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原作名: How to Be an Imperfectionist: The New Way to Self-Acceptance, Fearless Living, and Freedom from Perfectionism
译者: 陈晓颖
出版年: 2021-4
页数: 232
定价: 3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微习惯》系列
ISBN: 9787210124962
内容简介 · · · · · ·
销量30万册的“微习惯”系列新作;
针对拖延症、自卑感、强迫症、纠结心、讨好型人格……想法再好,计划再棒,不去做也没用。提升行动力,让你在状态不佳的时候,也轻松找到做事的力量。
◎ 编辑推荐
☆ 回家太晚了,运动服忘了洗,去健身房是没戏了,今天就不锻炼了;
该开始工作了,可是有点饿/不在状态/桌面太乱……先搞定这些再说;
想搭讪,但我又做不到妙语连珠,万一惹人家反感呢?别自讨没趣了;
这件事我努力一下也许能做到……算了,还是让小A去吧,她比我熟练。
☆ 找借口、拖延症、自我安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完美主义,让你迈不出第一步的绊脚石。想法再好,计划再棒,不去做也没用。
☆ 销量30万册的“微习惯”系列新作,让你哪怕在状态不佳的时候,也轻松找到做事的力量。
☆ 针对完美主义5大表现,分类提出22种对策。利用微习惯策略,以不完美思维获得不完美但有意义...
销量30万册的“微习惯”系列新作;
针对拖延症、自卑感、强迫症、纠结心、讨好型人格……想法再好,计划再棒,不去做也没用。提升行动力,让你在状态不佳的时候,也轻松找到做事的力量。
◎ 编辑推荐
☆ 回家太晚了,运动服忘了洗,去健身房是没戏了,今天就不锻炼了;
该开始工作了,可是有点饿/不在状态/桌面太乱……先搞定这些再说;
想搭讪,但我又做不到妙语连珠,万一惹人家反感呢?别自讨没趣了;
这件事我努力一下也许能做到……算了,还是让小A去吧,她比我熟练。
☆ 找借口、拖延症、自我安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完美主义,让你迈不出第一步的绊脚石。想法再好,计划再棒,不去做也没用。
☆ 销量30万册的“微习惯”系列新作,让你哪怕在状态不佳的时候,也轻松找到做事的力量。
☆ 针对完美主义5大表现,分类提出22种对策。利用微习惯策略,以不完美思维获得不完美但有意义的进步。完美主义会给你不做的理由,不完美主义却能加速你的行动。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微习惯”系列作品之一。在本书中,盖斯介绍并分析了完美主义的定义与危害,区分了整体上的完美主义——追求更远大目标的积极心态,以及具体的完美主义——脱离现实、故步自封的消极行为模式。
盖斯应用微习惯策略,为完美主义者提供了22种实用的解决方案,告诉他们如何变成更快乐、更健康、更高效的不完美主义者。不完美主义者并不会嘲讽完美人生,他们只是不强迫自己做到完美,珍视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并能勇敢面对失败,结果反而比完美主义者更容易获得成功。完美主义代表着限制,而不完美主义则预示着自由。
作者简介 · · · · · ·
斯蒂芬·盖斯(Stephen Guise)是个天生的懒虫。为了改变这一点,他开始研究各种习惯养成策略,从2004年起在美国各大自我成长类网站上发表了许多文章。2011年,他开始运营自己的博客Deep Existence,为读者提供自我成长策略方面的建议。他的作品已被翻译为17种语言。
目录 · · · · · ·
第1章 导言
第2章 完美主义者的思维方式
第3章 完美主义的毒性
第4章 不完美主义带来的自由
第5章 过高期待
第6章 纠结不放
第7章 认同需求
第8章 过失担忧
第9章 行动顾虑
第10章 应用指南
· · · · · · (收起)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试读 · · · · · ·
实用完美主义者 用最为准确、专业但直白的方式解释,所谓纯粹的“完美主义者”在真实世界里是完全无法正常生活的。如果此刻你举手或点头表示深有同感,你很可能夸大了你的情况,因为大部分人虽然追求完美,却都能正常生活,只不过他们对完美主义的追求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质量而已。 ● 你是否觉得很难做出决策?完美主义。 ● 你是否对一些社交场合感到恐惧?完美主义。 ● 你是否有拖..
丛书信息
喜欢读"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的人也喜欢 · · · · · ·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 条 )

学会了不完美主义,立即行动不再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你是否有过如下想法? 回家太晚了,运动服忘了洗,去健身房是没戏了,今天就不锻炼了。 该开始工作了,可是有点饿/不在状态/桌面太乱……先搞定这些再说。 想搭讪,但我又做不到妙语连珠,万一惹人家反感呢?别自讨没趣了。 这件事我努力一下也许能做到……算了,还是让A去吧,... (展开)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快速决策、坚持、接受可能出现的失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即将中考的孩子最近状态不好,每天晚上熬夜到凌晨1点,然后早晨4点钟起来写作业。导致,白天上课经常打瞌睡,被老师批评。心情很是不好,于是回家抱怨、发脾气。 孩子是个慢性子,写作业不着急,而且力求把字写得工整。但是,现在作业比较多,他还是老样子,导致写作业的时间就... (展开)
为什么智慧的父母允许孩子失败?看完《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就知道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深浅慧 电视剧《陪你一起长大》热播中,顾家伟“不允许失败”的教育理念说出众多家长的心声:“鸡娃”养成太难了! 顾家伟的女儿新月可爱漂亮,谈吐优雅,举止大方得体。新月2岁学英语,在读幼儿园时学法语,练钢琴,学芭蕾,骑马滑雪画画,样样精通,成为人人眼中完美的“... (展开)> 更多书评 26篇
-
YUANYUAN (living my life)
回首过往,你会发现你错过了多少微小的时刻,如果当时你有所作为,把它们统统利用起来,你早已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了。没错,正是这些日常的小决定(和小放弃)最终左右了我们人生的大走向。(P5) 毫无作为似乎更能证明你的巨大潜力……然而事实上,毫无作为只会埋没你的潜力。 如果说完美主义是一座冰山,海面上露出的那个尖顶就是对完美的渴望,而海面下那占据了冰山90%的主体则是对失败的恐惧。 你也许因为那些所谓有力的借...2021-04-07 13:50
回首过往,你会发现你错过了多少微小的时刻,如果当时你有所作为,把它们统统利用起来,你早已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了。没错,正是这些日常的小决定(和小放弃)最终左右了我们人生的大走向。(P5)
毫无作为似乎更能证明你的巨大潜力……然而事实上,毫无作为只会埋没你的潜力。 如果说完美主义是一座冰山,海面上露出的那个尖顶就是对完美的渴望,而海面下那占据了冰山90%的主体则是对失败的恐惧。 引自 第2章 完美主义者的思维方式 你也许因为那些所谓有力的借口而错过了自己想做的事,而到生命尽头,这些借口是不会给你成就感的。 想想各行各业最娴熟的专业人士吧,他们也曾经笨手笨脚,或表现糟糕。通往卓越的路一开始都崎岖不平,我想这一点大家都清楚,但我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在潜意识中经常通过自我设限绕开颠簸的道路,假装真存在一条平坦的上升道路。这样的通道并不存在。每次遇到失败,我们都试图找出一个借口,却不愿接受我们虽然有时会失败,但也会重整旗鼓的事实。 只要拿出少许意志力,每次前进一小步,完成一个“微型目标”,你就可以创造出一种优势。 引自 第3章 完美主义的毒性 比起把事情做好,不完美主义认为重要的是先把事情做完。 人们常有一个错误想法:只有目标完美了,结果才能更接近俺妹。但事实正好相反:比起完美主义心态,只有你接受不完美,结果才能更接近完美。 真诚地探讨努力过程而非完美目标会让我们更有亲和力,有益于人际交往。请记住这句话:探讨努力,而非完美。 引自 第4章 不完美主义带来的自由 取得结果的唯一方式就是完成相应的过程。一旦看淡了结果,过程本身便容易了许多。 关注环境的人关心的是问题而非解决方法,以至于他们总是被动地应付环境,而非积极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再难的过程,只要分解成一步一步去看,难度就会降低;相反,如果看得太长远,人们则会望而却步。 引自 第5章 过高期待 所谓接受现实,意味着你要忍受全部痛苦。如果事态严重,必然会造成伤害。但你只要接受了现实,就给了自己一条可以继续前行的生路。你要接受人性存在弱点的事实,这一点至关重要,你可以犯错误——哪怕是可怕的错误——因为你就是个普通人。 我们完全可以用“本可以”的表达替代“本应该”,因为“可以”只是只出一种可能性。“应该”总是有一种确定和必须的感觉,而“可以”则代表着开放和自由。用开放的心态看待人生才是正确的选择,毕竟漫漫人生路,本就是柳暗花明的。 引自 第6章 纠结不放 如果你在某个领域或对自己整体都不自信,那么请你回答这个问题:“我的标准是什么?” 建立强大自信的关键是明确你现在对什么有自信,然后在此基础上努力。 引自 第7章 认同需求 太多时候,我们都以为犯错就自动意味着失败,但事实上,犯错只是让我们陷入了一种会导致失败的心理心态。 引自 第8章 过失担忧 完美决策者的最大问题就是:就算是一台完美决策机器,也不可能用不完美的数据做出完美的决定。要想做出完美决策,所用的数据必须绝对精确。但重要的数据只有通过不完美的实验才能获得。 引自 第9章 行动顾虑 也许有些选择明显优于其他,但寻找最佳路径并不是我们人生的目标,向前发展才是。更准确地说,你最不该做的选择就是毫无作为。 有了前进的目标,你就知道了自己的目的地。但在路径的选择上,请给自己多留一些余地。如果你在选择时更懂变通,能够百折不饶,你就能达成更多的心愿。 引自 第10章 应用指南 回应 2021-04-07 13:50
-
YUANYUAN (living my life)
回首过往,你会发现你错过了多少微小的时刻,如果当时你有所作为,把它们统统利用起来,你早已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了。没错,正是这些日常的小决定(和小放弃)最终左右了我们人生的大走向。(P5) 毫无作为似乎更能证明你的巨大潜力……然而事实上,毫无作为只会埋没你的潜力。 如果说完美主义是一座冰山,海面上露出的那个尖顶就是对完美的渴望,而海面下那占据了冰山90%的主体则是对失败的恐惧。 你也许因为那些所谓有力的借...2021-04-07 13:50
回首过往,你会发现你错过了多少微小的时刻,如果当时你有所作为,把它们统统利用起来,你早已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了。没错,正是这些日常的小决定(和小放弃)最终左右了我们人生的大走向。(P5)
毫无作为似乎更能证明你的巨大潜力……然而事实上,毫无作为只会埋没你的潜力。 如果说完美主义是一座冰山,海面上露出的那个尖顶就是对完美的渴望,而海面下那占据了冰山90%的主体则是对失败的恐惧。 引自 第2章 完美主义者的思维方式 你也许因为那些所谓有力的借口而错过了自己想做的事,而到生命尽头,这些借口是不会给你成就感的。 想想各行各业最娴熟的专业人士吧,他们也曾经笨手笨脚,或表现糟糕。通往卓越的路一开始都崎岖不平,我想这一点大家都清楚,但我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在潜意识中经常通过自我设限绕开颠簸的道路,假装真存在一条平坦的上升道路。这样的通道并不存在。每次遇到失败,我们都试图找出一个借口,却不愿接受我们虽然有时会失败,但也会重整旗鼓的事实。 只要拿出少许意志力,每次前进一小步,完成一个“微型目标”,你就可以创造出一种优势。 引自 第3章 完美主义的毒性 比起把事情做好,不完美主义认为重要的是先把事情做完。 人们常有一个错误想法:只有目标完美了,结果才能更接近俺妹。但事实正好相反:比起完美主义心态,只有你接受不完美,结果才能更接近完美。 真诚地探讨努力过程而非完美目标会让我们更有亲和力,有益于人际交往。请记住这句话:探讨努力,而非完美。 引自 第4章 不完美主义带来的自由 取得结果的唯一方式就是完成相应的过程。一旦看淡了结果,过程本身便容易了许多。 关注环境的人关心的是问题而非解决方法,以至于他们总是被动地应付环境,而非积极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再难的过程,只要分解成一步一步去看,难度就会降低;相反,如果看得太长远,人们则会望而却步。 引自 第5章 过高期待 所谓接受现实,意味着你要忍受全部痛苦。如果事态严重,必然会造成伤害。但你只要接受了现实,就给了自己一条可以继续前行的生路。你要接受人性存在弱点的事实,这一点至关重要,你可以犯错误——哪怕是可怕的错误——因为你就是个普通人。 我们完全可以用“本可以”的表达替代“本应该”,因为“可以”只是只出一种可能性。“应该”总是有一种确定和必须的感觉,而“可以”则代表着开放和自由。用开放的心态看待人生才是正确的选择,毕竟漫漫人生路,本就是柳暗花明的。 引自 第6章 纠结不放 如果你在某个领域或对自己整体都不自信,那么请你回答这个问题:“我的标准是什么?” 建立强大自信的关键是明确你现在对什么有自信,然后在此基础上努力。 引自 第7章 认同需求 太多时候,我们都以为犯错就自动意味着失败,但事实上,犯错只是让我们陷入了一种会导致失败的心理心态。 引自 第8章 过失担忧 完美决策者的最大问题就是:就算是一台完美决策机器,也不可能用不完美的数据做出完美的决定。要想做出完美决策,所用的数据必须绝对精确。但重要的数据只有通过不完美的实验才能获得。 引自 第9章 行动顾虑 也许有些选择明显优于其他,但寻找最佳路径并不是我们人生的目标,向前发展才是。更准确地说,你最不该做的选择就是毫无作为。 有了前进的目标,你就知道了自己的目的地。但在路径的选择上,请给自己多留一些余地。如果你在选择时更懂变通,能够百折不饶,你就能达成更多的心愿。 引自 第10章 应用指南 回应 2021-04-07 13:50 -
斯蒂芬·盖斯在《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一书中所言:“完美主义和不完美主义都对情绪有着强烈的影响。完美主义会让人产生负罪感,感到焦虑、自卑、缺乏自信、易怒。相反,不完美主义却会令人跟到满足、幸福、开心、平静,产生符合实际的自我价值感。” “我们的情绪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们的预期。如果事情达到或着超出了预期,你就会有积极的情绪,否则就会有消极的情绪。” 而“要想改变自己的情绪,最好的做法就是改变自己内...
2021-03-30 16:26
斯蒂芬·盖斯在《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一书中所言:“完美主义和不完美主义都对情绪有着强烈的影响。完美主义会让人产生负罪感,感到焦虑、自卑、缺乏自信、易怒。相反,不完美主义却会令人跟到满足、幸福、开心、平静,产生符合实际的自我价值感。”
“我们的情绪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们的预期。如果事情达到或着超出了预期,你就会有积极的情绪,否则就会有消极的情绪。”
而“要想改变自己的情绪,最好的做法就是改变自己内心的期待,因为它是决定情绪的先导因素。”
如果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是寄予那么大的希望,也即降低内心对事情结果的期待,那么就不会太纠结其结果,而是全身心享受当下投入其中的喜悦和满足。
斯蒂芬•盖斯在《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一书中所言:“完美主义和不完美主义都对情绪有着强烈的影响。完美主义会让人产生负罪感,感到焦虑、自卑、缺乏自信、易怒。相反,不完美主义却会令人跟到满足、幸福、开心、平静,产生符合实际的自我价值感。” “我们的情绪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们的预期。如果事情达到或着超出了预期,你就会有积极的情绪,否则就会有消极的情绪。” 而“要想改变自己的情绪,最好的做法就是改变自己内心的期待,因为它是决定情绪的先导因素。” 如果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是寄予那么大的希望,也即降低内心对事情结果的期待,那么就不会太纠结其结果,而是全身心享受当下投入其中的喜悦和满足。 引自 第5章 过高期待 这本《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就是专门针对有拖延症、强迫症、自卑感、内心总喜欢纠结的人准备的一剂良药。
回应 2021-03-30 16:26 -
喜宝小泡泡 (愿你早日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这本书挺让人意外,乍一看“不完美主义者”这个词语比较空泛不太理解书的主题,结果仔细翻阅发现咦此书还真的对自卑感、强迫症、拖延症、纠结心、讨好型分析的有理有据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方法,颇有启发和借鉴意义,也真的是一本短小精湛的好书呢! 首先这本书的作者斯蒂芬·盖斯之前出版过畅销书《微习惯》,他的简介就很有意思,作者介绍自己为“盖斯是个天生的懒虫”。为了改变这一点,他开始研究...2021-03-27 19:27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这本书挺让人意外,乍一看“不完美主义者”这个词语比较空泛不太理解书的主题,结果仔细翻阅发现咦此书还真的对自卑感、强迫症、拖延症、纠结心、讨好型分析的有理有据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方法,颇有启发和借鉴意义,也真的是一本短小精湛的好书呢!
首先这本书的作者斯蒂芬·盖斯之前出版过畅销书《微习惯》,他的简介就很有意思,作者介绍自己为“盖斯是个天生的懒虫”。为了改变这一点,他开始研究各种习惯养成策略。坦白说,我读书也有几百本,还没看到过哪个作者这样介绍自己的呢,不过也很好的引起了共情,让我感到作者和我们一样也是在探索着渴望改变,越发对这本书感兴趣了。
一、完美主义代表着限制,自我设限导致裹足不前
首先作者用一个通俗易懂的生活案例生动的带入了完美主义和不完美主义的区别。作者买菜回来路过健身房,可以顺便做个运动,但是第一作者没穿运动服,不方便不舒服,第二作者手指刚骨折过,会对健身造成障碍。完美主义者思维告诉作者今天不合适,最后作者转换思维坚持完成了一次不完美的健身活动。
完美主义的标准一般体现在情境,品质和数量。完美情境如运动只能在健身房完成,完美质量如家中必须一尘不染,完美数量比如说每次运动必须要50分钟。
完美主义喜欢远离恐惧才有安全感,其最重要的五种表现形式是过高期待,纠结不放,认同需求,过失担忧和行动焦虑。想象你是否难以决策?对社交场合恐惧?拖延症?自卑?这些都是完美主义。
那么我们如何改变呢?其实寻找动力就是操控情绪,对于许多工作任务来说,你只有先想到有什么好处才会想做。你的目标就是改变对该行为的情绪。而行动本身就会带来情绪并引发之后一些列的行动。行动比思维对情绪的影响大一倍。
这里书中举了两个例子帮助理解。第一,丈夫不爱了想和妻子离婚,妻子很难过请求丈夫离婚前每天把她从卧室抱到大门口,结果假以数日,行为增加了亲密感,旧情复燃。另一个例子是被试者摆出八面威风的样子比无精打采的样子更会让他们觉得坚定更愿意承担风险。一个简单的动作行为就能影响情绪。请采取行动来改变。
二、不完美主义者不受限制勇敢面对失败,珍视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更容易成功
拿作者来说,作者想写博客的时候觉得第一博客不能盈利,第二不知从何开始完全没有经验。但是作者运用不完美的思维,我是否可以开始?从第一步注册开始努力两年如今积累了440位用户利用此平台展示书籍和课程,也会带来经济效益。
没有天生完美的计划,人生注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候不那么在意结果更在意过程,别人的看法在意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那么在意行动正确与否更在意行动,不那么在意时机,在意目标本身。
对于过高期待我们应该调整自身的预期(要想改变情绪最好改变内心期待),正确判断是否能够,并降低标准(培养微习惯)和关注过程。
针对纠结不放我们应该接受现实,采取行动(如纠结面试糟糕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多投简历),分清意外和失败(所谓失败是决策权完全在于你的情况),消除纠结最常用的是持续尝试。
针对认同需求(认同需求意味着你无法接受自己或者缺乏自信),你可以采取化学法(充满力量的姿势),假装自信和调整参照标准等。
针对过失担忧,你可以写成绩日志(记录你的成长),这里提到了二进制思维,如果发表演讲,你说了该说的就成功了,提高社交水平(你只需要站在对方面前对着他说话练习),做等于1,不做等于️0。从小的进步做起,分阶段成功。选择一个你无论如何都做的到的行动,每天坚持直到他成为你的习惯,届时你将看到它带给你的巨大影响。
针对行动顾虑,1.拒绝消极前景的预设,把它们记录下来,并在实践中把真实的结果和预设进行对比。2.快速决策,把选项都写下来,排除法逐一划掉,10秒钟完成选择当天执行。3.分析风险回报和可能性,最糟的结果最好的结果和最可能发生的情况,发生最好结果的可能性是什么。(玩滑板遇到最坏的情况是摔断胳膊,最好的是感受乐趣掌握技能,骨折概率小,乐趣概率大,虽然糟糕结果等级高,但冒点风险也值得)。
总儿言之不完美主义也追求美好,采取积极行动,但并不指望达到完美。不完美才是世界的本质,你只要在前进,无论多慢,都会把哪些摊在沙发上的家伙远远的甩在背后。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思维,我想起前几日的做法信念竟与它不谋而合。前几日写作群里有个写者朋友,说自己每天的任务是各个平台文章一篇,微头条两三篇。然而我交流的时候说定个小目标,每天一篇微头条,她不理解的说太少了。我说每天对我很难,我先做到了再增加量。
非常推荐拖延症患者,无法快速决策的人,社恐人群,做事情总是希望尽善尽美并常常心里有落差的人来阅读此书,不完美也去做吧,在做的过程中调整方法,做你就赢了,转换思维采取行动,相信此书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推荐阅读的一本书。
回应 2021-03-27 19:27
-
YUANYUAN (living my life)
回首过往,你会发现你错过了多少微小的时刻,如果当时你有所作为,把它们统统利用起来,你早已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了。没错,正是这些日常的小决定(和小放弃)最终左右了我们人生的大走向。(P5) 毫无作为似乎更能证明你的巨大潜力……然而事实上,毫无作为只会埋没你的潜力。 如果说完美主义是一座冰山,海面上露出的那个尖顶就是对完美的渴望,而海面下那占据了冰山90%的主体则是对失败的恐惧。 你也许因为那些所谓有力的借...2021-04-07 13:50
回首过往,你会发现你错过了多少微小的时刻,如果当时你有所作为,把它们统统利用起来,你早已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了。没错,正是这些日常的小决定(和小放弃)最终左右了我们人生的大走向。(P5)
毫无作为似乎更能证明你的巨大潜力……然而事实上,毫无作为只会埋没你的潜力。 如果说完美主义是一座冰山,海面上露出的那个尖顶就是对完美的渴望,而海面下那占据了冰山90%的主体则是对失败的恐惧。 引自 第2章 完美主义者的思维方式 你也许因为那些所谓有力的借口而错过了自己想做的事,而到生命尽头,这些借口是不会给你成就感的。 想想各行各业最娴熟的专业人士吧,他们也曾经笨手笨脚,或表现糟糕。通往卓越的路一开始都崎岖不平,我想这一点大家都清楚,但我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在潜意识中经常通过自我设限绕开颠簸的道路,假装真存在一条平坦的上升道路。这样的通道并不存在。每次遇到失败,我们都试图找出一个借口,却不愿接受我们虽然有时会失败,但也会重整旗鼓的事实。 只要拿出少许意志力,每次前进一小步,完成一个“微型目标”,你就可以创造出一种优势。 引自 第3章 完美主义的毒性 比起把事情做好,不完美主义认为重要的是先把事情做完。 人们常有一个错误想法:只有目标完美了,结果才能更接近俺妹。但事实正好相反:比起完美主义心态,只有你接受不完美,结果才能更接近完美。 真诚地探讨努力过程而非完美目标会让我们更有亲和力,有益于人际交往。请记住这句话:探讨努力,而非完美。 引自 第4章 不完美主义带来的自由 取得结果的唯一方式就是完成相应的过程。一旦看淡了结果,过程本身便容易了许多。 关注环境的人关心的是问题而非解决方法,以至于他们总是被动地应付环境,而非积极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再难的过程,只要分解成一步一步去看,难度就会降低;相反,如果看得太长远,人们则会望而却步。 引自 第5章 过高期待 所谓接受现实,意味着你要忍受全部痛苦。如果事态严重,必然会造成伤害。但你只要接受了现实,就给了自己一条可以继续前行的生路。你要接受人性存在弱点的事实,这一点至关重要,你可以犯错误——哪怕是可怕的错误——因为你就是个普通人。 我们完全可以用“本可以”的表达替代“本应该”,因为“可以”只是只出一种可能性。“应该”总是有一种确定和必须的感觉,而“可以”则代表着开放和自由。用开放的心态看待人生才是正确的选择,毕竟漫漫人生路,本就是柳暗花明的。 引自 第6章 纠结不放 如果你在某个领域或对自己整体都不自信,那么请你回答这个问题:“我的标准是什么?” 建立强大自信的关键是明确你现在对什么有自信,然后在此基础上努力。 引自 第7章 认同需求 太多时候,我们都以为犯错就自动意味着失败,但事实上,犯错只是让我们陷入了一种会导致失败的心理心态。 引自 第8章 过失担忧 完美决策者的最大问题就是:就算是一台完美决策机器,也不可能用不完美的数据做出完美的决定。要想做出完美决策,所用的数据必须绝对精确。但重要的数据只有通过不完美的实验才能获得。 引自 第9章 行动顾虑 也许有些选择明显优于其他,但寻找最佳路径并不是我们人生的目标,向前发展才是。更准确地说,你最不该做的选择就是毫无作为。 有了前进的目标,你就知道了自己的目的地。但在路径的选择上,请给自己多留一些余地。如果你在选择时更懂变通,能够百折不饶,你就能达成更多的心愿。 引自 第10章 应用指南 回应 2021-04-07 13:50 -
斯蒂芬·盖斯在《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一书中所言:“完美主义和不完美主义都对情绪有着强烈的影响。完美主义会让人产生负罪感,感到焦虑、自卑、缺乏自信、易怒。相反,不完美主义却会令人跟到满足、幸福、开心、平静,产生符合实际的自我价值感。” “我们的情绪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们的预期。如果事情达到或着超出了预期,你就会有积极的情绪,否则就会有消极的情绪。” 而“要想改变自己的情绪,最好的做法就是改变自己内...
2021-03-30 16:26
斯蒂芬·盖斯在《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一书中所言:“完美主义和不完美主义都对情绪有着强烈的影响。完美主义会让人产生负罪感,感到焦虑、自卑、缺乏自信、易怒。相反,不完美主义却会令人跟到满足、幸福、开心、平静,产生符合实际的自我价值感。”
“我们的情绪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们的预期。如果事情达到或着超出了预期,你就会有积极的情绪,否则就会有消极的情绪。”
而“要想改变自己的情绪,最好的做法就是改变自己内心的期待,因为它是决定情绪的先导因素。”
如果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是寄予那么大的希望,也即降低内心对事情结果的期待,那么就不会太纠结其结果,而是全身心享受当下投入其中的喜悦和满足。
斯蒂芬•盖斯在《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一书中所言:“完美主义和不完美主义都对情绪有着强烈的影响。完美主义会让人产生负罪感,感到焦虑、自卑、缺乏自信、易怒。相反,不完美主义却会令人跟到满足、幸福、开心、平静,产生符合实际的自我价值感。” “我们的情绪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们的预期。如果事情达到或着超出了预期,你就会有积极的情绪,否则就会有消极的情绪。” 而“要想改变自己的情绪,最好的做法就是改变自己内心的期待,因为它是决定情绪的先导因素。” 如果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是寄予那么大的希望,也即降低内心对事情结果的期待,那么就不会太纠结其结果,而是全身心享受当下投入其中的喜悦和满足。 引自 第5章 过高期待 这本《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就是专门针对有拖延症、强迫症、自卑感、内心总喜欢纠结的人准备的一剂良药。
回应 2021-03-30 16:26 -
喜宝小泡泡 (愿你早日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这本书挺让人意外,乍一看“不完美主义者”这个词语比较空泛不太理解书的主题,结果仔细翻阅发现咦此书还真的对自卑感、强迫症、拖延症、纠结心、讨好型分析的有理有据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方法,颇有启发和借鉴意义,也真的是一本短小精湛的好书呢! 首先这本书的作者斯蒂芬·盖斯之前出版过畅销书《微习惯》,他的简介就很有意思,作者介绍自己为“盖斯是个天生的懒虫”。为了改变这一点,他开始研究...2021-03-27 19:27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这本书挺让人意外,乍一看“不完美主义者”这个词语比较空泛不太理解书的主题,结果仔细翻阅发现咦此书还真的对自卑感、强迫症、拖延症、纠结心、讨好型分析的有理有据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方法,颇有启发和借鉴意义,也真的是一本短小精湛的好书呢!
首先这本书的作者斯蒂芬·盖斯之前出版过畅销书《微习惯》,他的简介就很有意思,作者介绍自己为“盖斯是个天生的懒虫”。为了改变这一点,他开始研究各种习惯养成策略。坦白说,我读书也有几百本,还没看到过哪个作者这样介绍自己的呢,不过也很好的引起了共情,让我感到作者和我们一样也是在探索着渴望改变,越发对这本书感兴趣了。
一、完美主义代表着限制,自我设限导致裹足不前
首先作者用一个通俗易懂的生活案例生动的带入了完美主义和不完美主义的区别。作者买菜回来路过健身房,可以顺便做个运动,但是第一作者没穿运动服,不方便不舒服,第二作者手指刚骨折过,会对健身造成障碍。完美主义者思维告诉作者今天不合适,最后作者转换思维坚持完成了一次不完美的健身活动。
完美主义的标准一般体现在情境,品质和数量。完美情境如运动只能在健身房完成,完美质量如家中必须一尘不染,完美数量比如说每次运动必须要50分钟。
完美主义喜欢远离恐惧才有安全感,其最重要的五种表现形式是过高期待,纠结不放,认同需求,过失担忧和行动焦虑。想象你是否难以决策?对社交场合恐惧?拖延症?自卑?这些都是完美主义。
那么我们如何改变呢?其实寻找动力就是操控情绪,对于许多工作任务来说,你只有先想到有什么好处才会想做。你的目标就是改变对该行为的情绪。而行动本身就会带来情绪并引发之后一些列的行动。行动比思维对情绪的影响大一倍。
这里书中举了两个例子帮助理解。第一,丈夫不爱了想和妻子离婚,妻子很难过请求丈夫离婚前每天把她从卧室抱到大门口,结果假以数日,行为增加了亲密感,旧情复燃。另一个例子是被试者摆出八面威风的样子比无精打采的样子更会让他们觉得坚定更愿意承担风险。一个简单的动作行为就能影响情绪。请采取行动来改变。
二、不完美主义者不受限制勇敢面对失败,珍视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更容易成功
拿作者来说,作者想写博客的时候觉得第一博客不能盈利,第二不知从何开始完全没有经验。但是作者运用不完美的思维,我是否可以开始?从第一步注册开始努力两年如今积累了440位用户利用此平台展示书籍和课程,也会带来经济效益。
没有天生完美的计划,人生注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候不那么在意结果更在意过程,别人的看法在意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那么在意行动正确与否更在意行动,不那么在意时机,在意目标本身。
对于过高期待我们应该调整自身的预期(要想改变情绪最好改变内心期待),正确判断是否能够,并降低标准(培养微习惯)和关注过程。
针对纠结不放我们应该接受现实,采取行动(如纠结面试糟糕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多投简历),分清意外和失败(所谓失败是决策权完全在于你的情况),消除纠结最常用的是持续尝试。
针对认同需求(认同需求意味着你无法接受自己或者缺乏自信),你可以采取化学法(充满力量的姿势),假装自信和调整参照标准等。
针对过失担忧,你可以写成绩日志(记录你的成长),这里提到了二进制思维,如果发表演讲,你说了该说的就成功了,提高社交水平(你只需要站在对方面前对着他说话练习),做等于1,不做等于️0。从小的进步做起,分阶段成功。选择一个你无论如何都做的到的行动,每天坚持直到他成为你的习惯,届时你将看到它带给你的巨大影响。
针对行动顾虑,1.拒绝消极前景的预设,把它们记录下来,并在实践中把真实的结果和预设进行对比。2.快速决策,把选项都写下来,排除法逐一划掉,10秒钟完成选择当天执行。3.分析风险回报和可能性,最糟的结果最好的结果和最可能发生的情况,发生最好结果的可能性是什么。(玩滑板遇到最坏的情况是摔断胳膊,最好的是感受乐趣掌握技能,骨折概率小,乐趣概率大,虽然糟糕结果等级高,但冒点风险也值得)。
总儿言之不完美主义也追求美好,采取积极行动,但并不指望达到完美。不完美才是世界的本质,你只要在前进,无论多慢,都会把哪些摊在沙发上的家伙远远的甩在背后。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思维,我想起前几日的做法信念竟与它不谋而合。前几日写作群里有个写者朋友,说自己每天的任务是各个平台文章一篇,微头条两三篇。然而我交流的时候说定个小目标,每天一篇微头条,她不理解的说太少了。我说每天对我很难,我先做到了再增加量。
非常推荐拖延症患者,无法快速决策的人,社恐人群,做事情总是希望尽善尽美并常常心里有落差的人来阅读此书,不完美也去做吧,在做的过程中调整方法,做你就赢了,转换思维采取行动,相信此书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推荐阅读的一本书。
回应 2021-03-27 19:27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Selective Entertainment LLC (2015)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w-y12 2021-04-08
我爱这本书,打算放在手边不开心的时候就读一遍
0 有用 锡兵 2021-03-25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适合我的书。现在就再下单一本《微习惯》。
0 有用 深浅慧 2021-04-10
这是一本治愈系的书籍,就让我们用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允许自己有不同的选择,不被不必要的愧疚和自责绑架。
0 有用 kido🖖🏻 2021-04-06
预防自我内卷是放缓社会内卷的第一步!虽然是传统畅销书的套路,但在这个到处都在贩卖焦虑的当今,还是可以稍微缓解一下~
0 有用 韩大楠 2021-04-01
完美主义能给你安全感,但不完美主义能赋予你自由~~
0 有用 深浅慧 2021-04-10
这是一本治愈系的书籍,就让我们用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允许自己有不同的选择,不被不必要的愧疚和自责绑架。
0 有用 云玖弋 2021-04-09
书中分析了完美主义的弊端与成因,总体收获挺大。 对于解决方案,是切实可行的,小习惯培养远比大flag来得容易呀。
0 有用 纳雅 2021-04-08
人生是动态变化的,没有极致完美,只有不断完善。
0 有用 w-y12 2021-04-08
我爱这本书,打算放在手边不开心的时候就读一遍
0 有用 老頹肥·廢🐰 2021-04-07
Mr. Imperfection就是摸魚大師我本人啊,有了一定的學歷經歷閱歷之後已能自我認同,做不完的事兒就慢慢做而享受過程,只是決不會不做,期待值也不會很高,「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結果才更接近完美」,堅持讀書和鍛煉,不停止探索世界和自身愉悅的步子,做自己愛做的事兒。這本書給了很多ideas和微習慣。謝@183075570 📚 #讀而益#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