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竟的杰作 短评

热门 最新
  • 39 青心 2021-06-28 17:12:41

    谈未竟的巨作不带红楼梦,就像洗澡不冲水,一个劲儿的在那干搓

  • 6 SashaCosmos 2021-05-23 22:43:37

    很长知识的文学类小百科,不难读。创作的切入点很特别,编者将那些因种种原因未能面世的书籍整理到一起,讲述没一部作品、每一个作者未能得以大声讲述的故事。 没想到有好几个我喜欢的作者都“留下了遗憾”,还有些书籍和作者虽然原来我从没听说过,但看了本书中的介绍后,我简直要跺足:“要是那些书出版了该多好啊。” 另外,书籍是按年代分的章节,算是覆盖面挺全的了。

  • 7 malingcat 2021-08-31 18:46:04

    作者是典型学院派,牛津荣休教授,毕生论文和评论多达350篇,领衔操刀本书内容自是游刃有余。可我个人觉得,本书最厉害的地方在于“精编”,作者肖像或照片,作品封面,影响(“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感人地把一些改编电影做了介绍),评价(“这部作品有可能完成并出版吗”),乃至每幅图的出处,都有交代,满是细节,版面编排容下了最多的字数,美观。中译本内用了一种合适的纸张,养眼,物有所值,绝对不亏,倒是封面设计有点减分。每一篇一定有吸引人的掌故,让读者振奋精神,是资深教师熟悉的手段,有着英伦的那种“迷人”。卡尔·马克思很糟糕的喜剧小说,从老公和母亲手中拯救出来的普拉斯日记,托尔金的《精灵宝钻》第三卷,纳博科夫最后的半成品《劳拉的原型》……60部作品以英美为主,中国的《红楼梦》未被谈论,中国的大学教授们,加油!

  • 4 引默 2021-05-08 10:51:45

    收录了那些本应“伟大”,却无奈成为“遗憾”的文学作品。按照时间顺序编排,涵盖面挺广的,看到很多著名的作家和听闻过的作品。读这本书,真切感受到了写作的苦与乐,谁都经历过无奈与意外啊~

  • 1 Viking 2021-05-19 17:08:02

    《无法上映的54部电影》和《无法发行的60张唱片》出版后,我一度想取消这本《无法出版的60本书》。现在的书名救了这本书。

  • 0 夜夜夜猫子 2021-12-26 22:37:21

    看作家们被自己的完美主义情结逼疯——维吉尔“差点把手稿付之一炬”、卡夫卡希望“摧毁自己不完美的作品”……如何绞尽脑汁写下部作品——▫️“灵感在写作开始的瞬间就已渐渐褪去色彩。”/雪莱《为诗辩护》 ▫️ “一个人必须疯了,完全疯了……才会愿意写这样一本书。”/福楼拜 ▫️“你所要做的,就是写下一个真正的句子,写下你所知道的,最真实的句子。”/海明威《流动的盛宴》 ▫️“生活就是不期而遇的美丽。”/索尔•贝娄《赫索格》 ▫️“写作真是件无比艰辛的事,真的,从前我没这样觉得。”/卡尔维诺

  • 1 /kamamelife 2022-01-07 15:13:44

    本书原名《无法出版的60本书》,与《无法上映的54部电影》和《无法发行的60张唱片》可谓姐妹,但《电影》《唱片》在2018年出版后,《书》却杳无音讯,后来在某瓣看到编者的话,才知道2021年改名出版了。编者也庆幸改名了,暗示《电影》《唱片》卖得不好。言归正传,本书风格与前两本一致,因此喜欢的必然喜欢,不喜欢的还是不喜欢。本书价格与前两本一样,但纸张印刷方面,却有所缩水,前两本都是880mm×1230mm十六开,本书缩小为787mm×1092mm十六开,所以本书的字变得更小,正如其他豆友所说,看的费力。还有,前两本都有塑封加腰封,本书省略了(虽然我个人不喜欢可拆下的塑封更讨厌腰封),前两本为铜版纸,本书为胶版纸(虽然我也不喜欢铜版纸,因为它重,反光,还容易粘住)。

  • 0 seva 2022-06-01 18:55:48

    本来当做打发时间用的普通百科索引,没想到写的很不错,有些观点和评价很有深度。要了解更详尽的信息,还是得去读作者传记

  • 0 努力先生 2022-11-12 22:50:40 山东

    红楼梦和卡拉马佐夫兄弟呢

  • 0 没猫|病 2022-11-22 15:28:41 辽宁

    内容杂且较浅,资料琐碎的。(是不是副标题应该是“西方文学史,尤其欧美,尤其英法美”更确切些。)

  • 0 苹果派 2022-04-19 09:26:05

    一般 有几篇简直催眠利器

  • 3 2022-12-01 11:35:48 四川

    “未竟之作”只是对它们的存在勉强完成了陈述,尤其像诺瓦利斯那种早夭作者的杰作,这个词直接放弃了对其奇异和伟大的形容...我宁愿相信它们不是遗憾,而是一种超自然现象,是另一个世界以一个短暂又匪夷所思的奇迹向这个日渐平凡的世界透露自己存在的信息,是伊西斯的面纱被掀起后露出的嘴角,是一道白日出现的红色闪电,它只划过了短短的距离,只呈现了自身的一半,但它蜿蜒的速度慢得出奇,犹如不可思议的藤蔓凭空攀附在蓝天上生长。 仅仅是那些封面设计就值四星。

  • 0 2024-01-07 21:45:31 陕西

    有人说莎士比亚与塞万提斯是同一天去世的,但其实英国用的罗马历与西班牙公历是不同的。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原来是玛丽·雪莱的母亲。拜伦曾用柏拉图plato押土豆potaoto的韵。埃利亚斯·卡内蒂称赞卡夫卡为“西方唯一一位本质上属于中国的作家”。佐杜洛夫斯基的《圣山》的灵感来自勒内·多马尔这个作家的《相似的山》。钱德勒有部未完成小说《幕后通缉令》被罗伯特·帕克续写,被评价比钱德勒还钱德勒。华莱士《苍白的国王》是最后被提到的一本书。

  • 0 如若安然 2023-10-21 15:00:23 上海

    看到历朝历代无论多么伟大的作家都有未竟的作品,突然不知道是幸(原来是常事/!遗憾皆美/有了更多逸事解读)或不幸(无论如何这些作品就是看不到了)

  • 0 一克的動與靜_ 2023-03-13 12:48:10 重庆

    精致版故事会式的书 最大亮点 让我种草了卡雷尔·恰佩克

  • 0 Arieslx 2023-06-01 00:12:43 北京

    速读,整本书像是包裹巧克力坚果的苏打饼干。未出版的文学作品只能假借著名作者的虚名,提前借了一把东风,仅凭一些大纲、串联名家的出版作品、碎片化的细枝末节如何定义书名未竟的杰作?编者整理书还挺用心滴,但我读不下去

  • 0 lingsama 2023-04-06 19:48:53 北京

    科普了,有些未竟作品想找来读一读

  • 0 邵兵 2023-04-11 21:18:28 河南

    3.5吧。虽然看完啥也记不住,但是还是挺有意思的,能了解到有这么多优秀的作品都没有写完。

  • 0 滕雅望 2022-09-17 22:16:28

    1939年,和卡夫卡一样身为犹太人的勃罗德,在希特勒关闭捷克边境之前,搭乘最后一班火车逃离布拉格,随身携带的手提箱里装满了卡夫卡的小说手稿。他一度在巴勒斯坦定居,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他成了哈比马戏剧公司(以色列国家剧院的前身)的戏剧顾问,并创作了几部新小说,到八十四岁去世时,勃罗德创作过的著作多达83部。勃罗德从纳粹手中抢救下来的绝大部分卡夫卡手稿,都被收入英国牛津大学的博德莱安图书馆。翻看这本书籍,真是触碰“人类群星闪耀时”的感觉,那些抛出的灵光更是迷人,让我汲取了养分。

  • 0 半夜没烟抽 2021-08-13 17:50:53

    比较有趣,感觉又多了许多装逼(不是)的知识点。但是字太小了,眼睛疼,真的不必如此……

<< 首页 < 前页 后页 >