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森林之子 短评

热门
  • 7 小包子 2021-03-23 11:16:26

    "哎呀,图片好吓人奥..." 可能我打开的姿势不太对,看到一页好难看的...好像是怪脸猴子🐵,哈哈哈哈。 这本算方寸的动物系列吧,可可爱爱的一部动物保护笔记体作品。作者井田彻治,毕业于素以人文气氛浓郁著称的东京大学文学部,日本国内知名环境研究学者,资深编辑 动物研究类著作作者。猿猴类研究,可算井田先生研究方向中的强势主项。 作品内容主体虽是作者长期灵长目类动物研究的随笔,但是细节问题的结论却多不闭合,看完作品会有问题需要阅读者慢慢体会形成自己的答案。联系井田桑对天朝动物保护重视湿地养护的建议,感触颇多。 印象里方寸的书都是小小视角的精致细腻型,读来轻松 细思却自有天地的那种心心念念体,印度圣河 法老宝藏 紫禁涅槃 餐桌浪漫 力量进化...,"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墙裂安利^O^。

  • 6 发条饺子 2021-04-25 10:14:44

    这世界同时运行着几套逻辑,有的人搞一堆可持续发展的商品认证,带血的东西不买便心安理得;有的人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猩猩肉果腹,努力生存在温饱线上,管他身后洪水滔天;有的人选择昂贵的生态之旅,花几千美金长途跋涉,远远看一眼大猩猩就热泪盈眶;有的人热衷于收集把玩稀有物件,啥?这猴儿全世界就剩几十只了,那我得养一个。有限的资源环境下,丛林法则就是这么残忍,让人很憋屈也很迷茫。我一个用红毛猩猩做头像的人,也没脸跟马来西亚人民说,别出口棕榈油了,你们只是为了国计民生奔小康,他们可是要灭绝了啊。

  • 1 横转中子星 2022-03-03 20:41:19

    灵长类动物与人类亲缘最近的物种,其目前的生存状态如何?用四个字来形容——不容乐观。 关于灵长类动物为何会减少,甚至处于濒危的状态。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比如砍伐森林,掘地挖矿,让灵长类动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 ②人为的捕猎:作为丛林肉销售;以珍稀宠物为名进行贩卖。这些人们的捕猎,让灵长类动物大幅减少,渐渐消失在人们的眼前。 同时,人们也在进行保护灵长类动物的活动: ①设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 ②发展其他产业代替伐木业; ③在全球打击非法捕猎和贩售野生动物。 (PS:本书真的可谓是图文兼具。图多而不杂。在应该出现图的地方,就有一张清晰明确的图展现在你的眼前。图片与文字结合,让读者的阅读感受更上一层楼!)

  • 1 阿鱼 2021-03-21 22:53:26

    “我们自发远离了大自然的群体,然后成为统治地球的暴君。可当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彻底胜出的刹那,恐怕也是自身毁灭的瞬间。”

  • 0 danyboy 2023-09-13 08:53:36 北京

    渐渐的,分不清人类和猿猴

  • 0 三蝶纪 2022-01-13 03:31:41

    一本关于灵长类的调查报告,作者通过十多年的调查走访记录了不同的灵长类动物在当地的现状与危机,也记录了一些灵长类保护者所做出的努力。灵长类是离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类群,却因人类活动命运多舛,60%的种类濒临灭绝,令人惋惜。“拯救我们最为亲近的物种,守护它们赖以生存的热带雨林,将会成为人类自救的第一步”。

  • 0 anne 2021-10-22 19:31:20

    森林精灵!

  • 1 了之光 2021-08-14 09:16:52

    因工作联系认识井田彻治先生,而后拜读这本著作。在办公室读完的。人类如何与最亲近的物种共处?这不仅仅是环境议题。

  • 0 西瓜葳葳 2022-11-01 17:52:09 上海

    关于灵长类动物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相比于文字照片更具有震撼力。物种濒危是现状,人类的口粮不足,生活贫苦,也是现实。如何平衡好两者,限制资本的过度剥削,才是保护动物的根本出路。PS:动物园也难辞其咎。

  • 0 有海时 2022-12-13 17:25:32 北京

    连着读了红山动物园的书和这本,对灵长类的感情又加深好多,甚至开始设想自己去从事动物保护工作。没想到一只被走私的宠物幼崽背后是几十只成年动物的死亡,而我在动物园见过的各种狨和猿,原来多数都濒临灭绝处境堪忧。

  • 0 2023-10-03 18:19:21 浙江

    也许所谓「可持续发展认证」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虚幌,未来,哪有什么未来,寻求现时的心安理得就够了。

  • 0 斑点紫罗兰 2024-01-05 11:10:42 辽宁

    本书告诉我了灵长类的重要,他们的分布,危机。查普曼的结论是:"灵长类不仅能散播种子,而且可以通过大量食用植物的叶子,对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他将灵长类称为"生态系统的工程师"。影响它们的因素:猎杀;非洲内战严重;手机制造材料的采掘;丛林肉的减少;木炭,伐木;油棕的扩大;埃博拉等病毒;森林大灾。书中要是纸张和图制作更好就好了,内容棒棒

  • 0 Lee 2024-01-07 22:05:31 上海

    话题本身值得一读,能从中一瞥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问题。但感觉这本书就是用同一套说辞重复讲述不同灵长目的故事,冗余的部分偏多

  • 0 solo 2024-01-28 18:22:55 广东

    自诩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为会了火星上可能存在的新物种这种未知之事兴奋不已,却对地球家园中或许存在着大量未知生物的事实置若罔闻。自发远离大自然中的群体,成为统治地球的暴君。可当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彻底胜出的刹那,恐怕也是自身毁灭的瞬间。生态多样性消失了,也没人陪你玩了。在研究猩猩的历史上,研究大猩猩的戴安·弗西、黑猩猩的珍·古道尔和红毛猩猩的贝鲁特·高迪卡斯,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当然还有研究山地大猩猩的乔治·夏勒,他的著作《最后的熊猫》也令人难忘。

  • 0 曾经巫山难为云 2021-03-21 16:06:14

    最初接触活体大猩猩是在本地的动物园,那是数年前的经历。 仅有的一只无精打采地趴在高架的木棚上,表情呆滞,久久不动。隔着围栏我看到它的眼睛,那是一双充满无奈和绝望的眼睛。它呆呆地凝视着一隅,像一尊雕塑。它的眼神在我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时过境迁但仍挥之不去。 今天,读完《寻找森林之子:灵长类的危机与未来》,不仅对灵长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对那只见到过的大猩猩的眼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那木然悲戚的目光不仅诉说着动物的磨难,也在警示着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你们终将毁灭自己!

  • 0 没缸 2021-05-30 02:57:44

    印象里仅有的一次了解倭狨、狮面狨和松鼠猴这些濒危灵长类是小时候在一套叫《走兽之谜》的科普书上读到的,那以后就很少在其他地方看见相关信息了。这本关于灵长类的小册子读完以后就让人心头一沉,有种阔别多年的儿时伙伴再见面时已经身患绝症的感觉。个人觉得这本书出色之处就在于它有种深深的无奈感,欠发达地区的落后与贫穷,发达国家的猎奇与剥削掠夺,以及时局的动荡……这些人类内部的问题成了压在包括我们在内所有物种头上的大山,无从化解。天使的仁慈博爱拯救不了灵长类,因为在近处就有成百上千倍数量的贫困人类与濒危灵长类冲突着,这显然不是光靠少数人的热爱就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 0 是Carol吖 2021-03-28 09:23:21

    这是一本关于濒危灵长类动物生存现状的书,看的整个过程总是被那些清晰骤减的数字惊愕到。或因为森林砍伐、或因为油棕地大肆开发,或因为偷猎丛林肉等人类发活动行为,短短的时间内那些曾经生活在森林中自由的“森林之子”就发展到了急剧减少甚至濒危的程度。现在已经有很多政府与灵长类保护者投入到濒危灵长类的保护中去,但要把这件事长久地做好却依然任重道远。 “人类能理解自己离不开植物、动物、岩石和水的事实,却很难感知到这一点。原生动物、蚊蝇、大猩猩以及人类自身都依靠大自然生存。我们自发远离了大自然中的群体,然后成为统治地球的暴君。可当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彻底胜出的刹那,恐怕也是自身毁灭的瞬间。”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醒悟,哪怕是为了人类自身的长久,也应该收起伤害,保护起那些和我们命运相关的“森林之子”们,共生才能长存。

  • 0 点心 2024-12-20 14:50:53 广东

    其实讨论的是灵长类动物的危机和未来,不是观察游记。当初第一次翻觉得沉闷无趣,现在读才发现信息量真的很大,是我需要了解、很有共鸣的内容。一股清流~

  • 0 阿西 2025-01-01 12:16:31 北京

    就倭黑猩猩那有趣

  • 2 某羊 2021-03-20 23:25:10

    本书以作者(身份为记者)在世界各地灵长类保护现场的报告为基础写作而成,章节是按照地理分布来分排的,无论单篇还是整体阅读都比较合适。当然可以作为关于现存灵长类的科普读物来读(毕竟本书除了作者过于熟悉的东亚地区的猴子和分布广泛的裸猿之外,其他灵长类几乎都已经提到过了),但更多地还是感慨于与我们最亲近之物种当下所面临的(由我们所导致的)困境——资源开发、饥荒、传染病、跨国宠物贸易乃至政治动荡,人类社会的任何行为似乎都可以轻而易举地给其他灵长类们带来灭顶之灾,而补救措施却举步维艰,往往要直面发展与保护的两难抉择。或许正如作者所言:“(当前的保护措施)就好比持续低空飞行的飞机,此刻虽性命无虞,却依旧缓缓地下坠着。在飞机轰然坠地前,痛定思痛,采取切实的保护措施才是挽救一切的不二法门。”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