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歷史上於地理區劃、行政統轄皆有交集:今之河北,舊稱直隸。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以後,直隸於北京的地區稱之爲『北直隸』,與直隸於南京的『南直隸』相對。明朝時期『北直隸』包括今日之北京、天津、河北大部,甚至河南、山東部分地區,行政統轄上歸屬北京。河北作爲『直隸省』存在,則始於清初。據《清史稿》:『直隸:《禹貢》冀、兗二州之域。明爲北京,置北平布政使司、萬全都指揮使司。清順治初,定鼎京師,爲直隸省。』到了清代,北京是政治中心,直隸地區則被劃成省;天津建城較晚,據明程敏政《天津重修湧泉寺舊記》:『我文廟入靖内難,自小直沽渡蹕而南,名其地曰「天津」;置三衛以守,則永樂甲申也。』此時期的天津,僅作爲衛所存在,史稱『天津衛』。到清雍正三年的時候,『天津衛』始升『天津州』,雍正九年則升『天津府』,此時地理區劃上包括天津縣、鹽山縣、青縣、慶雲縣、南皮...
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歷史上於地理區劃、行政統轄皆有交集:今之河北,舊稱直隸。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以後,直隸於北京的地區稱之爲『北直隸』,與直隸於南京的『南直隸』相對。明朝時期『北直隸』包括今日之北京、天津、河北大部,甚至河南、山東部分地區,行政統轄上歸屬北京。河北作爲『直隸省』存在,則始於清初。據《清史稿》:『直隸:《禹貢》冀、兗二州之域。明爲北京,置北平布政使司、萬全都指揮使司。清順治初,定鼎京師,爲直隸省。』到了清代,北京是政治中心,直隸地區則被劃成省;天津建城較晚,據明程敏政《天津重修湧泉寺舊記》:『我文廟入靖内難,自小直沽渡蹕而南,名其地曰「天津」;置三衛以守,則永樂甲申也。』此時期的天津,僅作爲衛所存在,史稱『天津衛』。到清雍正三年的時候,『天津衛』始升『天津州』,雍正九年則升『天津府』,此時地理區劃上包括天津縣、鹽山縣、青縣、慶雲縣、南皮縣、靜海縣、滄州。但無論是『天津州』,還是『天津府』,皆爲彼時直隸所統轄。總體來看京津冀三地:北京始終是政治中心;明清兩代,天津隸屬於直隸;津冀則作爲京畿存在,其『畿輔』定位,歷史上無有異議,如《大清畿輔書徵》《大清畿輔先哲傳》等著述都把直隸、天津作爲畿輔對待。
京津冀三地於歷史上有如此密切之關聯,必然會造成其文學上的彼此交融,以古代文學爲例:今人在寫作《北京文學史》『古代』部分時,所描述多是幽燕文學,諸如《詩經》之『邶風』、《戰國策》之『燕策』,以及盛唐邊塞詩、金元詩文等。因此,北京古代文學是以『幽燕』『幽薊』『燕趙』爲關鍵詞的,換言之,北京古代文學以河北地區文學爲基礎底色;天津地區古屬漁陽郡,今人在《天津文學史》中對天津文學發生期的書寫,也追溯至漢魏樂府、盛唐邊塞,以及遼金元詩文。可見,天津古代文學發展的關鍵詞也是『幽薊』,具有和北京相同的文學源頭。而到了清代,天津文學中又有很多資源來自北京,如武清一直屬於順天府,後又歸入天津,造成北京、天津兩地文學彼此交融的特點;河北是京津冀三地中文學資源最爲豐富者,爲京津兩地文學的發展提供了滋養,這一點由《北京文學史》《天津文學史》對北京、天津文學源頭的追溯即可明了。而且今之學人在書寫河北文學史時,也自然而然地把北京、天津文學涵蓋在内,如《河北文學通史》序言中有云:『燕趙區域總體包括現今行政區劃意義上的河北省、北京市和天津市,大致相當於華北平原和燕山南北麓。』由此可見京津冀三地地緣關係的密切,造就其文學發展彼此交融的特徵:(一)三地文學具有同源性,即北京、天津古代文學的源頭與河北一致。(二)三地文學的同源性造就共同的精神氣質,例如『幽燕』『幽薊』是三地共同的關鍵詞,於是幽燕文化中慷慨悲歌、尚俠任氣的氣質則成爲三地文學共同的質素,共同的精神氣質。
當前學界對於京津冀歷史文化的研究,多以各自的地域視角進行,如《河北文學通史》《北京文學史》《天津文學史》等等,這是地域文化研究趨勢使然,也是各省市反省文化傳統、提升文化自信的必然。但在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對文學文化上彼此交融的三地而言,有必要整合文化資源,對三地歷史文化進行整體關照。有鑑於此,本叢書收集京津冀三地歷代文人的别集一百六十餘種加以影印出版,希望有助於學人對京津冀歷史文化整體地把握和研究。
本書所收録别集的作者,多爲京津冀人士,如寓居、改籍者,或祖輩遷居者,或祖籍爲京津冀後爲官在外者,或明朝戍衛軍籍者,或滿族八旗子弟雖祖籍不爲京地而世代在京生活者,均做收録。另外需要説明一點,作者的朝代定義以熟知定義爲準,有生活於兩朝之間者,則以其事跡、成就多見載於何朝何代爲準,不甚嚴格較真。地域劃分上,則按作者地域今屬區劃來分。由於編者學識、精力有限,加之某些資料的收集途徑困難,本書定有不完善處,祈望廣大讀者不吝賜教!
作者简介 · · · · · ·
孫愛霞,女,漢族,1978年生,山東陵縣人。2004年畢業于山東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2008年畢業于南開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爲天津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天津文學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爲詞與詞學、近代文學、天津文學與文化。先後發表論文數十篇,主持、參與課題多項。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赴韓國圓光大學任交換教授。
目录 · · · · · ·
第一册
幽憂子集七卷附録一卷唐盧照鄰撰明崇禎十三年初唐四子集本刻本 一
湛然居士文集(一)卷一—卷五元耶律楚才撰清光緒二十一年漸西村舍彙刊刻本 二三三
第二册
湛然居士文集(二)卷六—卷十四元耶律楚才撰清光緒二十一年漸西村舍彙刊刻本 一
· · · · · · (更多)
第一册
幽憂子集七卷附録一卷唐盧照鄰撰明崇禎十三年初唐四子集本刻本 一
湛然居士文集(一)卷一—卷五元耶律楚才撰清光緒二十一年漸西村舍彙刊刻本 二三三
第二册
湛然居士文集(二)卷六—卷十四元耶律楚才撰清光緒二十一年漸西村舍彙刊刻本 一
第三册
燕石集十五卷附録一卷元宋褧撰清抄本 一
第四册
西廂記五卷附録一卷會真記一卷元王德信關漢卿撰唐元稹撰明凌濛初評
明刻本套印本 一
第五册
薊丘集(一)卷一—卷十明王嘉謨撰明刻本 一
第六册
薊丘集(二)卷十一—卷二十六明王嘉謨撰明刻本 一
第七册
薊丘集(三)卷二十七—卷三十八明王嘉謨撰明刻本 一
第八册
薊丘集(四)卷三十九—卷四十八明王嘉謨撰明刻本 一
第九册
類博稿十卷附録二卷明岳正撰清吴氏繍榖亭抄本 一
第十册
前明河南道監察御史誠所公文集八卷明馬經綸撰清康熙四十三年馬騏刻本 一
第十一册
張文慤公遺集十卷明張邦紀撰明崇禎十七年刻本 一
第十二册
金忠節公文集八卷明金鉉撰清初刻本 一
第十三册
明忠正史道鄰先生集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明史可法撰清同治七年楚醴景萊書室校刊本 一
燕香齋詩集六卷文集四卷清劉餘祐撰清康熙刻本 三〇一
第十四册
青箱堂詩集(一)卷一—卷六清王崇簡撰清康熙二十八年王燕重刻本 一
第十五册
青箱堂詩集(二)卷七—卷二十一清王崇簡撰
清康熙二十八年王燕重刻本 一
第十六册
青箱堂詩集(三)卷二十二—卷三十三文集卷一—卷三清王崇簡撰
清康熙二十八年王燕重刻本 一
第十七册
青箱堂詩集(四)文集卷四—卷七附續刻一卷年譜一卷清王崇簡撰
清康熙二十八年王燕重刻本 一
第十八册
青箱堂詩集(五)文集卷八—卷十二附續刻一卷年譜一卷清王崇簡撰
清康熙二十八年王燕重刻本 一
第十九册
學源堂文集(一)卷一—卷五清郭棻撰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一
第二十册
學源堂文集(二)卷六—卷十一清郭棻撰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一
第二十一册
學源堂文集(三)卷十二—卷十九詩集卷一—卷三清郭棻撰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一
第二十二册
學源堂文集(四)詩集卷四—卷十清郭棻撰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一
第二十三册
通志堂集(一)卷一—卷十一清納蘭性德撰清康熙三十年徐乾學刻本 一
第二十四册
通志堂集(二)卷十二—卷二十清納蘭性德撰清康熙三十年徐乾學刻本 一
第二十五册
納蘭詞五卷補遺一卷清納蘭性德撰王元治輯清道光十二年結鐵網齋刻本 一
飲水詞鈔二卷清納蘭性德撰清抄本 二〇九
問亭詩集十二卷也紅詞一卷清博爾都撰清康熙三十五年刻本 二八九
第二十六册
紫幢軒詩二十一種(一)清文昭撰清康熙雍正間自刊本 一
第二十七册
紫幢軒詩二十一種(二)清文昭撰清康熙雍正間自刊本 一
紫瓊巖詩鈔三卷清允禧撰清乾隆二十三年刻本 四五七
花間堂詩鈔一卷清允禧撰清康熙間刊本 五九五
第二十八册
明善堂詩集(一)卷一—卷十四清弘曉撰清乾隆刻本 一
第二十九册
明善堂詩集(二)卷十五—卷三十詩餘一卷詞餘一卷清弘曉撰清乾隆刻本 一
第三十册
樂善堂全集定本(一)卷一—卷十二清弘曆撰清乾隆二十三年内府刻本 一
第三十一册
樂善堂全集定本(二)卷十三—卷三十清弘曆撰清乾隆二十三年内府刻本 一
第三十二册
稽古齋全集(一)卷一—卷三清弘晝撰清乾隆十一年刻本 一
第三十三册
稽古齋全集(二)卷四—卷八清弘晝撰清乾隆十一年刻本 一
第三十四册
西山集九卷清張能鱗撰清康熙十六年刻本 一
第三十五册
王文靖公集(一)卷一—卷十二清王熙撰清抄本 一
第三十六册
王文靖公集(二)卷十三—卷二十四清王熙撰清抄本 一
第三十七册
情田詞三卷附録一卷清邵璸撰清乾隆十七年石帆花屋刻本 一
居業堂文集(一)卷一—卷六首一卷清王源撰清道光十一年讀雪山房刻本 二六三
第三十八册
居業堂文集(二)卷七—卷二十清王源撰清道光十一年讀雪山房刻本 一
第三十九册
蔗塘未定稿八卷押簾詞一卷蔗塘外集八卷清查爲仁撰清乾隆八年刊本 一
第四十册
沽上題襟集四卷清查爲仁查學禮輯清乾隆六年刻本 一
銅鼓書堂遺稿(一)卷一—卷十二清查禮撰清乾隆刻本 一六一
第四十一册
銅鼓書堂遺稿(二)卷十三—卷三十二清查禮撰清乾隆刻本 一
第四十二册
生香書屋文集四卷清陳浩撰清乾隆三多齋刻本 一
第四十三册
謙受堂集十五卷清邵大業撰清嘉慶二年刻本 一
第四十四册
嘉樂堂詩集一卷芸香堂詩集二卷延禧堂詩鈔一卷清和珅和琳豐紳殷德撰清嘉慶刻本 一
第四十五册
知足齋詩集(一)卷一—卷八清朱珪撰清嘉慶九年阮元刻增修本 一
第四十六册
知足齋詩集(二)卷九—卷十九清朱珪撰清嘉慶九年阮元刻增修本 一
第四十七册
知足齋詩集(三)卷二十知足齋詩續集四卷知足齋文集卷一—卷四清朱珪撰
清嘉慶九年阮元刻增修本 一
第四十八册
知足齋詩集(四)知足齋文集卷五知足齋進呈文槀二卷附年譜三卷清朱珪撰
清嘉慶九年阮元刻增修本 一
復初齋詩稿不分卷清翁方綱撰清稿本 五〇七
第四十九册
復初齋詩集(一)卷一—卷十五清翁方綱 撰清刻本 一
第五十册
復初齋詩集(二)卷十六—卷二十八清翁方綱 撰清刻本 一
第五十一册
復初齋詩集(三)卷二十九—卷四十一清翁方綱 撰清刻本 一
第五十二册
復初齋詩集(四)卷四十二—卷五十五清翁方綱 撰清刻本 一
第五十三册
復初齋詩集(五)卷五十六—卷七十清翁方綱 撰清刻本 一
第五十四册
復初齋時文不分卷帖經舉隅三卷清翁方綱撰清刊本 一
第五十五册
復初齋文集(一)卷一—卷十清翁方綱撰清抄本 一
第五十六册
復初齋文集(二)卷十一—卷二十一清翁方綱撰清抄本 一
第五十七册
復初齋文集(三)卷二十二—卷三十五清翁方綱撰清抄本 一
第五十八册
復初齋外詩(一)卷一—卷八清翁方綱撰
民國六年吴興劉氏嘉業堂刻本 一
第五十九册
復初齋外詩(二)卷九—卷十八清翁方綱撰
民國六年吴興劉氏嘉業堂刻本 一
第六十册
復初齋外詩(三)卷十九—卷二十四復初齋集外文四卷附逸文目一卷清翁方綱撰
民國六年吴興劉氏嘉業堂刻本 一
第六十一册
七言律詩鈔十八卷存卷一至八清翁方綱輯清稿本 一
石洲詩話八卷清翁方綱撰清咸豐元年粵雅堂叢書刊本 一八一
第六十二册
蘇齋遺稿(一)清翁方綱輯清稿本 一
第六十三册
蘇齋遺稿(二)清翁方綱輯清稿本 一
第六十四册
蘇齋遺稿十一種十五卷清翁方綱撰清稿本 一
第六十五册
翁蘇齋手删詩稿不分卷清翁方綱撰清稿本 一
小石帆亭五言詩續鈔八卷首一卷清翁方綱輯清道光三十年粵雅堂叢書刊本 一四一
第六十六册
笥河文集(一)卷一—卷六首一卷清朱筠撰清嘉慶二十年椒華唫舫刻本 一
第六十七册
笥河文集(二)卷七—卷十六清朱筠撰清嘉慶二十年椒華唫舫刻本 一
第六十八册
笥河文集外編一卷笥河文集遺編一卷清朱筠撰清抄本 一
笥河文鈔三卷清朱筠撰清刻本 二四九
第六十九册
笥河學士詩集(一)卷一—卷七清朱筠撰清大興朱氏椒花吟舫鈔本 一
第七十册
笥河學士詩集(二)卷八—卷十六清朱筠撰清大興朱氏椒花吟舫鈔本 一
第七十一册
笥河學士詩集(三)卷十七—卷二十八清朱筠撰清大興朱氏椒花吟舫鈔本 一
第七十二册
存素堂詩初集録(一)卷一—卷十一清法式善撰清嘉慶十二年王墉刻本 一
第七十三册
存素堂詩初集録(二)卷十二—卷二十四清法式善撰清嘉慶十二年王墉刻本 一
第七十四册
存素堂詩稿二卷清法式善撰清刻本 一
存素堂文集四卷續集一卷清法式善撰清嘉慶十二年揚州程氏刻本 六七
翁比部詩鈔一卷清翁樹培撰民國十三年吴興劉氏嘉業堂叢書版 三八七
第七十五册
缾水齋詩集(一)卷一—卷十清舒位撰清光緒五年一八七九定州王氏謙德堂刊《畿輔叢書》本 一
第七十六册
缾水齋詩集(二)卷十一—卷十七别集二卷清舒位撰
清光緒五年一八七九定州王氏謙德堂刊《畿輔叢書》本 一
第七十七册
春秋詠史樂府一卷清舒位撰清光緒二年昭代叢書世楷堂藏本 一
萬善花室文藁七卷清方履篯撰清光緒五年一八七九定州王氏謙德堂畿輔叢書刊本 二〇七
第七十八册
橋東詩草(一)卷一—卷九清邵葆祺撰清同治十二年大興邵氏刻本 一
第七十九册
橋東詩草(二)卷十—卷二十四情禪謾語一卷清邵葆祺撰清同治十二年大興邵氏刻本 一
湖上草堂詩一卷清胡薇元著一九零九年玉津閣甲集本 三四一
船司空齋詩録四卷清胡薇元撰一九一二年成都刻本 三九五
第八十册
古處堂集四卷清高爾儼撰清康熙三年高懋恆刻本 一
第八十一册
讀晋書絶句二卷清張霔撰清光緒十一年蝶園刻本 一
和樂堂詩鈔五卷清殷希文撰清嘉慶刻本 一四五
憶雪樓詩集二卷清王煐撰清康熙三十五年王氏貞久堂刻本 二七一
第八十二册
憶雪樓詩三卷嵾衡游草一卷並鄉集一卷還庚集一卷少作偶存一卷清王煐撰清抄本 一
第八十三册
蜀裝集二卷紀夢述哀詩一卷寫憂集二卷蕉鹿吟一卷後寫憂集一卷盧中吟一卷
磵上草二卷秋山吟一卷清王煐 撰 清抄本 一
樸園感舊詩不分卷清李光庭撰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 三八七
第八十四册
培根堂詩鈔十二卷清高繼珩撰清同治間刻本 一
翠微軒詩稿三卷清高順貞撰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三三一
第八十五册
剖瓠存稿二十卷附樂府三種三卷清蕭重撰清道光十二年刻本 一
第八十六册
雙清閣詩稿八卷清勵廷儀撰清乾隆三年勵宗萬校刊本 一
第八十七
詩禮堂全集十七種(一)清王又樸撰清光緒元年補刻本 一
第八十八册
詩禮堂全集十七種(二)清王又樸撰清光緒元年補刻本 一
第八十九册
詩禮堂全集十七種(三)清王又樸撰清光緒元年補刻本 一
第九十册
詩禮堂全集十七種(四)清王又樸撰清光緒元年補刻本 一
第九十一册
詩禮堂全集十七種(五)清王又樸撰清光緒元年補刻本 一
第九十二册
詩禮堂全集十七種(六)清王又樸撰清光緒元年補刻本 一
第九十三册
詩禮堂全集十七種(七)清王又樸撰清光緒元年補刻本 一
第九十四册
詩禮堂全集十七種(八)清王又樸撰清光緒元年補刻本 一
第九十五册
黄竹山房詩鈔十二卷清金玉岡撰清道光二十六年恒素軒刻本 一
第九十六册
黄竹山房詩鈔六卷補一卷附田盤遊記一卷清金玉岡撰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四年刻本 一
沈存圃書劄詩翰不分卷清沈峻撰清稿本 三七九
第九十七册
欣遇齋詩集十六卷清沈峻撰清道光十一年沈兆澐刻本 一
第九十八册
南岡詩草十六卷清於豹文撰清於巨澍抄本 一
津門雜事詩不分卷清汪沆等撰清乾隆四年刻本 四五三
第九十九册
欲起竹閑樓存稿四卷清梅成棟撰清道光間刻本 一
織簾書屋詩鈔十二卷清沈兆澐撰清咸豐二年刻本 一八五
第一〇〇册
梅莊詩鈔十六卷清華長卿撰清同治九年東觀室刻本 一
第一〇一册
碧琅玕館詩鈔四卷續鈔四卷清楊光儀撰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一
第一〇二册
問青閣詩集十卷清樊彬撰清道光十九年刻本 一
第一〇三册
王仁安續集六種十二卷民國王守恂撰一九二七年金氏刊本 一
第一〇四册
海西草堂集(一)卷一—卷十一民國徐世昌撰一九三二年天津徐氏刻本 一
第一〇五册
海西草堂集(二)卷十二—卷二十七民國徐世昌撰一九三二年天津徐氏刻本 一
第一〇六册
歸雲樓集十六卷民國徐世昌撰一九二七年刻本 一
第一〇七册
水竹邨人集十二卷民國徐世昌撰一九一八年天津徐氏刻本 一
第一〇八册
退耕堂集六卷民國徐世昌撰一九一四年天津徐氏刻本 一
夢仙詩稿一卷續集一卷民國孫雲撰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五年鉛印本 二四一
嚴範孫先生古近體詩存稿三卷民國嚴修著一九三三年天津鉛印本 四六一
第一〇九册
周悫慎公全集(一)民國周馥撰秋浦周氏一九二二年校刻本 一
第一一〇册
周悫慎公全集(二)民國周馥撰秋浦周氏一九二二年校刻本 一
第一一一册
周悫慎公全集(三)民國周馥撰秋浦周氏一九二二年校刻本 一
第一一二册
周悫慎公全集(四)民國周馥撰秋浦周氏一九二二年校刻本 一
第一一三册
周悫慎公全集(五)民國周馥撰秋浦周氏一九二二年校刻本 一
第一一四册
周悫慎公全集(六)民國周馥撰秋浦周氏一九二二年校刻本 一
第一一五册
周悫慎公全集(七)民國周馥撰秋浦周氏一九二二年校刻本 一
第一一六册
周悫慎公全集(八)民國周馥撰秋浦周氏一九二二年校刻本 一
第一一七册
周悫慎公全集(九)民國周馥撰秋浦周氏一九二二年校刻本 一
第一一八册
周悫慎公全集(十)民國周馥撰秋浦周氏一九二二年校刻本 一
第一一九册
周悫慎公全集(十一)民國周馥撰秋浦周氏一九二二年校刻本 一
第一二〇册
止庵詩存一卷止庵詩外集一卷民國周學熙撰 一九四八年至德周氏鉛印本 一
張孟陽集不分卷西晋張載撰明張溥輯清光緒信述堂刻《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本 三五五
邢特進集不分卷北齊邢邵撰清光緒信述堂刻《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本 四〇一
第一二一册
魏特進集不分卷北齊魏收撰清光緒信述堂刻《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本 一
盧武陽集不分卷北朝盧思道撰明張溥輯清光緒信述堂刻《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本 一一三
李懷州集一卷隋李德林撰清光緒信述堂刻《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本 二一五
魏鄭公文集三卷詩集一卷唐魏徵撰清王灝輯清光緒五年定州王氏謙德堂畿輔叢書刊本 三一七
第一二二册
劉隨州集十卷唐劉長卿撰明活字本 一
劉隨州詩集十二卷唐劉長卿撰明萬曆十六年漢東瑞珠堂刻本 二八九
第一二三册
劉隨州文集十一卷唐 劉長卿 撰清乾隆四十一年盧文弨抄本 一
李遐叔文集四卷唐李華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二四一
第一二四册
劉夢得文集(一)卷一—卷二十二唐劉禹錫撰日本江户寫本 一
第一二五册
劉夢得文集(二)卷二十三—卷三十外集十卷唐劉禹錫撰日本江户寫本 一
第一二六册
李文饒文集(一)卷一—卷十六唐李德裕撰明天啓四年毛師山刻本 一
第一二七册
李文饒文集(二)卷十七—卷二十别集十卷外集四卷唐李德裕撰明天啓四年毛師山刻本 一
第一二八册
長江集十卷唐賈島撰明毛氏汲古閣刻本 一
張承吉集十卷唐張祜撰宋刻本 一六五
第一二九册
伊川擊壤集二十卷集外詩一卷宋邵雍撰明刻本 一
第一三〇册
姑溪居士文集(一)卷一—卷三十七宋李之儀撰清抄本 一
第一三一册
姑溪居士文集(一)卷三十八—卷五十後集二十卷宋李之儀撰清抄本 一
第一三二册
廣陵先生文集二十卷拾遺一卷附一卷宋王令撰清抄本 一
第一三三册
劉忠肅集二十卷存卷一至八宋劉摯撰清抄本 一
藏春詩集六卷元劉秉忠撰明刻本 三六九
第一三四册
劉文靖公文集二十八卷元劉因撰明成化十五年蜀藩刻本 一
第一三五册
靜修先生文集十卷元劉因撰明萬曆十六年刻本 一
第一三六册
靜修先生文集十二卷元劉因撰清光緒五年刻本 一
第一三七册
靜修先生文集(一)元劉因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嘉靖十六年重修本 一
第一三八册
靜修先生文集(二)元劉因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嘉靖十六年重修本 一
第一三九册
西巖集二十卷元張之翰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一
第一四〇册
艮齋詩集十四卷元侯克中撰清抄本 一
伊濱集(一)卷一—卷九元王沂撰清抄本 二八一
第一四一册
伊濱集(二)卷十—卷二十四元王沂撰清抄本 一
第一四二册
滋溪文稿(一)卷一—卷十元蘇天爵撰清抄本 一
第一四三册
滋溪文稿(二)卷十一—卷二十二元蘇天爵撰清抄本 一
第一四四册
滋溪文稿(三)卷二十三—卷三十元蘇天爵撰清抄本 一
第一四五册
閑閑老人滏水文集(一)卷一—卷六附録一卷金趙秉文撰清初抄本 一
第一四六册
閑閑老人滏水文集(二)卷七—卷二十金趙秉文撰清初抄本 一
第一四七册
滹南遺老集(一)卷一—卷四十三金王若虛撰清光緒五年定州王氏謙德堂刊《畿輔叢書》本 一
第一四八册
滹南遺老集(二)卷四十四—卷四十五詩集一卷續編詩集一卷金王若虛撰
清光緒五年定州王氏謙德堂刊《畿輔叢書》本 一
滹南集四卷詩話三卷金王若虛撰清抄本 五一
蕭閑老人明秀集注六卷存卷一至三金蔡松年撰金刻本 二四七
第一四九册
趙忠毅公集(一)卷一—卷三明趙南星撰明崇禎十年姜大受刻本 一
第一五〇册
趙忠毅公集(二)卷四—卷九明趙南星撰明崇禎十年姜大受刻本 一
第一五一册
趙忠毅公集(三)卷十—卷十三明趙南星撰明崇禎十年姜大受刻本 一
第一五二册
趙忠毅公集(四)卷十四—卷十七明趙南星撰明崇禎十年姜大受刻本 一
第一五三册
趙忠毅公集(五)卷十八—卷二十一明趙南星撰明崇禎十年姜大受刻本 一
第一五四册
趙忠毅公集(六)卷二十二—卷二十四明趙南星撰明崇禎十年姜大受刻本 一
第一五五册
趙忠毅公全集十二種(一)明趙南星撰明萬曆至清初本 一
第一五六册
趙忠毅公全集十二種(二)明趙南星撰明萬曆至清初本 一
第一五七册
趙忠毅公全集十二種(三)明趙南星撰明萬曆至清初本 一
第一五八册
趙忠毅公全集十二種二十一卷明趙南星撰明萬曆至清初本 一
第一五九册
洨濱蔡先生文集十卷附録二卷明蔡靉撰清順治十七年蔡含靈刻補配本 一
第一六〇册
沙溪集(一)卷一—卷十一明孫緒撰清文淵閣四庫本 一
第一六一册
沙溪集(二)卷十二—卷二十三明孫緒撰清文淵閣四庫本 一
楊椒山先生垂範集明楊繼盛撰清章淵等輯清咸豐二年一八五二刻本 四六三
第一六二册
楊忠愍公集五卷首末二卷楊忠愍公表忠記二卷明楊繼盛丁耀亢撰
清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刻本 一
第一六三册
東田集十五卷明馬中錫撰清康熙四十六年刻本 一
第一六四册
馬東田漫稿(一)卷一—卷三明馬中錫撰明嘉靖文三畏刻本 一
第一六五册
馬東田漫稿(二)卷四—卷六明馬中錫撰明嘉靖文三畏刻本 一
第一六六册
孫高陽全集(一)明孫承宗撰清嘉慶十二年刻本 一
第一六七册
孫高陽全集(二)明孫承宗撰清嘉慶十二年刻本 一
第一六八册
孫高陽全集(三)明孫承宗撰清嘉慶十二年刻本 一
第一六九册
孫高陽全集(四)明孫承宗撰清嘉慶十二年刻本 一
第一七〇册
孫高陽全集(五)明孫承宗撰清嘉慶十二年刻本 一
第一七一册
皇明詩統(一)卷一—卷三明李騰鵬 輯明萬曆十九年刻本 一
第一七二册
皇明詩統(二)卷四—卷七明李騰鵬 輯明萬曆十九年刻本 一
第一七三册
皇明詩統(三)卷八—卷十二明李騰鵬 輯明萬曆十九年刻本 一
第一七四册
皇明詩統(四)卷十三—卷十六明李騰鵬 輯明萬曆十九年刻本 一
第一七五册
皇明詩統(五)卷十七—卷二十明李騰鵬 輯明萬曆十九年刻本 一
第一七六册
皇明詩統(六)卷二十一—卷二十四明李騰鵬 輯明萬曆十九年刻本 一
第一七七册
皇明詩統(七)卷二十五—卷二十八明李騰鵬 輯明萬曆十九年刻本 一
第一七八册
皇明詩統(八)卷二十九—卷三十二明李騰鵬 輯明萬曆十九年刻本 一
第一七九册
皇明詩統(九)卷三十三—卷三十六明李騰鵬 輯明萬曆十九年刻本 一
第一八〇册
皇明詩統(十)卷三十七—卷三十九明李騰鵬 輯明萬曆十九年刻本 一
第一八一册
皇明詩統(十一)卷四十—卷四十二明李騰鵬 輯明萬曆十九年刻本 一
第一八二册
衛陽先生集十四卷明 周世選 撰明崇禎五年刻本 一
第一八三册
範文忠公初集(一)卷一—卷六明 范景文 撰清末思仁堂刻本 一
第一八四册
範文忠公初集(二)卷七—卷十二明 范景文 撰清末思仁堂刻本 一
硯山齋集一卷藤陰剳記清孫承澤撰清雍正十一年刻本 四〇一
孫夏峰先生筆記殘卷清 孫奇逢 撰稿本 四八九
第一八五册
孫夏峰全集(一)清 孫奇逢 撰清遞修本 一
第一八六册
孫夏峰全集(二)清 孫奇逢 撰清遞修本 一
第一八七册
孫夏峰全集(三)清 孫奇逢 撰清遞修本 一
第一八八册
孫夏峰全集(四)清 孫奇逢 撰清遞修本 一
第一八九册
孫夏峰全集(五)清 孫奇逢 撰清遞修本 一
第一九〇册
孫夏峰全集(六)清 孫奇逢 撰清遞修本 一
第一九一册
孫夏峰全集(七)清 孫奇逢 撰清遞修本 一
第一九二册
孫夏峰全集(八)清 孫奇逢 撰清遞修本 一
第一九三册
孫夏峰全集(九)清 孫奇逢 撰清遞修本 一
第一九四册
孫夏峰全集(十)清 孫奇逢 撰清遞修本 一
第一九五册
孫夏峰全集(十一)清 孫奇逢 撰清遞修本 一
第一九六册
孫夏峰全集(十二)清 孫奇逢 撰清遞修本 一
第一九七册
孫夏峰全集(十三)清 孫奇逢 撰清遞修本 一
第一九八册
孫夏峰全集(十四)清 孫奇逢 撰清遞修本 一
第一九九册
孫夏峰全集(十五)清 孫奇逢 撰清遞修本 一
第二〇〇册
孫夏峰全集(十六)清 孫奇逢 撰清遞修本 一
第二〇一册
孫夏峰全集(十七)清 孫奇逢 撰清遞修本 一
第二〇二册
孫夏峰全集(十八)清 孫奇逢 撰清遞修本 一
第二〇三册
孫夏峰全集(十九)清 孫奇逢 撰清遞修本 一
第二〇四册
孫夏峰全集(二十)清 孫奇逢 撰清遞修本 一
第二〇五册
孫夏峰全集(二十一)清 孫奇逢 撰清遞修本 一
第二〇六册
孫夏峰全集(二十二)清 孫奇逢 撰清遞修本 一
第二〇七册
用六集十二卷清 刁包 撰清同治八年順積樓重刻本 一
第二〇八册
儉重堂詩(一)卷一—卷六清 紀邁宜 撰清乾隆二十五年紀氏家刊本 一
第二〇九册
儉重堂詩(二)卷七—卷十二清 紀邁宜 撰清乾隆二十五年紀氏家刊本 一
第二一〇册
陳學士文集(一)卷一—卷五清 陳儀 撰清乾隆五年蘭雪齋刊本 一
第二一一册
陳學士文集(二)卷六—卷十二清 陳儀 撰清乾隆五年蘭雪齋刊本 一
第二一二册
陳學士文集(二)卷十三—卷十八清 陳儀 撰清乾隆五年蘭雪齋刊本 一
陳學士文鈔一卷清 陳儀 撰清道光四年一八二四益津吴氏《畿輔河道水利叢書》刊本 四五一
三河郝氏貽芬録不分卷清 郝植恭 撰 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年財政部印刷局 五七七
第二一三册
心遠堂詩集十二卷清 李霨 撰清康熙十六年李天馥、毛際可等刻本 一
第二一四册
兼濟堂文集選(一)卷一—卷四首一卷清 魏裔介 撰 魏荔彤 編清康熙六十年龍江書院刻本 一
第二一五册
兼濟堂文集選(二)卷五—卷九清 魏裔介 撰 魏荔彤 編清康熙六十年龍江書院刻本 一
第二一六册
兼濟堂文集選(三)卷十—卷十五清 魏裔介 撰 魏荔彤 編清康熙六十年龍江書院刻本 一
第二一七册
兼濟堂文集選(四)卷十六—卷二十清 魏裔介 撰 魏荔彤 編清康熙六十年龍江書院刻本 一
第二一八册
兼濟堂文集(一)卷一—卷四清 魏裔介 撰 魏勷 等較清康熙三十九年刻本 一
第二一九册
兼濟堂文集(二)卷五—卷七清 魏裔介 撰 魏勷 等較清康熙三十九年刻本 一
第二二〇册
兼濟堂文集(三)卷八—卷十一清 魏裔介 撰 魏勷 等較清康熙三十九年刻本 一
第二二一册
兼濟堂文集(四)卷十三—卷十六缺卷十二清 魏裔介 撰 魏勷 等較清康熙三十九年刻本 一
第二二二册
兼濟堂文集(五)卷十七—卷二十清 魏裔介 撰 魏勷 等較清康熙三十九年刻本 一
第二二三册
兼濟堂文集(六)卷二十一—卷二十四清 魏裔介 撰 魏勷 等較清康熙三十九年刻本 一
第二二四册
溯洄集(一)卷一—卷三試論一卷詩話一卷清 魏裔介 撰清康熙刻本 一
第二二五册
溯洄集(二)卷四—卷十清 魏裔介 撰清康熙刻本 一
第二二六册
袚園文集四卷詩集四卷詞集一卷清 梁清遠 撰清康熙刻本 一
第二二七册
晴鶴堂詩鈔(一)卷一—卷七清周體觀撰清康熙十八年周曾清刻本 一
第二二八册
晴鶴堂詩鈔(二)卷八—卷十六清周體觀撰清康熙十八年周曾清刻本 一
第二二九册
學源堂文集(一)卷一—卷五清 郭棻 撰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一
第二三〇册
學源堂文集(二)卷六—卷十一清 郭棻 撰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一
第二三一册
學源堂文集(三)卷十二—十九清 郭棻 撰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一
第二三二册
學源堂文集十九卷詩集十卷清 郭棻 撰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一
第二三三册
日知堂文集六卷清 鄭端 撰清康熙刻本 一
第二三四册
紫峰集十四卷清 杜越 撰清康熙刻本 一
第二三五册
五公山人集十六卷清 王餘佑 撰 李興祖 編清康熙三十四年刻本 一
第二三六册
聰山集文三卷詩八卷荊園小語一卷荊園進語一卷附年譜清 申涵光 撰遞刊本 一
第二三七册
懷舫集(一)清 魏荔彤 撰清康熙雍正間刻本 一
第二三八册
懷舫集(二)清 魏荔彤 撰清康熙雍正間刻本 一
第二三九册
懷舫集(三)清 魏荔彤 撰清康熙雍正間刻本 一
第二四〇册
叢碧山房詩初集(一)清 龐塏 撰清康熙三十八年刻本 一
第二四一册
叢碧山房詩初集(二)清 龐塏 撰清康熙三十八年刻本 一
第二四二册
叢碧山房詩初集(三)清 龐塏 撰清康熙三十八年刻本 一
第二四三册
叢碧山房詩初集(四)清 龐塏 撰清康熙三十八年刻本 一
第二四四册
崇雅堂藁(一)卷一—卷四清王植 撰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一
第二四五册
崇雅堂藁(二)卷五—卷八清王植 撰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一
第二四六册
與我周旋集(一)詩十二卷清魏元樞 撰清乾隆五十八年清祐堂刻本 一
第二四七册
與我周旋集(二)文二卷四六一卷雜體一卷附寧武府志序一卷清魏元樞 撰
清乾隆五十八年清祐堂刻本 一
第二四八册
青虛山房集十一卷清王太岳 撰清光緒十九年定興鹿氏刻本 一
第二四九册
嘉樹山房文集六卷清李中簡 撰清嘉慶六年嘉樹山房刻本 一
第二五〇册
紀文達公遺集(一)清紀昀 撰清嘉慶十七年紀樹馨刻本 一
第二五一册
紀文達公遺集(二)清紀昀 撰清嘉慶十七年紀樹馨刻本 一
第二五二册
紀文達公遺集(三)清紀昀 撰清嘉慶十七年紀樹馨刻本 一
第二五三册
紀文達公遺集(四)清紀昀 撰清嘉慶十七年紀樹馨刻本 一
第二五四册
椒園居士集六卷清王定柱 撰清光緒三十二年龍樹精舍刻本 一
大茂山房合藁(一)卷一—卷三清 宋起鳳 撰清康熙二年刻本 二八一
第二五五册
大茂山房合藁(二)卷四—卷六清 宋起鳳 撰清康熙二年刻本 一
第二五六册
舒嘯閣詩集十二卷清 李兆齡 撰清乾隆李渭刻本 一
· · · · · · (收起)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