界上最快樂的人》和《你是幸運的》,以及《請練習,好嗎?》、《帶自己回家》和兒童禪修繪本《小吉寶貝》。2011 年6 月,明就仁波切開始第三次的三年閉關,於2015年11月結束長達四年居無定所的山林閉關,現於世界巡迴分享及教授四年來珍貴的閉關禪修經驗。
攝影
殷裕翔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拍攝作品《月里...
(展开全部)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拍攝作品《月里物語》獲台北電影獎。曾任大愛電視台、南方影視編導及Oakre 影視製作攝影指導。
2006年一場與死亡擦身的車禍後,走上藏傳佛教的拍攝道路,之後遇到根本上師第四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確認終生職志—拍攝記錄噶瑪噶舉黃金珠鬘傳承。現專職為臺灣噶千佛學會擔任影音紀錄,拍攝作品:《月里物語》、《行腳》、紀錄片《業與願》、《憶念歷代蔣貢康楚仁波切》等。
文字
黃靖雅
曾任聯合晚報、自由時報、聯合報記者與主編,現任眾生文化總編輯。覺得值遇正法和上師,是這輩子最幸運的事。
有人說我少了一條怕的神經,所以像我這種「肉腿」,也敢上喜馬拉雅山。但仁波切就在身旁,覺得怎樣都好,後來即使腳起水泡、腳踝扭了,仍然覺得,和仁波切同行回努日,是今生最不可思議的旅程,而夏日的薩瑪岡,美得就像傳說中的第一美景:親見自心本性,鮮活,難以言喻。
摄影很美,很时髦的仁波切,六度之旅,在佛哲书店看的。
你想要到达的地方,其实就是你当下所在之处
> 更多书评 1篇
> 4人读过
> 13人想读
订阅关于行脚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Бездельник 2023-04-14 22:11:41 广东
摄影很美,很时髦的仁波切,六度之旅,在佛哲书店看的。
0 有用 嘻嘻 2021-03-06 21:58:17
你想要到达的地方,其实就是你当下所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