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逐梦冥王星》告诉了我们,NASA和JPL也是靠人来运作的,所有靠人运作的地方,都首先是充满了猪队友、不讲理的领导、为了自己那一点点利益就能把整条船搞沉的宫斗爱好者和无意义政治斗争的地方。而就算你的梦想已经大到是为了全人类发射一个探测器到太阳系边缘,你也还是逃脱不了把本该拿来干正事儿的宝贵精力和生命用来宫斗的命运。要成为探索宇宙的英雄,有雄心壮志、勇气和专业精神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得斗得了官僚、骗得了政客、赢得到公众的好感、拉拢所有需要的资源,成为宫斗王者。一言以蔽之,世界不会因为你想做的事情正确且伟大就为你开路,再大的英雄也得想尽一切办法搞定难缠的小鬼,因为任何一个无聊的小鬼都能让你的伟大计划中途流产。
一部非典型性科普作品写出了史诗般的进程和画面感,还真对得起New Horizon这样史诗级太空探险的伟大,这让从小数理化背景却在本科阶段选择彻底转文的我读起来既心潮澎湃又肃然起敬。书中尾声部分有句话我太喜欢了,记下来与国共勉吧:“历史是由人类书写的,知识是在探索中获取的,深谙此理的国家才能成就伟业。”
仿佛和新视野号团队一起走过这段17年旅程,过山车般的阅读体验,看到了人类最高智慧所有顽强的品质,真希望自己在小时候就读到它
非常好,更多的是关于一份事业的描述,美国高科技的雄厚实力可见一斑。
纪念六年前的今天,New Horizons飞掠“被嫌弃”的冥王星。
侧面对美国的科研机制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
新年第一本,终于趁娃睡觉时看完了。 科研的艰苦不言而喻,关键在于科学家不亲身经历就难以体会自己纯粹的科学世界为什么要与政治,金钱,以及各方势力纠缠在一起。 这本书深刻体现了“星辰大海”般的科研项目的实现需要脚踏实地与各种现实因素,以及各种偶然性的平凡的错误纠缠在一起。每一步都可能是致命的。 而作为科学家,除了怀着初心,来接受命运带来的种种挑战,仍然坚持向前走以外,别无他法。
本书是为新视野号探索冥王星26年历程的天文学纪实作品,从8905首次与美国航天局讨论探索冥王星的想法,到2015年夏天新视野号成功造访冥王星之间,没有人预料到新视野号带给全人类的大惊喜。许多原因都可能导致任务的失败。它很难获得资金,也很难被美国航天局选中,因为项目的开发时间短,预算只有旅行者号的五分之一,新视野号团队根本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和预算内制造并发射探测器,也可能无法从冥王星那里获得期望的科学成果。 历史是由英雄的工程师、科学家和天文爱好者人书写,知识是在探索中获取的。新视野号收获颇丰-这多亏了一支了不起的团队,他们有决心、创意、勇气、毅力,还有一丝运气。这一举世瞩目的探索背后是一群秉持非凡信念的人。他们从不放弃梦想,总是全力以赴,最终如愿以偿。
很详细的记录,侧重整个项目的历程,可窥探NASA的运营。
探索未知永远令人着迷
想一想自己 有什么梦想坚持了26年
pluto not yet(划掉) explored.
阅读非常流畅有趣,很棒的科普。作者重点回顾了新视野号项目的研究和探测历程,穿插了冥王星和探测器的基本科普,阅读既有趣又涨知识。项目的研发异常艰辛,与竞争对手过招,与NASA主管部门协调,飞向宇宙后又遭遇小行星碰撞的风险、探测器意外失联,最终载着人类对浩淼太空的好奇飞掠冥王星,奔向更遥远的伊克伯带。 书中最惊险的一幕,当属飞临冥王星前的失联。科学家向新视野号发送了几百项科学观测指令,探测器将在最接近冥王星时执行最佳探测任务。没想到由于探测器正在全力压缩拍摄的图像,导致核心指令无法处理,无法应答地面。科学家只能启用备用计算机,花费巨大代价重新上传任务。实际上,研究团队在模拟探测器的无数种条件测试任务时,独独遗漏了这种场景。这真对于我们普通人的工作,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一课。
其实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探索太空的书,不如说是展现如何做一个伟大项目的书。首先立项冥王星其实也是在之前基本8大行星的项目都搞了一波,然后还把有重量的人物搬出来增加筹码,这个人得有绝对的说服力。当然这个项目由于投资巨大,耗时时间长,成功了也会是航天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几大供应商投标时也是打得不可开交,这种项目真的太复杂了,就不说什么NASA的各种批不批预算,钱不够了怎么搞,冥王星降级小行星了花这么多钱有没有意义,光是那个算力真的如同书上说的,类似于从洛杉矶挥一杆子,要把球打进纽约的洞,你想想这难度,这精确度,真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虽然书的作者也是尽量让这本记录传记变得drama一些,但是总的来说,正整本书还是朴实平淡的。想起《外星怪客大聚会》冥王星那个飞船墓地。
2022.6.2 平铺直叙没有重点,看看插图而已。
人类的探索和创造、以及为探索付出的合作与斗争,更是一场动人心魄的旅程
更多的是了解美国NASA一个科研项目是怎么运作的,虽然没有像中国那么多人际关系方面的掣肘,但也不仅仅是“就事论事”那么单纯,不容易啊,应该投入更大的预算才对。当看到新视野号携带了冥王星第一个发现者——汤博的骨灰,还是令人感动,冰冷的科研同样具有人性的温度。
挺不错的一本介绍新视野号从概念到立项再到最后任务实现的全过程,有助于了解NASA那一套竞标体系,另外也了解到了原来larry也参加过竞选
人类逐梦星辰大海的最大障碍不是科技水平的高低,更多则是人类的自私自利与利益的纠葛。
嘻嘻
> 逐梦冥王星
15 有用 闻夕felicity 2021-05-06 23:59:26
《逐梦冥王星》告诉了我们,NASA和JPL也是靠人来运作的,所有靠人运作的地方,都首先是充满了猪队友、不讲理的领导、为了自己那一点点利益就能把整条船搞沉的宫斗爱好者和无意义政治斗争的地方。而就算你的梦想已经大到是为了全人类发射一个探测器到太阳系边缘,你也还是逃脱不了把本该拿来干正事儿的宝贵精力和生命用来宫斗的命运。要成为探索宇宙的英雄,有雄心壮志、勇气和专业精神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得斗得了官僚、骗得了政客、赢得到公众的好感、拉拢所有需要的资源,成为宫斗王者。一言以蔽之,世界不会因为你想做的事情正确且伟大就为你开路,再大的英雄也得想尽一切办法搞定难缠的小鬼,因为任何一个无聊的小鬼都能让你的伟大计划中途流产。
3 有用 bookbug 2021-05-08 16:16:35
一部非典型性科普作品写出了史诗般的进程和画面感,还真对得起New Horizon这样史诗级太空探险的伟大,这让从小数理化背景却在本科阶段选择彻底转文的我读起来既心潮澎湃又肃然起敬。书中尾声部分有句话我太喜欢了,记下来与国共勉吧:“历史是由人类书写的,知识是在探索中获取的,深谙此理的国家才能成就伟业。”
2 有用 瑞霓儿 2021-08-13 05:17:34
仿佛和新视野号团队一起走过这段17年旅程,过山车般的阅读体验,看到了人类最高智慧所有顽强的品质,真希望自己在小时候就读到它
2 有用 开门trortd 2021-05-05 06:25:24
非常好,更多的是关于一份事业的描述,美国高科技的雄厚实力可见一斑。
1 有用 🌸五月雨永远🌸 2021-07-14 18:46:16
纪念六年前的今天,New Horizons飞掠“被嫌弃”的冥王星。
0 有用 danyboy 2022-08-15 16:26:31
侧面对美国的科研机制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
0 有用 Sylvia 2022-01-01 19:50:52
新年第一本,终于趁娃睡觉时看完了。 科研的艰苦不言而喻,关键在于科学家不亲身经历就难以体会自己纯粹的科学世界为什么要与政治,金钱,以及各方势力纠缠在一起。 这本书深刻体现了“星辰大海”般的科研项目的实现需要脚踏实地与各种现实因素,以及各种偶然性的平凡的错误纠缠在一起。每一步都可能是致命的。 而作为科学家,除了怀着初心,来接受命运带来的种种挑战,仍然坚持向前走以外,别无他法。
0 有用 韧勉 2021-10-02 19:20:31
本书是为新视野号探索冥王星26年历程的天文学纪实作品,从8905首次与美国航天局讨论探索冥王星的想法,到2015年夏天新视野号成功造访冥王星之间,没有人预料到新视野号带给全人类的大惊喜。许多原因都可能导致任务的失败。它很难获得资金,也很难被美国航天局选中,因为项目的开发时间短,预算只有旅行者号的五分之一,新视野号团队根本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和预算内制造并发射探测器,也可能无法从冥王星那里获得期望的科学成果。 历史是由英雄的工程师、科学家和天文爱好者人书写,知识是在探索中获取的。新视野号收获颇丰-这多亏了一支了不起的团队,他们有决心、创意、勇气、毅力,还有一丝运气。这一举世瞩目的探索背后是一群秉持非凡信念的人。他们从不放弃梦想,总是全力以赴,最终如愿以偿。
0 有用 冬至 2021-10-04 16:10:08
很详细的记录,侧重整个项目的历程,可窥探NASA的运营。
0 有用 紫心银翼 2022-05-17 10:11:10
探索未知永远令人着迷
0 有用 舞舞舞の奇鸟 2023-04-05 18:44:31 湖南
想一想自己 有什么梦想坚持了26年
0 有用 楼豆友 2022-05-19 18:52:40
pluto not yet(划掉) explored.
0 有用 陈小白 2023-05-08 20:05:59 广东
阅读非常流畅有趣,很棒的科普。作者重点回顾了新视野号项目的研究和探测历程,穿插了冥王星和探测器的基本科普,阅读既有趣又涨知识。项目的研发异常艰辛,与竞争对手过招,与NASA主管部门协调,飞向宇宙后又遭遇小行星碰撞的风险、探测器意外失联,最终载着人类对浩淼太空的好奇飞掠冥王星,奔向更遥远的伊克伯带。 书中最惊险的一幕,当属飞临冥王星前的失联。科学家向新视野号发送了几百项科学观测指令,探测器将在最接近冥王星时执行最佳探测任务。没想到由于探测器正在全力压缩拍摄的图像,导致核心指令无法处理,无法应答地面。科学家只能启用备用计算机,花费巨大代价重新上传任务。实际上,研究团队在模拟探测器的无数种条件测试任务时,独独遗漏了这种场景。这真对于我们普通人的工作,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一课。
0 有用 Kueen 2023-06-30 14:01:18 江苏
其实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探索太空的书,不如说是展现如何做一个伟大项目的书。首先立项冥王星其实也是在之前基本8大行星的项目都搞了一波,然后还把有重量的人物搬出来增加筹码,这个人得有绝对的说服力。当然这个项目由于投资巨大,耗时时间长,成功了也会是航天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几大供应商投标时也是打得不可开交,这种项目真的太复杂了,就不说什么NASA的各种批不批预算,钱不够了怎么搞,冥王星降级小行星了花这么多钱有没有意义,光是那个算力真的如同书上说的,类似于从洛杉矶挥一杆子,要把球打进纽约的洞,你想想这难度,这精确度,真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虽然书的作者也是尽量让这本记录传记变得drama一些,但是总的来说,正整本书还是朴实平淡的。想起《外星怪客大聚会》冥王星那个飞船墓地。
0 有用 书茗 2022-06-11 16:15:46
2022.6.2 平铺直叙没有重点,看看插图而已。
0 有用 无念 2021-09-05 22:39:39
人类的探索和创造、以及为探索付出的合作与斗争,更是一场动人心魄的旅程
0 有用 twh1976 2025-04-23 14:58:12 浙江
更多的是了解美国NASA一个科研项目是怎么运作的,虽然没有像中国那么多人际关系方面的掣肘,但也不仅仅是“就事论事”那么单纯,不容易啊,应该投入更大的预算才对。当看到新视野号携带了冥王星第一个发现者——汤博的骨灰,还是令人感动,冰冷的科研同样具有人性的温度。
0 有用 IX-termniterd 2023-10-27 21:41:35 广东
挺不错的一本介绍新视野号从概念到立项再到最后任务实现的全过程,有助于了解NASA那一套竞标体系,另外也了解到了原来larry也参加过竞选
0 有用 尧尧欲醉 2022-06-26 18:26:24
人类逐梦星辰大海的最大障碍不是科技水平的高低,更多则是人类的自私自利与利益的纠葛。
0 有用 互联网社恐 2023-09-12 17:36:00 重庆
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