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五个世纪以来,中日韩三国的棋坛风云
·
本书着眼于围棋史上的关键节点,从十二盘棋局入手,细数门派消长、棋士竞技、理念变更,钩连棋运与国运、历史与文学、规则与哲思。从日海名人的三劫连环局,到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以人物故事为主线,洞悉复杂纷争背后的智谋,体察人与人之间的惺惺相惜。黑白子交替,不仅是胜负的游戏,更是意志的美学。
作者简介 · · · · · ·
不不:图书编辑,影视策划。性不语,好不眠。
目录 · · · · · ·
·
三劫之局
1582年,日海名人在本能寺下出“三劫连环局”。德川家康建立幕府之后,出现了本因坊、安井、井上和林四大世家。
·
天元之局
安井世家与本因坊的仇怨积累了大半个世纪,必须要通过涩川春海与“前圣”道策的“三生三世之局”一较高下。
·
耳赤之局
井上世家与本因坊间的血仇,始于赤星因彻与本因坊丈和,终于井上幻庵与“后圣”秀策。
·
长考之局
明治维新后,四大世家失去幕府的支持,逐渐衰落。方圆社与裨圣会等相继出现,改变了棋坛格局与围棋规则。
·
三三之局
吴清源与木谷实引领的“新布局”,猛烈地冲击着末代坊门。
·
引退之局
木谷实胜了“不败的名人”,被川端康成写进小说里。
·
逆转之局
桥本宇太郎逆转坂田荣男,保住了关西棋院。
·
少年之局
一千多年来,首次出现二十三岁的名人。
·
屠龙之局
酒精中毒、欠债过亿的藤泽秀行吃掉“天煞星”加藤正夫半个棋盘的白子。
·
金身之局
聂卫平在中日擂台赛上的十一连胜,为中国取得“八十年抗日”的最终胜利。
·
命运之局
韩国棋手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就追上中日,并且在三国混战中,制霸十余年。
·
人机之局
“给岁月以文明,而非给文明以岁月”,正是棋士探寻的“道”,赋予围棋“向死而生”的意义。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所谓王道,如果对手不乖,便从他的身上碾过去;所谓霸道,就算对手很乖,也碾过去;所谓仁道,在碾过去之前,和对手打个招呼;所谓世道,就是在碾过去之后,回头喊一声:“历史的车轮过去了哈。”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长考之局 -
这几大新闻战只是最表面的信息,其潜台词是资本为了增殖,用时代红利买断一个小众行业,将话语权从世家门派转移到商业组织,将固定盟主转化为节日联赛,将名士阶层转变为打工模式。明治维新后,尚有世家后代的秀荣兄弟将武士阶层的精神传承下来,直到寒士出身的秀哉名人无意背负,将两大头衔拱手让出。再加上战争摧毁了一切,所有规则都要重新在废墟上建立,于是名士荣耀、坊门传统、九段段位等全部贬值为可供量化的货币。 本质上,新闻战和英雄联盟、王者荣耀、世界拳王、美国NBA、欧洲足球职业联赛运营逻辑如出一辙:取消行业领域图腾的垄断地位,塑造可替换、不间断的职业明星,加固数据残酷的技能选拔体系,设置长期吸引受众的联赛机制,最终获取巨额流量收入。从此棋士们变成棋手们。 在名人战推出之前,以木谷实为首的传统棋士,曾经坚决反对将名人头衔换成一个一年一度的热搜,但身背重债的秀行只说了一句:“名人战的总奖金有三千万。”----当时本因坊冠军的奖金也不过一百万而已。正是这句话去除了反对的阻力,也正是这句话生发了“小时代”。 棋道的“道”不仅仅指技能、艺术或境界,亦有贵族意识、生活方式和三观认知的坚持。“道”的变更在中国倒是非常常见,换成文言文就是“礼崩乐坏”。将传统精英文化阶层的代表转化为当代商业权层社会的富家翁,此即“小时代”的真实意蕴。时代改变了,理想的方式是既有富家翁的家底,也具备贵族精神的重他本质,就怕反过来,只追求暴发户的消费能力与权贵阶层的虚荣心。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屠龙之局
> 全部原文摘录
棋局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 更多书评 13篇
-
稻草公园 (三十而亡,六旬而葬。)
这几大新闻战只是最表面的信息,其潜台词是资本为了增殖,用时代红利买断一个小众行业,将话语权从世家门派转移到商业组织,将固定盟主转化为节日联赛,将名士阶层转变为打工模式。明治维新后,尚有世家后代的秀荣兄弟将武士阶层的精神传承下来,直到寒士出身的秀哉名人无意背负,将两大头衔拱手让出。再加上战争摧毁了一切,所有规则都要重新在废墟上建立,于是名士荣耀、坊门传统、九段段位等全部贬值为可供量化的货币。 本质...2021-04-15 01:56:51 3人喜欢
这几大新闻战只是最表面的信息,其潜台词是资本为了增殖,用时代红利买断一个小众行业,将话语权从世家门派转移到商业组织,将固定盟主转化为节日联赛,将名士阶层转变为打工模式。明治维新后,尚有世家后代的秀荣兄弟将武士阶层的精神传承下来,直到寒士出身的秀哉名人无意背负,将两大头衔拱手让出。再加上战争摧毁了一切,所有规则都要重新在废墟上建立,于是名士荣耀、坊门传统、九段段位等全部贬值为可供量化的货币。 本质上,新闻战和英雄联盟、王者荣耀、世界拳王、美国NBA、欧洲足球职业联赛运营逻辑如出一辙:取消行业领域图腾的垄断地位,塑造可替换、不间断的职业明星,加固数据残酷的技能选拔体系,设置长期吸引受众的联赛机制,最终获取巨额流量收入。从此棋士们变成棋手们。 在名人战推出之前,以木谷实为首的传统棋士,曾经坚决反对将名人头衔换成一个一年一度的热搜,但身背重债的秀行只说了一句:“名人战的总奖金有三千万。”----当时本因坊冠军的奖金也不过一百万而已。正是这句话去除了反对的阻力,也正是这句话生发了“小时代”。 棋道的“道”不仅仅指技能、艺术或境界,亦有贵族意识、生活方式和三观认知的坚持。“道”的变更在中国倒是非常常见,换成文言文就是“礼崩乐坏”。将传统精英文化阶层的代表转化为当代商业权层社会的富家翁,此即“小时代”的真实意蕴。时代改变了,理想的方式是既有富家翁的家底,也具备贵族精神的重他本质,就怕反过来,只追求暴发户的消费能力与权贵阶层的虚荣心。 引自 屠龙之局 回应 2021-04-15 01:56:51 -
音乐派的小飞 (~~)
一千多年以来,中日围棋有着很大不同。首先棋具各异:中国多用棋盘,日本则偏爱四条腿的棋墩;中国用的是一面平整、一面凸起的棋子,日本的棋子则双面凸起。围棋的输赢规则也不同:中国采取数子制,棋手下完以后,在各自地盘里面填满自家棋子,比较谁的子数多,谁就赢了;日本采用数空制,下完之后,直接比较双方围出来的目数,谁围的地盘大目数多,谁就赢了。 两国围棋的根本性差异,在于中国古代围棋特有的“座子制”。所谓座... (1回应)2022-02-09 08:09:04 1人喜欢
一千多年以来,中日围棋有着很大不同。首先棋具各异:中国多用棋盘,日本则偏爱四条腿的棋墩;中国用的是一面平整、一面凸起的棋子,日本的棋子则双面凸起。围棋的输赢规则也不同:中国采取数子制,棋手下完以后,在各自地盘里面填满自家棋子,比较谁的子数多,谁就赢了;日本采用数空制,下完之后,直接比较双方围出来的目数,谁围的地盘大目数多,谁就赢了。
两国围棋的根本性差异,在于中国古代围棋特有的“座子制”。所谓座子,是指开局之前,先在四个星位(棋盘四角的“4·四”点位)放下四个棋子,二黑二白,交叉放置,形成对角星布局。宋代《忘忧清乐集》明确记录了座子的出现,以及行棋次序是白先黑后。中国的座子制、白先黑后等规则一直沿袭到民国。而日本围棋开局是空的,没有座子,并由黑方先走。
之所以出现这个差异,正是日海和尚干的。P21
如果说座子制培养出的力战流围棋属于第一代版本,那么日海取消座子制后,强调以围地为主的守角流,可以视为第二代版本,而道策则将围棋提升到第三代版本:棋士不应只考虑局部战,而应该从第一步棋开始,就要优先构思全局的战略布置。这种大局观在多种团体合作竞技中倒是很常见。P27
从德川家康1603年3月24日建立幕府开始算起,直到道策过世的1702年4月22日,正好经历了一百年。这一百年里,日本棋坛的主旋律就是本因坊与安井家的 “冰与火之歌”。
道策担任名人期间,社会安定,商人阶层兴起,围棋处于空前的黄金时代。那也是文化和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井原西鹤的小说、松尾芭蕉的俳句、近松门左卫门的戏曲等,全部于此时流行。江户城约有百万人口,出现了反映市民生活趣味的各类创作,同时识字率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上升。另外火器、医学、哲学等方面都有极大发展,被称为“元禄盛世”。P29
*《棋魂》的作者小畑健,之后还陆续创作出《死亡笔记》《食梦者》等作品。他有个徒弟叫和月伸宏,画出了《浪客剑心》,另一个徒弟叫村田雄介,画过《一拳超人》,还有个徒弟叫佐藤文也,画过《金田一》,以及徒弟的徒弟尾田荣一郎,画了《海贼王》。P33
围棋是历史的一面镜子,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盛世出霸主,譬如元禄时期的道策;乱世出传奇,譬如日海名人的“三劫连环局”与二战前后的吴清源十番棋系列;而末世容易出奸雄,譬如运用诡计成为名人的小宫丈和。P35
二十三盘下毕,两人惺惺相惜,结为好友,弃棋喝酒……就在秀策和雄藏争棋的1853年,美国海军将领佩里带着第十三任美国总统菲尔莫尔的亲笔信件,率领四艘军舰,强行驶入江户湾口,鸣炮示威,递交国书,要求日美通商,史称“黑船事件”。P42
(1879年,方圆社成立,这是日本围棋史上的一个界碑。)从前由于有幕府支持,职业围棋一直限定在四大门派(本因坊,安井。井上,林)的争夺范围以内,随着朝代更迭,围棋终于走出四大世家。P49
1914年,四十不惑的本因坊秀哉取得名人头衔,从一个差点冻死路边街头的乞丐,变为天下第一人。同年六月,远在中国福建的福州城内降生了一个男孩,叫吴清源。P55
嗜好搜集天才的濑越一生收下了吴清源、桥本宇太郎和曹薰铉三名徒弟,为中日韩树立起三座难以逾越真正的高峰。数十年后,桥本宇太郎创立关西棋院,占据日本棋坛的半壁江山。吴清源的弟子林海峰二十三岁成为了千年围棋史上最年轻的名人,曹薰铉的弟子李昌镐开启“李氏王朝”,创造出全世界职业围棋比赛的“大满贯” 传奇。P65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曾以秀哉与木谷实之战为中心,写过一篇《好棋》:“名人一直把这盘棋当作艺术品来精雕细刻。围棋也是在黑白一连串之间下子的过程中,包含了创作的意图和结构,如同音乐,反映了心潮起伏和旋律。
音乐若是忽然跳出来一个古怪的音阶,或二重奏的对手突然伴奏出离奇的曲调,这就是一种破坏。围棋有时由于对方错看或漏看,也是会损害一盘名局的。”P84
在大竹英雄心中,一盘对局犹如一幅精美的艺品,胜负固然重要,但绝不能因过于追求胜负而下出形了状丑陋的棋。有几次比赛中,大竹仅仅落后半目,却不再求生,直接推盘认输,因为他不想为了胜利而用劫争等手段打破苦心下出的完美棋形。P93*围棋里的“金竹林时代”
这几大新闻战只是最表面的信息,其潜台词是资本为了增殖,用时代红利买断一个小众行业,将话语权从世家门派转移到商业组织,将固定盟主转化成节日联赛,将名士阶层转变为打工模式。明治维新后,尚有世家后代的秀荣兄弟将武士阶层的精神传承下来,直到寒士出身的秀哉名人无意背负,将两大头衔拱手让出。再加上战争摧毁了一切,所有规则都要重新在废墟上建立,于是名人荣耀、坊门传统、九段段位等全部贬值为可供量化的货币。
本质上,新闻战和英雄联盟、王者荣耀、世界拳王、美国NBA、欧洲足球职业联赛运营逻辑如出一辙:取消行业领域图腾的垄断地位,塑造可替换、不间断的职业明星,加固数据残酷的技能选拔体系,设置长期吸引受众的联赛机制,最终获取巨额流量收入。从此棋士们变成棋手们。
……
棋道的“道”不仅仅指技能、艺术或境界,亦有贵族意识、生活方式和三观认知的坚持。“道”的变更在中国倒是非常常见,换成文言文就是“礼崩乐坏”。将传统精英文化阶层的代表转化为当代商业权层社会的富家翁,此即“小时代”的真实意蕴。时代改变了,理想的方式是既具有富家翁的家底,也具备贵族精神的重他本质,就怕反过来,只追求暴发户的消费能力与权贵阶层的虚荣心。P131
聂卫平燃起了中国的围棋热。1985年11月20日,聂卫平在北京体育馆击败日方主帅藤泽秀行,中央电视台对这场围棋比赛进行实况转播。赛后天安门广场上出现不少游行庆祝的人群。1987年3月31日,聂卫平在北京体育馆对战武宫正树,两千张门票顷刻销售一空。围棋和中国女排一同成为当时中华民族拼搏精神的代表。1988年3月,聂卫平被国家体委授予“棋圣”称号。
……聂卫平的十一连胜,标志着中国八十年“抗日战争”告一段落。两国棋界彻底开始分庭抗礼,平分秋色。从此中日韩三国间的国际比赛成为棋坛主流。……奖金越来越高,冠军越来越多,世界职业围棋大赛越来越频繁,“三国”战况越来越激烈,却再也无法重现当年中日擂台赛的盛况。真正让中国围棋人口暴涨、全民看棋“追番”的源头,还是要首推聂卫平和小林的这盘“吸氧局”。P149
李少年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围棋哲学:减少失误。
再伟大的棋士也是人,是人就一定会有失误。所以顶尖棋手并不是在比较谁的妙手更多,而是比较谁的失误更少。不进行战争,便使敌人屈服,是李昌镐领悟的至高棋理。李少年最厉害的地方,不是击败敌人,而是控制住自己内心的求胜欲望:用最安全和简单的方式下棋,耐心地等待着对手犯错。如果对手也没犯错,李昌镐再以卓绝的收官技巧最终取胜。
培养出这种取胜逻辑之后,李昌镐屡屡下出前半盘劣势、后半盘反超半目棋的翻盘之局。他是继道策、秀策、吴清源之后,将围棋“迭代”的一位思想者。
每一盘棋都有开局、中盘和收官三个阶段。道策擅用小目开局,奠定四百年布局模式。秀策是小目布局的集大成者。吴清源以“高者在腹”的大局观,重新从中盘来构思开局,颠覆了日式传统。李昌镐将收官的重要性提升至顶点,创造“韩流”。他们都在以哲学观念探索着棋艺的边界。P173
1回应 2022-02-09 08:09:04
-
Urban_Solitude (“上帝爱你原本的样子。”)
我真的很难记住历史事件和人名什么的… 一千多年以来,中日围棋有着很大不同。首先棋具各异:中国多用棋盘,日本则偏爱四条腿的棋墩;中国用的是一面平整、一面凸起的棋子,日本的棋子则双面凸起。围棋的输赢规则也不同:中国采取数子制,棋手下完以后,在各自地盘里面填满自家棋子,比较谁的子数多,谁就赢了;日本采用数空制,下完之后,直接比较双方围出来的目数,谁围的地盘大目数多,谁就赢了。 两国围棋的根本性差异,在... (1回应)2022-03-26 18:56:18
我真的很难记住历史事件和人名什么的…
一千多年以来,中日围棋有着很大不同。首先棋具各异:中国多用棋盘,日本则偏爱四条腿的棋墩;中国用的是一面平整、一面凸起的棋子,日本的棋子则双面凸起。围棋的输赢规则也不同:中国采取数子制,棋手下完以后,在各自地盘里面填满自家棋子,比较谁的子数多,谁就赢了;日本采用数空制,下完之后,直接比较双方围出来的目数,谁围的地盘大目数多,谁就赢了。 两国围棋的根本性差异,在于中国古代围棋特有的“座子制”。所谓座子,是指开局之前,先在四个星位(棋盘四角的“4·四”点位)放下四个棋子,二黑二白,交叉放置,形成对角星布局。宋代《忘忧清乐集》明确记录了座子的出现,以及行棋次序是白先黑后。中国的座子制、白先黑后等规则一直沿袭到民国。而日本围棋开局是空的,没有座子,并由黑方先走。 引自 天元之局 涩川春海出于天文学的浪漫想象,将棋盘视为宇宙,每个点位视为星辰,黑白犹如阴阳,方圆犹如四象,四角代表四季。 引自 天元之局 耳赤之局(棋魂)
围棋是历史的一面镜子,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盛世出霸主,譬如元禄时期的道策;乱世出传奇,譬如日海名人的“三劫连环局”与二战前后的吴清源十番棋系列;而末世容易出奸雄,譬如运用诡计成为名人的小宫丈和。 引自 耳赤之局 原来真的有“神之一手”!秀策vs幻庵,一举三得。
按照习俗,凡是去御城棋比赛的棋手,都要把头发剃了,好像是表示六根清净的意思。太田雄藏是当时出名的美男子,他为了颜值,宁死不光头,于是一辈子不下御城棋。 引自 耳赤之局 1回应 2022-03-26 18:56:18 -
音乐派的小飞 (~~)
一千多年以来,中日围棋有着很大不同。首先棋具各异:中国多用棋盘,日本则偏爱四条腿的棋墩;中国用的是一面平整、一面凸起的棋子,日本的棋子则双面凸起。围棋的输赢规则也不同:中国采取数子制,棋手下完以后,在各自地盘里面填满自家棋子,比较谁的子数多,谁就赢了;日本采用数空制,下完之后,直接比较双方围出来的目数,谁围的地盘大目数多,谁就赢了。 两国围棋的根本性差异,在于中国古代围棋特有的“座子制”。所谓座... (1回应)2022-02-09 08:09:04 1人喜欢
一千多年以来,中日围棋有着很大不同。首先棋具各异:中国多用棋盘,日本则偏爱四条腿的棋墩;中国用的是一面平整、一面凸起的棋子,日本的棋子则双面凸起。围棋的输赢规则也不同:中国采取数子制,棋手下完以后,在各自地盘里面填满自家棋子,比较谁的子数多,谁就赢了;日本采用数空制,下完之后,直接比较双方围出来的目数,谁围的地盘大目数多,谁就赢了。
两国围棋的根本性差异,在于中国古代围棋特有的“座子制”。所谓座子,是指开局之前,先在四个星位(棋盘四角的“4·四”点位)放下四个棋子,二黑二白,交叉放置,形成对角星布局。宋代《忘忧清乐集》明确记录了座子的出现,以及行棋次序是白先黑后。中国的座子制、白先黑后等规则一直沿袭到民国。而日本围棋开局是空的,没有座子,并由黑方先走。
之所以出现这个差异,正是日海和尚干的。P21
如果说座子制培养出的力战流围棋属于第一代版本,那么日海取消座子制后,强调以围地为主的守角流,可以视为第二代版本,而道策则将围棋提升到第三代版本:棋士不应只考虑局部战,而应该从第一步棋开始,就要优先构思全局的战略布置。这种大局观在多种团体合作竞技中倒是很常见。P27
从德川家康1603年3月24日建立幕府开始算起,直到道策过世的1702年4月22日,正好经历了一百年。这一百年里,日本棋坛的主旋律就是本因坊与安井家的 “冰与火之歌”。
道策担任名人期间,社会安定,商人阶层兴起,围棋处于空前的黄金时代。那也是文化和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井原西鹤的小说、松尾芭蕉的俳句、近松门左卫门的戏曲等,全部于此时流行。江户城约有百万人口,出现了反映市民生活趣味的各类创作,同时识字率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上升。另外火器、医学、哲学等方面都有极大发展,被称为“元禄盛世”。P29
*《棋魂》的作者小畑健,之后还陆续创作出《死亡笔记》《食梦者》等作品。他有个徒弟叫和月伸宏,画出了《浪客剑心》,另一个徒弟叫村田雄介,画过《一拳超人》,还有个徒弟叫佐藤文也,画过《金田一》,以及徒弟的徒弟尾田荣一郎,画了《海贼王》。P33
围棋是历史的一面镜子,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盛世出霸主,譬如元禄时期的道策;乱世出传奇,譬如日海名人的“三劫连环局”与二战前后的吴清源十番棋系列;而末世容易出奸雄,譬如运用诡计成为名人的小宫丈和。P35
二十三盘下毕,两人惺惺相惜,结为好友,弃棋喝酒……就在秀策和雄藏争棋的1853年,美国海军将领佩里带着第十三任美国总统菲尔莫尔的亲笔信件,率领四艘军舰,强行驶入江户湾口,鸣炮示威,递交国书,要求日美通商,史称“黑船事件”。P42
(1879年,方圆社成立,这是日本围棋史上的一个界碑。)从前由于有幕府支持,职业围棋一直限定在四大门派(本因坊,安井。井上,林)的争夺范围以内,随着朝代更迭,围棋终于走出四大世家。P49
1914年,四十不惑的本因坊秀哉取得名人头衔,从一个差点冻死路边街头的乞丐,变为天下第一人。同年六月,远在中国福建的福州城内降生了一个男孩,叫吴清源。P55
嗜好搜集天才的濑越一生收下了吴清源、桥本宇太郎和曹薰铉三名徒弟,为中日韩树立起三座难以逾越真正的高峰。数十年后,桥本宇太郎创立关西棋院,占据日本棋坛的半壁江山。吴清源的弟子林海峰二十三岁成为了千年围棋史上最年轻的名人,曹薰铉的弟子李昌镐开启“李氏王朝”,创造出全世界职业围棋比赛的“大满贯” 传奇。P65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曾以秀哉与木谷实之战为中心,写过一篇《好棋》:“名人一直把这盘棋当作艺术品来精雕细刻。围棋也是在黑白一连串之间下子的过程中,包含了创作的意图和结构,如同音乐,反映了心潮起伏和旋律。
音乐若是忽然跳出来一个古怪的音阶,或二重奏的对手突然伴奏出离奇的曲调,这就是一种破坏。围棋有时由于对方错看或漏看,也是会损害一盘名局的。”P84
在大竹英雄心中,一盘对局犹如一幅精美的艺品,胜负固然重要,但绝不能因过于追求胜负而下出形了状丑陋的棋。有几次比赛中,大竹仅仅落后半目,却不再求生,直接推盘认输,因为他不想为了胜利而用劫争等手段打破苦心下出的完美棋形。P93*围棋里的“金竹林时代”
这几大新闻战只是最表面的信息,其潜台词是资本为了增殖,用时代红利买断一个小众行业,将话语权从世家门派转移到商业组织,将固定盟主转化成节日联赛,将名士阶层转变为打工模式。明治维新后,尚有世家后代的秀荣兄弟将武士阶层的精神传承下来,直到寒士出身的秀哉名人无意背负,将两大头衔拱手让出。再加上战争摧毁了一切,所有规则都要重新在废墟上建立,于是名人荣耀、坊门传统、九段段位等全部贬值为可供量化的货币。
本质上,新闻战和英雄联盟、王者荣耀、世界拳王、美国NBA、欧洲足球职业联赛运营逻辑如出一辙:取消行业领域图腾的垄断地位,塑造可替换、不间断的职业明星,加固数据残酷的技能选拔体系,设置长期吸引受众的联赛机制,最终获取巨额流量收入。从此棋士们变成棋手们。
……
棋道的“道”不仅仅指技能、艺术或境界,亦有贵族意识、生活方式和三观认知的坚持。“道”的变更在中国倒是非常常见,换成文言文就是“礼崩乐坏”。将传统精英文化阶层的代表转化为当代商业权层社会的富家翁,此即“小时代”的真实意蕴。时代改变了,理想的方式是既具有富家翁的家底,也具备贵族精神的重他本质,就怕反过来,只追求暴发户的消费能力与权贵阶层的虚荣心。P131
聂卫平燃起了中国的围棋热。1985年11月20日,聂卫平在北京体育馆击败日方主帅藤泽秀行,中央电视台对这场围棋比赛进行实况转播。赛后天安门广场上出现不少游行庆祝的人群。1987年3月31日,聂卫平在北京体育馆对战武宫正树,两千张门票顷刻销售一空。围棋和中国女排一同成为当时中华民族拼搏精神的代表。1988年3月,聂卫平被国家体委授予“棋圣”称号。
……聂卫平的十一连胜,标志着中国八十年“抗日战争”告一段落。两国棋界彻底开始分庭抗礼,平分秋色。从此中日韩三国间的国际比赛成为棋坛主流。……奖金越来越高,冠军越来越多,世界职业围棋大赛越来越频繁,“三国”战况越来越激烈,却再也无法重现当年中日擂台赛的盛况。真正让中国围棋人口暴涨、全民看棋“追番”的源头,还是要首推聂卫平和小林的这盘“吸氧局”。P149
李少年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围棋哲学:减少失误。
再伟大的棋士也是人,是人就一定会有失误。所以顶尖棋手并不是在比较谁的妙手更多,而是比较谁的失误更少。不进行战争,便使敌人屈服,是李昌镐领悟的至高棋理。李少年最厉害的地方,不是击败敌人,而是控制住自己内心的求胜欲望:用最安全和简单的方式下棋,耐心地等待着对手犯错。如果对手也没犯错,李昌镐再以卓绝的收官技巧最终取胜。
培养出这种取胜逻辑之后,李昌镐屡屡下出前半盘劣势、后半盘反超半目棋的翻盘之局。他是继道策、秀策、吴清源之后,将围棋“迭代”的一位思想者。
每一盘棋都有开局、中盘和收官三个阶段。道策擅用小目开局,奠定四百年布局模式。秀策是小目布局的集大成者。吴清源以“高者在腹”的大局观,重新从中盘来构思开局,颠覆了日式传统。李昌镐将收官的重要性提升至顶点,创造“韩流”。他们都在以哲学观念探索着棋艺的边界。P173
1回应 2022-02-09 08:09:04 -
heyeaa (一歩一歩 しっかり)
阳当日海和尚第一次被织田信长封为“名人”,当涩川春海出于天文理念下到了天元位置,当赤星因彻吐血,当秀策打破茶杯,当秀哉面对着刚刚成年的吴清源,当木谷实走遍全日本寻找“超一流”,当桥本宇太郎为了关西棋院成为“鬼之写真”,当二十三岁的林海峰取胜,当聂卫平为了国家荣而吸氧,当藤泽秀行吃光白棋,当曹薰铉被夹道欢迎,当李世石下出“神之一手”,围棋的意义就不在棋盘之上了,而在棋士与棋士间的惺惺相惜、国与国...2021-11-15 17:08:42
-
Urban_Solitude (“上帝爱你原本的样子。”)
我真的很难记住历史事件和人名什么的… 一千多年以来,中日围棋有着很大不同。首先棋具各异:中国多用棋盘,日本则偏爱四条腿的棋墩;中国用的是一面平整、一面凸起的棋子,日本的棋子则双面凸起。围棋的输赢规则也不同:中国采取数子制,棋手下完以后,在各自地盘里面填满自家棋子,比较谁的子数多,谁就赢了;日本采用数空制,下完之后,直接比较双方围出来的目数,谁围的地盘大目数多,谁就赢了。 两国围棋的根本性差异,在... (1回应)2022-03-26 18:56:18
我真的很难记住历史事件和人名什么的…
一千多年以来,中日围棋有着很大不同。首先棋具各异:中国多用棋盘,日本则偏爱四条腿的棋墩;中国用的是一面平整、一面凸起的棋子,日本的棋子则双面凸起。围棋的输赢规则也不同:中国采取数子制,棋手下完以后,在各自地盘里面填满自家棋子,比较谁的子数多,谁就赢了;日本采用数空制,下完之后,直接比较双方围出来的目数,谁围的地盘大目数多,谁就赢了。 两国围棋的根本性差异,在于中国古代围棋特有的“座子制”。所谓座子,是指开局之前,先在四个星位(棋盘四角的“4·四”点位)放下四个棋子,二黑二白,交叉放置,形成对角星布局。宋代《忘忧清乐集》明确记录了座子的出现,以及行棋次序是白先黑后。中国的座子制、白先黑后等规则一直沿袭到民国。而日本围棋开局是空的,没有座子,并由黑方先走。 引自 天元之局 涩川春海出于天文学的浪漫想象,将棋盘视为宇宙,每个点位视为星辰,黑白犹如阴阳,方圆犹如四象,四角代表四季。 引自 天元之局 耳赤之局(棋魂)
围棋是历史的一面镜子,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盛世出霸主,譬如元禄时期的道策;乱世出传奇,譬如日海名人的“三劫连环局”与二战前后的吴清源十番棋系列;而末世容易出奸雄,譬如运用诡计成为名人的小宫丈和。 引自 耳赤之局 原来真的有“神之一手”!秀策vs幻庵,一举三得。
按照习俗,凡是去御城棋比赛的棋手,都要把头发剃了,好像是表示六根清净的意思。太田雄藏是当时出名的美男子,他为了颜值,宁死不光头,于是一辈子不下御城棋。 引自 耳赤之局 1回应 2022-03-26 18:56:18 -
音乐派的小飞 (~~)
一千多年以来,中日围棋有着很大不同。首先棋具各异:中国多用棋盘,日本则偏爱四条腿的棋墩;中国用的是一面平整、一面凸起的棋子,日本的棋子则双面凸起。围棋的输赢规则也不同:中国采取数子制,棋手下完以后,在各自地盘里面填满自家棋子,比较谁的子数多,谁就赢了;日本采用数空制,下完之后,直接比较双方围出来的目数,谁围的地盘大目数多,谁就赢了。 两国围棋的根本性差异,在于中国古代围棋特有的“座子制”。所谓座... (1回应)2022-02-09 08:09:04 1人喜欢
一千多年以来,中日围棋有着很大不同。首先棋具各异:中国多用棋盘,日本则偏爱四条腿的棋墩;中国用的是一面平整、一面凸起的棋子,日本的棋子则双面凸起。围棋的输赢规则也不同:中国采取数子制,棋手下完以后,在各自地盘里面填满自家棋子,比较谁的子数多,谁就赢了;日本采用数空制,下完之后,直接比较双方围出来的目数,谁围的地盘大目数多,谁就赢了。
两国围棋的根本性差异,在于中国古代围棋特有的“座子制”。所谓座子,是指开局之前,先在四个星位(棋盘四角的“4·四”点位)放下四个棋子,二黑二白,交叉放置,形成对角星布局。宋代《忘忧清乐集》明确记录了座子的出现,以及行棋次序是白先黑后。中国的座子制、白先黑后等规则一直沿袭到民国。而日本围棋开局是空的,没有座子,并由黑方先走。
之所以出现这个差异,正是日海和尚干的。P21
如果说座子制培养出的力战流围棋属于第一代版本,那么日海取消座子制后,强调以围地为主的守角流,可以视为第二代版本,而道策则将围棋提升到第三代版本:棋士不应只考虑局部战,而应该从第一步棋开始,就要优先构思全局的战略布置。这种大局观在多种团体合作竞技中倒是很常见。P27
从德川家康1603年3月24日建立幕府开始算起,直到道策过世的1702年4月22日,正好经历了一百年。这一百年里,日本棋坛的主旋律就是本因坊与安井家的 “冰与火之歌”。
道策担任名人期间,社会安定,商人阶层兴起,围棋处于空前的黄金时代。那也是文化和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井原西鹤的小说、松尾芭蕉的俳句、近松门左卫门的戏曲等,全部于此时流行。江户城约有百万人口,出现了反映市民生活趣味的各类创作,同时识字率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上升。另外火器、医学、哲学等方面都有极大发展,被称为“元禄盛世”。P29
*《棋魂》的作者小畑健,之后还陆续创作出《死亡笔记》《食梦者》等作品。他有个徒弟叫和月伸宏,画出了《浪客剑心》,另一个徒弟叫村田雄介,画过《一拳超人》,还有个徒弟叫佐藤文也,画过《金田一》,以及徒弟的徒弟尾田荣一郎,画了《海贼王》。P33
围棋是历史的一面镜子,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盛世出霸主,譬如元禄时期的道策;乱世出传奇,譬如日海名人的“三劫连环局”与二战前后的吴清源十番棋系列;而末世容易出奸雄,譬如运用诡计成为名人的小宫丈和。P35
二十三盘下毕,两人惺惺相惜,结为好友,弃棋喝酒……就在秀策和雄藏争棋的1853年,美国海军将领佩里带着第十三任美国总统菲尔莫尔的亲笔信件,率领四艘军舰,强行驶入江户湾口,鸣炮示威,递交国书,要求日美通商,史称“黑船事件”。P42
(1879年,方圆社成立,这是日本围棋史上的一个界碑。)从前由于有幕府支持,职业围棋一直限定在四大门派(本因坊,安井。井上,林)的争夺范围以内,随着朝代更迭,围棋终于走出四大世家。P49
1914年,四十不惑的本因坊秀哉取得名人头衔,从一个差点冻死路边街头的乞丐,变为天下第一人。同年六月,远在中国福建的福州城内降生了一个男孩,叫吴清源。P55
嗜好搜集天才的濑越一生收下了吴清源、桥本宇太郎和曹薰铉三名徒弟,为中日韩树立起三座难以逾越真正的高峰。数十年后,桥本宇太郎创立关西棋院,占据日本棋坛的半壁江山。吴清源的弟子林海峰二十三岁成为了千年围棋史上最年轻的名人,曹薰铉的弟子李昌镐开启“李氏王朝”,创造出全世界职业围棋比赛的“大满贯” 传奇。P65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曾以秀哉与木谷实之战为中心,写过一篇《好棋》:“名人一直把这盘棋当作艺术品来精雕细刻。围棋也是在黑白一连串之间下子的过程中,包含了创作的意图和结构,如同音乐,反映了心潮起伏和旋律。
音乐若是忽然跳出来一个古怪的音阶,或二重奏的对手突然伴奏出离奇的曲调,这就是一种破坏。围棋有时由于对方错看或漏看,也是会损害一盘名局的。”P84
在大竹英雄心中,一盘对局犹如一幅精美的艺品,胜负固然重要,但绝不能因过于追求胜负而下出形了状丑陋的棋。有几次比赛中,大竹仅仅落后半目,却不再求生,直接推盘认输,因为他不想为了胜利而用劫争等手段打破苦心下出的完美棋形。P93*围棋里的“金竹林时代”
这几大新闻战只是最表面的信息,其潜台词是资本为了增殖,用时代红利买断一个小众行业,将话语权从世家门派转移到商业组织,将固定盟主转化成节日联赛,将名士阶层转变为打工模式。明治维新后,尚有世家后代的秀荣兄弟将武士阶层的精神传承下来,直到寒士出身的秀哉名人无意背负,将两大头衔拱手让出。再加上战争摧毁了一切,所有规则都要重新在废墟上建立,于是名人荣耀、坊门传统、九段段位等全部贬值为可供量化的货币。
本质上,新闻战和英雄联盟、王者荣耀、世界拳王、美国NBA、欧洲足球职业联赛运营逻辑如出一辙:取消行业领域图腾的垄断地位,塑造可替换、不间断的职业明星,加固数据残酷的技能选拔体系,设置长期吸引受众的联赛机制,最终获取巨额流量收入。从此棋士们变成棋手们。
……
棋道的“道”不仅仅指技能、艺术或境界,亦有贵族意识、生活方式和三观认知的坚持。“道”的变更在中国倒是非常常见,换成文言文就是“礼崩乐坏”。将传统精英文化阶层的代表转化为当代商业权层社会的富家翁,此即“小时代”的真实意蕴。时代改变了,理想的方式是既具有富家翁的家底,也具备贵族精神的重他本质,就怕反过来,只追求暴发户的消费能力与权贵阶层的虚荣心。P131
聂卫平燃起了中国的围棋热。1985年11月20日,聂卫平在北京体育馆击败日方主帅藤泽秀行,中央电视台对这场围棋比赛进行实况转播。赛后天安门广场上出现不少游行庆祝的人群。1987年3月31日,聂卫平在北京体育馆对战武宫正树,两千张门票顷刻销售一空。围棋和中国女排一同成为当时中华民族拼搏精神的代表。1988年3月,聂卫平被国家体委授予“棋圣”称号。
……聂卫平的十一连胜,标志着中国八十年“抗日战争”告一段落。两国棋界彻底开始分庭抗礼,平分秋色。从此中日韩三国间的国际比赛成为棋坛主流。……奖金越来越高,冠军越来越多,世界职业围棋大赛越来越频繁,“三国”战况越来越激烈,却再也无法重现当年中日擂台赛的盛况。真正让中国围棋人口暴涨、全民看棋“追番”的源头,还是要首推聂卫平和小林的这盘“吸氧局”。P149
李少年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围棋哲学:减少失误。
再伟大的棋士也是人,是人就一定会有失误。所以顶尖棋手并不是在比较谁的妙手更多,而是比较谁的失误更少。不进行战争,便使敌人屈服,是李昌镐领悟的至高棋理。李少年最厉害的地方,不是击败敌人,而是控制住自己内心的求胜欲望:用最安全和简单的方式下棋,耐心地等待着对手犯错。如果对手也没犯错,李昌镐再以卓绝的收官技巧最终取胜。
培养出这种取胜逻辑之后,李昌镐屡屡下出前半盘劣势、后半盘反超半目棋的翻盘之局。他是继道策、秀策、吴清源之后,将围棋“迭代”的一位思想者。
每一盘棋都有开局、中盘和收官三个阶段。道策擅用小目开局,奠定四百年布局模式。秀策是小目布局的集大成者。吴清源以“高者在腹”的大局观,重新从中盘来构思开局,颠覆了日式传统。李昌镐将收官的重要性提升至顶点,创造“韩流”。他们都在以哲学观念探索着棋艺的边界。P173
1回应 2022-02-09 08:09:04 -
heyeaa (一歩一歩 しっかり)
阳当日海和尚第一次被织田信长封为“名人”,当涩川春海出于天文理念下到了天元位置,当赤星因彻吐血,当秀策打破茶杯,当秀哉面对着刚刚成年的吴清源,当木谷实走遍全日本寻找“超一流”,当桥本宇太郎为了关西棋院成为“鬼之写真”,当二十三岁的林海峰取胜,当聂卫平为了国家荣而吸氧,当藤泽秀行吃光白棋,当曹薰铉被夹道欢迎,当李世石下出“神之一手”,围棋的意义就不在棋盘之上了,而在棋士与棋士间的惺惺相惜、国与国...2021-11-15 17:08:42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藏书单 (不一定)
- 2018-2021 简中新书 (迟与缓)
- 世事如局 (維舟)
- 我有一所大房子,有很大的落地书柜 (熊喵喵)
- 旅臺閱讀記錄一 (Chopin J.F.YU)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棋局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朝南生 2021-03-20 10:30:21
AI的出现,完美的证明了,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生。
2 有用 EEEEEEvan 2021-06-21 01:36:13
这个深度对我来说刚刚好,是读起来很舒适,而且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程度
16 有用 四点整 2021-03-19 15:47:14
好看极了!今天刚收到书,本来就打算翻翻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看完了。 读库也不知道哪里找来的作者,风格和之前写文库本的、医学大神的一样稳定,通俗易懂又热血澎湃,吐槽力十足还充满了情怀。 最喜欢作者吐槽《后翼弃兵》和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形容藤泽秀行的一段,试问谁看完能不说一句藤泽秀行大牛人?全书最后两面儿也是一气呵成啊!作者是刘慈欣死忠粉没跑了
2 有用 sunnyiverson 2021-04-03 17:55:18
太好看了!我一个棋盲看得津津有味!
1 有用 乐呵呵 2021-03-29 21:37:12
很好的题材,杂乱的材料凑在一起偏离了棋局本身。不知道围棋现在是不是算小众,反正书中十二局以及相关的故事爱好者已经如数家珍,好作品其实很多,圈外人未必感兴趣。另外,用语过于现代和网络化了,和棋局里的古韵,和棋手人生的波澜壮阔不太搭调。
1 有用 何民三 2022-06-29 15:35:55
围棋大故事
0 有用 未命名 2022-06-27 19:45:44
唉。
1 有用 枫丹白露 2022-06-22 22:13:55
很好读的小书,让对围棋一无所知的我也看得津津有味
0 有用 >烏鴉< 2022-06-22 16:39:33
很有意思的一本小册子
0 有用 未命名 2022-06-21 19:35:39
给我看得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